一种吊杆用智能张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2551发布日期:2022-01-15 09:32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杆用智能张拉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张拉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吊杆用智能张拉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拉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从机械结构来看,其含义为预先使其产生应力,其好处是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这样做可以明显改善受拉模块的弹性强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强。
3.公告号cn205990771u公开了一种预应力张拉设备及包括该设备的预应力张拉系统,预应力张拉设备用于张拉构件,包括:机身;张拉装置,设于机身,用于对构件施加作用力;激光对准装置,激光对准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身,激光对准装置可发射与张拉装置的作用力中心重合的对准光线。
4.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吊杆进行张拉的过程中,需要人工将安装盘托举至张拉装置的高度并人工将安装盘卡入张拉装置中,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人工托举安装盘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吊杆用智能张拉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吊杆用智能张拉设备,包括底座和安装盘,所述底座上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张拉主体,所述张拉主体上设有与安装盘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盘上开设有若干插接孔,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绕线辊,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绕线辊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绕线辊上绕设有吊绳,所述吊绳远离绕线辊的一端设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背离吊绳的端面上嵌设有电磁铁,所述安装盘的外缘嵌设有弧形铁片,所述电磁铁与弧形铁片相接触。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安装盘进行升降操作时,工作人员可以首先通过将弧形铁片与电磁铁相互吸附的方式,将安装盘连接在弧形板上,继而通过启动驱动电机的方式,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绕线辊转动,继而进行收线操作,弧形板会在吊绳的的拉力作用下带动安装盘上升,减少了需要人工抬升安装盘的可能,使得安装盘可以自动的进行升降操作,省时省力。
7.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有若干滑块,所述机架上开设有若干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若干所述滑块滑移连接在若干滑槽内,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移动板沿滑槽移动的气缸。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启动气缸的方式,推动移动板移动,继而通过移动板上的绕线辊带动安装盘移动,使得绕线辊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位移,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绕线辊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提升了绕线辊的灵活性。
9.可选的,所述滑块上转动连接有滚珠,所述滚珠与滑槽的槽壁相接触。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使得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滑块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升了滑块的滑移效果。
11.可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环形块;当所述环形块与安装盘相互抵紧时,所述安装盘背离张拉主体的端面与张拉主体朝向安装盘的端面齐平。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块具有限制位移的效果,安装盘与环形块相互抵紧后,安装盘上的插接孔与张拉主体处于水平状态,使得张拉主体可以精确的对插接孔内的吊杆进行张拉,从而提升了张拉主体的张拉效果。
13.可选的,所述安装盘上设有若干插杆,所述环形块上开设有若干与插杆相匹配的插槽;当所述插杆插接在插槽内时,所述安装盘与安装孔对齐。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杆具有指示定位的效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插杆插接在插孔内的方式,使得安装盘与环形块对齐,继而快速便捷的将安装盘与环形块相互抵紧,从而提升了安装盘的安装效率。
15.可选的,所述环形块的外缘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上开设有与张拉主体相匹配的卡接槽,所述张拉主体卡接在卡接槽内。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环形块进行拆卸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拉拔卡接块的方式,将张拉主体从卡接槽内取出,继而将环形块从张拉主体上卸下,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环形块进行修复或更换。
17.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与安装盘相匹配的限位孔,若干所述插接孔位于限位孔的内缘。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盘需要进行吊杆安装时,限位板的设置具有限制位移的效果,减少了安装盘在上料过程中相对限位板产生位移的可能,使得安装盘可以稳定的进行吊杆安装。
19.可选的,若干所述插接孔的开口处倾斜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上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部分延伸出导向槽。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与导向板具有指示导向的作用,在上料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将吊杆抵紧在导向板上,继而在导向板的引导下,快速精准的滑入到插接孔内,提升了吊杆的安装效率。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当需要驱动安装盘进行升降操作时,电磁铁与弧形铁片的设置使得安装盘与弧形板在磁性作用力下相互抵紧,减少了安装盘在外力作用下从弧形板上脱离的可能,从而提升了安装盘与弧形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工作人员可以首先通过启动驱动电机的方式,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绕线辊转动,继而进行收线操作,安装盘在吊绳的拉力作用下上升,减少了需要人工抬升安装盘的可能,使得安装盘可以自动的进行升降操作,省时省力;
23.2.当需要对环形块进行拆卸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拉拔卡接块的方式,将张拉主体从卡接槽内取出,继而将环形块从张拉主体上卸下,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环形块进行修复或更换。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插槽的剖面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卡接块的剖面示意图。
27.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底座;2、机架;3、张拉主体;4、安装盘;5、安装孔;6、插接孔;7、绕线辊;8、驱动电机;9、吊绳;10、弧形板;11、电磁铁;12、弧形铁片;13、移动板;14、气缸;15、滑块;16、滑槽;17、环形块;18、插杆;19、插槽;20、卡接块;21、卡接槽;22、限位板;23、限位孔;24、导向槽;25、导向板;26、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吊杆用智能张拉设备。
3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吊杆用智能张拉设备包括底座1和安装盘4,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机架2,机架2上连接有移动板13,机架2上固定连接有张拉主体3,张拉主体3位于移动板13与底座1之间,移动板13朝向底座1的端面上转动连接有绕线辊7,移动板13朝向底座1的端面上还设有用于驱动绕线辊7转动的驱动电机8,绕线辊7上绕设有吊绳9,吊绳9远离绕线辊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板10。
32.如图3和图4所示,弧形板10背离吊绳9的端面上嵌设有电磁铁11,安装盘4的外缘嵌设有与安装盘4外缘相匹配的弧形铁片12,电磁铁11与弧形铁片12相互接触。因此,当需要对安装盘4进行升降操作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启动驱动电机8带动绕线辊7进行收放线操作,带动弧形板10进行升降操作,使得弧形板10与安装盘4相接触,继而启动电磁铁11使得电磁铁11与弧形铁片12在磁性作用力下相互吸附抵紧,使得安装盘4与弧形板10相互抵紧,之后安装盘4在驱动电机8的带动下进行升降操作,减少了人工托举安装盘4的可能,省时省力。
33.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板13上相对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15,机架2上开设有两个与滑块15相匹配的滑槽16,两个滑块15分别滑移连接在两个滑槽16内,滑块15朝向张拉主体3的端面上转动连接有滚珠26,滚珠26与滑槽16的槽壁相互接触;滚珠26的设置使得滑块15与滑槽16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提升了滑块15的滑移效果;机架2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移动板13沿滑槽16移动的气缸14,气缸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板13的侧壁上。因此,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启动气缸14的方式,推动移动板13移动带动安装盘4移动,使得安装盘4可以自动的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绕线辊7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提升了气缸14的灵活度。
34.如图2和图3所示,机架2上固定连接有张拉主体3,张拉主体3上开设有与安装盘4相匹配的安装孔5,安装孔5的内壁上连接有环形块17,环形块17的外缘固定连接有卡接块20,卡接块20上开设有与安装孔5相匹配的卡接槽21,安装孔5的孔壁与卡接槽21的槽壁相互抵紧,安装盘4上固定连接有两根插杆18,环形块17上开设有两个与插杆18相匹配的插槽19;当两个插杆18分别插接在两个插槽19内时,安装盘4与安装孔5对齐。因此,插杆18与插槽19的设置具有指示定位的效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将插杆18插接至插槽19内的方式,将安装盘4与环形块17抵紧,快速精确的将安装盘4安装至张拉主体3上,从而提升了安装盘4的安装效率。
35.如图1和图4所示,机架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2,限位板22位于底座1与张拉主体3之间,限位板22上开设有贯穿限位板22的限位孔23,六个插接孔6都位于限位孔23的内缘,六个插接孔6的远离张拉主体3的开口处倾斜开设有导向槽24,导向槽24上固定连接导向板25,导向板25部分延伸出导向槽24。因此,限位板22具有限制位移的效果,当安装盘4需要对吊杆进行张拉时,工作人员可以首先通过将安装盘4卡接在限位板22内的方式,使得安装盘4可以稳定的安装吊杆;导向板25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在上料过程中,可以先将吊杆抵紧接触在导向板25上,在导向板25的引导下,快速精准的插接至插接孔6内,从而提升了吊杆的插接效率与精准程度。
36.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吊杆进行张拉操作时,首先通过驱动电机8驱动绕线辊7转动带动安装盘4进行升降操作,将弧形板10与安装盘4相接触并启动电磁铁11,安装盘4在电磁铁11与弧形铁片12的磁性作用力下与弧形板10抵紧,继而通过启动气缸14带动安装盘4进行水平方向的移动,将安装盘4卡接至限位板22上的限位孔23内并将吊杆通过导向板25快速便捷的安装至插接孔6内,之后再次启动驱动电机8与气缸14将安装盘4移动至张拉主体3的安装孔5处,工作人员通过插杆18插接至插槽19的方式,将安装盘4快速精准的安装至张拉主体3上。
3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