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45174发布日期:2022-04-21 21:2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负压隔离病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


背景技术:

2.负压隔离病房是指在特殊的装置之下,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这样的话,从空气的流通来讲,就只能是外面的新鲜空气可以流进病房,病房内被患者污染过的空气就不会泄露出去,而是通过专门的通道及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这样病房外的地方就不会被污染,从而减少了医务人员被大量感染的机会,这种病房最适合抢救类似非典、新冠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病人。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中重大传染病的救治,往往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建造大量的隔离病房,用来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传统负压隔离病房通常建造在医院内部,当需要隔离救治大量传染病人时,医院内部的隔离病房数量较少无法满足治疗需求,并且医院人流量较大,不利于控制传染病的爆发,从而导致传染病造成大范围传染,因此,亟需一种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用来解决上述问题,在传染病爆发时可以选择人群稀少地区,在空旷地带快速组装大量负压隔离病房,从而避免传染病的爆发。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根据病房的功能,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快速搭建大量的负压隔离病房,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其对人群的传染,从而有效的控制了传染病的爆发,同时后期方便拆卸存储,便于再次利用,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医疗资源。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包括病房主体,所述病房主体内设置有负压系统,所述病房主体通过所述负压系统形成负压状态;所述病房主体通过隔板分隔有洗漱室、治疗区、缓冲区,所述缓冲区位于所述治疗区的一侧,所述缓冲区远离所述治疗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医用门,所述病房主体远离所述缓冲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医用门,所述洗漱室位于病房主体内与缓冲区相对的一角。
5.优选的,所述洗漱室、所述治疗区、所述缓冲区内均设置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所述负压系统包括新风系统、回风系统,所述新风系统通过管道与所述新风口和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新风系统设置有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口均与外界连通,所述回风系统与所述新风系统对用设置。
6.优选的,所述回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治疗区、所述洗漱室内均的排风机,所述排风机与所述排风口相连通,所述缓冲区顶端设置有缓冲区排风口,所述缓冲区排风口与所述排风机相连通。
7.优选的,所述新风系统上设置有高效过滤装置。
8.优选的,所述排风机上设置有消杀装置和双原位高效过滤器。
9.优选的,所述病房主体靠近所述缓冲区的一侧设置有传递箱,所述传递箱上安装有紫外消毒灯,所述传递箱上设置有双向自锁件。
10.优选的,所述治疗区设置有病床,所述病床床头一侧设置有床头灯、氧气瓶,所述治疗区顶端设置有输液和窗帘导轨,所述窗帘和输液导轨与所述病床对应设置,所述病床床头上方和所述洗漱室内均设置有紧急呼叫装置,所述病床床头一侧设置有床头柜。
11.优选的,所述缓冲区内设置有洗手台、衣物消毒柜,所述洗手台上放置有消毒用品,所述缓冲区远离所述第一医用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医用门,所述治疗区通过所述第三医用门与所述缓冲区连通,所述第三医用门、所述第一医用门上设置有门禁和联动装置。
12.优选的,所述洗漱室内设置有马桶、花洒、洗漱台、热水器,所述洗漱室底端设置有排污装置,所述排污装置上设置有消毒装置。
13.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14.1、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在传染病爆发时,可以根据病房功能快速组装负压隔离病房,控制传染病的爆发;
15.2、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实现合理的气流组织、高效消杀,保证了隔离病房对传染病的隔离控制效果,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16.3、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可以实现工厂化批量生产,满足了隔离病房的数量需求;
17.4、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传染病治疗结束后负压隔离病房可进行消毒、拆解、收集、存储能够再次使用,节约了土地资源,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18.5、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采用全新风送风模式,配合回风系统,上面送风,下面排风保证了病房主体内部的负压状态,保证了隔离效果,避免了病毒流出对外界人员造成传染。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发明隔离病房顶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隔离病房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双层隔离模块顶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医用隔离罩侧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医用传递箱顶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医用传递箱侧面结构示意图
26.其中,1-病房主体;2-洗漱室;3-治疗区;4-缓冲区;5-新风口;6-回风口;7-病床;8-排风机;9-传递箱;10-第二医用门;11-第三医用门;12-马桶;13-花洒;14-洗漱台;15-热水器;16-进风口;17-排风口;18-洗手台;19-衣物消毒柜;20-第一医用门;21-输液和窗帘导轨;22-缓冲区排风口;23-床头柜;24-太阳能发电模块;25-蓄电模块;26位移模块;27-双层隔离模块;271-医用隔离罩;272-拼接框;273-隔离罩门;28转动轴;29-传送带;30-门扇;
31-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9.本发明提供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包括病房主体1,病房主体1内设置有负压系统和其它医疗模块,为了满足病房的负压状态,病房主体1通过负压系统形成负压状态;为了满足隔离人员的救治以及生活,病房主体1通过隔板分隔有洗漱室2、治疗区3、缓冲区4,病房主体1与内部的隔板均为医用规定的板材,缓冲区4位于治疗区3的一侧,缓冲区4远离治疗区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医用门20,病房主体1远离缓冲区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医用门10,洗漱室2位于病房主体1内与缓冲区4相对的一角,同时病房主体1内设置有其它医疗模块,例如氧气瓶、呼吸机等,满足各种不同传染病人的需求。
30.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保证隔离病房的整体通风效果以及负压状态,洗漱室2、治疗区3、缓冲区4内均设置有新风口5和回风口6,负压系统包括新风系统、回风系统,回风系统与新风系统对用设置,新风系统通过管道与新风口5和回风口6连通,新风系统设置有进风口16和排风口17,进风口16和排风口17均与外界连通。
31.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离病房的通风效果,保证隔离病房的负压状态,避免隔离病房内的病毒流出,回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治疗区3、洗漱室2内均的排风机8,排风机8与所述排风口17相连通,所述缓冲区4顶端设置有缓冲区排风口22,所述缓冲区排风口22与所述排风机8相连通。
32.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新风系统上设置有高效过滤装置,新风系统为fy-25zdp1c。
33.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避免隔离病房内的病毒流出至外界,造成对外界人员的传染,排风机8上设置有消杀装置和双原位高效过滤器。
34.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实现非接触情况下向隔离病房的隔离人员输送药品和食物,病房主体1靠近缓冲区4的一侧设置有传递箱9,传递箱9上安装有紫外消毒灯,传递箱9上设置有双向自锁件,双向自锁件为双向液压自锁阀sys-l10h。
35.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满足对隔离病人进行治疗的医疗条件,治疗区3设置有病床7,病床7床头一侧设置有床头灯、氧气瓶,治疗区3顶端设置有输液和窗帘导轨21,窗帘和输液导轨21与病床7对应设置,病床7床头上方和洗漱室2内均设置有紧急呼叫装置,病床7床头一侧设置有床头柜23。
36.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避免进入的医护人员被传染,缓冲区4内设置有洗手台18、衣物消毒柜19,洗手台18上放置有消毒用品,缓冲区4远离第一医用门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医用门11,治疗区3通过第三医用门11与缓冲区4连通,第三医用门11、第一医用门5上设置有门禁和联动装置,当其中一个医用门开启时,另一个医用门无法开
启,保证了缓冲区4的密封效果,避免了病毒在医用门开启的情况下流出至外界,保证了隔离效果。
37.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保证隔离人员的生活需求,洗漱室2内设置有马桶12、花洒13、洗漱台14、热水器15,洗漱室2底端设置有排污装置,同时为了避免病毒随隔离人员的排泄物一同排出至外界,对外界人员造成传染的情况,排污装置上设置有消毒装置,消毒后经的污物统一进行处理。
38.实施例一: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在使用时,通过工厂化生产运输至目的地,通过组装将隔离病房的病房主体1安置在合适位置,通过隔板在病房主体1隔离出洗漱室2、治疗区3、缓冲区4,洗漱室2内根据需求设置马桶12、花洒13、洗漱台14、热水器15等生活所需用品,在治疗区3内放置病床7,床头柜23等物品,对应病床7床头位置放置氧气瓶、床头灯、应急按钮的医疗设施,根据隔离人员的不同需求以及治疗需求,加装额外的医疗设施,满足对不同症状隔离病人的治疗需求,在缓冲区4内设置两道医用门,医用门只能向外开,通过设置门禁和联动器保证当其中一扇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另一扇门无法打开,从而保证隔离效果,避免病毒的流出,在缓冲区4内设置洗手台18,衣物消毒柜19,在洗手台18上放置消毒用品,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性,避免医务人员被传染,病房主体1上连接有传递箱9,通过传递箱9向病房内的隔离人员输送药品和食物,避免跟隔离人员的接触感染,同时传递箱9内这只有紫外线消毒装置,进一步减少传染几率,通过在组装好的隔离病房内安装新风系统保证了隔离病房的通风情况,同时在新风系统上加装高效过滤器,进一步提高了新风系统的空气质量,进一步避免了隔离人员的呼吸道等感染,同时在病房内设置排风机8,在缓冲区4内设置缓冲区排风口22,通过排风机8吸取隔离病房内的空气,配合新风系统,上面送风,下面排风,进一步保证了隔离病房的负压效果,从而保证了隔离效果,避免了病毒的流出,在排风机8上设置消杀装置和双原位高效过滤器,进一步保证了对病房内病毒的灭杀效果,避免了病毒排出对外界人员造成感染。
39.实施例二:参考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在病房主体1顶端设置能源系统,在病房主体1底端设置位移系统,能源系统包括可拆卸连接在病房主体1顶端的太阳能发电系统24,病房主体1顶端连接有蓄电装置25,太阳能发电模块24与蓄电模块25电性连接,病房主体1内的各模块单元均与蓄电模块25电性连接,通常将隔离病房建造在大面积空旷地带的室外,通过设置太阳能发电模块24与蓄电模块25减少了电量需求,在空旷地带连接电源不方便时,配合额外的发电装置保证了用电需求。病房主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位移模块26,通过设置位移模块26在受到外界环境需要转移时不用拆卸病房便可实现隔离病房的转移。
40.实施例三:参考图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在第一医用门20靠近缓冲区4的一侧设置有双侧隔离模块27,双层隔离门模块27,第一医用门20门框上开设有凹槽,双层隔离门模块27包括两平行设置的医用隔离罩271,两医用隔离罩271通过密封塑料结构密封,靠近第一医用门20的医用隔离罩271上固定连接拼接框272,拼接框272与第一医用门20门框上开设有凹槽相适配,通过插接在第一医用门20靠近缓冲区4的一侧,完成对双层隔离模块27的安装,两医用隔离罩271上均设置有隔离罩门273,隔离罩门273通过拉链与医用隔离罩271连接。
41.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保证双层隔离门模块27与第一医用门20的密封性,避免病
毒的流出,第一医用门20门框上的凹槽与拼接框27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固定连接在拼接框272上。
42.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进一步保证隔离效果,双层隔离门模块27内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消毒灯对双层隔离门模块27进行杀菌消毒。
43.实施列四:参考图5-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传递箱9内设置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传递箱9内的两转动轴28,两转动轴28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转动轴28上转套设有传送带29,传送带29底端与传递箱9内部底端间隙配合,传递箱9两端均铰接有门扇30,两门扇通过联动装置连接,当其中一个门扇30开启时另一个门扇30处于闭合状态无法开启,传递箱9上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1,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与传动轴28固定连接,病房内外均连接有按钮,通过按钮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实现药品食品的输送,通过在中间设置转动带29,进一步避免了外界人员的感染几率。
44.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进一步完成对传送带29的消毒杀菌,避免病毒传染,传递箱9内部底端和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紫外线消毒灯,保证了对传送带29上下两端的消毒杀菌。
45.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进一步保证传递箱9的密封性,避免对外界人员造成传染,两门扇30与传递箱9之间均设置有密封胶圈,密封胶圈固定连接在门扇30上。
46.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模块组合的负压隔离病房,在传染病爆发时,可以根据病房功能快速组装负压隔离病房,控制传染病的爆发;实现合理的气流组织、高效消杀,保证了隔离病房对传染病的隔离控制效果,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可以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满足了隔离病房的数量需求;传染病治疗结束后负压隔离病房可进行消毒、拆解、收集、存储能够再次使用,节约了土地资源,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采用全新风送风模式,配合回风系统,上面送风,下面排风保证了病房主体内部的负压状态,保证了隔离效果,避免了病毒流出对外界人员造成传染。
4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