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33006729发布日期:2023-01-18 04:5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1.本发明涉及绿色生态城市,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快速城市化带来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最突出的是绿地减少,不透水的硬化下垫面逐年增多,由此导致了严重城市环境问题:空气污染、噪音超标、城市内涝、热岛效应等。城市混凝土森林的单调丑陋景观也给人们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减缓这个不利趋势和改善城市环境,利用城市闲置的建筑屋顶开展绿化势在必行。
3.同时,城市屋顶也是可以用作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场所。架立式的光伏发电装置下,占有很少的屋顶面积,其下完全可以同时进行屋顶绿化。大量沙漠光伏发电实践证明,光伏发电装置下方沙地上的植物有更好的水热条件,生长更茂盛。原因是沙漠阳光过于强烈,蒸发量远高于降雨量,光伏发电装置的存在可以遮挡一部分阳光和减少蒸发量。同理,城市屋顶也具备阳光强烈、无遮阴,风速大,蒸发量大的特点,对于植物生长其环境并不友好,也需要类似的遮挡改善。因此,在屋顶上安装架立式光伏发电装置,并在其下开展屋顶绿化,能在发电的同时,获得更高质量的绿化,实现高效利用屋顶资源。如何在屋顶上实现这个光伏发电和屋顶绿化兼顾的目的,需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既能利用太阳能发电,又能满足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大大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在大风时,起到一定的防风作用。
5.本发明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屋顶作为光伏发电装置与植物种植绿化的场地,在屋顶面层设置种植区及步道,种植区与步道相间布置;光伏发电装置通过光伏立柱架设在种植区上空;光伏立柱下部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脚垫块上,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连接在结构层上,光伏立柱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屋面保温层、防水层、面层;光伏立柱刺穿防水层处设置防水套,防水套由防水套筒与防水套下扇面构成;光伏立柱中部设置孔洞,弹簧卡珠位于光伏立柱上部,光伏支架连接在光伏立柱顶端,光伏板通过卡扣与光伏支架连接;花盆置于种植区内,花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植物基质置于花盆上部容器内,底部为隔水托盘,通过榫卯结构与下部容器拼接,下部容器底部设置保湿毯;在种植区四周设置防风网,防风网架设于光伏立柱下部;步道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搁置于面层上,垫块底部设置排水孔。
6.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屋顶作为光伏发电装置与植物种植绿化的场地,在屋顶面层设置种植区及步道,种植区与步道相间布置;光伏发电装置通过光伏立柱架设在种植区上空;光伏立柱下部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脚垫块上,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连接在结构层上,光伏立柱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屋面保温层、防水层、面层;光伏立柱刺穿
防水层处设置防水套,防水套由防水套筒与防水套下扇面构成;光伏立柱中部设置孔洞,弹簧卡珠位于光伏立柱上部,光伏支架连接在光伏立柱顶端,光伏板通过卡扣与光伏支架连接;种植区上设置排蓄层,排蓄层四周设置围挡,排蓄层上设置过滤层,种植层设置在过滤层上,草坪置于种植层上;在种植区四周设置防风网,防风网架设于光伏立柱下部;步道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搁置于面层上,垫块底部设置排水孔。
7.优选地,所述花盆材料为泡沫玻璃。
8.优选地,所用植物基质各成分体积份数分别为:70%黑臭海泥或河湖淤泥烧制的超轻陶粒、25%种植土、5%硅藻土;另外每立方米植物基质还施加4kg复合肥。
9.优选地,所述花盆下部容器底部设置有含有玉米秸秆热裂解成的生物质碳的保湿毯,下部容器底部设置若干透水孔。
10.优选地,所述的防风网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丙烯。
11.优选地,所述光伏立柱内部中空,为空心圆筒状,光伏立柱能伸缩调节,通过光伏立柱中部预留孔洞及光伏立柱上部的弹簧卡珠结合进行限位固定,手动按压弹簧卡珠的同时提升或降低光伏立柱上部,使得光伏立柱上下移动。
12.本发明公开一种上述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3.用于新建房屋屋顶的施工步骤:
14.1)在苗圃基地配置植物基质后,装入花盆上部容器内并种植植物,待用;
15.2)在浇筑屋面结构层时,将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设置在结构层上,在地脚垫块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的螺栓孔;
16.3)将光伏立柱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脚垫块上,光伏立柱通过光伏立柱上孔洞及弹簧卡珠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上;
17.4)在结构层上做保温层、防水层,将防水套下扇面与防水层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与光伏立柱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刺穿防水层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
18.5)将光伏支架连接在光伏立柱顶端;
19.6)将光伏板满铺在光伏支架上且通过卡扣固定;
20.7)将带有保湿毯的花盆下部放置在面层上的种植区内;
21.8)将在苗圃基地种植好植物,且带有隔水托盘的花盆上部通过榫卯结构与花盆下部连接;
22.9)在种植区外铺设步道,步道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搁置于面层上,垫块底部设置排水孔;
23.10)在种植区四周设置防风网,防风网架设在光伏立柱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
24.用于旧房屋顶的施工步骤:
25.1)在苗圃基地配制植物基质后,装入花盆上部容器内并种植植物,待用;
26.2)将原有的保温层、防水层、面层铲除;
27.3)将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结构层上,在地脚垫块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的螺栓孔;
28.4)将光伏立柱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脚垫块上,光伏立柱通过光伏立柱上孔洞及
弹簧卡珠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上;
29.5)在结构层上做保温层、防水层,将防水套下扇面与防水层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与光伏立柱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刺穿防水层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
30.6)将光伏支架连接在光伏立柱顶端;
31.7)将光伏板满铺在光伏支架上且通过卡扣固定;
32.8)将带有保湿毯的花盆下部放置在面层上的种植区内;
33.9)将在苗圃基地种植好植物,且带有隔水托盘的花盆上部通过榫卯结构与花盆下部连接;
34.10)在种植区外铺设步道,步道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搁置于面层上,垫块底部设置排水孔;
35.11)在种植区四周设置防风网,防风网架设在光伏立柱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
36.本发明还公开另一种上述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用于新建房屋屋顶的施工步骤:
37.1)在浇筑屋面结构层时,将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设置在结构层上,在地脚垫块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的螺栓孔;
38.2)将光伏立柱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脚垫块上,光伏立柱通过光伏立柱上孔洞及弹簧卡珠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上;
39.3)在结构层上做保温层、防水层,将防水套下扇面与防水层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与光伏立柱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刺穿防水层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
40.4)将光伏支架连接在光伏立柱顶端;
41.5)将光伏板满铺在光伏支架上且通过卡扣固定;
42.6)在种植区铺设排蓄层,四周设置围挡;
43.7)将过滤层铺设在排蓄层上,将种植层铺设至过滤层上;
44.8)将草坪直接铺设至种植层上;
45.9)在种植区外铺设步道,步道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搁置于面层上,垫块底部设置排水孔;
46.10)在种植区四周设置防风网,防风网架设在光伏立柱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
47.用于旧房屋顶的施工步骤:
48.1)将原有的保温层、防水层、面层铲除;
49.2)将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结构层上,在地脚垫块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的螺栓孔;
50.3)将光伏立柱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脚垫块上,光伏立柱通过光伏立柱上孔洞及弹簧卡珠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上;
51.4)在结构层上做保温层、防水层,将防水套下扇面与防水层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与光伏立柱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刺穿防水层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
52.5)将光伏支架连接在光伏立柱顶端;
53.6)将光伏板满铺在光伏支架上,通过卡扣固定;
54.7)在种植区铺设排蓄层,四周设置围挡;
55.8)将过滤层铺设在排蓄层上,将种植层铺设至过滤层上;
56.9)将草坪直接铺设至种植层上;
57.10)在种植区外铺设步道,步道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搁置于面层上,垫块底部设置排水孔;
58.11)在种植区四周设置防风网,防风网架设在光伏立柱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
5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60.1)本发明实现了屋面空间的立体化高效利用,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同时实现光伏发电绿色能源的生产和增加城市绿地的双重目的,不但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也减少了碳排放。
61.2)本发明植物基材大多数采用黑臭海泥或河湖淤泥烧制陶粒,既能减轻土壤容重,又能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62.3)本发明采用花盆进行培育植物,待培育完成后搬至屋顶,起到即时绿化的效果,花盆作为种植容器能适用于多种植物。
63.4)本发明所采用花盆材料为泡沫玻璃,泡沫玻璃可以用废玻璃生产,实现了废玻璃的循环利用。
64.5)本发明将生物质炭用作过滤水中污染物时,单独放置在花盆下部是为了待生物质炭达到饱和状态时,更易更换,持续起到过滤的作用。
65.6)本发明通过用防风网作为防风手段,可以防止大风将花盆吹走,减少不必要的危险和损失,防风网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丙烯,具有轻便、坚实、高抗拉、抗紫外线、韧性好等特点;防风网使用一段时间后可随时拆除,实现持久可靠防风目的。
66.7)本发明同时也可采用草坪作为绿化措施,提供多种屋顶种植方法,可起到减缓空气污染、噪音超标、城市内涝、热岛效应等城市环境问题。
67.8)本发明优化了连接屋面和光伏立柱的底座,用地脚垫块替代石墩,减轻了屋面承重;同时由于地脚垫块直接固定在结构层,光伏立柱刺穿屋面防水层处设置了专门的防水结构,实现可靠屋面防水。
68.9)本发明通过交替设置人行步道和光伏发电装置(下设屋顶绿化区),便于后期洒水灌溉、光伏装置和屋顶绿化维护和更新等操作。
69.10)本发明优化了光伏结构的光伏立柱,采用装配式钢材作为光伏立柱,光伏立柱为空心圆筒,同时光伏立柱采用可伸缩式,通过光伏立柱中部预留孔洞及光伏立柱上部弹簧卡珠结合起固定作用,通过手动按压弹簧卡珠的同时提升或降低光伏立柱上部,达到光伏立柱上下移动的效果,可根据季节变化调节光伏角度,以达到最高的光能吸收率。
70.11)本发明结合光伏发电装置及屋顶绿化,光伏板遮挡部分阳光,减轻水分蒸发,使得植物生长条件更好。
附图说明
71.图1为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72.图2为图1中种植植物的花盆结构立体示意图;
73.图3为图1中光伏结构体系示意图;
74.图4为图3中光伏结构的光伏立柱底部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
75.图5为图3中光伏结构的光伏立柱示意图;
76.图6为图1的a-a处剖视示意图;
77.图7为图6中防水套俯视示意图;
78.图8为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另一个实施例的a-a处剖视示意图。
79.图中,1—地脚垫块;2—固定螺栓;3—光伏立柱;4—光伏支架;5—卡扣;6—光伏板;7—植物基质;8—花盆;9—隔水托盘;10—保湿毯;11—榫卯结构;12—防风网;13—步道,14—弹簧卡珠,15—种植区;16—结构层;17—保温层;18—防水层;19—面层,20—防水套筒,21—防水套下扇面;22—排蓄层,23—过滤层,24—垫块,25—围挡,26—地脚螺栓,27—孔洞,28—排水孔,29—种植层。
具体实施方式
80.如图1至7所示,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屋顶作为光伏发电装置与植物种植绿化的场地,在屋顶面层19设置种植区15及步道13,种植区15与步道13相间布置;光伏发电装置通过光伏立柱3架设在种植区15上空;光伏立柱3下部通过固定螺栓2固定在地脚垫块1上,地脚垫块1通过地脚螺栓26连接在结构层16上,光伏立柱3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屋面保温层17、防水层18、面层19;光伏立柱3刺穿防水层18处设置防水套,防水套由防水套筒20与防水套下扇面21构成;光伏立柱3中部设置孔洞27,弹簧卡珠14位于光伏立柱3上部,光伏支架4连接在光伏立柱3顶端,光伏板6通过卡扣5与光伏支架4连接;花盆8置于种植区15内,花盆8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植物基质7置于花盆8上部容器内,底部为隔水托盘9,通过榫卯结构11与下部容器拼接,下部容器底部设置保湿毯10;在种植区15四周设置防风网12,防风网12架设于光伏立柱3下部;步道13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24搁置于面层19上,垫块24底部设置排水孔28。
81.如图2-8所示,另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屋顶作为光伏发电装置与植物种植绿化的场地,在屋顶面层19设置种植区15及步道13,种植区15与步道13相间布置;光伏发电装置通过光伏立柱3架设在种植区15上空;光伏立柱3下部通过固定螺栓2固定在地脚垫块1上,地脚垫块1通过地脚螺栓26连接在结构层16上,光伏立柱3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屋面保温层17、防水层18、面层19;光伏立柱3刺穿防水层18处设置防水套,防水套由防水套筒20与防水套下扇面21构成;光伏立柱3中部设置孔洞27,弹簧卡珠14位于光伏立柱3上部,光伏支架4连接在光伏立柱3顶端,光伏板6通过卡扣5与光伏支架4连接;种植区15上设置排蓄层22,排蓄层22四周设置围挡25,排蓄层22上设置过滤层23,种植层29设置在过滤层23上,草坪置于种植层29上;在种植区15四周设置防风网12,防风网12架设于光伏立柱3下部;步道13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24搁置于面层19上,垫块24底部设置排水孔28。
82.优选地,所述花盆8材料为泡沫玻璃。
83.优选地,所用植物基质7各成分体积份数分别为:70%黑臭海泥或河湖淤泥烧制的超轻陶粒、25%种植土、5%硅藻土;另外每立方米植物基质7还施加4kg复合肥。其中复合肥采用50%普通复合肥和50%长效复合肥制成,种植土为耕种表土,取土范围表层2m。
84.优选地,所述花盆8下部容器底部设置有含有玉米秸秆热裂解成的生物质碳的保
湿毯10,下部容器底部设置若干透水孔;根据不同植物的抗旱性以及光伏发电装置存在遮挡部分雨水的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为灌溉。
85.优选地,所述的防风网12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丙烯。其具有坚实,高抗拉,抗紫外线,韧性好等性能。
86.优选地,所述光伏立柱3内部中空,为空心圆筒状,光伏立柱3能伸缩调节,通过光伏立柱3中部预留孔洞27及光伏立柱3上部的弹簧卡珠14结合进行限位固定,手动按压弹簧卡珠14的同时提升或降低光伏立柱3上部,使得光伏立柱3上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立柱3可伸缩调节,通过光伏立柱3中部预留孔洞27及光伏立柱3上部弹簧卡珠14结合起固定作用,通过手动按压弹簧卡珠14的同时提升或降低光伏立柱3上部,达到光伏立柱上下移动的效果。
87.本发明公开上述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进行施工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88.用于新建房屋屋顶的施工步骤:
89.1)在苗圃基地配置植物基质7后,装入花盆8上部容器内并种植植物,待用;
90.2)在浇筑屋面结构层16时,将地脚垫块1通过地脚螺栓26设置在结构层16上,在地脚垫块1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3的螺栓孔;
91.3)将光伏立柱3通过固定螺栓2固定在地脚垫块1上,光伏立柱3通过光伏立柱3上孔洞27及弹簧卡珠14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3上;
92.4)在结构层16上做保温层17、防水层18,将防水套下扇面21与防水层18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20与光伏立柱3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3刺穿防水层18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19;
93.5)将光伏支架4连接在光伏立柱3顶端;
94.6)将光伏板6满铺在光伏支架上4且通过卡扣5固定;
95.7)将带有保湿毯10的花盆8下部放置在面层19上的种植区15内;
96.8)将在苗圃基地种植好植物,且带有隔水托盘9的花盆8上部通过榫卯结构11与花盆8下部连接;
97.9)在种植区15外铺设步道13,步道13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24搁置于面层19上,垫块24底部设置排水孔28;
98.10)在种植区四周设置防风网12,防风网12架设在光伏立柱3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
99.用于旧房屋顶的施工步骤:
100.1)在苗圃基地配制植物基质7后,装入花盆8上部容器内并种植植物,待用;
101.2)将原有的保温层17、防水层18、面层19铲除;
102.3)将地脚垫块1通过地脚螺栓26固定在结构层上16,在地脚垫块1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3的螺栓孔;
103.4)将光伏立柱3通过固定螺栓2固定在地脚垫块1上,光伏立柱3通过光伏立柱3上孔洞及弹簧卡珠14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3上;
104.5)在结构层16上做保温层17、防水层18,将防水套下扇面21与防水层18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20与光伏立柱3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3刺穿防水层18
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19;
105.6)将光伏支架4连接在光伏立柱3顶端;
106.7)将光伏板6满铺在光伏支架上4且通过卡扣5固定;
107.8)将带有保湿毯10的花盆8下部放置在面层19上的种植区15内;
108.9)将在苗圃基地种植好植物,且带有隔水托盘9的花盆8上部通过榫卯结构11与花盆8下部连接;
109.10)在种植区15外铺设步道13,步道13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24搁置于面层19上,垫块24底部设置排水孔28;
110.11)在种植区15四周设置高防风网12,防风网12架设在光伏立柱3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
111.本发明还公开另一种上述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用于新建房屋屋顶的施工步骤:
112.1)在浇筑屋面结构层16时,将地脚垫块1通过地脚螺栓26预埋至在结构层16上,在地脚垫块1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3的螺栓孔;
113.2)将光伏立柱3通过固定螺栓2固定在地脚垫块1上,光伏立柱3通过光伏立柱3上孔洞及弹簧卡珠14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3上;
114.3)在结构层16上做保温层17、防水层18,将防水套下扇面21与防水层18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20与光伏立柱3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3刺穿防水层18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19;
115.4)将光伏支架4连接在光伏立柱3顶端;
116.5)将光伏板6满铺在光伏支架上4且通过卡扣5固定;
117.6)在种植区15铺设排蓄层22,四周设置围挡25;
118.7)将过滤层23铺设在排蓄层22上,将种植层29铺设至过滤层23上;
119.8)将草坪直接铺设至种植层29上;
120.9)在种植区15外铺设步道13,步道13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24搁置于面层19上,垫块24底部设置排水孔28;
121.10)在种植区15四周设置防风网12,防风网12架设在光伏立柱3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用于旧房屋顶的施工步骤:
122.1)将原有的保温层17、防水层18、面层19铲除;
123.2)将地脚垫块1通过地脚螺栓26固定在结构层上16,在地脚垫块1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3的螺栓孔;
124.3)将光伏立柱3通过固定螺栓2固定在地脚垫块1上,光伏立柱3通过光伏立柱3上孔洞及弹簧卡珠14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3上;
125.4)在结构层16上做保温层17、防水层18,将防水套下扇面21与防水层18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20与光伏立柱3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3刺穿防水层18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19;
126.5)将光伏支架4连接在光伏立柱3顶端;
127.6)将光伏板6满铺在光伏支架上4,通过卡扣5固定;
128.7)在种植区15铺设排蓄层22,四周设置围挡25;
129.8)将过滤层23铺设在排蓄层22上,将种植层29铺设至过滤层23上;
130.9)将草坪直接铺设至种植层29上;
131.10)在种植区15外铺设步道13,步道13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24搁置于面层19上,垫块24底部设置排水孔;
132.11)在种植区15四周设置防风网12,防风网12架设在光伏立柱3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
133.实施例1
134.某公司为改善和美化新建办公楼,决定在屋顶种植绿化及在绿化上空设置光伏发电装置,屋顶建筑面积600m2,屋顶长度为50m,宽度为12m,装机容量:51kw,排布200块光伏板,采用中节能高效255wp多晶硅光伏板。
135.光伏结构及植物绿化的结构为:将长度为60cm,宽度为60cm的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连接于结构层上,地脚垫块上预留螺栓孔,光伏立柱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在地脚垫块上,光伏立柱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屋面保温层、防水层、面层,光伏立柱下部套有防水套,防水套通过防渗胶泥粘结于光伏立柱上及防水层表面,防水套筒高度为25cm,防水套下扇面直径为40cm,光伏立柱顶端连接光伏支架,光伏板通过卡扣连接于光伏支架上;光伏立柱直径约为20cm,高2.0m,光伏板长度为1650mm,宽度为992mm,高度为40mm,屋顶上设置两排光伏发电装置,每排有100块光伏板;种植区外设置仿木步道及带有排水孔的垫块,花盆置于光伏结构下的种植区内,花盆分为上下两个部分,花盆下部带有生物质炭保湿毯,上部带有植物基质及隔水托盘,两部分通过榫卯结构进行拼接,花盆最小直径为20cm,最大直径为30cm,总高度为25cm,花盆上部高度为15cm,花盆下部高度为10cm,每排光伏结构下设置9排花盆,每排设置165盆,总共设置2970盆,花盆种植景天科植物佛甲草,种植区面积为267.84m2;将高度为35cm的防风网架设至光伏立柱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植物基质配置及花盆内种植佛甲草均在苗圃基地完成,防风网开孔率为35%,所用防风网总长为211.2m。
136.所述植物花盆材料为泡沫玻璃。
137.所用植物基质体积比为:70%黑臭海泥或河湖淤泥烧制的超轻陶粒,25%的种植土加5%硅藻土及每立方基材4kg复合肥(50%普通复合肥,50%长效复合肥)制成,种植土取耕种表土,取土范围为表层2m。
138.实现上述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39.1)在苗圃基地配置植物基质置后,装入花盆上部容器内并种植佛甲草,待用;
140.2)在浇筑屋面结构层时,将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设置在结构层上,在地脚垫块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的螺栓孔;
141.3)将直径为20cm的光伏立柱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脚垫块上,光伏立柱通过光伏立柱上孔洞及弹簧卡珠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上;
142.4)在结构层上做保温层、防水层,将防水套下扇面与防水层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与光伏立柱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刺穿防水层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排水坡度为2%;
143.5)将光伏支架连接在光伏立柱顶端;
144.6)将光伏板满铺在光伏支架上且通过卡扣固定;
145.7)将高度为10cm的带有保湿毯的花盆下部放置在面层上种植区内;
146.8)将在苗圃基地种植好佛甲草,且带有隔水托盘的花盆上部通过榫卯结构与花盆下部连接;
147.9)在种植区外铺设步道,步道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搁置于面层上,垫块底部设置排水孔;
148.10)在种植区外侧设置35cm高的防风网,防风网架设在光伏立柱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
149.实施例2
150.某铜业有限公司为改善原有屋顶的单调丑陋景观,决定在屋顶种植绿化及在绿化上空安装光伏发电装置,屋顶建筑面积为1150m2,屋顶长度为50m,宽度为23m,装机容量:61.2kw,排布240块光伏板,采用中节能高效255wp多晶硅光伏板。
151.光伏组件及植物绿化的结构为:将长度为70cm,宽度为70cm的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连接于结构层上,地脚垫块上预留螺栓孔,光伏立柱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在地脚垫块上,光伏立柱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屋面保温层、防水层、面层,光伏立柱下部套有防水套,防水套通过防渗胶泥粘结于光伏立柱上及防水层表面,防水套筒高度为20cm,防水套下扇面直径为50cm,光伏立柱顶端连接光伏支架,光伏板通过卡扣连接于光伏支架上;光伏立柱直径约为25cm,高2m,光伏板长度为1650mm,宽度为992mm,高度为40mm,屋顶上设置三排光伏发电装置,每排有80块光伏板;种植区外设置仿木步道及带有排水孔的垫块,花盆置于光伏结构下的种植区内,花盆为上下两个部分,花盆下部带有生物质炭保湿毯,上部带有植物基质及隔水托盘,两部分可通过榫卯结构进行拼接,花盆最小直径为20cm,最大直径为30cm,总高度为35cm,花盆上部高度为25cm,花盆下部高度为10cm,每排光伏结构下设置9排花盆,每排设置130盆,总共设置3510盆,花盆种植锦葵科植物木槿,种植区面积为522.288m2;将高度为40cm的防风网架设至光伏立柱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植物基质配置及花盆内种植木槿均在苗圃基地完成,防风网开孔率为37%,所用防风网总长为256.8m。
152.所述植物花盆材料为泡沫玻璃。
153.所用植物基质体积比为:70%黑臭海泥或河湖淤泥烧制的超轻陶粒,25%的种植土加5%硅藻土及每立方基材4kg复合肥(50%普通复合肥,50%长效复合肥)制成,种植土取耕种表土,取土范围为表层2m。
154.实现上述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55.1)在苗圃基地将配置物基质置后,装入花盆上部容器内并种植木槿,待用;
156.2)将原有的保温层、防水层、面层铲除;
157.3)将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结构层上,且在地脚垫块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的螺栓孔;
158.4)将直径为25cm的光伏立柱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脚垫块上,光伏立柱可通过光伏立柱上孔洞及弹簧卡珠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上;
159.5)在结构层上做保温层、防水层,将防水套下扇面与防水层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与光伏立柱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刺穿防水层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排水坡度为2%;
160.6)将光伏支架连接在光伏立柱顶端;
161.7)将光伏板满铺在光伏支架上且通过卡扣固定;
162.8)将高度为10cm的带有保湿毯的花盆下部放置在面层上种植区内;
163.9)将在苗圃基地种植好木槿,且带有隔水托盘的花盆上部通过榫卯结构与花盆下部连接;
164.10)在种植区外铺设步道,步道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搁置于面层上,垫块底部设置排水孔;
165.11)在种植区外设置40cm高防风网,防风网架设在光伏立柱上,形成半封闭结构。
166.实施例3
167.某新建公司坐落于某产业园区,想丰富屋顶景观的同时减缓空气污染、噪音超标等城市环境问题,决定在屋顶种植植物及在植物上空设置光伏发电装置,屋顶建筑面积约为750m2,屋顶长度为50m,宽度为15m,装机容量:72.9kw,共铺设270块270w多晶硅光伏板。
168.光伏组件及植物绿化的结构为:将长度为65cm,宽度为65cm的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连接于结构层上,地脚垫块上预留螺栓孔,光伏立柱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在地脚垫块上,光伏立柱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屋面保温层、防水层、面层,光伏立柱下部套有防水套,防水套通过防渗胶泥粘结于光伏立柱上及防水层表面,防水套筒高度为25cm,防水套下扇面直径为60cm,光伏立柱顶端连接光伏支架,光伏板通过卡扣连接于光伏支架上;光伏立柱直径约为30cm,高2.1m,光伏板长度为1640mm,宽度为990mm,高度为35mm,屋顶上设置三排光伏发电装置,每排有90块光伏板;种植区外设置仿木步道及带有排水孔的垫块,将蓄排水盘满铺至种植区内,四周设置砖砌围挡,蓄排水盘上设置过滤用的无纺布,将植物基质铺设至无纺布上,在植物基质上直接铺设草坪,每排光伏发电装置下铺设120.285m2的草坪,共铺设360.855m2的草坪,草坪上植物为景天科佛甲草,种植区总面积为360.855m2;将高度为45cm的防风网架设至光伏立柱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植物基质配置在苗圃基地完成,防风网开孔率为35%,所用防风网总长为286.8m。
169.所用植物基质体积比为:70%黑臭海泥或河湖淤泥烧制的超轻陶粒,25%的种植土加5%硅藻土及每立方基材4kg复合肥(50%普通复合肥,50%长效复合肥)制成,种植土取耕种表土,取土范围为表层2m。
170.实现上述一种兼顾绿化和光伏发电的屋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71.1)在浇筑屋面结构层时,将地脚垫块通过地脚螺栓设置在结构层上,在地脚垫块上预留固定光伏立柱的螺栓孔;
172.2)将直径为30cm的光伏立柱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地脚垫块上,光伏立柱可通过光伏立柱上孔洞及弹簧卡珠进行高度调节,将防水套套在光伏立柱上;
173.3)在结构层上做保温层,防水层,将防水套下扇面与防水层表面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水套筒与光伏立柱之间用防渗胶泥粘接,防止光伏立柱刺穿防水层处渗水,最后施工面层,排水坡度为3%;
174.4)将光伏支架连接在光伏立柱顶端;
175.5)将光伏板满铺在光伏支架上且通过卡扣固定;
176.6)在种植区铺设蓄排水盘且四周设置围挡;
177.7)将过滤用无纺布铺设在蓄排水盘上,将植物基质铺设至无纺布上;
178.8)将草坪直接铺设至植物基质上;
179.9)在种植区外铺设步道,步道为架空结构,通过垫块搁置于面层上,垫块底部设置
排水孔;
180.10)在种植区外侧设置45cm高防风网,防风网架设在光伏立柱下部,形成半封闭结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