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筏板支撑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28279发布日期:2023-01-20 20:08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筏板支撑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筏板支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筏板支撑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对于筏板钢筋的支撑方式有多种,包括钢筋马镫支撑、型钢支撑,超厚筏板大都采用型钢支撑,但对于型钢立杆的的布置以及取材没有相关规定,现有大多采用钢管或工字钢进行支撑,钢管支撑的缺陷在于后续需要向钢管内灌注混凝土,加大了施工难度;采用工字钢的缺点是:当筏板厚度大于2米时,需要在中间加设一层钢筋,因此需要在中间加设一道工字钢横梁,横梁与工字钢立杆焊接只有翼缘边接触,焊接面积小,在中间层钢筋的作用下,焊接点容易破坏,中间层钢筋不好固定。另外,在筏板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通常是按照经验设计支撑结构,结构安全验算通过即可。传统施工过程中,仅考虑结构安全性的设计并不是最优的设计方案,浪费材料,增加施工量。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支撑筏板钢筋的型钢支撑结构和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筏板支撑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并为筏板支撑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以使得结构更加合理、稳定、可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5.本发明提供一种筏板支撑结构,包括底层钢筋、上层钢筋、多个槽钢立杆、多个槽钢上横梁、多个剪刀撑和多个垫块,所述底层钢筋和所述上层钢筋上下相对且具备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槽钢立杆均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和所述上层钢筋之间,且阵列排布;所述槽钢立杆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上,所述槽钢上横梁沿着筏板横向延伸并固定设置于所述槽钢立杆的顶部,多个所述槽钢上横梁平行且具备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槽钢上横梁沿着所述筏板的纵向排布,所述上层钢筋焊接固定于所述槽钢上横梁顶部,所述垫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的底部,至少在所述底层钢筋底部正对于所述槽钢立杆的部位均设置有所述垫块;
6.沿着所述筏板的纵向方向,各相邻的两个所述槽钢立杆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剪刀撑。
7.优选的,所述槽钢立杆通过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层钢筋上的仰放槽钢固定,所述仰放槽钢槽口朝上,所述仰放槽钢底面焊接固定于所述底层钢筋上表面,所述槽钢立杆的底部插设于所述仰放槽钢内并焊接固定,一个所述仰放槽钢对应于一个所述槽钢立杆,每个所述槽钢立杆至少横跨三个底部钢筋,且与底部的三个所述底部钢筋均焊接固定。
8.优选的,还包括中间层钢筋和多个中间槽钢横梁,所述中间槽钢横梁沿着所述筏板横向延伸并固定焊接于所述槽钢立杆的中部,所述中间层钢筋与所述中间槽钢横梁上部以及所述槽钢立杆的侧部焊接固定,所述中间槽钢横梁与所述槽钢立杆背对且背面接触并
焊接固定。
9.优选的,沿着所述筏板支撑结构宽度方向两端的所述槽钢立杆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斜撑。
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筏板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
11.步骤一、根据平面内稳定性理论计算出l1和l2;
12.l1代表沿着筏板的横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之间的极限间距;
13.l2代表沿着筏板的纵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之间的极限间距;
14.步骤二、确定l1和l2,l1取值不大于l1,l2取值不大于l2;
15.l1代表沿着筏板的横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之间间距的估算值;
16.l2代表沿着筏板的纵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之间间距的估算值;
17.步骤三、根据焊缝强度理论、平面外稳定性理论、横梁强度理论以及弱轴稳定性理论来对l1和l2的取值进行验算;若通过验算则完成结构设计,若未通过则重新进行步骤二。
18.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一之前,先确定筏板厚度及各组件的结构参数。
1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筏板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
20.步骤一、根据横梁强度理论计算出l1和l2;
21.l1代表沿着筏板的横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之间的极限间距;
22.l2代表沿着筏板的纵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之间的极限间距;
23.步骤二、确定l1和l2,l1取值不大于l1,l2取值不大于l2;
24.l1代表沿着筏板的横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之间间距的估算值;
25.l2代表沿着筏板的纵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之间间距的估算值;
26.步骤三、根据焊缝强度理论、平面内稳定性理论、平面外稳定性理论以及弱轴稳定性理论来对l1和l2的取值进行验算;若通过验算则完成结构设计,若未通过则重新进行步骤二。
27.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一之前,先确定筏板厚度及各组件的结构参数。
28.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29.本发明提供的筏板支撑结构采用槽钢作为立杆,槽钢立杆具备三个侧面,以便于在平面结构上对钢筋以及中间横梁进行焊接固定。
30.本发明提供的筏板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法先通过平面内稳定性理论或横梁强度理论计算出l1和l2,并估算l1和l2,再通过验算证实l1和l2的估算间距是否符合其它理论,若不符合,则另取l1和l2的数值再次进行验算,直至通过所有的理论。
31.1、相比较钢筋马镫支撑,槽钢立杆支撑充分发挥了槽钢材料横截面惯性巨大的特点,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节省了钢材,减少了构件数量。
32.2、相比较钢管支撑,不需要向钢管内灌混凝土,减少了施工环节。
33.3、相比较工字钢支撑,避免了中间层横梁与立杆焊接只有翼缘边接触的问题,解决了中间层钢筋不好固定的问题。
34.4、避免l2过大防止槽钢立杆沿x轴失稳同时防止钢筋绕度过大,另外可以保证横梁l1的跨度,充分利用槽钢立杆y方向的惯性矩。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筏板支撑结构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筏板支撑结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槽钢立杆和中间槽钢横梁焊接示意图;
39.图4为仰放槽钢、槽钢立杆和底层钢筋焊接示意图;
40.图5为槽钢立杆和槽钢上横梁焊接示意图;
41.图6和图7分别为两个设计方法流程图;
42.图8为槽钢的截面图;
43.图中:1-上层钢筋、2-槽钢上横梁、3-底层钢筋、4-槽钢立杆、5-中间层钢筋、6-中间槽钢横梁、7-仰放槽钢、8-垫块、11-上层上排钢筋;12-上层下排钢筋;51-中间层上排钢筋;52-中间层下排钢筋;31-底层下排钢筋;32-底层上排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筏板支撑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并为筏板支撑结构的设计提供依据,以使得结构更加合理、稳定、可靠。
4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7.本发明提供一种筏板支撑结构,如图1~图6、图8所示,包括底层钢筋3、上层钢筋1、多个槽钢立杆4、多个槽钢上横梁2、多个剪刀撑和多个垫块8,底层钢筋3和上层钢筋1上下相对且具备间隔设置,多个槽钢立杆4均竖直设置于底层钢筋3和上层钢筋1之间,且阵列排布;槽钢立杆4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底层钢筋3上,槽钢上横梁2沿着筏板横向延伸并固定设置于槽钢立杆4的顶部,多个槽钢上横梁2平行且具备间隔设置,多个槽钢上横梁2沿着筏板的纵向排布,上层钢筋1焊接固定于槽钢上横梁2顶部,垫块8固定设置于底层钢筋3的底部,至少在底层钢筋3底部正对于槽钢立杆4的部位均设置有垫块8,使槽钢立杆4受力能直接通过垫块8传到至地面,以防底层钢筋3直接受力产生较大变形,导致支撑结构失稳,槽钢立杆4的槽口朝同一方向。优选的,使用10cm
×
10cm的大小,厚度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样的c30混凝土试块作为垫块8,间距可选为80cm。由于筏板支撑结构、施工等荷载均通过筏板底层钢筋3传递到垫块8上,垫块8的选材应有足够的强度,并在铺设时适当加密;优选的,底层钢筋3置于垫块8上,钢筋绑扎按常规方式进行绑扎;优选的,底层钢筋3和上层钢筋1均由横向和纵向多个并排的钢筋组成。
48.沿着筏板的纵向方向,各相邻的两个槽钢立杆4之间均设置有剪刀撑,剪刀撑采用以上钢筋制成。
49.本发明提供的筏板支撑结构采用槽钢作为立杆,槽钢立杆4具备三个侧面,以便于在平面结构上对钢筋以及中间横梁进行焊接固定。
50.于具体的实施例中,底层钢筋、上层钢筋和中间层钢筋均由上排钢筋和下排钢筋垂直交叉设置形成钢筋网格。
51.底层钢筋包括底层上排钢筋32和底层下排钢筋31;
52.上层钢筋包括上层上排钢筋11和上层下排钢筋12;
53.中间层钢筋包括中间层上排钢筋51和中间层下排钢筋52。
54.于具体的实施例中,槽钢上横梁2焊接于槽钢立杆4顶部,横梁的方向应垂直于筏板上面层下排钢筋方向,以保证设计钢筋位置的正确。横梁槽钢接头采用等强对接熔透焊,角部三面围焊,焊缝高度为6mm。筏板上面层下排钢筋与槽钢接触位置点焊,钢筋绑扎按常规方式进行绑扎施工。
55.于具体的实施例中,槽钢立杆4通过固定设置于底层钢筋3上的仰放槽钢7固定,仰放槽钢7槽口朝上,仰放槽钢7底面焊接固定于底层钢筋3上表面,槽钢立杆4的底部插设于仰放槽钢7内并焊接固定,一个仰放槽钢7对应于一个槽钢立杆4,每个槽钢立杆4至少横跨三个底部钢筋,且与底部的三个底部钢筋均焊接固定。保证每个槽钢立杆4有三个以上支撑点,提高其稳定性。
56.于具体的实施例中,规范要求当筏板厚度大于2米时,需在中间加设中间层钢筋5,厚度小于两米的筏板不用考虑,具体的,筏板支撑结构还包括中间层钢筋5和多个中间槽钢横梁6,中间槽钢横梁6沿着筏板横向延伸并固定焊接于槽钢立杆4的中部,中间层钢筋5与中间槽钢横梁6上部以及槽钢立杆4的侧部焊接固定,中间槽钢横梁6与槽钢立杆4背对且背面接触并焊接固定,以增加焊接面积,中间层钢筋5与槽钢接触位置点焊,钢筋绑扎按常规方式进行绑扎施工。
57.于具体的实施例中,沿着筏板支撑结构宽度方向两端的槽钢立杆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斜撑,以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58.第一种设计方案
5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筏板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
60.步骤一、根据平面内稳定性理论计算出l1和l2;
61.l1代表沿着筏板的横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4之间的极限间距;
62.l2代表沿着筏板的纵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4之间的极限间距;
63.步骤二、确定l1和l2,l1取值不大于l1,l2取值不大于l2;
64.l1代表沿着筏板的横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4之间间距的估算值;
65.l2代表沿着筏板的纵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4之间间距的估算值;
66.步骤三、根据焊缝强度理论、平面外稳定性理论、横梁强度理论以及弱轴稳定性理论来对l1和l2的取值进行验算;若通过验算则完成结构设计,若未通过则重新进行步骤二。
67.本发明提供的筏板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法先通过平面内稳定性理论或横梁强度理论计算出l1和l2,并估算l1和l2,再通过验算证实l1和l2的估算间距是否符合其它理论,若不符合,则另取l1和l2的数值再次进行验算,直至通过所有的理论。
68.于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之前,先确定筏板厚度及各组件的结构参数。
69.于具体的实施例中,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70.首先假设钢筋对槽钢横梁的荷载只有竖向压力。
71.1.筏板支撑结构横梁跨度估计值l1和间距l2的确定
72.可将该筏板支撑结构体系视为无侧移钢架,槽钢立杆4属于压弯构件。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8.2节构件的稳定性计算,(8.2.2-1)式
[0073][0074]
根据该标准要求,对于无侧移钢架槽钢立杆4必须满足平面内稳定性的计算,公式如下
[0075][0076][0077][0078]
其中n为立杆杆端所受到的压力(立杆即为槽钢立杆4),m
x
为立杆杆端受到的弯矩,a是立杆(槽钢)的横截面面积,w
x
为槽钢立杆件沿梁截面的截面抵抗矩,为槽钢立杆件沿梁截面的稳定系数,在根据λ
x
取值,λ
x
为槽钢立杆4延续方向的柔度,λ
x
根据槽钢立杆4净高度h取值,h为底层钢筋至其上一层钢筋之间的槽钢立杆4高度。γ
x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按标准表8.1.1取值,槽钢γ
x
=1.2。
[0079][0080]
λ
x
同上
[0081]
根据规范,无横向荷载作用时,其中,m1和m2为槽钢立杆杆端弯矩
[0082]
n=(g+q)*l1(5)
[0083][0084]mx
为槽钢立杆杆端受到的弯矩,将竖向支撑和横梁视为整体连续钢架,m
x
为槽钢立杆顶端受到的弯矩,0.07为固定荷载引起的最不利荷载分项系数,0.11为可变荷载引起的最不利荷载分项系数。该方程是笔者分别分析2-10跨连续钢架整理所得。
[0085]
g为固定荷载所产生的压力
[0086]
q为可变荷载产生的压力
[0087]
g=γg((g1+g2)l2+g3)(7)
[0088]
g1为钢筋每平方米的重量,筏板厚度小于两米时,只计算上排钢筋,每增加一层中间层钢筋5,计算时加上该层钢筋重量;g2为每平方米范围内混凝土产生的荷载,g3为横梁槽钢线重,γg固定荷载分项系数。
的取值是根据平面内稳定承载能力控制值构建的截面设计,因此槽钢立杆件平面内稳定性和强度不必验算。验算公式中梁的跨度和槽钢立杆间距取l1和l2。
[0115]
1)验算横梁强度
[0116]
最大弯矩出现在横梁支座处,负弯矩大小为m
bmax
[0117][0118][0119]
2)立杆顶端与横梁连接处焊缝强度验算
[0120]
或f
cw
(16)
[0121]ftw
或f
cw
焊缝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0122]
3)验算弱轴稳定性
[0123][0124]
为立杆沿y方向的稳定系数
[0125]
4)验算平面外稳定性(《钢结构设计标准》(8.2.1-4))
[0126][0127]
3.上述验算均通过,可将筏板支撑体系中横梁跨度设为l1,间距设为l2,上述验算其中一个未通过,减小l1和l2取值重新验算。
[0128]
具体步骤如下:
[0129]
步骤1:确定筏板厚度及设计参数;
[0130]
步骤2:选择使用槽钢(建议[6、[8或[10);
[0131]
步骤3:适当选取k和m的值;
[0132]
步骤4:根据式(11)计算n;
[0133]
步骤5:根据式(13)计算l1;
[0134]
步骤6:根据式(14)计算l2;
[0135]
步骤7:l1和l2分别取略小于l1和l2的整数;
[0136]
步骤8:将l1和l2带入式(15)~(18)分别验算,若不通过减小l1或l2,直至验算通过;
[0137]
步骤9:将l1和l2分别设定为的跨度和立杆间距;
[0138]
第二种设计方案
[013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筏板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0140]
步骤一、根据横梁强度理论计算出l1和l2;
[0141]
l1代表沿着筏板的横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4之间的极限间距;
[0142]
l2代表沿着筏板的纵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4之间的极限间距;
[0143]
步骤二、确定l1和l2,l1取值不大于l1,l2取值不大于l2;
[0144]
l1代表沿着筏板的横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4之间间距的估算值;
[0145]
l2代表沿着筏板的纵向方向,两个相邻的槽钢立杆4之间间距的估算值;
[0146]
步骤三、根据焊缝强度理论、平面内稳定性理论、平面外稳定性理论以及弱轴稳定性理论来对l1和l2的取值进行验算;若通过验算则完成结构设计,若未通过则重新进行步骤二。
[0147]
本发明提供的筏板支撑结构的设计方法先通过平面内稳定性理论或横梁强度理论计算出l1和l2,并估算l1和l2,再通过验算证实l1和l2的估算间距是否符合其它理论,若不符合,则另取l1和l2的数值再次进行验算,直至通过所有的理论。
[0148]
于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之前,先确定筏板厚度及各组件的结构参数。
[0149]
于具体的实施例中,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0150]
1.支撑体系横梁跨度估计值l1和间距估算值l2的确定
[0151]
经过计算分析,确定该筏板支撑结构体系具有承载能力的因素,不是槽钢立杆4的失稳,而是槽钢横梁、上层下排钢筋12是否能承受上部荷载产生的弯矩。
[0152]
上层下排钢筋12与槽钢横梁为点焊,可认为钢筋对槽钢横梁的荷载只有竖向压力。上层下排钢筋12可视为多跨连续梁。将该槽钢支撑体系视为无侧移钢架,槽钢立杆4属于压弯构件,槽钢横梁为受弯构件。
[0153]
1)根据上层下排钢筋12的弯矩承载能力,求间距估算值l2[0154]
将上层下排钢筋12视为5跨连续梁
[0155]
上层下排钢筋12承受荷载有恒载(上层上排钢筋11的重量、自重和混凝土的重量)和活载(施工荷载和冲击荷载)。
[0156]
上层下排一根钢筋所受均布恒载为g1(单位n/m)
[0157][0158]
g0为每米钢筋的重量,(单位n/m);
[0159]
d为钢筋间距;
[0160]
为每米上层下排上作用的上层上排钢筋11数;
[0161]
为每米上层下排钢筋12承受的上层上排钢筋11的重量;
[0162]
c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0163]
γ为混凝土的重度;
[0164]
γ*c*d*2混凝土的均布荷载(通过钢筋传递的荷载);
[0165]
γg为固定荷载分项系数
[0166]
上层下排一根钢筋所受均布活载为q
1(
单位:n/m)
[0167]
q1=γq*d*(q1+q2);
[0168]
q1、q2为施工活载和冲击荷载(单位:n/m2);
[0169]
γq为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0170]
五跨连续梁最不利荷载组合所产生的最大正弯矩为m
max+

[0171]mmax+
=0.078gl2+0.1ql2(系数查阅连续梁弯矩表)(1)
[0172]
五跨连续梁最不利荷载组合所产生的最大负弯矩为m
max-;
[0173]mmax-=-0.105gl
2-0.119ql2(系数查阅连续梁弯矩表)(2)
[0174]
最大应力出现在负弯矩处。
[0175]
g1、q1和l2代入(2)式
[0176]mmax-=-0.105g1l
22-0.119q1l
22
[0177]
最大应力
[0178]wx1
为钢筋截面抵抗矩,可通过钢筋的直径求出;
[0179]fs1
为钢筋材料的屈服强度;
[0180][0181]
2)根据槽钢的弯矩承载能力,求槽钢跨度估算值l1[0182]
g2为槽钢横梁上部固定荷载;(单位:n/m)
[0183]
q2为槽钢横梁上部可变荷载;(单位:n/m)
[0184]
g2=γg((g1+g2)l2+g3)(4)
[0185]
g1为上层钢筋1每平方米的重量(单位n/m2);g2为每平方米范围内混凝土c传递到钢筋上的荷载(单位n/m2),g3为横梁槽钢线重(单位n/m),γg同上。
[0186]
q2=γq(q1+q2)l2(5)
[0187]
q1为混凝土振捣过程的冲击荷载,q2为施工过程中,由人和机械产生的活荷载,γq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0188]
连续钢架中最大弯矩出现在横梁支座处,负弯矩大小为m
bmax-[0189][0190]
式(6)的系数是根据计算分析5~10跨连续钢架的弯矩所得,-0.97是恒载产生的最大负弯矩系数,-0.11是活载产生的最大负弯矩系数;
[0191]
最大应力最大应力
[0192]wx2
为槽钢截面抵抗矩,可查阅型钢表;
[0193]fs2
为槽钢材料的屈服强度;
[0194]
g2、q2和l1代入(2)式
[0195][0196]
将式(4)(5)代入式(7);
[0197][0198]
2.为了便于施工,l1和l2分别取略小于l1和l2的整数,并验算强度和稳定性。验算公式中梁的跨度和槽钢立杆间距取l1和l2。
[0199]
n=(g+q)*l1(9)
[0200]
[0201]
mx为槽钢立杆4与钢横梁焊接处的弯矩,将竖向支撑和横梁视为整体连续钢架,mx为立杆顶端受到的弯矩,0.07为固定荷载引起的最不利荷载分项系数,0.11为可变荷载引起的最不利荷载分项系数。该方程是笔者分别分析3-10跨连续钢架整理所得。
[0202]
g为固定荷载所产生的压力
[0203]
q为可变荷载产生的压力
[0204]
g=γg((g4+g2)l2+g3)(11)
[0205]
注意:g4为钢筋每平方米的重量,筏板厚度小于两米时,只计算上排钢筋,每增加一层中间层钢筋5,计算时加上该层钢筋重量;g2为只考虑上层每平方米范围内混凝土产生的荷载,g3为所有横梁槽钢线重,γg固定荷载分项系数。
[0206]
q=γq(q1+q2)l2(12)
[0207]
q1为混凝土振捣过程的冲击荷载,q2为施工过程中,由人和机械产生的活荷载,γq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0208]
式为竖向荷载所引起的应力σ1[0209]
式为杆端弯矩所引起的应力σ2[0210]
1)槽钢立杆4与钢横梁焊接处强度验算
[0211][0212]ftw
或f
cw
焊缝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0213]
m2为立柱顶端弯矩
[0214]
2)验算弱轴稳定性
[0215][0216]
为立杆沿y方向的稳定系数
[0217]
3)平面内稳定性验算(《钢结构设计标准》(8.2.1-4))
[0218][0219]
4)平面外稳定性验算
[0220]
(《钢结构设计标准》(8.2.1-4))(16)
[0221]
3.上述验算均通过,可将筏板支撑体系中横梁跨度设为l1,间距设为l2,上述验算其中一个未通过,减小l1和l2取值重新验算。
[0222]
步骤1:确定筏板厚度及设计参数
[0223]
步骤2:选择使用槽钢(建议[6、[8或[10)
[0224]
步骤3:根据式(3)计算l2;
[0225]
步骤4:根据式(7)计算l1;
[0226]
步骤5:l1和l2分别取略小于l1和l2的整数;
[0227]
步骤6:将l1和l2带入式(13)~(16)分别验算,若不通过减小l1或l2,直至验算通过;
[0228]
步骤7:将l1和l2分别设定为的跨度和槽钢立杆间距;
[0229]
步骤8:设计结束。
[0230]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