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屋面板裂缝修复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02313发布日期:2023-03-31 20:0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屋面板裂缝修复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混凝土屋面板裂缝修复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服役了20-30年且位于城市原郊区的工业建筑纳入了城区范围内,孕育了大量城市更新项目。城市更新是指针对现有土地功能和资源利用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特定城市建成区域,特定主体根据城市规划进行的活动,主要包括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拆除重建。其中,综合整治和功能改变均会涉及既有工业建筑的维修与加固,特别是具备年代特征的单层排架工业厂房往往是政府或开发商保留和改造的重点。
3.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采用预制构件装配而成,预制构件包括基础、框架柱、抗风柱、吊车梁、屋架、屋盖等结构构件。上述构件在工业厂房特定的生产工艺以及服役环境下,往往出现混凝土开裂、渗漏水、钢筋锈蚀等病害。而上述预制构件由于生产工艺的调整,往往难以找到新构件进行直接替换,因此对其进行结构维修与加固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4.目前,现有的混凝土屋面漏水常采用室内注浆和屋面防水翻新两种方法。室内注浆往往采用化学压力灌浆方式,存在压力集中作用下针孔周围混凝土开裂问题,同时会破坏结构。该方法不适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的修复,主要因为该类型的屋面板为先张法施工的薄板,内部分布有密集的预应力筋,打孔施工不可避免伤及预应力筋,从而引起结构安全问题。屋面防水翻新方法为先敲掉屋面板现有的保护层、保温层、防水层,然后在结构层进行找平,再重新铺设防水卷材。该方法只适用于大面积的屋面渗漏水修复,现有的大跨度预应力屋面板在预应力作用下一般较少发生大面积渗漏水问题,对于这类屋面板上零散出现的局部裂缝而言,若采用该屋面防水翻新方法对屋面板整体翻新,不仅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而且修复工作量较大,因此该方法也不适用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的局部裂缝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屋面板裂缝修复方法和装置,在对混凝土破坏较小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混凝土有害离子的去除以及裂缝的修补。局部的微创修复方法不仅解决了传统化学灌浆法钻孔过程带来的结构损伤,而且通过先稀释有害物质再化学填补显著提升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
6.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混凝土屋面板裂缝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利用混凝土裂缝检测设备,检测出混凝土屋面板内需要进行修复的目标裂缝;
8.利用开槽设备,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第一板面开设与所述目标裂缝连通的第一槽体,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第二板面开设与所述目标裂缝连通的第二槽体;
9.将去离子水注入所述第一槽体,利用负压装置使所述第二槽体内形成负压环境,使所述第一槽体中的去离子水通过所述目标裂缝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以携带出所述目标
裂缝中的有害离子;
10.检测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的去离子水的有害离子浓度,当有害离子浓度降低到预设值以内时,解除所述第二槽体的负压环境,去除所述第一槽体内的去离子水;
11.将灌浆剂注入所述第二槽体,利用负压装置使所述第一槽体内形成负压环境,使第二槽体中的灌浆剂填充满所述目标裂缝,并通过所述目标裂缝溢出至所述第一槽体;待目标裂缝中的灌浆剂凝固后,解除所述第一槽体的负压环境,去除所述第二槽体内的灌浆剂;
12.修复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
13.进一步地,所述的利用负压装置使所述第一槽体内形成负压环境,使第二槽体中的灌浆剂填充满所述目标裂缝,并通过所述目标裂缝溢出至所述第一槽体的步骤包括:
14.利用负压装置使所述第一槽体内形成负压环境,使第二槽体中的灌浆剂从所述目标裂缝的至少一个裂缝段溢出至所述第一槽体;
15.利用密封件将溢出有灌浆剂的至少一个裂缝段密封,使第二槽体中的灌浆剂从目标裂缝的其他裂缝段溢出,利用密封件将溢出有灌浆剂的其他裂缝段逐个密封,直至所述目标裂缝的全部裂缝段溢出有灌浆剂至所述第一槽体。
16.进一步地,所述利用密封件将溢出有灌浆剂的至少一个裂缝段密封的步骤包括:
17.利用密封件的密封条将溢出有灌浆剂的至少一个裂缝段封堵;
18.利用密封件的施压件向所述密封条施加压力,以将密封条压紧密封所述裂缝段。
19.进一步地,所述利用开槽设备,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第一板面开设与所述目标裂缝连通的第一槽体,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第二板面开设与所述目标裂缝连通的第二槽体的步骤包括:
20.利用开槽设备,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顶面覆盖有所述目标裂缝的区域依次凿除保温层和防水层,直至露出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混凝土基体以及露出在混凝土基体表面的目标裂缝,使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一槽体;
21.利用开槽设备,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底面覆盖有所述目标裂缝的区域依次凿除抹灰层和砂浆层,直至露出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混凝土基体以及露出在混凝土基体表面的目标裂缝,使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二槽体。
22.进一步地,所述修复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的步骤包括:
23.向所述第一槽体内依次填充防水层和保温层;
24.向所述第二槽体内依次填充砂浆层和抹灰层。
25.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的去离子水的有害离子浓度的步骤包括:
26.将溶液收集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的下方,利用溶液收集器收集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的去离子水;
27.采用采样频率逐次增高,采样量逐次递减的采样规则对溶液收集器中的去离子水进行多次采样,检测每次采样的去离子水中的有害离子浓度。
28.进一步地,所述将灌浆剂注入所述第二槽体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29.利用增压装置提高所述第二槽体内的灌浆剂的压力。
30.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实现上述混凝土屋面板裂缝修复方法的混凝土屋面
板裂缝修复装置,包括:
31.混凝土裂缝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出混凝土屋面板内需要进行修复的目标裂缝;
32.开槽设备,用于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第一板面开设与所述目标裂缝连通的第一槽体,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的第二板面开设与所述目标裂缝连通的第二槽体;
33.稀释填补组件,包括去离子水、灌浆剂和负压装置,所述去离子水注入所述第一槽体,所述负压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槽体内产生负压环境,使所述第一槽体中的去离子水通过所述目标裂缝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以携带出所述目标裂缝中的有害离子;所述灌浆剂用于注入所述第二槽体,所述负压装置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槽体内形成负压环境,使第二槽体中的灌浆剂填充满所述目标裂缝;
34.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一槽体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的去离子水的有害离子浓度。
35.进一步地,所述稀释填补组件还包括溶液收集器,所述溶液收集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的下方,用于收集从所述第一槽体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的去离子水;所述溶液收集器收集的去离子水为所述检测装置提供检测样本。
36.进一步地,所述稀释填补组件还包括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的下方,用于提高所述第二槽体内的灌浆剂的压力。
3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具有目标裂缝的混凝土屋面板的不同板面上开设与目标裂缝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在第一槽体内注入去离子水,使其通过目标裂缝渗透至第二槽体,以携带出目标裂缝中的有害离子,实现了对混凝土中有害离子的稀释和去除,而在此过程中,利用负压装置使第二槽体形成负压环境,有利于提高有害离子的稀释和去除效率。当有害离子浓度降低到预设值以内后,通过灌浆剂反向的对目标裂缝填充,可实现对目标裂缝的有效修补,在此过程中,利用负压装置使第一槽体形成负压环境,有利于提高灌浆剂对目标裂缝的修补效率和修补效果。综上,本发明在对混凝土屋面板破坏较小的前提下,实现了对混凝土屋面板中有害离子的去除以及裂缝的修补。局部的微创修复方法不仅解决了传统化学灌浆法钻孔过程带来的结构损伤,而且通过先稀释有害物质再化学填补显著提升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发明的混凝土屋面板裂缝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39.图2为本发明的混凝土屋面板的第一板面上开设的第一槽体的示意图。
40.图3为本发明的混凝土屋面板开设有与目标裂缝连通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41.图4为本发明的混凝土屋面板裂缝修复装置在第一槽体中注入去离子水,并在第二槽体的下方设置有溶液收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为本发明的混凝土屋面板裂缝修复装置在第二槽体中注入有灌浆剂并在第一槽体中设置有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中:1、混凝土屋面板;2、目标裂缝;3、第一槽体;4、去离子水;5、负压装置;6、溶液收集器;7、桁架;8、连接杆;9、增压装置;10、灌浆剂;11、密封条;12、钢条;13、第二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5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5.需要说的是,本实施例仅以混凝土屋面板的裂缝修复作为实施例,实际上,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其他混凝土板结构的裂缝修复,不局限于混凝土屋面板。
46.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混凝土屋面板1裂缝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步骤1、利用混凝土裂缝检测设备,检测出混凝土屋面板1内需要进行修复的目标裂缝2。其中,混凝土裂缝检测设备可以采用现有的检测设备或检测方法,比如较为常用的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屋面板1的需要进行修复的目标裂缝2的贯通情况。若混凝土屋面板1为厂房的大跨度预应力屋面板,则在厂房内部观测混凝土屋面板1的渗漏情况,并通过超声法检测各个裂缝的贯通情况,确认需要进行修复的目标裂缝2的位置。
48.步骤2、利用开槽设备,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的第一板面开设与所述目标裂缝2连通的第一槽体3,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的第二板面开设与所述目标裂缝2连通的第二槽体13。本实施例中,将混凝土屋面板1的第一板面视为混凝土屋面板1的顶面,将混凝土屋面板1的第二板面视为混凝土屋面板1的底面。如图2所示,为混凝土屋面板1的第一板面即顶面的开设有第一槽体3的示意图,在开设的第一槽体3中,目标裂缝2可见。结合附图3可知,第二槽体13位于混凝土屋面板1的底面向顶面方向开设的槽体,第一槽体3位于目标裂缝2的上方,第二槽体13位于目标裂缝2的下方,由于目标裂缝2存在缝隙,从而实现了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13通过目标裂缝2的连通,当然,这种连通是细微的,并非一定是肉眼可见的。
49.上述的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13的开槽施工步骤具体包括:
50.利用开槽设备,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的顶面覆盖有所述目标裂缝2的区域依次凿除保温层和防水层,直至露出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的混凝土基体以及露出在混凝土基体表面的目标裂缝2,使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一槽体3。
51.利用开槽设备,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的底面覆盖有所述目标裂缝2的区域依次凿除抹灰层和砂浆层,直至露出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的混凝土基体以及露出在混凝土基体表面的目标裂缝2,使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的底面形成所述第二槽体13。
52.上述进行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13的开槽施工时应该注意:
53.1、开槽的尺寸需要根据目标裂缝2的尺寸和混凝土屋面板1的厚度决定。需要保证开槽能够完全覆盖住裂缝。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默认目标裂缝2为长条裂缝,对应的,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13均为矩形槽,第一槽体3的长度长于目标裂缝2的长度,第一槽体3的宽度宽于目标裂缝2的宽度,从而在第一槽体3内注入去离子水4时,去离子水4可完全覆盖与第一槽体3连通的目标裂缝2。默认为第一槽体3形成后,目标裂缝2处于第一槽体3的槽底,而实际上,目标裂缝2可以并非长条裂缝,可以是曲线裂缝,目标裂缝2也并非必须在第一槽体3的槽底,可以局部或全部在第一槽体3的侧壁。与第一槽体3相同的,第二槽体13的长度长于目标裂缝2的长度,第二槽体13的宽度宽于目标裂缝2的宽度,从而在第二槽体13内注入灌浆剂10时,灌浆剂10可完全覆盖与第二槽体13连通的目标裂缝2。默认第二槽体13形成后,目标裂缝2处于第二槽体13的槽体,而实际上,目标裂缝2并非必须在第二槽体13的槽底,也可以局部或全部在第二槽体13的侧壁。
54.如图2、3所示,目标裂缝2位于第一槽体3的槽底中心线上,第一槽体3的槽宽以目标裂缝2为起点,向两侧分别延伸10cm,即第一槽体3的宽度方向的侧壁与目标裂缝2的距离
为10cm,第一槽体3的长度以目标裂缝2的两端为起点,向两端分别延伸5cm,即第一槽体3的长度方向的侧壁与目标裂缝2的距离为5cm。上述尺寸以第一槽体3为实例,本实施例中第二槽体13与第一槽体3相对于目标裂缝2的尺寸是相同的。
5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默认目标裂缝2为在竖立平面内的矩形裂缝或长条形,而实际上,目标裂缝2可以是在竖立平面内的不规则裂缝,其上端与第一槽体3连通的位置与其下端与第二槽体13连通的位置相错位,相应的尺寸也可以有所不同。
56.2、控制混凝土屋面板1开槽后的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13之间的混凝土基体厚度,保证负压装置5作用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混凝土基体的破坏。
57.比如,本实施例的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13之间的混凝土基体厚度不大于10cm,当然,具体需要以混凝土屋面板1的厚度以及目标裂缝2的深度决定。
58.3、当形成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13后,混凝土屋面板1的顶面和底面在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13处均露出混凝土基体,可对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13的槽底和侧壁进行打磨处理,尤其是可对露出的混凝土基体进行打磨处理,保证混凝土基体的表面平整。打磨设备可以是砂轮机。
59.步骤3、将去离子水4注入所述第一槽体3,去离子水4填充满第一槽体3,去离子水4的液面达到第一槽体3的上端面,以适应目标裂缝2延伸至第一槽体3的侧壁的情形。利用负压装置5使所述第二槽体13内形成负压环境,使所述第一槽体3中的去离子水4通过所述目标裂缝2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13,以携带出所述目标裂缝2中的有害离子。
60.将溶液收集器6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13的下方,利用溶液收集器6收集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13的去离子水4。
61.如图4所示,溶液收集器6的底面设置为倾斜面,并在该倾斜面的低位设置与溶液收集器6连通的第二收集器,该第二收集器与溶液收集器6可拆式连接,便于拆下第二收集器,以用于采样。溶液收集器6的上端为敞口,其尺寸大于第二槽体13的尺寸,且溶液收集器6与第二槽体13周围的混凝土屋面板1密封连接,使去离子水4进入第二槽体13后,可全部滴落至溶液收集器6中。
62.当需要使第二槽体13内形成负压环境时,负压装置5安装在第二槽体13的下方,且位于溶液收集器6的上方,确保负压装置5的作用效果。使第一槽体3或第二槽体13内形成负压环境的负压装置5可采用现有技术。
63.由于每次检测所收集的溶液(含有有害离子的去离子水4)是整个阶段收集到溶液的平均离子浓度,对于去离子水4的有害离子的浓度检测时间间隔,应该从长到短,前期收集较多溶液进行检测,后期氯离子浓度接近预设值时,可以提高检测的频率。
64.即采用采样频率逐次增高,采样量逐次递减的采样规则对溶液收集器6中的去离子水4进行多次采样,检测装置检测每次采样的去离子水4中的有害离子浓度。检测装置采用现有设备。其中,采样频率逐次增高是指,根据预设的采样次数(比如预计采样9次,分别是3次的前期采样,3次的中期采样和3次的末期采样),前期采样的若干次的时间间隔是1小时,中期采样的若干次时间间隔是0.5小时,末期采样的若干次时间间隔是0.2小时。其中,采样量逐次递减是指,根据预设的采样次数,若干次前期采样中,每次采集的样本量是15ml,若干次中期采样中,每次采集的样本量是10ml,若肝气末期采样中,每次采集的样本量是5ml。
65.步骤4、利用化学测试方法检测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13的去离子水4的有害离子浓度,当有害离子浓度降低到预设值以内时,解除所述第二槽体13的负压环境,去除所述第一槽体3内的去离子水4。解除第二槽体13的负压环境包括拆除负压装置5。另外,在去除第一槽体3内的去离子水4后,还包括拆除溶液收集器6。本实施例中,负压装置5和溶液收集器6安装在连接杆8上,连接杆8安装在桁架7上,桁架7位于混凝土屋面板1的下方。桁架7的下端可设置脚轮,以便于移动桁架7,使一个目标裂缝2的修复完成后,移动桁架7及其上的负压装置5和溶液收集器6至下一个目标裂缝2处,进行该下一个目标裂缝2段的修复。
66.步骤5、将灌浆剂10注入所述第二槽体13,利用负压装置5使所述第一槽体3内形成负压环境,使第二槽体13中的灌浆剂10填充满所述目标裂缝2,并通过所述目标裂缝2溢出至所述第一槽体3;待目标裂缝2中的灌浆剂10凝固后,解除所述第一槽体3的负压环境,去除所述第二槽体13内的灌浆剂10。
67.步骤5中使用的负压装置5与步骤3中使用的负压装置5可以是同一个装置,也可以是不同的装置,当然,均采用现有设备。其目的均是为了实现相应空间内的负压环境,安装方式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密封处理方式。
68.具体的,利用负压装置5使所述第一槽体3内形成负压环境,使第二槽体13中的灌浆剂10从所述目标裂缝2的至少一个裂缝段溢出至所述第一槽体3。
69.其中,所述将灌浆剂10注入所述第二槽体13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70.利用增压装置9提高所述第二槽体13内的灌浆剂10的压力,从而保证灌浆剂10的灌浆压力和灌浆剂10的供给。增压装置9可以是增压泵,其可连通原料桶,原料桶内存储有更多的灌浆剂10,以便于将原料桶的灌浆剂10输送至第二槽体13内,补充第二槽体13内填充至目标裂缝2中的灌浆剂10,保证第二槽体13内灌浆剂10的液位,始终与目标裂缝2贴合。另外,增压装置9可以提高第二槽体13内灌浆剂10的压力,配合负压装置5,使灌浆剂10更高效的填充至目标裂缝2中,且在压力作用下,可填充的更密实。
71.将灌浆剂10注入所述第二槽体13的步骤包括:在第二槽体13的下方安装化学灌浆剂10的灌浆盛放容器。灌浆盛放容器内盛放有本步骤所需的灌浆剂10,且使灌浆剂10的上端与第二槽体13的槽底(正对第一槽体3的端面或与目标裂缝2连通的端面)接触。
72.将负压装置5设置在第一槽体3的上方,利用负压装置5使所述第一槽体3内形成负压环境。在第一槽体3的负压环境的作用下,灌浆盛放容器内的灌浆剂10被吸入至目标裂缝2中,直至从目标裂缝2的上端溢出至第一槽体3中。
73.由于目标裂缝2并非是规则的,构成目标裂缝2的多个裂缝段并非同时注入或填充满灌浆剂10,存在一个先后顺序,为了使每个裂缝段均渗透满灌浆剂10,换言之,为了使灌浆剂10渗透目标裂缝2的每个部位,如图5所示,利用密封件将溢出有灌浆剂10的至少一个裂缝段密封,使第二槽体13中的灌浆剂10从目标裂缝2的其他裂缝段溢出,利用密封件将溢出有灌浆剂10的其他裂缝段逐个密封,直至所述目标裂缝2的全部裂缝段溢出有灌浆剂10至所述第一槽体3。
74.其中,密封件包括密封条11和施压件,施压件可以是手动施压,也可以是自动施压,比如,施压件可以是手动施压的钢条12。密封条11优选为密封胶条。本实施例的灌浆剂10优选为环氧树脂。
75.利用密封件将溢出有灌浆剂10的至少一个裂缝段密封的步骤包括:
76.利用密封件的密封条11将溢出有灌浆剂10的至少一个裂缝段封堵。即目标裂缝2中,先溢出灌浆剂10的裂缝段设置密封条11密封,使灌浆剂10不再从该裂缝段溢出,转而通过其他裂缝段溢出。
77.利用密封件的施压件向所述密封条11施加压力,以将密封条11压紧密封所述裂缝段。即采用钢条12,压制在密封条11的上端,使该密封条11对应的裂缝段密封,并抵抗灌浆剂10的压力,使灌浆剂10进入别的裂缝段,并最终从其他裂缝段溢出,一旦有裂缝段溢出灌浆剂10,将密封条11设置在该溢出有灌浆剂10的裂缝段处,并设置钢条12施压,直至目标裂缝2的全部裂缝段均溢出过灌浆剂10,且均被钢条12压紧。
78.之后,可继续保持第一槽体3的负压环境一段时间,使灌浆剂10凝固后,拆除所有的装置,再进入步骤6。
79.步骤6、修复所述第一槽体3和所述第二槽体13。具体包括:
80.向所述第一槽体3内依次填充防水层和保温层;填充的防水层的厚度不小于设置第一槽体3时凿除的防水层的厚度,同样的,填充的保温层的厚度不小于设置第一槽体3时凿除的保温层的厚度。
81.向所述第二槽体13内依次填充砂浆层和抹灰层。填充的砂浆层的厚度不小于设置第二槽体13时凿除的砂浆层的厚度。填充的抹灰层的厚度不小于设置第二槽体13时凿除的抹灰层的厚度。
8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实施上述方法的混凝土屋面板1裂缝修复装置,包括:混凝土裂缝检测设备、开槽设备、稀释填补组件以及检测装置。
83.混凝土裂缝检测设备用于检测出混凝土屋面板1内需要进行修复的目标裂缝2,混凝土裂缝检测设备可以是超声波裂缝检测仪。
84.开槽设备用于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的第一板面开设与所述目标裂缝2连通的第一槽体3,在所述混凝土屋面板1的第二板面开设与所述目标裂缝2连通的第二槽体13。开槽设备可以是现有常用的开槽机。
85.稀释填补组件,包括去离子水4、灌浆剂10、负压装置5、溶液收集器6和增压装置9,所述去离子水4注入所述第一槽体3,所述负压装置5用于在所述第二槽体13内产生负压环境,使所述第一槽体3中的去离子水4通过所述目标裂缝2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13,以携带出所述目标裂缝2中的有害离子;所述灌浆剂10用于注入所述第二槽体13,所述负压装置5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槽体3内形成负压环境,使第二槽体13中的灌浆剂10填充满所述目标裂缝2。所述溶液收集器6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13的下方,用于收集从所述第一槽体3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13的去离子水4;所述溶液收集器6收集的去离子水4为所述检测装置提供检测样本。所述增压装置9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13的下方,用于提高所述第二槽体13内的灌浆剂10的压力。
86.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从所述第一槽体3渗流至所述第二槽体13的去离子水4的有害离子浓度。
87.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上述方法和装置进一步说明:
88.某服役了近30年的大跨度预应力屋面板厂房中,通过超声法检测到混凝土屋面板1存在一条掺长度15cm的贯通裂缝(即目标裂缝2)。为了实现对目标裂缝2的有害离子的去除以及目标裂缝2的修复,同时减少对混凝土屋面板1的破坏,尽可能保护结构,使用本发明
中的方法。
89.首先,以该目标裂缝2为中心,根据该目标裂缝2的长度,从混凝土屋面板1的底部凿出一个长度为25cm,宽度约为20cm的槽孔(即第二槽体13)。采用同样的方法在混凝土屋面板1的顶部凿出第一槽体3。鉴于该混凝土屋面板1板厚15cm,为了确保液体(即灌浆剂10、去离子水4)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渗流,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混凝土屋面板1不受破坏,第一槽体3和第二槽体13的深度取5cm,凿除防水层、保温层、砂浆层和抹灰层后,目标裂缝2贯通的混凝土基体厚为5cm,可以满足负压装置5吸取液体的要求。采用砂轮机对混凝土基体进行打磨处理,保证混凝土基体表面平整。
90.开完槽后,在第一槽体3中加入去离子水4至填满,达到密封的效果。在第二槽体13处安装负压装置5和溶液收集器6。溶液收集器6覆盖了第二槽体13,使用连接杆8将溶液收集器6和负压装置5固定在两端桁架7上,安装时需要保证溶液收集器6与混凝土屋面板1之间处于密封状态;开启负压装置5,将第一槽体3的去离子水4吸入与负压装置5连通的溶液收集器6中,在去离子水4渗流的过程中,将存在目标裂缝2之中的氯离子(有害离子)携带了出来;每隔一段时间,将溶液收集器6的低位的第二收集器卸下,采用化学测试方法测试所吸溶液中的有害离子的浓度。将负压装置5收集1小时之后,对第二收集器中的液体进行测试发现,目标裂缝2中氯离子浓度极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屋面板1的耐久性。将第二收集器再次安装,开启负压装置5收集1小时,发现此次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明显降低。反复循环以上步骤,有害离子浓度较低时增加拆卸检测的频率,直到所检测溶液氯离子浓度降低到预设值以内,即可停止。此时拆除负压装置5和溶液收集器6,将上方第一槽体3内的去离子水4排出。
91.目标裂缝2中的有害离子已经控制在标准值以内,最后一步就是对目标裂缝2进行修补。
92.在第二槽体13的下方安装装满裂缝化学灌浆剂10的灌浆盛放容器,灌浆盛放容器需要完全覆盖目标裂缝2,以确保灌浆剂10能够从目标裂缝2的每一个部位渗流通过,同时使用连接杆8固定灌浆盛放容器。混凝土屋面板1的上方安装负压装置5,吸取下方灌浆剂10通过目标裂缝2渗流到第一槽体3内。同时下方灌浆盛放容器连接增压装置9,确保灌浆盛放容器内溶液(即灌浆剂10)保持饱和状态,与目标裂缝2充分接触。在增压装置9和负压装置5共同作用下,目标裂缝2的宽度较大的区域已经有灌浆剂10溢出,此时使用钢条12按压密封胶条密封此处裂缝段,使灌浆剂10从其它裂缝段溢出。待整条目标裂缝2表面均溢出灌浆剂10之后,再使第一槽体3保持负压30分钟。待灌浆剂10凝固后,拆除所有装置,清除表面的灌浆剂10,填补好此前凿除的防水层、保温层、砂浆层和抹灰层等,恢复原样。
9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