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楼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8845发布日期:2022-09-03 00:06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楼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楼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其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3.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公告号为cn2100866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长条状的叠合板本体和设置在叠合板本体上的桁架,桁架包括连杆和若干v型箍筋,连杆与箍筋的尖端固定连接,箍筋的底端预埋在叠合板本体内,叠合板本体内还设置有多根支撑钢筋,多根支撑钢筋沿叠合板本体长度方向设置且其两端均伸出叠合板本体的两端,该预制叠合板采用桁架和支撑钢筋代替常见叠合板中的支撑钢条,减轻自重,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率。
4.但是使用上述叠合楼板施工时,相邻两个叠合楼板之间的缝隙大,使得浇筑在相邻两个叠合楼板之间的混凝土从相邻两个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对施工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混凝土从相邻两个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使得施工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叠合楼板连接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叠合楼板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叠合楼板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分布于同一水平面且依次贴合连接的叠合板,相邻两个所述叠合板之间设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和所述叠合板朝向地面的侧壁贴合,所述承托板上设有若干用于将所述承托板定位在所述叠合板上的定位组件,相邻两个所述叠合板和所述承托板围合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相邻两个叠合板进行连接时,首先将承托板放置在相邻两个叠合板之间并和叠合板朝向地面的侧壁贴合,利用定位组件将承托板定位在叠合板上,此时,相邻两个叠合板和承托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在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实现了对相邻两个叠合板的连接,尽量避免混凝土从两个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板和水泥钢钉,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浇筑空间内,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和所述承托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远离承托板的一端弯折设有定位板,所述水泥钢钉将所述定位板定位在所述叠合板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承托板进行定位时,首先将叠合板放置在承托板的顶壁上,然后弯折连接板,利用水泥钢钉将定位板定位在叠合板的顶壁上,简单便捷且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叠合板,通用性好。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叠合板的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板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和所述叠合板远离地面的侧壁连通,所述定位板和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贴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容纳槽容纳定位板和水泥钢钉,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定位板和水泥钢钉被混凝土没过,提高了混凝土硬化后叠合板顶壁的平整度,且有利于提高承托板和叠合板的连接强度。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承托板朝向所述叠合板的顶壁上设有两个封堵条,其中一个所述封堵条和其中一个所述叠合板朝向所述浇筑空间的侧壁贴合,另一个所述封堵条和另一个所述叠合板朝向所述浇筑空间的侧壁贴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封堵条封堵叠合板和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减少了混凝土通过叠合板和承托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的数量,有利于实现良好的连接效果。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封堵条和所述连接板均通过安装件和所述承托板可拆卸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凝土硬化后,通过拆除安装件即可将承托板和叠合板分离,便于拆卸。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件包括安装板和限位板,所述承托板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板的连接通槽,所述安装板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通槽和所述封堵条或者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和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承托板远离所述叠合板的侧壁贴合,所述限位板用于对所述连接通槽进行封堵。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承托板进行拆除时,通过翘起限位板,使得限位板变形,进而将限位板从连接通槽中穿过,进而将承托板和叠合板分离,简单便捷,最后将连接板从硬化的混凝土底壁上切除,实现了良好的连接效果。
1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承托板朝向所述叠合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吊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承托板和叠合板的底壁贴合时,利用起吊机对吊环进行起吊,使得吊环带动承托板和叠合板的底壁贴合,有利于减小承托板和叠合板之间的缝隙,实现良好的连接效果。
2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浇筑空间内设有若干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和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若干和连接板固定连接的钢筋笼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连接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和两个叠合板之间的连接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在对相邻两个叠合板进行连接时,首先将承托板放置在相邻两个叠合板之间并和叠合板朝向地面的侧壁贴合,利用定位组件将承托板定位在叠合板上,此时,相邻两个叠合板和承托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在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实现了对相邻两个叠合板的连接,尽量避免混凝土从两个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
25.2.在对承托板进行定位时,首先将叠合板放置在承托板的顶壁上,然后弯折连接板,利用水泥钢钉将定位板定位在叠合板的顶壁上,简单便捷且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叠合
板,通用性好;
26.3.在对承托板进行拆除时,通过翘起限位板,使得限位板变形,进而将限位板从连接通槽中转过,进而将承托板和叠合板分离,简单便捷,最后将安装板从硬化的混凝土底壁上切除,实现了良好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叠合楼板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9.图3为图1沿a-a面的剖视图。
30.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叠合板;2、承托板;3、定位组件;31、连接板;32、水泥钢钉;4、浇筑空间;5、容纳槽;6、定位板;7、封堵条;8、安装件;81、安装板;82、限位板;9、吊环;10、钢筋笼;11、连接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叠合楼板连接结构。参照图1,一种叠合楼板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并排分布于同一水平面且依次连接的叠合板1,在相邻两个叠合板1之间设有承托板2,承托板2和叠合板1的底壁贴合,承托板2用于封堵两个相邻叠合板1之间的缝隙,承托板2朝向叠合板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定位组件3,若干定位组件3沿叠合板1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定位组件3用于将承托板2定位在两个相邻的叠合板1上,相邻两个叠合板1的相对侧壁和承托板2的顶壁围合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空间4。
34.在对相邻两个叠合板1进行连接时,首先将承托板2和两个相邻叠合板1的底壁贴合,然后利用定位组件3将承托板2分别定位在两个相邻叠合板1上,减少了承托板2和叠合板1之间的缝隙,尽量避免混凝土从两个叠合楼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然后对浇筑空间4内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硬化后,将承托板2拆除,实现良好的连接效果。
35.参照图2,定位组件3包括两个连接板31和水泥钢钉32,两个连接板31设置在相邻两个叠合板1的相对侧壁之间,连接板31和叠合板1一一对应,叠合板1的相对侧壁上均开设有容纳槽5,容纳槽5和叠合板1的顶壁连通,在对承托板2进行定位时,首先将叠合板1和承托板2的底壁贴合,然后将连接板31远离承托板2的一端向靠近的叠合板1方向弯折,连接板31远离叠合板1的一端弯折设有定位板6,定位板6水平设置,定位板6的底壁和容纳槽5的槽底壁抵接,最后利用水泥钢钉32将定位板6钉在容纳槽5的槽底壁上,实现了对定位板6、连接板31和承托板2的定位,且可适应不同厚度的叠合板1,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36.容纳槽5用于容纳定位板6和水泥钢钉32,使得在浇筑空间4内浇筑混凝土时,定位板6和水泥钢钉32被混凝土没过,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硬化后的顶壁的平整度,且有利于提高承托板2和叠合板1之间的连接的强度。
37.参照图2,承托板2上设有两个用于对叠合板1和承托板2之间缝隙进行封堵的封堵条7,封堵条7和叠合板1一一对应,封堵条7的侧壁和叠合板1朝向浇筑空间4的侧壁贴合,尽量避免混凝土通过叠合板1和承托板2之间的缝隙漏出,进而实现良好的连接效果。
38.参照图3和图4,封堵条7和连接板31均通过安装件8和承托板2可拆卸连接,安装件8包括安装板81和限位板82,限位板82可采用弹性金属材料,每一个限位板82朝向叠合板1的侧壁均和安装板81固定连接,若干安装板81的一端和封堵条7朝向承托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若干安装板81沿封堵条7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安装板81的另一端和限位板82固定连接,承托板2上开设有供安装板81穿过的连接通槽11,在安装封堵条7时,首先将限位板82的边缘翘起,然后将限位板82和安装板81插入连接通槽11内,当封堵条7和承托板2远离叠合板1的侧壁贴合时,限位板82从连接通槽11内伸出,再将限位板82伸展开,限位板82的横截面积大于连接通槽11的横截面积,实现了限位板82对连接通槽11的封堵,实现了对封堵条7的安装,在对承托板2进行拆除时,翘起限位板82的两端使得限位板82发生形变,进而使得限位板82从连接通槽11中穿过,最后将承托板2和叠合板1分离,将连接板31凸出硬化混凝土的底壁上切除,实现了良好的连接效果。
39.同理,安装板81的一端和连接板31朝向承托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安装板81的另一端和限位板82固定连接,承托板2上开设有供安装板81穿过的连接通槽11,在安装连接板31时,首先将限位板82的边缘翘起,然后将限位板82和安装板81插入连接通槽11内,当连接板31和承托板2远离叠合板1的侧壁贴合时,限位板82从连接通槽11内伸出,再将限位板82伸展开,限位板82的横截面积大于连接通槽11的横截面积,实现了限位板82对连接通槽11的封堵,实现了对连接板31的安装,在对承托板2进行拆除时,翘起限位板82的两端使得限位板82发生形变,进而使得限位板82从连接通槽11中穿过,最后将承托板2和叠合板1分离,将连接板31凸出硬化混凝土的底壁上切除,实现了良好的连接效果。
40.参照图2,承托板2朝向叠合板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的吊环9,若干吊环9的延伸方向和承托板2的长度方向平行,在将承托板2和叠合板1的底壁贴合时,通过起吊机吊起吊环,吊环带动承托板2和叠合板1贴合,减小了承托板2和叠合板1之间的缝隙,实现了良好的连接效果。
41.参照图2,每两个连接板31之间均设有钢筋笼10,钢筋笼10设置在浇筑空间4内,钢筋笼10通过钢丝和连接板31绑扎固定在一起,利用连接板31和钢筋笼10共同作用有利于提高对相邻两个叠合板1的连接强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和两个叠合板1之间的连接效果。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叠合楼板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对相邻两个叠合板1进行连接时,首先将承托板2和两个相邻叠合板1的底壁贴合,然后弯折连接板31,利用水泥钢钉32将定位板6定位在叠合板1的顶壁上,简单便捷且便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叠合板1,从而减少了承托板2和叠合板1之间的缝隙,尽量避免混凝土从两个叠合楼板之间的缝隙中漏出,然后对浇筑空间4内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硬化后,需对承托板2进行拆除,此时,人员翘起限位板82使得限位板82发生形变,使得限位板82从连接通槽11中穿过,最后将承托板2和叠合板1分离,将连接板31凸出硬化混凝土的底壁上切除,实现了良好的连接效果。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