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外核酸检测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1253发布日期:2022-11-18 19:5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外核酸检测室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核酸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外核酸检测室。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核酸检测成为长态化,为了防止被检人员交叉感染,对室外核酸检测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在相关技术中,室外核酸检测室包括采样室,采样室的墙壁设置有采样窗。对被检人员进行核酸采样时,被检人员站在采样窗处,然后医护人员打开采样窗,并将采样用的棉签插入被检人员口中,即完成对被检人员的采样。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被检人员中若发现一例阳性患者,阳性患者会对采样室周围的空气进行污染,进而在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时存在交叉感染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缓解在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时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外核酸检测室。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外核酸检测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外核酸检测室,包括采样室和取样室,所述采样室的墙壁上设置有采样窗,所述取样室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取样室设置在所述采样室设置采样窗的一侧并且所述取样室和所述采样室连通设置,所述取样室中设置有用于对空气中病毒进行消杀的消杀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时,被检人员经进口进入取样室中,然后被检人员再行走到采样窗,此时医疗人员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对被检人员采样完成后,被检人员经出口走出取样室,被检人员在取样室中行走时,消杀组件对取样室中的空气进行消杀,即减少被检人员携带的病毒污染取样室中空气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时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9.可选的,所述消杀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样室中的消毒液雾化器,所述消毒液雾化器位于所述进口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检人员经进口进入取样室后,消毒液雾化器工作并对被检人员喷雾化后的消毒液,消毒液对进入取样室中的被检人员进行消毒,即减少被检人员将病毒带至取样室中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被检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11.可选的,所述消杀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样室中的热风机,所述热风机位于所述进口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检人员进入取样室后,热风机产生热风并吹向被检人员,继而使得热风对被检人员携带的病毒进行高温消毒,进一步减少被检人员被较差感染的风险。
13.可选的,所述消杀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样室中的紫外线发生仪,所述紫外线发生仪位于所述出口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检人员即将走出取样室时,紫外线发生仪产生紫外线,紫外线对被检人员可能携带的病毒再次进行消毒,从而进一步减少取样室中存在病毒的情况发生,进而一步减少被检人员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15.可选的,所述采样室的外墙壁上设置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位于所述采样窗的底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时,医疗人员可以将储存采样的试管放置到置物台上,即减少医疗人员需要频繁将采样窗打开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采样室被污染的情况发生。
17.可选的,所述置物台的顶部端面朝向所述置物台的底部内凹设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置物台的顶部端面朝向置物台的底部内凹设置,可以使得置物台的边缘处对试管进行阻挡,减少试管从置物台上的掉落的情况发生。
19.可选的,所述置物台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置物台支撑的支撑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置物台的底部设置支撑板,可以使得支撑板对置物台进行支撑,减少被检人员按压在置物台上导致置物台损坏的情况发生,进而增加置物台的使用寿命。
21.可选的,所述采样窗的窗扇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处固定连接有橡胶手套。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疗人员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前,医疗人员可以将手插入橡胶手套中,然后再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此过程中减少了需要医疗人员将采样窗打开的情况发生,即减少病毒进入采样室中的情况发生。
23.可选的,所述采样窗的窗扇与窗框采用铰接的方式,所述窗扇的铰接轴位于窗扇的顶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试管中的棉签装满之后,医疗人员将窗扇向采样室中转动,继而使得采样窗的窗口打开,医疗人员再将试管拿至采样室中,通过将窗扇设置为铰接的方式,可以减少取样室中的空气进入采样室中的量,减小采样室被污染的可能性。
25.可选的,所述采样窗窗扇的内侧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采样窗的窗扇抵触。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采样窗关闭后,密封环与采样窗的窗扇抵触并抵紧,继而使得密封环对窗框和窗扇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从而增加窗扇和窗框之间的密封性,进而减少取样室中的空气进入采样室中的情况发生。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设置采样室、取样室和消杀组件,消杀组件对取样室中的空气进行消毒,即减少取样室中存在病毒的情况发生,即减少被检人员在采样时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29.2.通过设置消毒液雾化器,消毒液雾化器对进入取样室中的被检人员进行消毒,即减少被检人员身上携带的病毒污染取样室中空气的情况发生;
30.3.通过设置热风机,热风机对取样室中吹热风,继而使得热风对取样室中的病毒进行高温消毒,即减少取样室中存在病毒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室外核酸检测室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被检人员的行走方案和热风机的吹风方向;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室外核酸检测室中采样室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室外核酸检测室中置物台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00、采样室;110、采样窗;111、通孔;112、橡胶手套;113、密封环;120、置物台;121、沿边;122、支撑板;200、取样室;210、进口;220、出口;300、消杀组件;310、消毒液雾化器;320、热风机;330、紫外线发生仪。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外核酸检测室。
37.参照图1,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外核酸检测室包括采样室100和取样室200,采样室100和取样室200均为活动板房,取样室200位于采样室100的一侧,其中采样室100的墙壁上固定安装有采样窗110,采样室100和取样室200通过采样窗110连通。取样室200的一端设置有供被检人员进入的进口210,取样室200的另一端设置有供被检人员从取样室200中出去的出口220。取样室200中设置有消杀组件300。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时,被检人员经进口210进入取样室200中并行走至采样窗110处,医疗人员站在采样室100中通过采样窗110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消杀组件300对被检人员身上可能携带的病毒和取样室200中空气进行消毒杀菌,对被检人员采样完成后,被检人员从出口220走出取样室200,此过程中减少了被检人员在取样室200中存在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38.参照图1和图2,为了减少取样室200中的空气进入采样室100中的情况发生,采样窗110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扇和窗框铰接,窗扇的铰接轴线位于窗扇的顶部,并且窗框采用透明材质,比如玻璃。窗扇上开设有两个通孔111,窗扇的外侧对应两个通孔111设置有两个橡胶手套112,橡胶手套112与窗扇固定连接。医疗人员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时,医疗人员将手伸入橡胶手套112中,并使用手套拿取棉签对被检人员进行取样,即减少了需要医疗人员将窗扇打开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了取样室200中的空气进入采样室100中的情况发生。
39.继续参照图1和图2,为了进一步减少取样室200中的空气进入采样室100中的情况发生,窗扇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环113,窗扇关闭后,密封环113与窗框抵触并抵紧,即密封环113对窗扇和窗框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从而增加窗扇和窗框之间的密封性,进而进一步减少取样室200中的空气进入采样室100中的情况发生。
40.参照图2和图3,为了减少医疗人员打开窗扇的次数,采样室100的外墙壁上固定连接有置物台120,置物台120的顶部台面朝向置物台120的底部方向内凹设置,继而使得置物台120的边缘处形成沿边121。置物台1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块支撑板122,多块支撑板122间隔设置,每块支撑板122均与采样室100的外墙壁固定连接。置物台120位于采样窗110的底部。医疗人员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时,可以将采样用的棉签和盛放棉签的试管放置到置物台120上,置物台120上的沿边121对试管进行阻挡,减少试管从置物台120上的掉落的情况发生,当试管中装满棉签之后,再将窗扇打开,并将试管拿至采样室100中,即减少医疗人员打开窗扇的次数。
41.参照图1,消杀组件300包括设置在取样室200中的消毒液雾化器310、热风机320和紫外线发生仪330,其中消毒液雾化器310和热风机320位于进口210处,紫外线发生仪330位于出口220处。被检人员进入取样室200中后,消毒液雾化器310喷雾化后的消毒液,消毒液对被检人员身上可能携带的病毒进行消毒,热风机320产生热风并吹向出口220处,紫外线发生仪330产生紫外线并对即将行走处取样室200的被检人员进行消毒。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核酸检测的室外核酸检测室的实施原理为: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时,被检人员经进口210进入取样室200,消毒液雾化器310向被检人员身上喷雾化后的消毒液,热风机320产生热风并对取样室200中的空气进行高温杀菌。然后被检人员站在采样窗110处,医疗人员将手深入橡胶手套112中并使用棉签对被检人员进行采样,被检人员被采样完成后向出口220处行走,紫外线发生仪330产生紫外线并对被检人员上的可能携带的病毒进行消毒,此过程中减少了取样室200中存在病毒的情况发生,即减少被检人员在取样室200中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