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8779发布日期:2022-09-28 00:29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维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


背景技术:

2.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这些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是具有非凡的历史和研究意义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但现有的古建筑,尤其是大面积的墙体建筑大多是年久失修,内部早已出现多处被腐蚀的孔洞,若加上地面震动或外界受力等因素,容易导致倒塌而失去原有的建筑形状。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人们会采用相应的现代化技术,对墙体进行加固或者重新填充对应材料来维护其建筑原貌,使该古建筑保留其观赏性。但现有的支撑设备一般以地面为基础,而建设有这种脆弱的古建筑又不方便整理附近道路,不然修路时的震动也容易导致墙体坍塌。因此,这里附近的路面大多不平整,不能有效安装相应的支撑设备。即使安装完成后,由于其依靠地面作为支撑,一旦地面产生震源,其实际整体包括支撑设备和古建筑墙体都会受震动影响,那么古建筑没有现代建筑使用的结实材料,就很容易散架从而失去墙体形状,支撑设备也无法达到加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古建筑墙体的两侧设置隔震机构和加固板,进而使本结构与地面保持隔离的状态,阻止地面震动传播,即使震动延及古建筑墙体,其会被两侧的加固板限制在相对的范围内,从而增强其抗震能力,本结构适用于古建筑的加固、维护以及日常检修。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包括设于古建筑墙体两侧地面内的隔震沟,所述隔震沟内设有隔震机构,所述隔震机构的表面与地面相平齐,所述隔震机构靠近古建筑墙体的一侧垂直布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与所述隔震机构的上表面之间固设有支撑杆;两个所述加固板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连接机构穿插于古建筑墙体的预留孔中。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震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隔震沟底部的下层固定板以及表面与地面平齐的上层固定板,所述下层固定板向上凸起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桩,所述上层固定板向下凸起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桩相适配的第二连接桩,所述第二连接桩与所述第一连接桩之间还填充有缓冲层。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固定板靠近所述加固板的一侧排列布置有多个截面呈工字型的凸起,所述加固板的底部设有多个与所述凸起相适配的缺口,且所述上层固定板对应所述加固板底端的位置设有限位板。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固定板上沿与所述加固板相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一轨道,所述加固板靠近所述上层固定板的一侧由上而下设有第二轨道,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内对应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外侧均设有限位件。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内侧设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辅助杆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用于支撑在所述上层固定板和所述加固板之间的转角处。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加固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为膨胀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加固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为与所述膨胀孔相适配的安装轴。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膨胀孔由四个扇形件组成,且所述扇形件两两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膨胀孔内还设有呈钩状的凹槽,所述安装轴的前端沿径向方向凸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台。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板由透明材料制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古建筑墙体的两侧设置隔震机构和加固板,进而使本结构与地面保持隔离的状态,阻止地面震动传播,即使震动延及古建筑墙体,其会被两侧的加固板限制在相对的范围内,从而增强其抗震能力,本结构适用于古建筑的加固、维护以及日常检修。
14.2、加固板相对地只与上层固定板连接,以与地面和下层固定板相隔,加固板通过类似滑轨的方式插设在上层固定板靠近古建筑墙体的一侧,这样可便于现场施工装配,同时也利用了限位板的支撑以及多条呈工字型的凸起的互相配合,使加固板相对上层固定板相垂直,也即呈竖直状态,而保证对古建筑墙体两侧的限位支撑和便于其竖直度调整。
15.3、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安装在两个加固板的对应位置上,可通过加固板上的预留孔插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而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通过螺纹拧紧,第二连接件上的安装轴就会插入到第一连接件的膨胀孔内,进而使第一连接件外径增大,可进一步与古建筑墙体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的侧视剖视图;
17.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固定板和加固板的连接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隔震沟,2-加固板,3-支撑杆,4-连接机构,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5-下层固定板,6-上层固定板,61-凸起,62-限位板,7-缓冲层,8-限位件,9-辅助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
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2.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包括设于古建筑墙体两侧地面内的隔震沟1,隔震沟1内设有隔震机构,隔震机构的表面与地面相平齐,隔震机构靠近古建筑墙体的一侧垂直布置有加固板2,加固板2与隔震机构的上表面之间固设有支撑杆3;两个加固板2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机构4固定连接,且多个连接机构4穿插于古建筑墙体的预留孔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古建筑墙体的两侧设置隔震机构和加固板2,进而使本结构与地面保持隔离的状态,尤其是隔震机构和隔震沟1的双重保险作用,阻止地面震动直接传播到该结构上,即使震动延及古建筑墙体,其会被两侧的加固板2限制在相对的范围内,而通过多个连接机构4的穿插,更进一步地对古建筑及加固板2进行限位,从而增强其抗震能力,而加固板2远离墙体的一侧还有支撑杆3形成的稳定三角形结构的有效支撑。因此,本结构适用于古建筑的加固、维护以及日常检修。此外,加固板2可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例如玻璃、亚克力板等材料。透明材料制成的加固板2即可无需拆除,在隔震机构上加上灯光等,即可直接作为古建筑墙体展示的保护结构,可有效防止墙体受外界的人为破坏或风沙侵蚀。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隔震机构包括位于隔震沟1底部的下层固定板5以及表面与地面平齐的上层固定板6,下层固定板5向上凸起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桩,上层固定板6向下凸起设有多个与第一连接桩相适配的第二连接桩,第二连接桩与第一连接桩之间还填充有缓冲层7。隔震机构主要位于隔震沟1内,用于隔离加固板2与地面震源的直接接触,利用第一连接桩与第二连接桩形成架空设计,中间通过缓冲层7进一步保持上层固定板6的稳定以及减少受地面震源的影响,从而实现抗震能力的增强。
24.而进一步地,加固板2相对地只与上层固定板6连接,以与地面和下层固定板5相隔。上层固定板6靠近加固板2的一侧排列布置有多个截面呈工字型的凸起61,加固板2的底部设有多个与凸起61相适配的缺口,且上层固定板6对应加固板2底端的位置设有限位板62。加固板2通过类似滑轨的方式插设在上层固定板6靠近古建筑墙体的一侧,这样可便于现场施工装配,同时也利用了限位板62的支撑以及多条呈工字型的凸起61的互相配合,使加固板2相对上层固定板6相垂直,也即呈竖直状态,而保证对古建筑墙体两侧的限位支撑和便于其竖直度调整。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层固定板6上沿与加固板2相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一轨道,加固板2靠近上层固定板6的一侧由上而下设有第二轨道,支撑杆3的两端均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可拆卸连接,且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内对应支撑杆3的两端外侧均设有限位件8。为了便于现场施工时安装,挖设好隔震沟1并布置隔震机构后,插入加固板2,然后可通过支撑杆3与两个轨道相装配,进而完成整体机构的安装,支撑杆3可根据加固板2的高度调整其
搭设的位置,而且在固定好后,在其两端增加限位件8以进一步提供限位支撑的力,限位件8可通过螺钉等锁定在两个轨道上,避免支撑杆3滑动或松动。
26.此外,支撑杆3内侧设有辅助杆9,辅助杆9的一端与支撑杆3的中部铰接,辅助杆9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用于支撑在上层固定板6和加固板2之间的转角处。辅助杆9是进一步增加支撑杆3的支撑力的,其通过从支撑杆3的中部铰接处转动出来,而使另一端支撑在上层固定板6和加固板2的交接处,避免支撑杆3被压弯,同时在交接处也可预留凹槽等,与该辅助杆9的自由端相配合扣接固定;或者辅助杆9的自由端设有螺钉而固定在上层固定板6或加固板2上。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机构4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加固板2螺纹连接,第一连接件41的另一端为膨胀孔,第二连接件42的一端与另一个加固板2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42的另一端为与膨胀孔相适配的安装轴。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分别安装在两个加固板2的对应位置上,安装本结构时,竖立好加固板2后,可通过其上的预留孔插入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而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通过螺纹拧紧,第二连接件42上的安装轴就会插入到第一连接件41的膨胀孔内,进而使第一连接件41外径增大,可进一步与古建筑墙体固定连接。
28.而进一步地,膨胀孔具体由四个扇形件组成,且扇形件两两之间留有空隙;膨胀孔内还设有呈钩状的凹槽,安装轴的前端沿径向方向凸设有与凹槽相适配的凸台。如图2所示,当安装轴与膨胀孔配合后,凸台与凹槽相适配,配合两个连接件与加固板2的螺纹连接,就相当于限制了连接机构4的轴向运动,避免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脱离,也不影响膨胀孔外径增大而对古建筑墙体的相对固定作用,从而进一步形成固定连接。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30.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