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8779发布日期:2022-09-28 00: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古建筑墙体两侧地面内的隔震沟(1),所述隔震沟(1)内设有隔震机构,所述隔震机构的表面与地面相平齐,所述隔震机构靠近古建筑墙体的一侧垂直布置有加固板(2),所述加固板(2)与所述隔震机构的上表面之间固设有支撑杆(3);两个所述加固板(2)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机构(4)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连接机构(4)穿插于古建筑墙体的预留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隔震沟(1)底部的下层固定板(5)以及表面与地面平齐的上层固定板(6),所述下层固定板(5)向上凸起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桩,所述上层固定板(6)向下凸起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连接桩相适配的第二连接桩,所述第二连接桩与所述第一连接桩之间还填充有缓冲层(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固定板(6)靠近所述加固板(2)的一侧排列布置有多个截面呈工字型的凸起(61),所述加固板(2)的底部设有多个与所述凸起(61)相适配的缺口,且所述上层固定板(6)对应所述加固板(2)底端的位置设有限位板(6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固定板(6)上沿与所述加固板(2)相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一轨道,所述加固板(2)靠近所述上层固定板(6)的一侧由上而下设有第二轨道,所述支撑杆(3)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内对应所述支撑杆(3)的两端外侧均设有限位件(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内侧设有辅助杆(9),所述辅助杆(9)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3)的中部铰接,所述辅助杆(9)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用于支撑在所述上层固定板(6)和所述加固板(2)之间的转角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相适配的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所述第一连接件(4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加固板(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41)的另一端为膨胀孔,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加固板(2)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42)的另一端为与所述膨胀孔相适配的安装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孔由四个扇形件组成,且所述扇形件两两之间留有空隙;所述膨胀孔内还设有呈钩状的凹槽,所述安装轴的前端沿径向方向凸设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台。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2)由透明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维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加古建筑抗震能力的结构,包括设于古建筑墙体两侧地面内的隔震沟,所述隔震沟内设有隔震机构,所述隔震机构的表面与地面相平齐,所述隔震机构靠近古建筑墙体的一侧垂直布置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与所述隔震机构的上表面之间固设有支撑杆;两个所述加固板之间还通过多个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且多个所述连接机构穿插于古建筑墙体的预留孔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古建筑墙体的两侧设置隔震机构和加固板,进而使本结构与地面保持隔离的状态,阻止地面震动传播,即使震动延及古建筑墙体,其会被两侧的加固板限制在相对的范围内,从而增强其抗震能力,本结构适用于古建筑的加固、维护以及日常检修。日常检修。日常检修。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科 辛彩红 何源峰 张丹丽 刘海斌 李耀权 张文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宏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6
技术公布日:2022/9/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