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及地下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8236发布日期:2023-11-30 02:0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及地下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变电站结构设计,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及地下变电站。


背景技术:

1、变电站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地下变电站是将设备布置于地下的一种变电站,现有的地下变电站,例如330kv地下变电站,通常包括配电装置等,其中,配电装置包括330kv配电装置、110kv配电装置、35kv配电装置等。

2、相关技术中,通常将每一个配电装置单独放置于一个配电装置室内,配电装置室设置有吊装孔,吊装孔上方架设桁车以用于将配电装置由地面运输至位于地下的配电装置室。

3、然而,多个配电装置室需要对应配置多个吊装孔,多个吊装孔的设置增加了附属设施的投用数量,在对变电站维护时,同时需要对吊装孔等附属设施进行设备维护,增加了变电站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该配电装置室便于维护、运输路径较短且空间分配合理的配电装置室。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包括:

3、配电装置室本体,其设置于地面以下,配电装置室本体具有容纳腔;

4、配电腔,其设置于容纳腔内,配电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

5、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110kv配电装置,110kv配电装置沿第一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设置;

6、第二容纳空间用于容纳330kv配电装置和35kv配电装置;330kv配电装置沿第二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设置,35kv配电装置沿第二容纳空间的宽度方向设置,35kv配电装置设置于330kv配电装置的一端;

7、第一进出孔,其设置于配电装置室本体,第一进出孔分别连通配电腔和配电腔的外部,第一进出孔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对接处,第一进出孔用于将110kv配电装置、330kv配电装置以及35kv配电装置由地上运输至第一配电腔。

8、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容纳腔包括沿自身水平方向独立设置的第一配电腔和第二配电腔,

9、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位于第一配电腔;

10、第二配电腔设置于第一配电腔的外侧壁和容纳腔其余内侧壁围合成的空间内,第二配电腔用于容纳电容器,和/或,第二配电腔用于容纳电抗器;

11、还包括第二进出孔,第二进出孔设置于配电装置室本体,且第二进出孔分别连通第二配电腔和第二配电腔的外部,第二进出孔用于将电容器和电抗器由地面以上运输至第二配电腔。

12、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配电腔设置有多个第三容纳空间,多个第三容纳空间包括第一容纳位和第二容纳位;

13、第一容纳位与第二容纳位沿第一容纳空间的宽度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容纳位具有多个,多个第一容纳位沿第一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容纳位具有多个,多个第二容纳位沿容纳腔的侧壁并排设置。

14、多个第一容纳位和多个第二容纳位之间形成吊装通道,第二进出孔对应吊装通道设置,且设置于吊装通道远离第二容纳空间的一端。

15、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容纳位和第一容纳空间共用第一容纳空间的朝向吊装通道的侧壁;

16、第二容纳位和容纳腔共用容纳腔朝向第一容纳空间的侧壁。

17、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分别设置于吊装通道的两端,进风通道连通容纳腔和外部,排风通道连通容纳腔和外部;

18、外部的气体由进风通道进入容纳腔,经由吊装通道并由排风通道排出。

19、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均设置有至少两个。

20、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sf6在线监测装置,sf6在线监测装置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对接处;

21、其中,sf6在线监测装置用于检测110kv配电装置、330kv配电装置和35kv配电装置是否泄漏气体。

22、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容纳腔侧壁、第一配电腔侧壁和第二配电腔侧壁均设置为防火墙。

23、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容纳空间的尺寸和110kv配电装置的尺寸相互适配,第二容纳空间的尺寸和35kv配电装置与330kv配电装置所占空间的尺寸相互适配设置,第三容纳空间的尺寸和电容器的尺寸,和/或,第三容纳空间的尺寸和电抗器的尺寸相互适配设置。

2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地下变电站,包括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变电站包括110kv配电装置、330kv配电装置、35kv配电装置,110kv配电装置、330kv配电装置和35kv配电装置容纳于配电腔。

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本申请通过使得配电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且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110kv配电装置,第二容纳空间用于容纳330kv配电装置和35kv配电装置,且在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对接处设置第一进出孔,在运输110kv配电装置、330kv配电装置以及35kv配电装置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进出孔将110kv配电装置运输至第一容纳空间,且将330kv配电装置和35kv配电装置运输至第二容纳空间,使得三个配电装置共用一个第一进出孔,减少了附属设施的投用数量。

26、另外,本申请通过使得第一进出孔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对接处,相较于将第一进出孔对应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进出孔到第一容纳空间的运输路径,以及第一进出孔到第二容纳空间的路径最佳,比如,当将第一进出孔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远离第二容纳空间的一端时,则仅便于110kv配电装置的运输,330kv配电装置以及35kv配电装置的运输则需要经由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对接处后运输至第二容纳空间,运输路径较为复杂。因此,通过本申请的设置,优化了110kv配电装置的运输,330kv配电装置以及35kv配电装置的运输路径。

27、进一步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110kv配电装置的运输,330kv配电装置以及35kv配电装置单独放置于配电装置室内,且在每一个配电装置室内设置第一进出孔,由于第一进出孔附近需要架设桁车,使得每个配电装置室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架设桁车的空间,从而造成配电装置室之间的空间位置规划不合理,造成配电装置室占地面积较大。因此,本申请通过使得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共用一个第一进出孔,减小了配电装置室的占地面积,提高了配电装置室空间分配的合理性。

28、通过本申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运输路径较短且空间分配合理的配电装置室。

29、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下变电站,由于该地下变电站包括配电装置室,因而,地下变电站具有配电装置室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包括沿自身水平方向独立设置的第一配电腔(101)和第二配电腔(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电腔(102)设置有多个第三容纳空间(1021),所述多个第三容纳空间(1021)包括第一容纳位(102a)和第二容纳位(102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位(102a)和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11)共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11)的朝向所述吊装通道(1022)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通道(1024)和排风通道(1025),所述进风通道(1024)和所述排风通道(1025)分别设置于所述吊装通道(1022)的两端,所述进风通道(1024)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所述排风通道(1025)连通所述容纳腔和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1024)和所述排风通道(1025)均设置有至少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f6在线监测装置(2),所述sf6在线监测装置(2)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11)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012)的对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侧壁、所述第一配电腔(101)侧壁和所述第二配电腔(102)侧壁均设置为防火墙。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11)的尺寸和所述110kv配电装置(3)的尺寸相互适配,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012)的尺寸和所述35kv配电装置(5)与所述330kv配电装置(4)所占空间的尺寸相互适配设置,所述第三容纳空间(1021)的尺寸和所述电容器的尺寸,和/或,所述第三容纳空间(1021)的尺寸和所述电抗器的尺寸相互适配设置。

10.一种330kv地下变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所述变电站包括110kv配电装置(3)、330kv配电装置(4)、35kv配电装置(5),所述110kv配电装置(3)、所述330kv配电装置(4)和所述35kv配电装置(5)容纳于所述配电腔。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330kV地下变电站的配电装置室及地下变电站,包括配电装置室本体、配电腔和第一进出孔;配电装置室本体设置于地面以下,且具有容纳腔;配电腔设置于容纳腔内,配电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110kV配电装置,110kV配电装置沿第一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容纳空间用于容纳330kV配电装置和35kV配电装置;第一进出孔设置于配电装置室本体,第一进出孔分别连通配电腔和配电腔的外部,第一进出孔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对接处。通过本申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运输路径较短且空间分配合理的配电装置室及地下变电站。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宾,姜源,张哲,秋向飞,李青,杨大渭,任东红,海涵,高宇,李坤,孙瑞峰,杨景惠,李羿江,曾媛媛,贾西,向翰丞,张明,王振吉,薛天宇,雷禹,赵汉华,张伶娟,张雪莉,高雄飞,梁枫,李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