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承压平台的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8028发布日期:2023-12-30 02:4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承压平台的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组合式承压平台的预制构件。


背景技术: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并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湿接缝是先将面板分块预制,例如通过吊模浇筑湿接缝,在一些方式中可以在湿接缝处预留钢筋,拼接后对钢筋进行焊接。湿接缝在新旧混凝土、钢-混凝土等组合式结构中广泛存在。湿接缝浇筑混凝土时一般在底部安装模板,以往多采用在湿接缝下面搭设脚手架或挂篮,用以支撑湿接缝处的模板。由于湿接缝处是新旧混凝土、钢-混凝土的结合处,因混凝土配置、构造结构、施工工艺等原因,接触面会发生脱空,属于渗漏水的多发区域。例如,在一些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渗漏的防治方法是湿接缝混凝土施工时,加强湿接缝混凝土的凿毛、洒水润湿的处理。采用上述措施对湿接缝混凝土渗漏进行防治,虽能起到一定的防渗漏作用,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渗漏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承压平台的预制构件,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为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技术支持,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2、第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包括:

3、高度依次降低的上阶、底阶、拼接面,所述上阶低于所述预制构件的上台面;

4、其中,所述上阶与所述上台面之间形成连接面,所述上阶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上阶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连接面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阶的一个端部连接,所述底阶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上阶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拼接面连接,所述拼接面整体向下延伸;所述上阶与所述底阶用于承载现浇混凝土,所述连接面竖向或扩口状设置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所述拼接面用于与配对的另一预制构件的拼接面连接。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面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的凹入段,或与所述凹入段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的凸出段,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面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的凹入段,所述凹入段为内弧形;或与所述凹入段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的凸出段,所述凸出段为外弧形。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阶为圆弧形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止水板,整体在竖向延伸;其中,止水板底部向下穿过所述上阶并与所述上阶固定连接,止水板顶部向上穿过所述上阶并用于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板底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底部与所述上阶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板顶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现浇混凝土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面,所述加强筋的下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底阶,所述加强筋的中连接段将所述上连接段和所述下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之后所述中连接段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定连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板位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之间;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止水板底部高于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远离所述止水板且位于所述底阶上方,以防止所述止水板与所述加强筋的冲突。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拼接面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的凹入段,所述凹入段为内弧形,或与所述凹入段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的凸出段,所述凸出段为外弧形;

14、所述底阶为圆弧形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

15、还包括整体在竖向延伸的止水板,止水板底部向下穿过所述上阶并与所述上阶固定连接,止水板顶部向上穿过所述上阶并用于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底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底部与所述上阶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所述止水板顶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现浇混凝土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16、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面,所述加强筋的下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底阶,所述加强筋的中连接段将所述上连接段和所述下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之后所述中连接段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位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之间;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止水板底部高于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远离所述止水板且位于所述底阶上方,以防止所述止水板与所述加强筋的冲突;

17、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止水板底部之间通过止水板中部连接,所述止水板中部在竖向延伸。

18、第二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组合式承压平台,包括防水层、现浇混凝土以及配对的两个预制构件;其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均包括:

19、高度依次降低的上阶、底阶、拼接面,所述上阶低于所述预制构件的上台面;所述上阶与所述上台面之间形成连接面,所述上阶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上阶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连接面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底阶的一个端部连接,所述底阶的另一个端部朝远离所述上阶的横向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拼接面连接,所述拼接面整体向下延伸;所述上阶水平设置或倾斜向上设置;所述上阶与所述底阶用于承载所述现浇混凝土,所述连接面竖向或扩口状设置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所述拼接面用于与配对的另一预制构件的拼接面连接,所述拼接面整体为曲线形;

20、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两个所述拼接面拼接后,两个所述连接面、两个所述上阶、两个所述底阶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形成湿接缝;所述防水层铺设于两个所述上台面以及固化后的所述现浇混凝土之上。

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止水带,所述止水带设置于拼接后的两个所述拼接面之间。

22、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预制构件的所述拼接面包括凹入所述预制构件的凹入段,所述凹入段为内弧形,另一个配对的所述预制构件的所述拼接面包括与所述凹入段相配的凸出所预制构件的凸出段,所述凸出段为外弧形,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23、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两个所述拼接面拼接后,两个所述底阶形成半圆或劣弧,以提高浇筑所述现浇混凝土之后的混凝土饱和度。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还包括:

25、止水板,整体在竖向延伸;其中,止水板底部向下穿过所述上阶并与所述上阶固定连接,止水板顶部向上穿过所述上阶并用于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定连接;

26、其中,所述止水板底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底部与所述上阶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

27、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现浇混凝土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28、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止水板底部之间通过止水板中部连接,所述止水板中部在竖向延伸,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止水板中部的夹角为α,所述止水板底部与所述止水板中部的夹角为β,其中135°≤α≤150°、135°≤β≤150°。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预制构件还包括:

30、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连接面,所述加强筋的下连接段穿过并伸出所述底阶,所述加强筋的中连接段将所述上连接段和所述下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之后所述中连接段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凝固定连接;

31、所述止水板位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之间;其中,所述止水板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段,所述止水板底部高于所述下连接段,所述中连接段远离所述止水板且位于所述底阶上方,以防止所述止水板与所述加强筋冲突。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阶的顶部低于所述上连接端,以防止所述上阶与所述加强筋冲突。

33、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两个所述拼接面拼接后,一个所述预制构件的所述中连接段与另一个所述预制构件的所述中连接段交汇于拼接面的上方,且交汇区域的中心位于所述拼接面竖向连线上,以提高所述组合式承压平台的结构强度。

34、第三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组合式承压平台的防渗漏方法,包括:

35、设置防水层防水;其中,设置所述防水层铺设于两个预制构件的上台面以及固化后的现浇混凝土之上以阻挡渗漏水;

36、设置上阶防水;其中,设置所述上阶的高度低于所述预制构件的上台面,所述上阶与所述上台面之间形成连接面;渗漏水自所述防水层经所述连接面与所述现浇混凝土之间的缝隙到达所述上阶,所述上阶水平设置或倾斜向上设置以阻挡渗漏水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37、设置底阶防水;其中,设置所述底阶的高度低于所述上阶,所述底阶向远离所述上阶的方向延伸,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38、设置拼接面防水;其中,设置所述拼接面的高度低于所述底阶且为曲线型以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39、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渗漏方法还包括:设置止水板防水;其中,设置所述止水板整体在竖向延伸及所述止水板顶部向连接面方向弯折,以提高所述止水板顶部与所述现浇混凝土连接的牢固度以及减小所述现浇混凝土固化产生的收缩和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

40、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渗漏方法还包括:设置密封防水;其中,将止水带设置于两个所述预制构件拼接后的凹入段与凸出段之间,在布置于所述凹入段和所述凸出段上方和下方的竖向段置入防水胶。

4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42、本技术的湿接缝包括上阶、底阶、连接面,整体上延长渗漏水的渗漏路径,起到了防止渗漏水的作用。

43、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改进后的湿接缝断面,沿湿接缝竖向方向分为两阶,湿接缝横向方向通过底阶外挑延伸的方式,将左右侧的预制构件通过底阶左右连接拼接面实现密封连接,从而实现湿接缝施工过程中的免底模施工,一定程度上可加快施工进度。通过拼接面处设置的橡胶材质的止水带和防水胶,可有效防止现浇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漏浆问题,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浇筑后现浇混凝土的密实性。

44、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