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络式混凝土搅拌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67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络式混凝土搅拌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包络式混凝土搅拌机构。
现行的混凝土搅拌机构,分自落式和强制式,自落式是靠物料的自重落差而进行搅拌,因此只能搅拌塑性或半塑性混凝土。而强制式是靠叶片的强行搅拌,适合于搅拌干性混凝土,由于制造的误差,叶片与筒体内壁之间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因此,该搅拌机构能耗大,叶片磨损快,并经常出现卡死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行的二种混凝土搅拌机构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搅拌机构-包络式混凝土搅拌机构。主轴正转搅拌,反转出料,两组搅拌叶片交叉分布,具有强制和自落二种搅拌效果,叶片与筒体之间的间隙,自行调整,自行消除。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在横卧的主轴整体圆周上,包络一圈Ω形包络带即可。
结合

图1对包络式混凝土搅拌机构作进一步的说明搅拌机构由筒体(1),主轴整体(主轴(3)、墙板(2)、主叶片(5)、付叶片(4))、密封圈(7)、压圈(8)、机架(10)、缓冲垫(11)、凹形垫圈(13)、调节螺栓(14)、拉杆(15)组成。主轴(3)、墙板(2)、主叶片(5)、付叶片(4)为一个整体,其中主叶片(5)是用螺栓(6)固定在墙板(2)上,因此,主叶片(5)磨损后可以调整,主叶片(5)的搅拌平面与主轴(3)的轴心线成90°,故主轴整体可实现正反转。筒体(1)为Ω形包络带,筒体(1)的两端通过凹形垫圈(13),调节螺栓(14),拉杆(15)的连接,包络在主轴整体上,主轴正转搅拌,反转出料。主轴正转搅拌时(图1中实线位置),左拉杆(15)顶压在上缓冲垫(11)上,筒体(1)不能转动,主轴整体带动主叶片(5)、付叶片(4)对物料进行交叉搅拌;主轴反转出料时(图1中虚线位置),右拉杆(15)顶压在下缓冲垫(11)上,筒体(1)停止转动,主轴整体继续旋转,物料自动卸出。筒体(1)与主叶片(5)、墙板(2)之间的间隙,由调节螺栓(14)调整,另外,筒体(1)形成的Ω形包络带与主轴整体在搅拌过程中,产生欧拉效应,因此,筒体(1)与主轴整体之间的间隙,可以自行调整,自行消除。密封圈(7)通过压圈(8)、螺栓(9)固定在墙板(2)上,缓冲垫(11)通过螺栓(12)固定在机架(10)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筒体与主轴整体之间的间隙可以自行调整,自行消除,因此搅拌功率损耗小,并杜绝了叶片被物料卡死现象的发生,主付叶片交叉分布,具有强制和自落二种搅拌效果。
权利要求
1.包络式混凝土搅拌机构,有一个主轴整体(主轴(3)、墙板(2)、主叶片(5)、付叶片(4))和筒体(1),其特征在于筒体(1)为一Ω形包络带,包络带两端由调节螺栓(14),凹形垫圈(13),拉杆(15)连接固定;主叶片(5)与付叶片(4)交叉分布,其中主叶片(5)是用螺栓(6)固定在墙板(2)上,主叶片(5)与主轴(3)的轴心线成9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包络式混凝土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凹形垫圈(13)的一端为平面,另一端为与拉杆(15)直径相同的圆弧凹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包络式混凝土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密封圈(7)通过压圈(8),螺栓(9)固定在墙板(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包络式混凝土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缓冲垫(11)用螺栓(12)固定在机架(10)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络式混凝土搅拌机构,筒体包络在主轴整体上,主轴整体上有二组交叉分布的主、副叶片,主轴正转搅拌,反转出料。与现有的搅拌机构相比,具有能耗小,搅拌均匀,制造简单等优点。
文档编号B28C5/00GK1069442SQ9110677
公开日1993年3月3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14日
发明者刘立伟 申请人:刘立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