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制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22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卧式制瓶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玻璃成型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卧式制瓶机。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制瓶机,都是采用立式,即玻璃原料垂直放置,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制瓶时需要卡住玻璃管的一端,加热一端成型,这样就要求玻璃有一定的长度,作为夹持部分,而这部分又被浪费掉,造成了现有技术原料利用率,另外玻璃管的垂直加热成型,在重力作用下,瓶口质量不够稳定,现有技术还存在机器庞大复杂,生产率低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原料利用率高,质量稳定,高效率的卧式制瓶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瓶机由加热部分,输送部分、夹持部分、成型部分、定位部分和动力传递部分组成。
加热部分由安装在玻璃管原料一端的火焰向上喷出的初型加热嘴,火焰向上和火焰水平喷出的成型加热嘴,和安装在玻璃管原料中部的火焰向上喷出的分割封底加热嘴组成,初型加热嘴包括一组向上加热嘴,成型加热嘴包括一组向上加热嘴和水平加热嘴,分割封底加热嘴包括一组向上加热嘴,加热分割嘴和一对加热封底嘴。
输送部分由同规格带有豁口的进料输送盘,中间输送盘,出料输送盘,封底输送盘,成瓶输送盘及分离辊,初型顶出输送板,成型顶出输送板组成。
夹持部分由初型托辊,初型压辊,成型托辊,成型压辊组成,成型部分由初型轧辊、成型轧辊、初型活动顶芯、成型活动顶芯组成,初型轧辊为中间带有凸起的圆辊,成型轧辊为中间带有凸起的一端为圆辊,另一端为锥形辊。
输送部分中的初型顶出输送板,成型顶出输送板分别安装在两初型托辊之间,两成型托辊之间,并经分别顶杆与传动轴上凸轮连接,夹持部分初型压辊,成型压辊、分别经各自的连杆、转轴、摆杆与传动轴上凸轮连接,成型部分的初型轧辊,成型轧辊,分别同初型轧辊,成型托辊同轴安装,初型活动顶芯,成型活动顶芯分别经机座与机架连接,尾部经摆杆、滚轮与传动轴上凸轮连接,在加热分割嘴的同一工位上方,安装有分割后及时分瓶的分离辊,分离辊经支轴与机架固定连接,进料输送盘,中间输送盘,出料输送盘,初型托辊,成型托辊,封底输送盘,成瓶输送盘全部由各自中心链轮靠同一传动的链条带动,两传动轴分别由两传动轮带动,并与两输送链条构成一封闭传动系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
图1A向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4为附图2剖面示意图。
参看附图,将玻璃原料按制做两瓶的长度下料后,存放在进料斗55内,进料斗55内玻璃管经进料输送盘12进入中间输送盘13,由于玻璃管的移动是输送盘上的豁口拨动步进,所以输送盘每转动到豁口位置,即将玻璃管拨到下一工位,玻璃管在被拨动之前,玻璃管在两输送盘之间原地转动,这时一组向上加热嘴1开始对几个工位上的玻璃管一端进行加热,玻璃管另一端顶在挡板46上定位,为保证初型持量向上加热嘴1中第一个向上加热嘴采用扁圆形出火口,以增加玻璃管受热火焰平稳,其它加热嘴为成排小孔出火口,对玻璃管变形部位加热,加热后的玻璃管被中间输送盘13,送入两初型托辊17之间,这时转动轴27通过凸轴37,摆杆33,转轴31、连杆29,使初型压辊18将玻璃管压紧,而又使玻璃管靠摩擦作用随初型托辊17自身转动,转动轴27同时还通过凸轮45滚轴43,摆杆41将初型活动顶芯23,顶入玻璃管一端,随玻璃管的自身转动,初型轧辊21中部的凸起和初型活动顶芯23,即可保证玻璃管其它位置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在劲部轧出一环形凹槽,完成初次成型,这时,转动轴27上的凸45,凸轮37控制初型活动顶芯23、初型压辊18,退回和抬起,转动轴27上的凸轮35,通过顶杆25带动初型顶出输送板15升起,将一端初步成型的玻璃管送入下道工序的中间输送盘,向上加热嘴5和水平加热嘴7继续对初型玻璃管进行成型加热,由于成型时变形,较大为使玻璃管烧透,水平加热嘴7采用圆形出火口,对玻璃管的一端轴向进行加热,加热后玻璃管被送到两成型托辊19之间,这时转动轴28通过凸轮38,摆杆34、转轴32、连杆30,使成型压辊20将玻璃管压紧,转动轴28同时还通过凸轮46,滚轮44,摆杆42,将成型活动顶芯24,顶入玻璃管一端,随着玻璃管的自身转动,成型轧辊22上的凸起和一端的锥形辊,成型活动顶芯24即可使玻璃管的一端完成所需瓶口形状的成型工序,成型后,转动轴28上的凸轮46,凸轮38,控制成型活动顶芯24,成型压辊20,退回和抬起,转动轴28上的凸轮36通过顶杆26带动成型顶出输送板16升起,将一端成型后的玻璃管送入出料输送盘14,这时的玻璃管的另一端为没有成型的敞口,本实用新型的这时结构为以成型端 位采用完全重复上述工艺和结构对玻璃管的另一端进行成型,当玻璃管两端都成型后,玻璃管从下道工序的出料输送盘14进入封底输送盘49,这时向上加热嘴8,对玻璃管中间进行加热,加热分害嘴10,将玻璃管从中间靠火焰切开,分割后的玻璃管靠分离辊25的倾斜转动摩擦力,将两断玻璃管分开一对,加热封底嘴11对玻璃瓶进行火焰封底,成瓶后经成瓶输送盘50,最终到达出口56,本实用新型为使火焰加热效果好,除采用扁圆形出火口和圆形出火口加热嘴外,其余全部采用成排小孔出火口的加热嘴,动力和动力传递部分是采用电机带动转动轴27,转动轴28及链条51,链条52使全部各转动件构成一完整封闭的运动机构,以保证各种动作协调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践证明,具有节约原材料,结构简单,质量稳定,生产率高,可广泛用于制做各种规格易拉盖瓶,锁口瓶和东风瓶等使用,是一种较理想的制瓶设备。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制瓶机,由加热部分,输送部分、夹持部分、成型部分、定位部分和动力传递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加热部分由安装在玻璃管原料一端的火焰向上喷出的初型加热嘴,火焰向上和火焰水平喷出的成型加热嘴,和安装在玻璃管原料中部的火焰向上喷出的分割封底加热嘴组成,初型加热嘴包括一组向上加热嘴1,成型加热嘴包括一组向上加热嘴5和水平加热嘴7,分割封底加热嘴包括一组向上加热嘴8,加热分割嘴10和一对加热封底嘴11;b、所述的输送部分由同规格带有豁口的进料输送盘12,中间输送盘13,出料输送盘14,封底输送盘49,成瓶输送盘50及分离辊25,初型顶出输送板15,成型顶出输送板16组成;c、所述的夹持部分由初型托辊17,初型压辊18,成型托辊19,成型压辊20组成,d、所述的成型部分由初型轧辊21、成型轧辊22、初型活动顶芯23、成型活动顶芯24组成,初型轧辊21为中间带有凸起的圆辊,成型轧辊22为中间带有凸起的一端为圆辊,另一端为锥形辊,e、所述的输送部分中的初型顶出输送板15,成型顶出输送板16,分别安装在两初型托辊17之间,两成型托辊19之间,并经分别顶杆25,顶杆26与传动轴27,传动轴28上凸轮35,凸轮36连接,f、所述的夹持部分初型压辊18,成型压辊20、分别经连杆29、连杆30、转轴31,转轴32、摆杆33、摆杆34与传动轴27,传动轴28上凸轮37和凸轮38连接,g、所述的成型部分的初型轧辊21,成型轧辊22,分别同初型托辊17,成型托辊18同轴安装,初型活动顶芯23,成型活动顶芯24分别经机座39、机座40与机架连接,尾部经摆杆41、摆杆42、滚轮43、滚轮44、与传动轴27、传动轴28上凸轮45、凸轮46连接,h、所述的加热分割嘴10的同一工位上方,安装有分割后及时分瓶的分离辊25,分离辊25经支轴与机架固定连接,i、所述的进料输送盘12,中间输送盘13,出料输送盘14,初型托辊17,成型托辊19,封底输送盘49,成瓶输送盘50全部由各自中心链轮靠同一传动的链条51、链条52带动,j、所述的传动轴27,传动轴28分别由传动轮53,传动轮54带动,并与链条51、链条52构成封面的传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制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型加热嘴中一组向上加热嘴1中,第一个向上加热嘴为扁圆形出火口,其余为成排小孔出火口,成型加热嘴中的一组向加热嘴5为成排小孔出火口,水平加热嘴7为圆形出火口,分割加热嘴全部为成排小孔出火口。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卧式制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型托辊17、成型托辊19为表面滚花金属辊,而初型压辊18、成型压辊20和分离辊25为弹性胶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玻璃成型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卧制瓶机,主要解决现有立式制瓶机,对原料长度有一定要求,原料利用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机器庞大,结构复杂,效率低等缺点,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按尺寸下好的原料经输送盘,被输送的原料两端分别经两次多个加热嘴加热,托辊与压辊夹持,两次轧辊与顶芯成型,最后经火焰分割封底,使两端成型的原料从中部切开,封底,最终完成全部制瓶工艺。
文档编号C03B9/00GK2118732SQ9122983
公开日1992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6日
发明者庞立华 申请人:庞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