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用隔热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000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用隔热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涉及到的内燃机隔热层按材料分类属陶瓷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内燃机/尤其是内燃机排气管的隔热,这种隔热要求隔热层具有高温隔热稳定性和耐振动、耐冲击性。
内燃机在工作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热量主要通过排气管散发到环境中去,使得驾驶或工作环境过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现有技术中有三种解决办法。1、设计一种陶瓷发动机,其整体均用导热系数低的陶瓷材料代替金属材料。这种发动机亦称绝热发动机。2、用以石棉为基料的糊状物料,涂敷在发热部位,待其固化后形成膨松的隔热层。3、用硅酸铝纤维(亦称陶棉)覆盖在排气管外壁上,再用玻璃丝带捆扎。
随着内燃机功率的增大,隔热问题变得愈加突出,大量的热散发到环境中去,导致操作环境恶化和仪表精度下降。现有的隔热层外表温度高达300-400℃。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有的隔热层不能很好地解决隔热问题。陶瓷发动机确能解决隔热问题,但其本身远未能替代现有的内燃机,现在实际使用的内燃机几乎都是由金属材料制作的,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尚不实用。糊状石棉隔热层虽然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发热部位,并具有一定的隔热功能。但废气温度超过500℃后,造成石棉分解,而失去强度和弹性,降低了原有隔热效果。换言之,这种隔热层不具有高温隔热稳定性和耐振动、耐冲击性。并且目前尚未能将其他耐火度更高的纤维制成糊状。所以对于表面形状复杂(即面形不规则)的发热部位,尚无更好的隔热措施。而采用硅酸铝纤维的办法也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尽管硅酸铝纤维熔点高达1500℃以上,但在一定高温下,它的强度和弹性下降到很小,如有振动和冲击,其膨松的宏观结构将受到严重破坏,从而使其隔热性能下降。另外,由于硅酸铝纤维层的隔热性能下降,使得捆扎它的玻璃丝带承受高温。导致强度下降,如再受振动或冲击,则遭破坏。整个隔热层失去良好的隔热作用。后两种方法只是将隔热材料简单地涂敷和包扎在发热表面上,隔热层与发热表面二者未能牢固地接合。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对发热体不规则的金属发热表面进行隔热,同时隔热措施要实用,在保证高温隔热稳定性的同时,隔热层要具有耐振动、耐冲击性,我们发明了一种内燃机用隔热层。
本发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选用具有高温稳定性的材料,一是无机粘接剂的引入。现详述如下,根据隔热层受热受力情况,将其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过渡层。主要是用水玻璃与尖晶石粉或/和云母粉调合成粘稠流体,然后涂刷在内燃机需隔热的表面上,该表面通常为形状不规则的金属表面。涂层厚度为0.15-0.5毫米。第二层是高温隔热层。在毡状氧化铝纤维、氧化锆纤维、高铝硅酸铝纤维和高锆硅酸铝纤维中,取其中一种或几种,将粉状云母、珍珠岩、蛭石和空心陶瓷微珠(漂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入纤维毡中,再将无机粘接剂,如水玻璃或磷酸盐粘接剂,浸入纤维毡中。这种纤维毡具有可裁性和伸缩性,可适合形状不规则的面形。将其粘敷在第一层上,其厚度为3-5毫米。第三层是低温隔热层。取毡状耐热纤维,如岩棉、矿渣棉或陶棉,将上述无机粘接剂浸入,然后粘敷在第二层上,厚度为5-10毫米。各层均自然干燥固化。
由发明的内容可以看出,由于该隔热层具有一过渡层,可使属陶瓷复合材料的整体隔热层与金属发热表面牢固地接合。且由于每一层均使用粘接剂,使得本发明之隔热层具有现有技术所没有的牢固性。可耐振动和冲击。由于第一层为流体,第二、三层为可裁、可伸缩的毡状物,这就使得本发明实现了对不规则表面的隔热。由于所用材料为耐热纤维、粉状矿物和工业废渣,它们均具有耐高温性能,从而实现了高温稳定隔热。本发明之隔热层结构合理,针对受热受力情况设计为三层,分别适应各自处境,使得整体隔热层具有进一步的高温隔热稳定性。在本发明中所用材料均为通用之材料,实现手段也是较容易的。这就使得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尤其是陶瓷发动机比,具有实用性。下述实验结果可证明本发明之效果。在510千瓦的柴油发动机的排气管上包敷总厚为10毫米的本发明之隔热层,在管内废气温度达到680-710℃时,隔热层外表面温度仅为155-185℃之间。运转100小时后,拆开检查,全部纤维层强度和弹性如初。
下面举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1、在实验室用280目的尖晶石粉2.7克与10.5克的密度为1.41的水玻璃均匀调合,涂刷于一外径为50毫米的钢管上为第一层。厚度为0.2-0.3毫米。第二层是将280目的云母粉均匀混入质量相同的氧化铝纤维毡中,将稀释10倍的水玻璃浸入其中,粘敷在第一层上,厚度为3-4毫米。第三层是将稀释10倍的水玻璃浸入陶棉中,然后粘敷在第二层上而成。隔热层总厚度为8.5-9.0毫米。钢管温度为750℃,隔热层外表面温度为170-190℃。经500小时加热后,拆开检查,内部纤维强度和弹性如初。2、在510千瓦柴油发动机排气管上,第一层用280目尖晶石粉20克,云母粉4克,与密度为1.41的水玻璃95克均匀调合,涂刷于形状不规则的排气管外壁上,厚度为0.15-0.25毫米。第二层使用含Al2O362%的硅酸铝纤维,与等质量的云母粉混合,浸入稀释15倍的磷酸盐粘接剂,粘敷在第一层上,厚度为3-4毫米。第三层用岩棉,浸入稀释10倍的水玻璃,粘敷在第二层上。三层总厚为11毫米。排气管内废气温度为710℃,而外层温度则低于170℃,运转180小时后,检查其纤维结构,其强度和弹性依然如初。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用隔热层,主要由耐热纤维或矿物组成,其特征在于,它由过渡层、高温隔热层和低温隔热层组成;过渡层由无机粘接剂与粉状矿物调合而成;高温隔热层为,将粉状矿物或工业废渣混入耐热纤维,然后浸入无机粘接剂;低温隔热层为,将无机粘合剂浸入耐热纤维而成。过渡层与发热表面接触,然后依次是高温隔热层和低温隔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层,其特征在于所称无机粘接剂包括水玻璃和磷酸盐粘接剂;所称粉状矿物指的是尖晶石、云母、珍珠岩和蛭石;所称工业废渣指的是空心陶瓷微珠,亦称漂珠;所称耐热纤维包括氧化铝纤维、氧化锆纤维、高铝硅酸铝纤维、高锆硅酸铝纤维、岩棉、矿渣棉和陶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层,其特征在于过渡层厚度为0.15-0.5毫米,高温隔热层厚度为3-5毫米,低温隔热层厚度为5-10毫米。
全文摘要
内燃机用隔热层是一种陶瓷复合材料。在现有技术中,陶瓷发动机尚未进入实用阶段;石棉隔热层和陶棉隔热层在高温下其宏观结构遭受破坏,不耐振动和冲击,隔热性能亦下降。本发明之隔热层根据受热受力情况分为三层,即过滤层、高温隔热层和低温隔热层。每层均由耐热材料与无机粘接剂构成。具有高温稳定性和耐振动、耐冲击性。主要用于内燃机某些发热表面如排气管外壁的隔热。
文档编号C04B41/80GK1080271SQ93103768
公开日1994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20日
发明者刘慎中, 赵新乐, 韩玉梅, 姜峰 申请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