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搬迁方法

文档序号:1817903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搬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现有常用结构,如多层框架结构,多层砖混结构等建筑物脱离、提升、搬迁至新基础的设计施工技术,尤其是属于对现有建筑物的平行移动和旋转移动方法。
传统的建筑物在建好后一般均无考虑到搬迁问题,如遇马路扩建、城市改造等确需移动房屋时,只有拆掉。经查中国专利,有申请号91106695.0,“工业及民用建筑搬迁方法”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提供的方法是将需搬迁的建筑物的旧基座更换可移动的新基座,然后在新基座下灌注滑道,使建筑物顺着滑道被逐步顶迁到新设计的位置。该方法虽然能使建筑物迁移到新址,但由于它涉及到制作滑道新基础,并在新基础上灌注滑道,以及设置润滑层等程序,程序复杂耗资大,有的甚至超过原建筑物的造价,如遇到原来房屋是桩基时就无法实施,而且施工周期较长,因此不适合于一般民用建筑物的搬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原建筑物上增加底盘使得原建筑物和基础分离,然后安装滚动支座,把建筑物顶迁到新址的方法,只移动上部结构,不移基础,因此与基础原有状况无关,任何基础上部结构均可移动,使人们能方便地将固定建筑物搬迁到所需的位置,给城建建设增添了一种实用的方法,在移动时二层以上仍可正常使用,不需搬迁。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是在原建筑物上增加底盘使得原建筑物和基础分离,在底盘下设置滚动支座,另设反力支座或活动反力支座,在需移到的新址上建新基础,在基础和新基础之间以及滚动支座的下方设置移动轨道,并进行移动作业所组成。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由于在搬迁中仅将基础上部的建筑物进行搬迁,因此在具体施工中比先做新基础而后将新基础一起搬迁的做法简化了工作量,而且不受原基础结构状况影响,因此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可提高效率,减少施工难度。(2)由于房屋可整体搬迁,因此只需付出新址上新基础建造费、搬移以及修复地面等费用,这样可大大节约投资,约可节约资金65%~80%。(3)由于建筑物若无法移动只有拆除炸毁,这样将产生许多废渣,而移动中和移动后不但不产生废渣,还可使原建筑物照常使用,因此具有极佳的社会效益。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为原建筑物搬迁原理2a为墙托换梁制作原理2b为柱托换梁制作原理3为滚动支座及移动轨道原理4为图1的俯视5为反力支座原理6为原建筑物旋转原理7为活动反力支座原理图其中1.原建筑物 11.墙 12.柱子 111.孔段A 112.孔段B 2.底盘 21.托换梁 211.墙托换梁 212.柱托换梁 3.滚动支座 31.钢板A 32.滚动体 33.钢板B 4.基础 41.新基础 42.基础梁 5.反力支座 6.移动轨道 61.轨道梁 7.千斤顶 8.支垫系统 9.旋转盘 91.旋转体 92.钢管 93.钢轴 10.活动反力支座 101.三角架 102.予留孔洞如图1图4所示它是在原建筑物1上增加底盘2使得原建筑物1和基础4分离,在底盘2下设置滚动支座3,在原建筑物1的边缘设置反力支座5或活动反力支座10,在需移到的新址上建造新基础41,在基础和新基础之间以及滚动支座3的下方设置移动轨道6,并进行移动作业所组成。
当原建筑物1仅进行平移作业时底盘2是由托换梁21组成,托换梁21包含墙托换梁211和柱托换梁212,其中如图2a所示墙托换梁211是指在原建筑物1墙11中分隔逐段挖孔即先挖孔段A111,并放入芯垫扎钢筋后再挖孔段B112再放入芯垫扎钢筋然后浇混凝土连接而成;如图2b所示柱托换梁212是指先在原建筑物1的柱子12上钻孔,锚钢筋浇混凝土而制成的分担柱子12压力的梁然后再截断柱子12后所形成的,每根柱子12的柱托换梁212可以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多个所组成。芯垫的材料可选择石块、钢材或混凝土块等所组成。
如图6所示,如果原建筑物1要进行旋转作业,则底盘2是由托换梁21和旋转盘9所组成,其中托换梁21的制法和平移作业时间相同,它包含墙托换梁211和柱托换梁212,而旋转作业底盘2中的旋转盘9是由与托换梁21组成一体的旋转体91,以及在旋转体91中心套装钢管92,钢管92中装有固定在基础4上的钢轴93所组成的,其目的是为了使整个原建筑物1的托换梁21和旋转盘9构成一个整体底盘2并绕着钢轴93旋转中心旋转,为了减少摩擦力在钢轴93和钢管92间隙中可填入黄油使之能较灵活地转动。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中的移动轨道6是指在滚动支座3的下方,基础梁42面上用细石混凝土或高标号砂浆抹平的轨道,或者如基础4无基础梁42,则必须逐段制作,并连接起来的能承受得起原建筑物1压力的钢筋混凝土轨道梁61和连接新基础41和基础4之间的轨道梁61所组成。
本发明中的反力支座5可根据具体建筑物基础的情况采用不同方案,如图5所示若原建筑物1边缘基础4牢固可直接在基础4上钻孔,打入锚筋,扎箍筋浇混凝土后而成;若边缘基础4不实,也可从原建筑物1下方基础里钻孔然后布出锚筋再扎箍筋浇混凝土而成;也可直接在原建筑物1的边缘打桩基,并在桩基上埋设锚筋,扎箍筋浇混凝土所组成,其要求条件是只要经计算它能承受得起推动原建筑物1的反力即可。
如图3所示为滚动支座3原理图,它是指在轨道梁61上方,托换梁21下方放上钢板A31,在钢板A31上放滚动体32,滚动体32可为滚柱、钢轴、滚珠或轴承等,在滚动体32上再放上钢板B33并在钢板B33上浇灌混凝土所组成。
下面以实施例1平行移动建筑物和实施例2旋转移动建筑物来进一步详述其过程。
如图4所示为实施例1平行移动作业过程。
首先是在原建筑物1的基础4之上制作底盘2,底盘2,制好后在底盘2下设置滚动支座3,在滚动支座3下再制作移动轨道6,其次在基础4和需搬迁的新基础41之间制作移动轨道6并与滚动支座3下的移动轨道6相连使之构成一个使原建筑物1到新基础41的轨道,然后制作反力支座5,反力支座5的数量可根据情况制作,在反力支座5上装上千斤顶7,在千斤顶7后面安放支垫系统8,而后启动千斤顶7使原建筑物1顺着移动轨道6逐渐被移动新基础41上,然后顶升原建筑物1取出滚动支座3焊接联接钢筋使上部结构固定于新基础41上即可。
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千斤顶7的顶程有限,因此要不断地更换支垫系统8中的垫块,使之能顺利地顶迁原建筑物1。
本发明中的支垫系统8是由垫块和稳定架所组成,其中垫块可根据需要选择规格为200×200×150、200×200×300、200×200×600、200×200×1200等等,由于随着顶迁距离的加长,垫块将产生支撑不稳的情况因此需增加稳定架,稳定架是由支杆和压梁角钢所构成支杆可使所有若干个顶迁千斤顶7的垫块之间构成三角形机构用于稳定垫块,而压紧角钢则可将不同规则的垫块压紧靠在一起防止产生支撑不稳而影响正常的作业。
如图6所示为实施例2旋转移动作业过程。
首先在原建筑物1的基础4之上制作底盘2,它与平行移动的区别在于,旋转移动作业中底盘2还包括制作旋转盘9,使得整个原建筑物1能围绕旋转盘9中的钢轴93旋转,因此旋转作业时必须考虑底盘2上每点移动的距离不同,在计算和旋转支垫系统8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此外和平移相异的是采用了活动反力支座10。活动反力支座如图7所示它是在移动轨道6上予留孔洞102,由角钢槽钢螺栓等组成的三角架101固定在予留孔洞102上即构成活动反力支座10。之所以采用活动反力支座10是因为旋转轨道是圆弧形,推力需顺切线方向,活动反力支座10推动方向正是切线方向,满足了旋转推动要求。
权利要求
1.建筑物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原建筑物(1)上增加底盘(2)使得原建筑物(1)和基础(4)分离,在底盘(2)下设置滚动支座(3),另设反力支座(5)或活动反力支座(10),在需移到的新址上建造新基础(41),在基础和新基础之间以及滚动支座(3)下方设置移动轨道(6),并进行移动作业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底盘(2)是由托换梁(21)组成,托换梁(21)包含墙托换梁(211)和柱托换梁(212),其中墙托换梁(211)是指在原建筑物(1)墙(11)中分隔逐段挖孔并放入芯垫扎钢筋浇混凝土连接而成;而柱托换梁(212)是指先在原建筑物(1)的柱子(12)上钻孔,锚钢筋浇混凝土而制作的分担柱子(12)压力的梁然后再截断柱子(12)后所组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底盘(2)是由托换梁(21)和旋转盘(9)所组成,其中托换梁(21)包含墙托换梁(211)和柱托换梁(212);旋转盘(9)是由制作在托换梁(21)上的旋转体(91),在旋转体(91)中心套装钢管(92),钢管(92)中装有钢轴(93)使旋转体(91)围绕钢轴(93)旋转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滚动支座(3)是指在轨道梁(61)上方,托换梁(21)下方放上钢板A(31),在钢板A(31)上放滚动体(32),然后再放上钢板B(33)并浇灌混凝土所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轨道(6)是指在滚动支座(3)的下方原有基础梁(42)上加细石混凝土或高标号砂浆抹成水平轨道梁(61),或者逐段制作浇灌混凝土连接而成的钢筋混凝土轨道梁(61)和连接新基础(41)和基础(4)之间的轨道梁(61)所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力支座(5)是指在原建筑物(1)的基础(4)上打入锚筋,扎箍筋浇混凝土所组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力支座(5)是指在原建筑物(1)的边缘打桩基,并在桩基上埋设锚筋,扎箍筋浇混凝土所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活动反力支座(10)是由角钢、槽钢、螺丝组成的三角架(101)固定在移动轨道(6)的予留孔洞(102)上所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作业是指将原建筑(1)平行或旋转移动到新基础(41)上,其方法是在若干个反力支座(5)或活动反力支座(10)上放置千斤顶(7),启动千斤顶(7)推移原建筑物(1),并在推移原建筑(1)过程中,在千斤顶(7)后面随着推移距离的增强及时安放支垫系统(8),而后再启动千斤顶(7)使原建筑物(1)顺着移动轨道(6)逐渐被移到新基础(41),然后顶升原建筑物(1)退出滚动支座(3)并把上部结构固定于新基础(41)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搬迁方法,其特征在于支垫系统(8)由垫块和稳定架所组成,其中稳定架是由支杆和压紧角钢构成的用于防止垫块失稳的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搬迁方法,它涉及对现有常用结构建筑物脱离、顶升、搬迁至新基础的设计施工技术。它是在原建筑物上增加底盘使得原建筑物和基础分离,在底盘下设置滚动支座,另设反力支座和活动反力支座,在需移到的新址上建造新基础,在基础和新基础之间,滚动支座的下方设置移动轨道,并进行移动作业所组成。其优点在于由于建筑物可整体搬迁,因此只需付出新基础建造费和搬移费等,可大大节约投资,约可节约65%—80%,具有极佳的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E04G23/06GK1089008SQ9311885
公开日1994年7月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9日
发明者阮蔚文 申请人:阮蔚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