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方桩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745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方桩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在锤击沉管灌注桩和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的桩基础工程中用于“首次成孔”时的桩尖。
目前高层建筑一般都采用桩基础来传递荷载,打桩中采用的混凝土桩尖很容易破碎,不但影响工程质量,还影响了施工速度,增加了基建投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桩尖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的新型预制混凝土方桩尖,以适应桩基础工程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整个桩尖由混凝土和钢筋骨架组成,它与现有桩尖的骨架不同之处是骨架呈八方形锥体,每方有1根纵向钢筋,每根纵向钢筋下端均焊在一根粗钢筋上,粗钢筋的一端露出混凝土表面,作为桩尖的尖部,各根钢筋的上端设有一定的锚固长度,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向内折弯100~130°的角度,置于桩尖顶平面内。在桩尖骨架的顶平面四周设有一扁铁组成的正方形框架,该框架与折弯的各根纵向钢筋相交处用电焊连结为一体,在框架中间设有井字形钢筋架,井字形钢筋架下面与8根纵向钢筋相交处,井字形钢筋架上面与正方形扁铁架相交处分别用电焊将三者连结为整体;在骨架锥体的各纵向钢筋上,焊结有6~8道横向箍筋,而且为上密下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故可采用较细的钢筋为纵向钢筋骨架,不但加工容易,还可降低造价;(2)因在骨架锥体的上方,设计有正方形扁铁框架,框架底部焊结有井字形钢筋架和骨架的多根纵向钢筋,在骨架的多根纵向钢筋上,焊结有6~8道横向钢筋箍,从而可以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低的缺点,提高了桩尖的抗剪、抗压强度,降低施工中的破损率,相对降低基建工程的造价。
以下结合附图介绍一个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上端受力面的俯视图。
图3是
图1中A-A点的剖视图。
参照附图选用8根事先剪裁、制做好的直径为φb4.0~φb5.5或φ5.5~φ8的钢筋(3),用电焊分别将每根钢筋的一端均匀焊结在粗钢筋(5)的中部,再将每根钢筋带弯钩的另一端焊结在已连结好的正方形扁铁架(1)上,深入到混凝土中的锚固部分,再与井字形架(2)焊结牢固,各交点用电焊焊牢。再在8根钢筋(3)上横向焊上6道上密下疏的钢筋箍(4),骨架上端的第一根箍筋除与8根钢筋(3)焊结外,还与井字形钢筋(2)的8点焊结牢固。焊完钢筋骨架后,将钢筋骨架放入8方锥形模具内,灌满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脱模,养护达到100%强度即可出厂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方桩尖,包括混凝土和混凝土内的锥形钢筋骨架,其特征在于钢筋骨架为八方形的锥形,锥体下端有钢棒尖,锥体每方有1根纵向钢筋,各钢筋的下端焊结在钢棒尖的中部,各钢筋的上端设有弯钩,并于同一水平线均向内折弯,焊于一井字形钢筋架上,在井字形钢筋架上焊结有正方形扁铁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方桩尖,其特征在于钢筋骨架锥体各方的多根钢筋上,横向焊结有6~8道钢筋箍,而且为上密下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方桩尖,其特征在于钢筋骨架除扁铁、桩尖尖部粗钢筋外,全部用筋直径采用φb4.0~φb5.5或φ5.5~φ8的钢筋。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预制混凝土方桩尖,由扁铁、钢筋和混凝土组成,它与现有桩尖不同之处是充分利用了混凝土抗压性强、抗拉性差的特点,把扁钢、钢筋,科学合理地配置到了要害部位,与混凝土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竖强的整体,能顺利的穿透其它土层,进入到密实的碎石土层中,而不易破碎。该实用新型所用钢材少,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要求,适合于锤击沉管灌注桩,振动、振动冲击沉管灌注桩等桩基础工程之用。
文档编号E04B1/02GK2285330SQ9623444
公开日1998年7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20日
发明者刘和平 申请人:刘和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