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回转窑窑灰成球直接入窑方法

文档序号:1824189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湿法回转窑窑灰成球直接入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的窑灰处理方法,主要涉及一种湿法生产水泥熟料的回转窑窑灰成球直接入窑方法。
湿法生产水泥熟料回转窑在生产过程中,对于随废气逸出并经电收尘器收集的窑灰处理,一直没有较为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法,目前对于它的处理工艺主要采用丹麦发明的“窑中喂灰”工艺和传统的“窑尾喂灰”工艺。“窑中喂灰”方法是在回转窑的窑体中部开洞,安装特定的入料装置(即喂料口),使干窑灰通过输送机、提升机送入窑灰料仓,进入或直接经喂料口喂入窑的中部来达到窑灰的处理,这一方法在实践中是成功的,但也存在有较为突出的缺点(1)、投资费用大,其整个工艺改造投资在百万元以上。(2)、对窑体强度有较大影响。(3)、漏风量大,不利于熟料的正常烧灰。传统的“窑尾喂灰”工艺是窑灰通过输送机、提升机送入窑灰料仓喂入或直接进入料浆搅拌机与料浆混合搅拌后直接入窑。

图1给出其工艺示意图。图中标号1、回转窑,2、电收尘器,3、风机,4、烟囱,5、输送机,6、提升机,7、窑灰料仓,8、搅拌机,9、料浆泵,10、勺式喂料机,11、入窑下料管。从工艺示意图中可以看出,“窑尾喂灰”虽然工艺简单,投资费用小,但它在使用中存在下料管堵塞,在窑尾结泥巴圈,对窑灰的处理能力小等严重缺点,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1)、由于入窑料浆是含水分为33~34%的胶体介质,当窑灰掺入料浆中后,干燥的窑灰急剧吸收料浆中的水分,使料浆局部出现水分迅速降低,而窑灰在料浆中形成“内干、外湿”的结块,虽然掺入后经搅拌机搅拌,但由于搅拌的时间与过程受到限制,使料浆与窑灰较难均匀的溶合在一起,故而破坏了料浆原有的流动性,往往造成下料管堵塞和在窑尾结“泥巴圈”,影响窑的正常生产。(2)、由于窑灰对料浆中的水分吸收量大,当料浆中的水分小于31%时,其窑灰就难以掺入,这样对窑灰的处理量受到极大限制,一般采用这一工艺对窑灰的处理量仅为窑灰逸出量的30~50%。
由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窑灰成球、窑尾直接入窑的方法,使其具有投资少,易于实施和处理量大的特点,从而克服现有处理方法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为将由窑中逸出的窑灰收集后,置入成球盘内,将料浆喷洒在成球盘内的窑灰上,使窑灰与料浆在成球盘内成球后(与另一部分料浆一起)由窑尾送入窑内。
其具体工艺方法可为逸出的窑灰经电收尘器收集后经输送、提升送入窑灰料仓内,由料仓均匀放入成球盘内,一部分料浆直接送入窑内,另一部分料浆均匀的喷洒在成球盘内的窑灰上,窑灰与料浆在成球盘内成球后(与另一部分料浆一起)经入窑下料管送入窑内。
当含水分为30~34%的料浆均匀的喷洒在成球盘内的粉状窑灰时,窑灰在吸收料浆中水分的同时也沾裹在失水的料浆颗粒上,使其形成内湿外干的球核,而球核在成球盘内不断滚动而形成表面光滑均匀的球粒,料球的形成是水分由内部向外部渗透沾结物料而成。所以料球与料浆同时入窑时对料浆中的水分吸收速度大大降低,另外由于料浆属于胶体性介质,球粒进入料浆后,料浆在球粒表面形成光滑的胶体膜,也阻止料浆中的水分向球粒内部渗透的速度,并且球粒在随料浆流动时,料浆对球粒还起到保护作用,使球粒不易破碎,从而有效的避免下料管堵塞和在窑内形成“泥巴圈”,使窑灰得到均匀的入窑过程。
本发明窑灰成球直接入窑工艺方法具有以下特点该方法是在现有窑尾上加以改造后实施,不必进行大的基建投资,仅为“窑中喂灰”工艺投资的5~10%。
本发明方法是将窑灰形成含水分8~12%、表面光滑均匀的球粒,粒径一般为5~20mm,再随料浆入窑,对料浆的流动性影响较小,所以会有效的避免下料管的堵塞和在窑内形成“泥巴圈”。
本发明的实施不受料浆中水分大小的影响,所以对窑灰的处理量大,可使100%的窑灰得到处理。
对于窑灰处理来说,一般一条日产300吨的熟料的湿法回转窑,窑灰的逸出量为2~3吨/h,日产500吨熟料的窑为4~6.5吨/h,有的窑最高选出量在10吨/h左右;采用传统处理工艺时,其窑灰的处理量仅有30~50%,有50~70%的窑灰被浪费,按照一般水泥厂的成本计算,一吨窑灰的成本均在75~100元/吨之间,所以一条日产300吨熟料的湿法回转窑,其窑灰一项年损失在百万元以上,而日产500吨的生产线年损失150~200万元左右。采用本发明生产方法,完全可以避免窑灰的浪费。
实施例图2为本发明方法工艺示意图。
如图所示窑中逸出的窑灰经电收尘器2收集后放入输送机5再经提升机6送入窑灰料仓7内,由料仓7均匀放入成球盘13内,料浆由泥浆泵9送入勺式喂料机10,另一部分经料浆喷洒头12均匀的喷洒在成球盘内的窑灰上,窑灰与料浆在成球盘内成球后与由勺式喂料机出来的料浆一起经入窑下料管11入窑1内。
图中含尘废气--→,窑灰→,料浆0→,3、风机,4、烟囱。
权利要求
1.湿法回转窑窑灰成球直接入窑的方法,本发明的特征是将由窑中逸出的窑灰收集后,置入成球盘(13)内,将料浆喷洒在成球盘内的窑灰上,使窑灰与料浆在成球盘内成球后(与另一部分料浆一起)由窑尾送入窑(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回转窑窑灰成球直接入窑的方法,其特征是料浆一部分由泥浆泵(9)送入勺式喂料机(10),另一部分经料浆喷洒头(12)均匀的喷洒在成球盘内的窑灰上成球。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主要涉及湿法生产水泥熟料的回转窑窑灰成球窑尾直接入窑的方法。其是将由窑中逸出的窑灰收集后置入成球盘内,将料浆喷洒在成球盘内的窑灰上,使窑灰与料浆在成球盘内成球后与另一部分料浆一起送入窑内。本发明是在现在窑尾上加以改造后实施,不必进行大的基建投资,仅为“窑中喂灰”工艺投资的5~10%;其可避免下料管堵塞和在窑内形成“泥巴圈”;同时具有对窑灰处理量大的特点。
文档编号C04B7/00GK1194250SQ9710147
公开日1998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4日
发明者朱正克 申请人:朱正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