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荒沟、沟槽建设的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69719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荒沟、沟槽建设的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温室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荒沟、沟槽建设的用于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0002]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后,接着又在2006年和2007年的两个中央I号文件中对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任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党的十八大更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重要性和工作任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人多地少,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土地贫瘠的地区,耕地面积使用不足,农民在贫困的生活中挣扎。如何使广大农民生活改观,逐步走上富裕之路,实现农村众多的小康之家,我国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三农”问题。“三农”工作的核心是使农户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也是农户增收,农户增收的关键,是需要有一个持续的高效产出的平台。
[0003]我国可耕地面积18亿亩,人均一亩三分田。属于人多地少国家。据农业部2013年统计我国蔬菜种植用地突破了 3亿亩。我国很多省都有荒山荒沟、沟槽,如能因地制宜的综合利用荒山荒沟、沟槽进行立体设施集约化动植物生产。把部分四荒地变为“菜篮子工程”用地。既增加了我国农业用地面积,又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荒沟、沟槽建设的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可将将荒沟、沟槽建设成为天然的高效农业生态产业园。
[0005]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利用荒沟、沟槽建设的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包括:
[0007]底部支撑架,固定在所述荒沟、沟槽的底部;
[0008]温室侧壁和温室顶棚,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撑架上;
[0009]支架种植区,用于种植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或菌类,设置在所述温室的地面上;
[0010]养殖区,用于养殖动物,设置在所述温室的地面上;
[0011]沼气池,用于对阳生植物的秸杆、菌类的培养基和/或所述动物的粪便进行微生物发酵,设置于所述养殖区下方。
[0012]其中,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撑架包括水平支撑架,固定在所述荒沟、沟槽的侧壁上。
[0013]其中,优选地,所述底部支撑架还包括坚直加强柱,一端与所述水平支撑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荒沟、沟槽的底部。
[0014]其中,优选地,所述支架种植区包括至少两个种植层。
[0015]其中,优选地,还包括LED灯,包括用于照明的LED照明灯和用于为植物和/或菌类生长提供光环境的LED植物生长灯,所述LED照明灯设置于所述养殖区内,所述LED植物生长灯设置在所述支架种植区内。
[0016]其中,优选地,还包括小型微风增压发电系统,与所述LED照明灯和LED植物生长灯连接,用于为温室大棚提供电力,包括叶轮和发电机,叶轮与发电机连接。
[0017]其中,优选地,还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用于解决温室大棚的冬季保温问题,设置在所述温室顶棚上。
[0018]其中,优选地,所述温室侧壁由外壁、内壁和保温层构成,保温层设置在外壁和内壁之间。
[0019]其中,优选地,所述养殖区包括禽畜养殖区和水产养殖区,所述水产养殖区包括水产养殖池,设置在所述温室大棚的地面上。
[0020]其中,优选地,所述水产养殖池包括侧壁和底部,所述底部中部设有一集污槽,所述集污槽为一长条状的沟道;所述底部的高度,自集污槽较远处至集污槽处逐渐降低,以便于比重较大的污物自所述底部的较高处滑落到集污槽中;所述集污槽内设有一向温室大棚外界排污的排污口。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2]1、本发明把荒沟、沟槽建设为天然智能阳光温室立体设施大棚,不占用农用耕地,支架种植区可以种植反季蔬菜、水果及花丼,也可以种植阴生植物和菌类,养殖区可以养殖禽畜和水产鱼类,沼气池可以对阳生植物的秸杆、菌类的废弃培养基和动物的粪便以及易腐烂物质进行微生物发酵,转化为生物能源和有机肥源,即沼气作为平时生活的能源,沼渣作为肥料。实现了生态循环,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阳光,每一层空间创造财富,可有效改善目前农民的收入,利于节地、节水、节材,减少环境污染。
[0023]2、本发明的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以把四荒地,即荒沟和沟槽变成高效农业生态产业园,实现综合利用土地资源。
[0024]3、本发明的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内养殖有水产、禽畜、植物和菌类,畜禽舍内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以提供给温室大棚内的植物,并且温室大棚内的植物不仅可以降低畜禽舍内的温度,而且还可以排出氧气给畜禽舍内的动物。
[0025]4、本发明的利用荒沟、沟槽建设的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温室内应用立体养植设施,养殖水产、禽畜和植物,综合化利用,适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发明中立体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发明中立体温室大棚内部的布局图;
[0029]图3为本发明中支架种植区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发明中立体温室大棚的温室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发明中水产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
[0033]1、底部支撑架,11、水平支撑架,12、坚直加强柱,2、温室侧壁,21、外壁,22、内壁,23、保温层,3、温室顶棚,4、支架种植区,41、种植层,5、禽畜养殖区,6、水产养殖区,61、水产养殖池,611、侧壁,612、底部,613、集污槽,614、排污口,7、沼气池,8、LED植物生长灯,9、太阳能集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5]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荒沟、沟槽建设的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包括:
[0036]底部支撑架1,固定在荒沟、沟槽的底部;
[0037]温室侧壁2和温室顶棚3,固定在底部支撑架I上;
[0038]支架种植区4,用于种植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或菌类,设置在温室的地面上(支架种植区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0039]养殖区,用于养殖动物,设置在温室的地面上;
[0040]沼气池7,用于对阳生植物的秸杆、菌类的培养基和/或动物的粪便进行微生物发酵,设置于养殖区下方。
[0041]本实施例利用荒沟、沟槽建设为天然智能阳光温室立体设施大棚,不占用农用耕地,支架种植区4可以种植反季蔬菜、水果及花丼,也可以种植阴生植物和菌类,养殖区可以养殖禽畜和水产鱼类,沼气池7可以对阳生植物的秸杆、菌类的废弃培养基和动物的粪便以及易腐烂物质进行微生物发酵,转化为生物能源和有机肥源,即沼气作为平时生活的能源,沼渣作为肥料。实现了生态循环,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阳光,每一层空间创造财富,可有效改善目前农民的收入,利于节地、节水、节材,减少环境污染。
[0042]其中,底部支撑架I包括水平支撑架11,固定在荒沟、沟槽的侧壁上。
[0043]作为本发明优选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