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0507416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管,所述钢管内灌注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内设置有预应力件,所述预应力件由所述钢管的一端延伸至钢管的另一端,所述预应力件处于受拉状态。本申请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在混凝土内设置有预应力件,预应力件处于受拉状态,进而使得本申请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实质为预应力的结构件,在实际受力过程中,其内部的预应力抵消掉一部分的外部载荷,如此提高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由于预应力件的存在,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还能够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提高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专利说明】
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公知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弯能力很弱,而钢材,特别是型钢的抗弯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但在受压时容易失稳而丧失轴向抗压能力。所以,为了结合二者的性能优点,钢管混凝土结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0003]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使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能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在受力时,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可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承载能力。
[0004]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建筑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化日益凸显,如何进一步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目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钢管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依然亟待进一步提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钢管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管,所述钢管内灌注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内设置有预应力件,所述预应力件由所述钢管的一端延伸至钢管的另一端,所述预应力件处于受拉状态。
[0007]本申请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在混凝土内设置有预应力件,预应力件处于受拉状态,进而使得本申请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实质为预应力的结构件,在实际受力过程中,其内部的预应力抵消掉一部分的外部载荷,如此提高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由于预应力件的存在,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还能够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提高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再一方面,由于钢管为弹性件,在预应力件施加拉力后,混凝土与钢管之间贴合更加紧密,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會K。
[0008]作为优选,所述钢管的两端还设置有封头板,所述封头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预应力件相配合的通孔。
[0009]在上述方案中,在钢管的两端设置封头板,在混凝土灌注过程时,方便混凝土完全灌注满钢管,保证混凝土与钢管之间贴合的紧密性,也减少混凝土内部缝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0010]作为优选,所述封头板上还设置有加劲肋。
[0011]作为优选,所述加劲肋设置在所述封头板内侧上。
[0012]作为优选,所述加劲肋为多个,环绕于所述封头板上的通孔外。
[0013]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劲肋,提高封头板的结构强度,避免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引起封头板的变形;另一方面,加劲肋设置在封头板的内侧,在混凝土灌注满钢管后,加劲肋实际是陷入混凝土之中,所以也加强了封头板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混凝土在预应力状态下与封头板之间出现脱落的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
[0014]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件穿过所述封头板上的通孔与所述封头板固定连接。
[0015]在上述方案中,将预应力件与封头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防止混凝土在预应力状态下与封头板之间出现脱落的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
[0016]作为优选,所述钢管靠近端部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加劲箍,所述加劲箍呈环状环绕于所述钢管内壁。
[0017]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劲箍,提高钢管在径向上的强度,降低因为预应力过大而导致钢管横向变形的风险;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钢管混凝土结构出现钢管横向变形的位置通常为两端的端部附近,所以,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将加劲箍设置在钢管的两端,降低钢管横向变形的风险,提高本申请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加劲箍,还能够加强管内混凝土与钢管的接触连接,提高抗剪能力,保障先张预应力从混凝土到钢管的可靠传递。
[0018]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件沿所述钢管的轴向设置。
[0019]在上述方案中,预应力件沿钢管的轴向设置,当预应力件施予预应力时,钢管受到正压力,保证钢管受力的均衡,进而进一步的保证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0]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件包括若干根相互之间隔开设置的钢绞线。
[0021]作为优选,所述钢绞线在所述钢管的径向方向上均匀的分散布置。
[0022]在上述方案中,采用若干根钢绞线作为预应力件,首先是可以选用多根小规格的钢绞线,降低施工难度,而且,钢绞线之间隔开设置,增大与混凝土接触面积,保证传力均匀,所以还提高了预应力件与混凝土之间粘接的可靠性,保证施加预应力的可靠性。
[0023]作为优选,所述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0.55fpk。
[0024]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件包括至少三根相互之间隔开设置的钢绞线,各根钢绞线在垂直于所述钢管中轴线的截面上均布。
[0025]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预应力件为至少三根钢绞线,各根钢绞线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线的截面上均布,进一步的保证预应力件施予预应力的均匀性,进一步的保证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
[0026]作为优选,所述钢管内还隔开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预应力件的导束板,所述导束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钢绞线相配合的通孔。
[0027]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在钢管内设置导束板,导束板支撑预应力件,使预应力件处于钢管的中轴线附近,进一步的保证预应力件施予预应力的均匀性,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各个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并且,导束板实质也作为加强件,进一步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0028]作为优选,所述导束板垂直于所述钢管的中轴线。
[0029]作为优选,所述导束板的外缘与所述钢管的内壁隔开设置。
[0030]作为优选,所述导束板的面积为所述钢管内侧横截面积的1/2?1/5。
[0031]在上述方案中,使得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的流动顺利,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0032]作为优选,所述导束板的外缘上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钢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0033]通过设置支撑件,可靠的保证导束板位置的稳定性,避免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束板的移位而造成预应力件的移位。
[0034]作为优选,所述钢管为弧形状。
[0035]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钢管为弧形管,即本申请的钢管混凝土构件为弧形构件或者拱形构件,当在混凝土内部设置预应力件时,显著的提高了弧形构件或者拱形构件的承载能力。
[0036]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优选,所述钢管包括若干钢管节段,所述钢管节段之间依次对接呈类弧形。
[0037]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各个钢管节段的长度相等,所述导束板设置在相邻两根钢管节段的连接处。
[0038]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将钢管设置为若干钢管节段拼接而成,首先是方便将本申请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制造为更长长度的构件,而且,也降低了钢管制造的难度和成本。
[003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导束板的支撑件为板状,所述支撑件的板面朝向与所述钢管的中轴线相平行。进一步的保证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能够顺利流动,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0040]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述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A:加工钢管和封头板:按照设计尺寸制造钢管和封头板,并在封头板上开设与预应力件相配合的通孔;
B:设置预应力件:将预应力件穿过钢管和封头板上对应的通孔,并调整位置,在预应力件达到设计位置时,将封头板与钢管固定连接;
C:张拉预应力件:在预应力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张拉板,通过张拉装置张拉预应力件,使预应力件达到设计应力值;
D:灌注混凝土:在钢管两端或者钢管两端的封头板上开设灌注混凝土的灌注口,然后向钢管内部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灌注满钢管内部;
E:放张预应力:养护混凝土,待钢管内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松开张拉装置;
F:拆除张拉板:待张拉装置松开后,剪断预应力件伸出封头板的部分,然后拆下张拉板。
[0041]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先在未灌注的钢管内设置预应力件,然后先张拉预应力件后再灌注混凝土,使得本申请的钢管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包括了混凝土部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一次完成,方便了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再一方面,由于预应力件占用钢管内部面积较小,即对混凝土的流动阻碍较小,保证了混凝土流动的顺畅,所以也进一步的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再一方面,张拉板拆除后还可重复使用,也进一步的节约的施工成本。
[0042]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有导束板的制造,导束板按照设计尺寸制造,并且在其上开设与预应力件相配合的通孔;
所述步骤B中,先将导束板与钢管固定连接,然后再将预应力件穿过导束板上的通孔。
[0043]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法中,设置导束板,方便预应力件位置的设置,而且也保证预应力件位置的稳定,避免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预应力件发生移位的问题。
[0044]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所述钢管靠近端部的内壁上还隔开设置加劲箍。
[0045]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所述钢管包括若干钢管节段,现将各根钢管节段安装设计位置依次放置,然后在各个钢管节段之间设置导束板,将预应力件穿过封头板、钢管节段和导束板,调整各个构件的位置,使预应力件位于设计位置后,先将导束板和封头板与钢管节段连接,然后再依次对接各个钢管节段。
[0046]作为优选,在连接导束板与钢管节段时,在相邻两个钢管节段之间导束板可以设置在两个钢管节段的任意一个上。
[0047]在上述方案中,方便导束板的设置,进而也方便了预应力件的设置。
[004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在混凝土内设置有预应力件,预应力件处于受拉状态,进而使得本申请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实质为预应力的结构件,在实际受力过程中,其内部的预应力抵消掉一部分的外部载荷,如此提高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
2、由于预应力件的存在,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还能够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提高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由于钢管为弹性件,在预应力件施加拉力后,混凝土与钢管之间贴合更加紧密,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
[0049]【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封头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封头板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束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导束板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钢管,2-预应力件,3-封头板,4-加劲肋,5-加劲箍,6-钢绞线,7-导束板,8-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发明内容】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51 ]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管I,所述钢管I内灌注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内设置有预应力件2,所述预应力件2由所述钢管I的一端延伸至钢管I的另一端,所述预应力件2处于受拉状态。
[0052]本申请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在混凝土内设置有预应力件2,预应力件2处于受拉状态,进而使得本申请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实质为预应力的结构件,在实际受力过程中,其内部的预应力抵消掉一部分的外部载荷,如此提高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由于预应力件2的存在,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还能够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提高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再一方面,由于钢管I为弹性件,在预应力件2施加拉力后,混凝土与钢管I之间贴合更加紧密,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
[0053]作为优选,所述钢管I的两端还设置有封头板3,所述封头板3上设置有与所述预应力件2相配合的通孔。
[0054]在上述方案中,在钢管I的两端设置封头板3,在混凝土灌注过程时,方便混凝土完全灌注满钢管I,保证混凝土与钢管I之间贴合的紧密性,也减少混凝土内部缝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0055]作为优选,所述封头板3上还设置有加劲肋4。
[0056]作为优选,所述加劲肋4设置在所述封头板3内侧上。
[0057]作为优选,所述加劲肋4为多个,环绕于所述封头板3上的通孔外。
[0058]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劲肋4,提高封头板3的结构强度,避免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引起封头板3的变形;另一方面,加劲肋4设置在封头板3的内侧,在混凝土灌注满钢管I后,加劲肋4实际是陷入混凝土之中,所以也加强了封头板3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混凝土在预应力状态下与封头板3之间出现脱落的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
[0059]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件2穿过所述封头板3上的通孔与所述封头板3固定连接。
[0060]在上述方案中,将预应力件2与封头板3固定连接,进一步的防止混凝土在预应力状态下与封头板3之间出现脱落的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
[0061]作为优选,所述钢管I靠近端部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加劲箍5,所述加劲箍5呈环状环绕于所述钢管I内壁。
[0062]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劲箍5,提高钢管I在径向上的强度,降低因为预应力过大而导致钢管I横向变形的风险;而且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钢管混凝土结构出现钢管I横向变形的位置通常为两端的端部附近,所以,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将加劲箍5设置在钢管I的两端,降低钢管I横向变形的风险,提高本申请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加劲箍5,还能够加强管内混凝土与钢管I的接触连接,提高抗剪能力,保障先张预应力从混凝土到钢管I的可靠传递。
[0063]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件2沿所述钢管I的轴向设置。
[0064]在上述方案中,预应力件2沿钢管I的轴向设置,当预应力件2施予预应力时,钢管I受到正压力,保证钢管I受力的均衡,进而进一步的保证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65]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件2包括若干根相互之间隔开设置的钢绞线6。
[0066]作为优选,所述钢绞线6在所述钢管I的径向方向上均匀的分散布置。
[0067]在上述方案中,采用若干根钢绞线6作为预应力件2,首先是可以选用多根小规格的钢绞线6,降低施工难度,而且,钢绞线6之间隔开设置,增大与混凝土接触面积,保证传力均匀,所以还提高了预应力件2与混凝土之间粘接的可靠性,保证施加预应力的可靠性。
[0068]作为优选,所述钢绞线6的张拉控制应力=0.55fpk。
[0069]作为优选,所述预应力件2包括至少三根相互之间隔开设置的钢绞线6,各根钢绞线6在垂直于所述钢管I中轴线的截面上均布。
[0070]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预应力件2为至少三根钢绞线6,各根钢绞线6在垂直于钢管I中轴线的截面上均布,进一步的保证预应力件2施予预应力的均匀性,进一步的保证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
[0071]作为优选,所述钢管I内还隔开设置有若干用于支撑预应力件2的导束板7,所述导束板7上设置有与所述钢绞线6相配合的通孔。
[0072]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在钢管I内设置导束板7,导束板7支撑预应力件2,使预应力件2处于钢管I的中轴线附近,进一步的保证预应力件2施予预应力的均匀性,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各个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并且,导束板7实质也作为加强件,进一步的提高钢管混凝土的结构强度。
[0073]作为优选,所述导束板7垂直于所述钢管I的中轴线。
[0074]作为优选,所述导束板7的外缘与所述钢管I的内壁隔开设置。
[0075]作为优选,所述导束板7的面积为所述钢管I内侧横截面积的1/2?1/5。
[0076]在上述方案中,使得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的流动顺利,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0077]作为优选,所述导束板7的外缘上设置有支撑件8,所述支撑件8与所述钢管I的内壁固定连接。
[0078]通过设置支撑件8,可靠的保证导束板7位置的稳定性,避免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束板7的移位而造成预应力件2的移位。
[0079 ]作为优选,所述钢管I为弧形状。
[0080]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钢管I为弧形管,即本申请的钢管混凝土构件为弧形构件或者拱形构件,当在混凝土内部设置预应力件2时,显著的提高了弧形构件或者拱形构件的承载能力。
[0081]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优选,所述钢管I包括若干钢管节段,所述钢管节段之间依次对接呈类弧形。
[0082]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各个钢管节段的长度相等,所述导束板7设置在相邻两根钢管节段的连接处。
[0083]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中,将钢管I设置为若干钢管节段拼接而成,首先是方便将本申请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制造为更长长度的构件,而且,也降低了钢管I制造的难度和成本。
[0084]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导束板7的支撑件8为板状,所述支撑件8的板面朝向与所述钢管I的中轴线相平行。进一步的保证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能够顺利流动,保证混凝土的灌注质量。
[0085]实施例2,如图1-5所示:
一种用于上述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A:加工钢管I和封头板3:按照设计尺寸制造钢管I和封头板3,并在封头板3上开设与预应力件2相配合的通孔; B:设置预应力件2:将预应力件2穿过钢管I和封头板3上对应的通孔,并调整位置,在预应力件2达到设计位置时,将封头板3与钢管I固定连接;
C:张拉预应力件2:在预应力件2的两端分别设置张拉板,通过张拉装置张拉预应力件2,使预应力件2达到设计应力值;
D:灌注混凝土:在钢管I两端或者钢管I两端的封头板3上开设灌注混凝土的灌注口,然后向钢管I内部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灌注满钢管I内部;
E:放张预应力:养护混凝土,待钢管I内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松开张拉装置;
F:拆除张拉板:待张拉装置松开后,剪断预应力件2伸出封头板3的部分,然后拆下张拉板。
[0086]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先在未灌注的钢管I内设置预应力件2,然后先张拉预应力件2后再灌注混凝土,使得本申请的钢管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包括了混凝土部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一次完成,方便了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再一方面,由于预应力件2占用钢管I内部面积较小,即对混凝土的流动阻碍较小,保证了混凝土流动的顺畅,所以也进一步的保证了混凝土的质量;再一方面,张拉板拆除后还可重复使用,也进一步的节约的施工成本。
[008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有导束板7的制造,导束板7按照设计尺寸制造,并且在其上开设与预应力件2相配合的通孔;
所述步骤B中,先将导束板7与钢管I固定连接,然后再将预应力件2穿过导束板7上的通孔。
[0088]在本申请的上述方法中,设置导束板7,方便预应力件2位置的设置,而且也保证预应力件2位置的稳定,避免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预应力件2发生移位的问题。
[0089]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所述钢管I靠近端部的内壁上还隔开设置加劲箍5。
[0090]作为优选,所述步骤A中,所述钢管I包括若干钢管节段,现将各根钢管节段安装设计位置依次放置,然后在各个钢管节段之间设置导束板7,将预应力件2穿过封头板3、钢管节段和导束板7,调整各个构件的位置,使预应力件2位于设计位置后,先将导束板7和封头板3与钢管节段连接,然后再依次对接各个钢管节段。
[0091]作为优选,在连接导束板7与钢管节段时,在相邻两个钢管节段之间导束板7可以设置在两个钢管节段的任意一个上。
[0092]在上述方案中,方便导束板7的设置,进而也方便了预应力件2的设置。
[009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管,所述钢管内灌注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内设置有预应力件,所述预应力件由所述钢管的一端延伸至钢管的另一端,所述预应力件处于受拉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两端还设置有封头板,所述封头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预应力件相配合的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板上还设置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设置在所述封头板内侧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靠近端部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加劲箍,所述加劲箍呈环状环绕于所述钢管内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件包括若干根相互之间隔开设置的钢绞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绞线在所述钢管的径向方向上均匀的分散布置。7.如权利要求1-6所任意一项述的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为弧形状。8.先张法预应力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下述步骤: A:加工钢管和封头板:按照设计尺寸制造钢管和封头板,并在封头板上开设与预应力件相配合的通孔; B:设置预应力件:将预应力件穿过钢管和封头板上对应的通孔,并调整位置,在预应力件达到设计位置时,将封头板与钢管固定连接; C:张拉预应力件:在预应力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张拉板,通过张拉装置张拉预应力件,使预应力件达到设计应力值; D:灌注混凝土:在钢管两端或者钢管两端的封头板上开设灌注混凝土的灌注口,然后向钢管内部灌注混凝土,直至混凝土灌注满钢管内部; E:放张预应力:养护混凝土,待钢管内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松开张拉装置; F:拆除张拉板:待张拉装置松开后,剪断预应力件伸出封头板的部分,然后拆下张拉板。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还包括有导束板的制造,导束板按照设计尺寸制造,并且在其上开设与预应力件相配合的通孔; 所述步骤B中,先将导束板与钢管固定连接,然后再将预应力件穿过导束板上的通孔。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所述钢管包括若干钢管节段,现将各根钢管节段安装设计位置依次放置,然后在各个钢管节段之间设置导束板,将预应力件穿过封头板、钢管节段和导束板,调整各个构件的位置,使预应力件位于设计位置后,先将导束板和封头板与钢管节段连接,然后再依次对接各个钢管节段。
【文档编号】E01D101/28GK105863055SQ201610247469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牟廷敏, 范碧琨, 古锐, 苏俊臣, 孙才志, 周孝军, 王潇碧
【申请人】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