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折叠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73882阅读:来源:国知局
42与顶支撑架3的联动。在进行设计时,左、右支撑架41、4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顶支撑架3长度的1/2,向下折叠时,保障左、右支撑架41、42可对称平行地搭设在底支撑架I上,进而保障上部的顶支撑架3可以水平地搭设到左、右支撑架41、42上。
[0042]在上述的底支撑架1,前、后支撑架21、22,顶支撑架3和左、右支撑架41、42内,均安装有墙板,形成折叠房的墙面。为方便于实际应用,在墙板上可以专门安装门窗等设施。
[0043]实施例二:
[0044]如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一中折叠房结构的基础上,另外还增加了升降推杆9,其可以选用为常用的电动或者液压升降推杆,升降推杆9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底支撑架I的边框上,升降推杆9的顶部则分别固定安装在左、右支撑架41、42上;升降推杆9可以使左、右支撑架41、42折叠或展开更为便捷。
[0045]实施例3:
[0046]本实施例仍然是以实施例1的结构为基础,并进行的改进,具体的:
[0047]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增加设置了升降臂101、推杆102和推杆滑道103,推杆滑道103由呈C字形的槽钢制成,槽钢的外端采用挡板进行封闭限位,推杆滑道103分别设置在底支撑架I和顶支撑架3的前、后边框31、32的外侧,推杆102卡装在推杆滑道103内,并可在推杆滑道103内进行滑动。升降臂101设有两根,两根升降臂101通过轴交叉铰接在一起;其中,一升降臂101顶端与顶支撑架3上的推杆102铰接,其底端与底支撑架I的边框铰接;另一升降臂101的顶部与顶支撑架3的边框铰接,其底部与底支撑架I上的推杆102铰接,推杆102可以选用矩形方管。在推杆102由外向内进行滑动时,其上的升降臂则在推力作用下向上展开,顶支撑架3上的推杆102同时在升降臂推力作用下在推杆滑道内进行滑动,在上述两升降臂利用剪刀式原理的驱动力作用下,顶支撑架和左、右支撑架进行展开或者折叠动作。
[0048]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折叠房的具体安装过程:
[0049]以实施例一为例,首先将已经折叠好的产品运送至现场,利用吊车调动顶板支撑架及墙板向上运动,同时顶支撑架带动左、右支撑架及墙板向上展开,至与底支撑架呈90度垂直时停止,然后人工向上分别翻起前后两侧支撑架及墙板至垂直于底支撑架,整体形成一矩形封闭的房体,然后在左、右两墙体上安装贯穿于前后墙板的螺丝,实现固定,完成安装;
[0050]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是为了满足用户反复折叠的需要,详见图7和图8,设置了电动升起,顶板支撑架及墙板向上运动,同时顶支撑架带动左、右支撑架及墙板向上展开,至与底支撑架呈90度垂直时停止,然后折叠或展开的步骤和实施例一的方式相同。
[005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支撑架(I ),所述底支撑架(I)的前、后边框(11、12 ) —高一低设置; 前、后支撑架(21、22),其分别通过合页与底支撑架(I)的前、后边框(11、12)连接,并可围绕合页在底支撑架(I)上进行折叠或展开; 顶支撑架(3),其前、后边框(31、3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动轨道(7); 左、右支撑架(41、42),其底部分别通过合页与底支撑架(I)左右两侧边框(13、14)连接,左、右支撑架(41、42)的顶部通过销轴绞装有辊轮(8);所述辊轮(8)安装在滑动轨道(7)内,用于左、右支撑架(41、42)与顶支撑架(3)进行联动; 墙板(5 ),其分别安装在上述各个支撑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房,其特征是:所述底支撑架(I)为矩形框架,其后边框的高度高于前边框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房,其特征是:所述左、右支撑架(41、42)为矩形框架,在左、右支撑架(41、42)顶部两侧的边框上设置有销轴,在销轴端部安装有辊轮(8)。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便携式折叠房,其特征是:所述前、后支撑架(21、22)为矩形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折叠房,其特征是:所述滑动轨道(7)由呈C字槽型金属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折叠房,其特征是:所述左、右支撑架(41、42)的高度小于或等于顶支撑架(3)长度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6所述的便携式折叠房,其特征是:在左、右支撑架(41、42)和底支撑架(I)之间安装有升降推杆(9 )。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便携式折叠房,其特征是:还包括升降臂(101)、推杆(102)和推杆滑道(103),所述推杆滑道(103)分别设置在底支撑架(I)和顶支撑架(3)的前、后边框上,所述推杆(102)设置在推杆滑道(103)内,所述升降臂(101)设有两根,两根升降臂(101)通过轴交叉铰接在一起,其中,一升降臂(101)顶端与顶支撑架(3)上的推杆(102)铰接,其底端与底支撑架(I)铰接;另一升降臂(101)的顶部与顶支撑架(3)铰接,其底部与底支撑架(I)上的推杆(102)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折叠房,其特征是:所述推杆滑道(103)由呈C字槽型金属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折叠房,其特征是:所述推杆(102)由矩形方管制成,其卡装在推杆滑道(103)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折叠房,包括:底支撑架,前、后支撑架,顶支撑架,左、右支撑架,以及上述各个支撑架上安装的墙板,本实用新型具备结构简单的特性,并且折叠后整体形成一板状体,占用空间小约7倍,方便运输和储存,运输成本降低数倍;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左右两支架与顶支架采用辊轮和滑道的机械连接方式,解决折叠难题,并且安装十分快速、便捷。特别适合人们在野外施工住宿、建筑工程临建办公、海岛旅游居住、抗震救灾储备和仓储等功能的使用。
【IPC分类】E04B1-344, E04H1-02, E04B1-343
【公开号】CN204282535
【申请号】CN201420762732
【发明人】郭中伍
【申请人】郭中伍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