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260923阅读:来源:国知局
前后两侧分别焊接有两块盖板10,第三支撑8或第四支撑9的前后两侧分别焊接有两块防失稳板11,盖板10的中部分别与阻尼器5的两端通过活动轴铰接,盖板10的下端与防失稳板11的上端焊接,防失稳板11的下端分别与第三支撑8或第四支撑9焊接,且防失稳板11的中部与第三支撑8或第四支撑9无焊接关系。每个防失稳板11分别与对应的盖板10焊接。
[0041]与第一支撑6及第二支撑7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上方梁2的中部,与第三支撑8及第四支撑9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下方梁2与结构柱I的连接处。
[0042]梁2强度满足罕遇地震下不发生破坏。
[0043]节点板3在阻尼器5极限位移或极限速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不应出现滑移或拔出等破坏;耳板4在阻尼器5极限位移或极限速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不应出现滑移或拔出等破坏。
[0044]第一支撑6、第二支撑7、第三支撑8与第四支撑9均为矩形管,在阻尼器5极限位移或极限速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0045]阻尼器5、第一支撑6、第二支撑7、第三支撑8、第四支撑9的长度及角度根据结构柱I高度、梁2跨度、阻尼器5的极限位移确定。
[0046]如图5所示,由于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作用,结构发生层间位移,结构柱I上部节点相对右移,带动第一支撑6、第二支撑7、第三支撑8、第四支撑9发生位移,阻尼器5两端位移增大,阻尼器5开始耗能。
[0047]如图6所示,由于地震作用或风荷载作用,结构发生层间位移,结构柱I上部节点相对左移,带动第一支撑6、第二支撑7、第三支撑8、第四支撑9发生位移,阻尼器5两端位移减小,阻尼器5开始耗能。
[0048]实施例2
[0049]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为中心单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支撑6及第二支撑7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上方梁2与其中一个结构柱的连接处,与第三支撑8及第四支撑9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下方梁2与另一个结构柱I的连接处。
[0050]实施例3
[0051]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为腋撑单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支撑6及第二支撑7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上方梁2的中部,与第三支撑8及第四支撑9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其中一个结构柱I的中部。本实施例中,结构柱I强度满足罕遇地震下不发生破坏。
[0052]实施例4
[0053]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为偏心双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本实施例中,在一个框架内设有两组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且两组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按框架竖向中轴线对称布置。
[0054]实施例5
[0055]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为中心双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本实施例中,在一个框架内设有两组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且两组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按框架竖向中轴线对称布置。
[0056]实施例6
[0057]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为腋撑双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本实施例中,在一个框架内设有两组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且两组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按框架竖向中轴线对称布置。
[0058]在框架跨高比大于2.5时,或框架跨高比不大但框架中间需要设置门洞时,可考虑使用实施例4-6中的双剪刀式结构。
[0059]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该装置设置在由左右两个结构柱(I)与上下两个梁(2)组成的框架内,该装置包括阻尼器(5)、第一支撑¢)、第二支撑(7)、第三支撑(8)与第四支撑(9),所述的第一支撑(6)与第三支撑(8)同时铰接在阻尼器(5)的一端,所述的第二支撑(7)与第四支撑(9)同时铰接在阻尼器(5)的另一端,所述的第一支撑(6)与第二支撑(7)同时铰接在上方的梁(2)上,所述的第三支撑(8)与第四支撑(9)同时铰接在下方的梁(2)与结构柱(I)的连接处或结构柱(I)上,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盖板(10)与防失稳板(11),所述的盖板(10)上端分别焊接在第一支撑(6)与第二支撑(7)的下方,所述的盖板(10)的中部分别与阻尼器(5)的两端通过活动轴铰接,所述的盖板(10)的下端与防失稳板(11)的上端焊接,所述的防失稳板(11)的下端分别与第三支撑(8)或第四支撑(9)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6)或第二支撑(7)的下端前后两侧分别焊接有两块盖板(10),所述的第三支撑(8)或第四支撑(9)的前后两侧分别焊接有两块防失稳板(11),每个防失稳板(II)分别与对应的盖板(10)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失稳板(11) 一端与盖板(10)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8)或第四支撑(9)连接,且防失稳板(11)的中部与第三支撑(8)或第四支撑(9)无焊接关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节点板(3)与耳板(4),所述的节点板(3)设有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上方的梁(2)上,另一个设置在下方的梁(2)与结构柱(I)连接处或结构柱(I)上,每个节点板(3)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耳板(4),所述的耳板(4)与第一支撑(6)上端、第二支撑(7)上端、第三支撑(8)下端或第四支撑(9)下端通过转动轴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分为中心式、偏心式或腋撑式, 对于中心式而言:与第一支撑(6)及第二支撑(7)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上方梁(2)与其中一个结构柱的连接处,与第三支撑(8)及第四支撑(9)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下方梁(2)与另一个结构柱(I)的连接处; 对于偏心式而言:与第一支撑(6)及第二支撑(7)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上方梁(2)的中部,与第三支撑⑶及第四支撑(9)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下方梁⑵与结构柱(I)的连接处; 对于腋撑式而言:与第一支撑(6)及第二支撑(7)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上方梁(2)的中部,与第三支撑(8)及第四支撑(9)相连的节点板(3)设置在其中一个结构柱(I)的中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腋撑式而言,所述的结构柱(I)强度满足罕遇地震下不发生破坏。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中心式、偏心式或腋撑式中任一种形式而言,所述的梁(2)强度满足罕遇地震下不发生破坏。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点板(3)在阻尼器(5)极限位移或极限速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所述的耳板(4)在阻尼器(5)极限位移或极限速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支撑¢)、第二支撑(7)、第三支撑(8)与第四支撑(9)在阻尼器(5)极限位移或极限速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框架内设有两组所述的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且两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按框架竖向中轴线对称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大阻尼器耗能效果的剪刀式变形放大装置,该装置设置在由左右两个结构柱与上下两个梁组成的框架内,该装置包括阻尼器、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三支撑、第四支撑、盖板与防失稳板,盖板上端分别焊接在第一支撑与第二支撑的下方,盖板的中部分别与阻尼器的两端通过活动轴铰接,盖板的下端与防失稳板的上端焊接,防失稳板的下端分别与第三支撑或第四支撑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装置能放大阻尼器的位移到层间位移的2倍以上,加大阻尼器的耗能,提高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附加阻尼比;并采用构造措施防止装置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平面外失稳,保障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IPC分类】E01D19/00, E04B1/98
【公开号】CN205171721
【申请号】CN201520810896
【发明人】赵昕, 叶李玮, 丁鲲, 秦朗, 马浩佳, 杨悦
【申请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厦门福康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