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把锁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247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把锁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把锁。
现有技术中的门把锁结构如


图1所示,于一锁具座体(10)的一端设有一转体(12),转体(12)的一端接有一套设有弹簧(16)、且端部开设有穿孔(18)及突设有具嵌块(20)的握把(14),及另端连接一可随转体(12)转动的钩片(21),上述座体(10)相对握把(14)端部处设有一容部(22),紧临容部(22)并枢设一配合弹簧且可供折动而前后摆动的压制块(24),该压制块(24)为L状,而具有一扳体(26)及一供与握把(14)的嵌块(20)相嵌合的卡槽(28),一锁心(30),前端套合一侧面设有挡片(34)的环套(32),末端再套入一底部具有螺孔的套筒,再将此套合于套筒的锁心(30)置入座体(10)的容部(22)内,以螺丝(40)将套筒锁结于容部(22)内,且锁心(30)的锁孔(31)恰好对准握把(14)的穿孔(18);当其于上锁状态时,先将握把(14)往下扳令其端部的嵌块(20)扣压至压制块(24)的卡槽(28),再以配合的钥匙自握把(14)的穿孔(18)伸入锁心(30)的锁孔(31),转动锁心(30)带动环套(32)转动,而令环套(32)的挡片(34)移动后挡住压制部(24)的扳体(26),之后,再抽出钥匙,由于压制部(24)的扳体(26)受挡片(34)挡住,致使压制块(24)无法因外力作用使握把(14)弹起,故成锁结状态;当开锁时,只要将钥匙自穿孔(18)伸入锁孔(31)后,转动锁心(30)使挡片(34)脱离扳体(26),再按压制块(24)使握把(14)弹起后,转动握把(14)令转体(12)旋转并摆动钩片(21),使钩片(21)远离与之相配合的另一钩部,即可将门打开;然而,该结构因设计仍有未完善之处,于实施中产生有下列几点缺失1.钩片固定于转体时,该钩片并不能相对座体移动,而一般座体安装于门框时,因为误差或一段时间使用后,其钩片都会与门框产生间隙,以致门与门框之间并不能有效扣紧,一旦受到震动,便会产生极大的噪音。
2.锁固结构系于容置部设锁心、压制块、扭力弹簧等构件,且扭力弹簧又须穿轴定位,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操作时,须先将锁心启开,扳转压制块,使卡槽脱离与握把底端卡制,再将握把底端扣出,才能扳转握把作开门的动作,整个操作动作相当不易,造成使用上极度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扣紧门框、减低噪音及操作简便的门把锁改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把锁的改进结构,它于座体一端设轴管,于轴管穿设转体,该转体一端穿枢轴而枢设于一握把一端的枢部,枢轴穿设于握把的枢孔中,该转体另端连固一钩片,使该钩片可与转体同步转动,该转体另端设一容置部,该容置部设一锁固结构,可以该锁固结构控制锁卡于握把另端的卡缘;其特征在于该握把的枢部相对枢孔具偏心斜部,而座体的轴管处介于钩片与座体之间置设一弹簧与一滑套,使扳动握把时可控制钩片作往复移位的动作,而该锁固结构系于容置部设一块体,该块体顶面突伸一可卡制于握把底端卡缘的凸缘,另于该块体内部设锁心,该锁心一端突伸一圆柱,该圆柱一侧突伸一卡制部,且于容置部的壁板设一可供圆柱容纳的圆弧槽,并于该圆弧槽端形成卡壁,且于块体底部与容置部之间设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座体与钩片介设滑套与弹簧,并于握把枢部设偏心斜部,可使握把具有自动弹起功能,增进使用方便性。
2.座体与钩片介设滑套与弹簧,并于握把枢部设偏心斜部,将握把与座体压合时,可使钩片向座体移动而扣紧门框,以增进门与门框盖合的紧密度,进而减低噪音。
3.锁固结构具块体与壁板及弹簧,结构简化,制造组装简易,而且若锁心损坏又可拆下维修,增进维修的方便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示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剖示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圆柱呈卡制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圆柱呈非卡制状态的示意图;其中10座体;12转体;14握把;16弹簧;18穿孔;20嵌块;21钩片;22容部;220卡缘;221开口;24压制块;26扳体;28卡槽;30锁心;31锁孔;32环套;33螺座;34挡片;35卡制;36套筒;38螺孔;39盖体;390防漏圈;391凸耳;40螺丝;50座体;500容置部;51轴管;52转体;53握把;530枢部;531斜部;532枢孔 533卡缘;54钩片;55弹簧;56滑套;57块体;570凸缘;58锁心;580圆柱;581卡制部;59壁板;590圆弧槽;591卡壁;60弹簧。
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于座体(50)一端设轴管(51),于轴管(51)穿设转体(52),该转体(52)一端穿枢轴而枢设一握把(53)一端的枢部(530),枢轴穿设于握把(53)的枢孔(532)中,该转体(52)另端连接钩片(54),使该钩片(54)可与转体(52)同步转动,该座体(50)另端设一容置部(500),该容置部(500)设一锁固结构,锁固结构可以控制锁卡于握把(53)另端的卡缘(533);其特征为该握把(53)的枢部(530)相对枢孔(532)具偏心斜部(531),而座体(50)的轴管(51)处介于钩片(54)与座体(50)之间置设一弹簧(55)与一滑套(56),使扳动握把(53)时可控制钩片(54)作往复移位的动作,而该锁固结构于容置部(500)设一块体(57),该块体(57)顶面突伸一可卡制于握把(53)底端卡缘(533)的凸缘(570),另于该块体(57)内部设锁心(58),该锁心(58)一端突伸一圆柱(580),该圆柱(580)一侧突伸一卡制部(581),且于容置部(500)的壁板(59)设一可供圆柱(580)容纳的圆弧槽(590),并于该圆弧槽(590)端形成卡壁(591),且于块体(57)底部与容置部(500)之间设弹簧(60)。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开门时,先以钥匙将锁心(58)旋转,使圆柱(580)转动,而使圆柱(580)的卡制部(581)脱离与壁板(59)圆弧槽(590)的卡壁(591)的卡制状态(配合图5、图6所示),此时,使用者便可以手指推动块体(57)下移,该块体(57)的凸缘(570)便脱离与握把(53)的卡缘(533)具偏心斜部(531),并受弹簧(55)的弹力,故握把(53)会自动弹起如图4所示的状态,如此握把(53)便脱离与座体(50)两侧壁卡制的状态,使用者便可旋转握把(53),而使钩片(54)转动脱离与门框卡制的状态,而可将门打开。
权利要求1.一种门把锁的改进结构,它于座体(50)一端设轴管(51),轴管(51)穿设转体(52),转体(52)一端穿枢轴而枢设于一握把(53)一端的枢部,枢轴穿设于握把(53)的枢孔(532)中,转体(52)另端连固一钩片(54),座体(50)另端设一容置部(500),容置部(500)设一锁固结构,锁固结构控制锁卡于握把(53)另端的卡缘(533),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53)的枢部(530)相对枢孔(532)具偏心斜部(531),而座体的轴管(51)处介于钩片(54)与座体(50)之间置设一弹簧(55)与一滑套(56),锁固结构为于容置部(500)设一块体(57),块体(57)顶面突伸一可卡制于握把(53)底端卡缘(533)的凸缘(570),另于块体(57)内部设有锁心(58),锁心一端突伸一圆柱(580),圆柱(580)一侧突伸一卡制部(581),且于容置部(500)的壁板(59)设一可供圆柱(580)容纳的圆弧槽(590),并于圆弧槽(590)端形成卡壁(591),块体(57)底部与容置部(500)之间设有弹簧(6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把锁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握把的枢部相对枢孔具偏心斜部,而座体的轴管处介于钩片与座体之间置设一弹簧与一滑套,使扳动握把时可控制钩片作往复移位的动作,而该锁固结构系于容置部设一块体,该块体顶面突伸一可卡制于握把底端卡缘的凸缘,另于该块体内部设锁心,该锁心一端突伸一圆柱,该圆柱一侧突伸一卡制部,且于容置部的壁板设一可供圆柱容纳的圆弧槽,并于该圆弧槽端形成卡壁,且于块体底部与容置部之间设弹簧。
文档编号E05B3/00GK2466292SQ0121746
公开日2001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6日
发明者洪枝火 申请人:洪枝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