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535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枢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枢转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基座与盖体之间,使电子设备的盖体相对基座做双轴向枢转且可实现良好定位的枢转结构。
先前技术随着电子产业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使用时的灵活性、方便性已越来越为用户所重视,目前,诸如笔记型电脑、PDA、手机、电子辞典等众多电子设备,通常采用具有一枢转结构的盖体支持显示屏,并与基座铰接,使该显示屏随盖体可相对该基座前后翻转。
以笔记型电脑为例,目前笔记型电脑显示屏上的最新技术进展均是针对改进单个操作者直接坐在键盘前的信息视觉清晰度方向发展的。而现有笔记型电脑中装置显示屏的盖体与基座间的枢转结构改良亦多数限于如何实现或改进该盖体与基座间前后翻转的灵活动作与准确定位,即主要是对仅能做单轴向旋转的铰链进行改良,如中国专利申请第01144543.2号所揭示的笔记型电脑枢转结构。但是,当笔记型电脑操作者需要向其它人展示信息时,这些人需要拥挤在电脑后面,而笔记型电脑显示屏相应较小,在此情况下,若需要向多于一或两个人展示时,难免造成不便。另外,若在硬盘旋转时突然移动电脑也有可能引起磁头撞损。
业界目前已有业者提出电子设备上盖相对基座可双轴向旋转设计,如中国专利申请第99110803.5号,该枢转结构装设在笔记型电脑上盖与基座中,包括一耦连到基座上并使上盖能绕水平面翻转的第一轴块,一连接该第一轴块与水平轴并使该上盖能绕一垂直轴回转的第二轴块,及一设在该上盖内将第二轴块与垂直轴相连接的支架。
但是,由于该设计中没有定位结构,所以在上盖绕垂直轴旋转过程中也不能达成旋转定位。另外,此类设计所需铰链组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有背于笔记型电脑等便携产品减小体积及重量,提高便携性的发展趋势。
因此,笔记型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枢转结构进行改良,以消除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结构简单、定位良好、实现双轴向枢转的枢转结构。
本实用新型枢转结构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盖体相对基座枢转,其包括一第一枢转体和一第二枢转体。该第一枢转体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一第一转部和一第二转部,该第一转部固定在该盖体上。该第二枢转体包括一固定座,一可旋转的装设于该固定座内的转座,一置于该固定座与该转座间的连接件,及一实现该固定座与转座间运动时良好定位的定位件。该固定座包括一设有通孔的本体,该本体在上端缘设一第一凸块;该转座转动容置在该固定座的通孔中,其设一连接臂和一第二凸块,该连接臂和该第一枢转体的第二转部组装在一起;该连接件安装在该转座和该固定座之间,其设有一和该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配合的卡位部,该定位件与该转座接触产生定位。该第一枢转体使该盖体相对该基座可作俯仰转动,而该第二枢转体使该盖体绕垂直该基座的轴线作左右180度转动。
本实用新型枢转结构使电子设备的盖体相对其基座可进行双轴向旋转,即除常规的俯仰翻转外,可使该电子设备相对基座在-180度到180度的左右旋转。另外,该枢转结构中设一定位件与该转座接触配合产生定位。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枢转结构具定位稳定,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枢转结构安装在笔记型电脑上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枢转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枢转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枢转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枢转结构转座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枢转结构固定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枢转结构是安装在笔记型电脑盖体70与基座80之间,其包括一第一枢转体100和一第二枢转体300,该第一枢转体100包括一第一转部11和一第二转部13,该第一转部11固设于该盖体70。该第二枢转体300包括一固定座30,一可旋转的装设于该固定座30内的转座40,一置于该固定座30与该转座40间的连接件50,一将该转座40限位在该固定座30的限位件200及一实现该固定座30与转座40间运动时良好定位的定位件60。
请一起参阅图7,该固定座30安装于该笔记型电脑基座80中,其包括一本体31,一由该本体31部分外圆周向外延伸突出形成的凸台33,及若干由该本体31底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固定部34。该本体31中央贯穿一通孔35,其内壁相对位置自底部向上各设有一段纵向凹槽36,且该本体31上端缘部分向上凸起形成一第一凸块311,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凸块311的圆心角为90度,且过其圆弧中点的切线平行于该凸台33的端面。该凸台33的端面适当位置处设有一贯通该凸台33至该本体31内壁的定位螺孔331。
请一起参阅图6,该转座40安装在该笔记型电脑盖体70下端,其包括一可嵌入该固定座30本体31的通孔35内的圆柱状转轴部42,一自该转轴部42顶面向外延伸的平台(未标号),自该平台外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筒壁41及设于该筒壁41圆周外侧相对位置的连接臂43。该转轴部42直径略小于该固定座30本体31上的通孔35直径,且该转轴部42的外圆周上均匀地沿其轴向设有若干定位槽421,本实施例中为8个,另外,该转轴部42底端还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422。该筒壁41的内壁直径大于该转轴部42直径并借此形成一间隔空间(未标号),且该间隔空间内自该平台下底面下凸形成一第二凸块411,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凸块411的圆心角为90度。该连接臂43通过若干螺钉(未标号)与该第一枢转体110的第二转部13安装在一起。另外,该转座40中央设有一中空部分(未标号)供电气连接的线缆通过。
请一起参阅图5,该限位件200包括一底盖20和若干垫片21。该底盖20呈圆形,其外径略小于该固定座30本体31上的通孔35直径,可自该通孔35下部装入并将该转座40与该固定座30结合,其中央设有一供电气连接的线缆通过的中空部分(未标号)及若干与该转座的第一安装孔422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22。另外,这些垫片21可套设在该转轴40的转轴部42,而且其中至少一垫片21对应该固定座30内壁的凹槽36开设的位置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对肩部211。
该连接件50呈环状,可套设在该转轴40的转轴部42并且容置于该转座40的间隔空间内,其高度略大于或等于该转座40的第二凸块411与该固定座30的第一凸块311的高度和,其部分内圆周向内突出形成一卡位部51,本实施例中该卡位部51的圆心角为90度。
请一起参阅图4,该定位件60包括一略成筒状具有外螺纹的壳体61,一容置于该壳体61中的弹簧62及一置于该壳体61中并压制在该弹簧62上的滚珠63。该定位件60的壳体61前端略呈锥形,其锥角与该转座40的定位槽421之槽角角度相同,且该定位槽421的角边线过该滚珠63与定位槽421的接触点与滚珠63相切。
请参阅图1至图7,组装时,将该转座40的连接臂43螺锁于该第一枢转体100的第二转部13;将该连接件50置于该转座40的间隔空间内,再将该转座40插入该固定座30的通孔35内,并使该固定座30的第一凸块311与该转座40的第二凸块411对正且抵靠在该连接件50的卡位部51一侧,同时将已组装好的定位件60螺固于该固定座30的定位螺孔331内,且使其滚珠63卡设在该转座40的定位槽421内,然后,将底盖20自该固定座30下端装入,并使该垫片21的肩部211卡设于该固定座30内壁的凹槽36内以挡止该底盖20于该固定座30内的进一步运动,再以锁固组件(未标号)通过该第一安装孔422、第二安装孔22将该转座40可旋转地连接在该固定座30上。将该固定座30凸台33的端面向后,通过其固定部34将该固定座40固设于该笔记型计算机基座80内。
使用时,该第一枢转体100的第一转部11相对第二转部13转动,该笔记型计算机盖体70即可达成相对基座80的俯仰转动,可实现笔记型电脑盖体70相对基座80的开合,即第一轴向的旋转;该第二枢转体200的转座40相对该固定座30转动,该笔记型计算机盖体70即可达成相对基座80的左右转动,即第二轴向的旋转。操作者绕该转座40的轴线顺时针转动笔记型电脑盖体70,借由该转座40于该固定座30内转动,可实现该笔记型电脑盖体70相对基座80之顺时针旋转,在此旋转过程中,该枢转结构的定位件60的弹簧62受力压缩,滚珠63由定位槽431中滚出并于该转座40外壁上滚动,当转过一定角度后,本实施例中为45度,滚珠63再次陷入转座40的转轴部43外壁上的定位槽431内,从而达成在此位置的定位,继续转动,重复以上过程,当该转座40的第二凸块411转过180度抵靠在该连接件50的卡位部51另一侧时,该笔记型电脑盖体70相对其基座80转过180度;若操作者以逆时针方向绕该转座40的轴线转动该笔记型电脑盖体70,重复以上过程,当转座40的第二凸块411推动该连接件50的卡位部51一起转过180度,即该卡位部51抵靠在该固定座30的第一凸块311另一侧时,该笔记型电脑盖体70相对其基座80逆时针转过180度。本实施例中,可实现盖体从-180度至180度旋转过程中每45度一次定位。
另外,上述转座40的定位槽421中可加入润滑油,以减少磨损,保证旋转过整顺利进行。
可以理解,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该定位槽开设数量可有所不同,则旋转定位角度不同。另外,转座、固定座上的凸块及连接件上的卡位部圆心角设置不同,则该笔记型电脑盖体相对基座可顺时针、逆时针转过的角度不同。
亦可理解,该枢转结构亦可用于PDA、手机、电子辞典等其它电子设备上。
权利要求1.一种枢转结构,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盖体相对基座的枢转,其包括一第一枢转体和一第二枢转体,该第一枢转体可使该盖体相对该基座作俯仰转动,其包括相对转动的第一转部和第二转部,该第一转部固设在该盖体,该第二枢转体可使该盖体绕垂直该基座的轴线作左右转动,其包括一安装在该基座中的固定座和一转动装置在该固定座中的转座,该第二转部组装在该转座上,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包括一设有通孔的本体,该本体上设一第一凸块,该转轴设一可安装在该通孔中的转轴部,该转轴部设有第二凸块,该固定座与该转座之间设一可套置于该转轴部的连接件,该连接件设有一可与该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相配合的卡位部,该固定座还组装一定位件,该定位件可与该转轴部接触配合使第二枢转体在转动过程中产生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该连接件略呈环状,其高度略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凸块与该第二凸块的高度和,该卡位部是在内圆周部分向内突出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位部的圆心角为90度,该固定座的第一凸块和该转座的第二凸块的圆心角分别亦为90度,当该第二凸块顺时针转过180度抵靠在该卡位部另一侧时,该盖体相对该基座顺时针转过180度,当该第二凸块推动该连接件的卡位部一起逆时针转过180度,该卡位部抵靠在该第一凸块另一侧时,该盖体相对该基座逆时针转过18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该转轴部的外圆周上均匀地沿其轴向设有若干定位槽,该固定座本体向外凸伸出一凸台,该凸台设一贯穿该本体壁的螺孔,该螺孔与该通孔相连通过,该定位件是螺锁入该螺孔并与该转座的定位槽配合接触,该定位件包括一壳体、一容置在该壳体中的弹簧和一滚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螺孔前端略呈锥形,其锥角与该转座定位槽的槽角角度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的本体底部向外延伸若干固定部,以固定在该电子设备的基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的本体内壁由底向顶设一凹槽,该转座的转轴部下端可组设一限位件以限制该转座相对该固定座的轴向移动,该限位件包括若干可套设在该转轴部的垫片和一底盖,其中至少一垫片向外延伸一对肩部,以容置并限位在该凹槽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座的转轴部下端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该底盖上相应设有若干第二安装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转轴部顶面向外延伸形成两相对的连接臂,该连接臂通过若干螺钉固定在该第一枢转体的第二转部。
专利摘要一种枢转结构,用于实现电子设备的盖体相对基座枢转,其包括一第一枢转体和一第二枢转体。该第一枢转体包括可相对转动的一第一转部和一第二转部,该第一转部固定在该盖体上。该第二枢转体包括一固定座,一可旋转的装设于该固定座内的转座,一置于该固定座与该转座间的连接件,及一实现该固定座与转座间运动时良好定位的定位件。该固定座包括一设有通孔的本体,该本体在上端缘设一第一凸块;该转座转动容置在该固定座的通孔中,其设一连接臂和一第二凸块,该连接臂和该第一枢转体的第二转部组装在一起;该连接件安装在该转座和该固定座之间,其设有一和该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配合的卡位部,该定位件与该转座接触产生定位。该第一枢转体使该盖体相对该基座可作俯仰转动,而该第二枢转体使该盖体绕垂直该基座的轴线作左右180度转动。
文档编号E05D7/00GK2607426SQ0322312
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8日
发明者田欣民, 詹佳潢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