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体课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406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体课桌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家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连体课桌椅。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体课桌椅的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桌体和座椅分别安装在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上,桌子和椅子连成一个整体。这种连体桌椅存在的问题是桌子和椅子均固定在一个成为一体的支架上,相互之间的位置被固定死,不能改变,因此占用地方,学生打扫教室卫生也不方便;此外,椅子上的座板是固定的不能前后调节,学生在使用时不能根据需要调节椅子与桌子的距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连体课桌椅的缺陷,提供一种椅子可相对桌子折叠且椅子座板可以前后调节的连体课桌椅。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连体课桌椅包括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桌体和座椅分别安装在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上,其特征是桌体支架脚和座椅支架脚用铰链连接在一起,座椅上的靠背采用铰链与座板连接,靠背和座板之间设有定位装置,关闭或者打开该定位装置可以使靠背相对座板固定或转动,座板和座椅支架之间采用滑动装置进行配合,在它们的滑动装置上设有定位部件,通过该定位部件可以使座板固定在座椅支架上。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椅子折叠收进桌子内,先将靠背和座板之间的定位装置打开,使靠背绕其与座板连接的铰链向后翻转,同时抬起座椅支架,使整个椅子绕连接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的铰链转动,直至将椅子收入桌子内。松开座板和座椅支架之间滑动装置上的定位部件,使座板相对座椅支架进行滑动,根据需要前后移动座椅调节与桌子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连体课桌椅相比,由于在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之间,靠背与座板之间都采用铰链方式连接,可以实现相互折叠;在座板和座椅支架之间采用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可以前后调节座椅和桌子之间的距离。因此,它具有功能多,使用灵活方便,不占地方等诸多优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可以在连体课桌椅的桌体支架前脚和座椅支架后脚设置连接装置,通过连接装置的连接可以将连体课桌椅连成一组成为整体,使教室显得更整齐,更美观,更有次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见图1、图2和图3所示。连体课桌椅具有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分别由支架立柱2、支架脚11和支架立柱7、支架脚8组成,桌体1和座椅分别安装在桌体支架立柱2和座椅支架立柱7上,桌体支架脚11和座椅支架脚8用铰链9连接在一起,座椅上的靠背由背板3和背板支架5组成,背板3固定在背板支架5上,背板支架5采用铰链14与座板4连接,在背板支架5内装有锁栓部件12,座板4上固定有锁耳部件13,锁栓部件12和锁耳部件13组成定位装置,座板4底部两侧固定有滑块6,座椅支架立柱7上固定有滑动槽10,滑块6和滑动槽10构成滑动装置,滑动装置上设有定位部件螺栓15。靠背定位时,座板4上的锁耳部件13伸入背板支架5内,锁栓部件12插入锁耳部件13的孔中。连体课桌椅折叠时,将锁栓部件12向上打开,使座椅靠背向后绕铰链14转动,同时抬起座椅支架绕铰链9向前转动,即可把座椅折叠收入桌子内(见图4)。在正常使用时,如果需要调节座椅与桌子的距离,只需将定位螺栓15松开,前后移动座板4就可。图5所示,连体课桌椅之间也设有连接装置,在桌体支架脚11的前端开有连接孔,在座椅支架脚8的后端内设有活动栓钉16,将前一个连体课桌椅的座椅支架脚8的后端压住后一个连体课桌椅的桌体支架脚11的前端,让活动栓钉16伸入桌体支架脚11连接孔内定位,就可以使课桌椅连成一组。
权利要求1.一种连体课桌椅包括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桌体和座椅分别安装在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上,其特征是桌体支架脚和座椅支架脚用铰链连接在一起,座椅上的靠背采用铰链与座板连接,靠背和座板之间设有定位装置,座板和座椅支架之间采用滑动装置进行配合,在它们的滑动装置上设有定位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课桌椅,其特征是还可以在连体课桌椅的桌体支架前脚和座椅支架后脚设置连接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体课桌椅,它包括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桌体和座椅分别安装在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上,其特征是桌体支架脚和座椅支架脚用铰链连接在一起,座椅上的靠背采用铰链与座板连接,靠背和座板之间设有定位装置,座板和座椅支架之间采用滑动装置进行配合,在它们的滑动装置上设有定位部件。与现有的连体课桌椅相比,由于在桌体支架和座椅支架之间,靠背与座板之间都采用铰链方式连接,可以将座椅折叠收入桌子内;在座板和座椅支架之间采用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可以前后调节座椅和桌子之间的距离。因此,它具有功能多,使用灵活方便,不占地方等诸多优点。
文档编号A47B83/02GK2657486SQ0324873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2日
发明者李建辉 申请人:李建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