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旋转式座椅及双旋式翻转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12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前后旋转式座椅及双旋式翻转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后旋转式座椅及双旋式翻转设备,前后旋转式座椅,包括底座、旋转连接于底座上的靠背以及驱动靠背旋转的第一动力源,第一动力源设在底座与所述靠背的连接处,且第一动力源的转轴与靠背的内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与靠背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动力源,第一动力源的转轴与靠背的内端连接,第一动力源转动时,带动靠背在底座上转动,从而达到靠背的前后旋转,让用户时刻体验到座椅的靠背前推和后仰所产生的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专利说明】
前后旋转式座椅及双旋式翻转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指前后旋转式座椅以及包括该前后旋转式座椅双旋式翻转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以及游戏的观影方式进入了虚拟现实时代,用户穿戴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即可走进电影或者游戏里的世界,相较普通的银幕观影以及游戏方式,虚拟现实观影和游戏能让观影者拥有不同角度的观影和游戏视角,电影或者游戏中里的场景甚至“触手可及”,给观影者带来不一样的观影感受。
[0003]提供这种虚拟环境的座椅主要采用固定式,即靠背与底座固定连接,座椅中的靠背无法朝着靠近底座或者背离底座的方向转动,用户坐在该座椅上,无法随电影或者游戏中的场景体验到靠背前推和后仰所产生的效果,即用户不能随电影或者游戏中的场景互动,用户的体验感不高。因此开发了一种新的设备,以实现靠背可相对于底座前后旋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前后旋转式座椅及双旋式翻转设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前后旋转式座椅,包括底座、旋转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靠背以及驱动所述靠背旋转的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设在所述底座与所述靠背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转轴与所述靠背的内端连接。
[000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的内端两侧分别朝外凸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动力源,所述靠背的内端两侧分别设有转轴部,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部转动连接。
[0007]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靠背的内端两侧朝外凸设有固定架,所述转轴部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
[000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双旋式翻转设备,包括两个上述的前后旋转式座椅、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结构、由第二动力源驱动转动的主旋转轴以及由第三动力源驱动转动的副旋转轴;主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三动力源,所述第三动力源传动联接有所述副旋转轴,且所述副旋转轴与所述主旋转轴垂直布置,所述底座与所述副旋转轴连接。
[0009]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结构中设有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以及第三动力源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00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副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座椅支架,所述底座活动连接在所述座椅支架上。
[0011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座椅支架的下端连接有脚踏板。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后旋转式座椅,通过在底座与靠背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动力源,第一动力源的转轴与靠背的内端连接,第一动力源转动时,带动靠背在底座上转动,从而达到靠背的前后旋转,让用户时刻体验到座椅的靠背前推和后仰所产生的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前后旋转式座椅及双旋式翻转设备的制造方法附图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前后旋转式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双旋式翻转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0支撑结构20第一动力源
[0018]30脚踏板40底座
[0019]41座椅支架42靠背
[0020]43第三动力源 50副旋转轴[0021 ]60主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0023]如图1?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前后旋转式座椅,可以运用在观影和游戏过程中,让用户时刻体验到座椅的靠背42前推和后仰所产生的效果,从而让用户拥有360度的视角,电影或者游戏中里的场景甚至“触手可及”,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0024]前后旋转式座椅,包括底座40、旋转连接于底座40上的靠背42以及驱动靠背42旋转的第一动力源10,其中,第一动力源10设在底座40与靠背42的连接处,且第一动力源10的转轴与靠背42的内端连接,从而实现靠背42的内端与底座40的转动连接。
[0025]上述的前后旋转式座椅,通过在底座40与靠背42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动力源10,第一动力源10的转轴与靠背42的内端连接,第一动力源10转动时,带动靠背42在底座40上转动,从而达到靠背42的前后旋转,让用户时刻体验到座椅的靠背42前推和后仰所产生的效果,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0026]具体的,为了实现第一动力源10驱动靠背42的旋转,底座40的内端两侧分别朝外凸设有安装支架,靠背42的内端两侧分别设有转轴部,安装支架的另一端与转轴部转轴连接。
[0027]另外,为了便于第一动力源10的转轴与靠背42的连接,靠背42的内端两侧朝外凸设有固定架,该转轴部连接在固定架上。
[002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双旋式翻转设备,包括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结构10、由第二动力源驱动转动的主旋转轴60、由第三动力源43驱动转动的副旋转轴50以及两个上述的前后旋转式座椅;支撑结构10中设有控制系统,上述的第一动力源10、第二动力源以及第三动力源43分别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其中,主旋转轴60连接在支撑结构10的上端,且主旋转轴60的两端分别朝外延伸,主旋转轴6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三动力源43,第三动力源43传动联接有上述的副旋转轴50,且副旋转轴50与主旋转轴60垂直布置;底座40与副旋转轴50连接。
[0029]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第三动力源43驱动副旋转轴50沿着其轴线方向360°旋转;第二动力源驱动主旋转轴60沿着其轴线方向360°旋转,并且,由于主旋转轴60与副旋转轴50垂直布置,主旋转轴60以及副旋转轴50—起旋转,即可实现座椅的全方位旋转。
[0030]副旋转轴50上固定连接有座椅支架41,底座40活动连接在座椅支架41上,即座椅可由第四动力源驱动其在座椅支架41上,沿着靠近主旋转轴60或者背离主旋转轴60的方向移动;这样,座椅同时具备空间全方位旋转以及靠近主旋转轴60或者背离主旋转轴60的方向移动的功能,充分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0031]另外,座椅支架41的下端连接有脚踏板30(还设有脚套),用户可以坐在底座40上,背靠着靠背42,双脚放置在脚踏板30上,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0032]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主权项】
1.前后旋转式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旋转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靠背以及驱动所述靠背旋转的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设在所述底座与所述靠背的连接处,且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转轴与所述靠背的内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后旋转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内端两侧分别朝外凸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动力源,所述靠背的内端两侧分别设有转轴部,所述安装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部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后旋转式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内端两侧朝外凸设有固定架,所述转轴部连接在所述固定架上。4.双旋式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前后旋转式座椅、下端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撑结构、由第二动力源驱动转动的主旋转轴以及由第三动力源驱动转动的副旋转轴;主旋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三动力源,所述第三动力源传动联接有所述副旋转轴,且所述副旋转轴与所述主旋转轴垂直布置,所述底座与所述副旋转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旋式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中设有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动力源、第二动力源以及第三动力源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旋式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座椅支架,所述底座活动连接在所述座椅支架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旋式翻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的下端连接有脚踏板。
【文档编号】A47C7/40GK205696696SQ201620286489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7日
【发明人】黄炳新, 黎航艺
【申请人】深圳易万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