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式设备箱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11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顶盖式设备箱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顶盖的转动用销轴水平配置在顶盖的背面侧壁的 下部与箱本体的背面侧壁的上部之间的顶盖式设备箱的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的顶盖式设备箱用把手装置包括固定在顶盖的前面侧壁上的轴承 座;固定在箱本体的前面侧壁上的托座;上端部利用水平轴枢轴支撑在所述轴 承座上、通过在与所述设备箱的前面侧壁成直角的方向上转动而使下端部的锁 定销与所述托座卡合或脱离的把手本体;以及左右端部被插入固定在左右两个 所述把手本体的下端部的握持棒。
在该设备箱中,因所述左右两个把手本体和握持棒的重量而在顶盖上始终 作用有以背面侧的水平销轴为中心的闭锁方向的转动惯量,因此,当手离开顶 盖时,顶盖会立即向闭锁方向转动,具有能可靠地保持在闭锁位置上的优点。
然而,在以往的把手装置中,所述轴承座从其背面侧与顶盖的前面侧壁固 定。对于下面侧开放的薄型箱状的顶盖,通常,从盖的上面壁部至前面侧壁下 端的距离较短。因此,当从该前面侧壁的背面侧用起子等工具来旋转小螺钉时, 握持起子的手容易碰到盖的上面壁部,将轴承座从背面侧固定到顶盖的前面侧 壁上的作业很麻烦。
另外,在将顶盖打开后,必须将重量大的把手本体和握持棒的装配体抬起 并一边保持于所需姿势位置一边进行小螺钉紧固作业,因此,在固定作业中需 要将作业人员分为支撑所述装配体的人和进行小螺钉紧固的人,作业人员的劳 力负担大。
作为与所述顶盖式设备箱用把手装置相近的把手装置,有一种将左右两个 把手本体和握持棒形成为一体的把手装置,其被应用于三洋電機^^才> 于v力株式会社在平成2007年1月销售的柜式超低温冷冻装置(型号CLN-35C) 中,但在申请前的检索中并未找到记载过该内容的专利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盖式设备箱用把手装置,使即使是一名作业 人员也能以较小的劳力负担简单地从顶盖的前面侧壁的正面侧进行轴承座相 对于顶盖的前面侧壁的固定作业。
本发明的顶盖式设备箱用把手装置,其主要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顶盖 式设备箱的顶盖的前面侧壁上的轴承座;固定在箱本体的前面侧壁上的托座; 上端部利用水平轴枢轴支撑在所述轴承座上、通过在与所述设备箱的前面侧壁 成直角的方向上转动而使下端部的锁定销与所述托座卡合或脱离的把手本体; 以及左右端部被插入固定在左右两个所述把手本体的下端部的握持棒,使安装 底板夹在所述轴承座与所述顶盖的前面侧壁之间,在所述安装底板的主体板部 上沿前后方向贯穿形成安装孔,在所述主体板部的左右两侧面上沿上下方向形 成接合用突条部,在所述主体板部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面上形成比所述接合用 突条部更向外侧突出的水平翼部,在所述水平翼部上形成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小 螺钉插入孔,在所述轴承座的与所述顶盖的前面侧壁抵接的底座部上沿上下方 向贯穿形成宽槽部,在所述宽槽部的左右两侧的内壁面上沿上下方向贯穿形成 接合用承接槽,在所述底座部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面上形成垂直小螺钉孔,在所 述底座部的上部沿左右方向贯穿形成供所述水平轴嵌插的水平轴孔,使所述主 体板部与所述顶盖的前面侧壁抵接,利用从所述主体板部的所述安装孔向所述 顶盖的前面侧壁的水平小螺钉孔拧入的小螺钉将所述安装底板固定到所述顶 盖上,使所述宽槽部与所述安装底板的所述主体板部嵌合,在所述接合用承接 槽内嵌合所述安装底板的所述接合用突条部,利用从所述水平翼部的所述小螺 钉插入孔向所述底座部的所述垂直小螺钉孔拧入的小螺钉将所述轴承座固定 到所述安装底板上。
这样,在本发明的顶盖式设备箱用把手装置中,通过使安装底板的所述主 体板部与所述顶盖的前面侧壁抵接并利用从所述主体板部的所述安装孔向所
4述顶盖的前面侧壁的水平小螺钉孔拧入的小螺钉将所述安装底板首先固定到 所述顶盖上,之后,通过使所述宽槽部与所述安装底板的所述主体板部嵌合、 并在所述接合用承接槽内嵌合所述安装底板的所述接合用突条部来装配所述 安装底板和所述轴承座,最后,利用从所述水平翼部的所述小螺钉插入孔向所 述底座部的所述垂直小螺钉孔拧入的小螺钉将所述轴承座固定到所述安装底 板上,因此,能从确保了足够宽广的作业空间的所述顶盖的前面侧壁的正面侧 简单且可靠地进行所述轴承座相对于所述顶盖的所述侧壁的固定作业。
向顶盖的固定作业在顶盖被闭锁的状态下进行,对于重量大的把手本体和 握持棒的装配体,在使轴承座的宽槽部与安装底板的主体板部嵌合并在轴承座 的接合用承接槽内嵌合安装底板的接合用突条部、从而接合了安装底板与轴承 座之后的阶段,所述装配体的全部重量都由安装底板的所述水平翼部来支承, 因此,当从水平翼部的小螺钉插入孔向轴承座的底座部的垂直小螺钉孔拧入固 定用小螺钉时,手可以离开所述装配体,即使是一名作业人员也能以较小的劳 力负担可靠地进行固定作业。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顶盖式设备箱用把手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顶盖闭锁并相对于箱本体锁定。
图2是图1的把手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在图1的把手装置中使用的把手本体的后视图。
图4是图3的把手本体的仰视图,省略了托座。 图5是图3的把手本体的仰视图,未省略托座。 图6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把手本体的锁定被解除而转动规定角度、使锁定销与托座的卡合被 解除时的剖视图,是与图6对应的图。 图8是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1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把手装置在设备箱上的固定方法的立体图。图11是在图1的把手装置中使用的安装底板的后视图。
图12是图11的安装底板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1的安装底板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1的安装底板的仰视图。 图15是图11的安装底板的右视图。 图16是在图1的把手装置中使用的轴承座的左视图。 图17是图15的轴承座的主视图。 图18是图15的轴承座的仰视图。 图19是沿图17的D-D线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安装底板
2安装底板的主体板部
3主体板部的安装孔
4安装底板的接合用突条部
5安装底板的水平翼部
6水平翼部的小螺钉插入孔
7顶盖式设备箱
8顶盖
9顶盖的前面侧壁
10顶盖的水平小螺钉孔
11安装底板的固定用小螺钉ll
12轴承座
13轴承座的底座部
14底座部的宽槽部
15宽槽部的接合用承接槽
16底座部的垂直小螺钉孔
17底座部的垂直翼部
18垂直翼部的水平轴孔19垂直翼部的转动角度限制孔
20轴承座的固定用小螺钉 21托座 22调整板
23调整板的水平调整槽 24调整板的固接孔 25托座的背面侧侧壁 26托座的水平调整槽 27托座的小螺钉插入孔 28托座的上面侧侧壁 29托座的锁定承接部 30托座的下面侧侧壁 31箱本体
32箱本体的前面侧壁 33箱本体的水平小螺钉孔 34托座的固定用小螺钉 35把手本体
36把手本体的上位空洞部
37把手本体的下位空洞部
38把手本体的锁单元收容部
39把手本体的水平轴孔
40把手本体的上位水平承接孔
41把手本体的下位水平承接孔
42把手本体的握持棒嵌插部
43把手本体的限制销
44把手本体的锁定销
45锁定销的套环
46把手本体的水平轴47锁单元的防脱销
48把手本体的施力用弹簧部件
49锁单元
50锁单元的转动体
51转动体的凸轮轴部
52锁定板
53钥匙孔
54握持棒
55握持棒嵌插部的背面侧壁部 56握持棒嵌插部的小螺钉插入孔 57握持棒的背面壁的小螺钉孔 58握持棒固定用小螺钉 59顶盖的水平销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安装底板1的主体板部2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安装 孔3,在主体板部2的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形成有截面呈矩形的接合用突条部 4、 4,在主体板部2下端部的左右两侧面上形成有比接合用突条部4突出的水 平翼部5、 5,在各水平翼部5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小螺钉插入孔6。
安装底板1通过使主体板部2的背面与顶盖式设备箱7的顶盖8的前面侧 壁9抵接、并从主体板部2的安装孔3向顶盖8的前面侧壁9的水平小螺钉 孔10拧入小螺钉11而固定在顶盖8的前面侧壁9上。
在轴承座12的底座部13上沿上下方向贯穿有宽槽部14,在宽槽部14 的左右两侧的内壁面上沿上下方向贯穿形成有接合用承接槽15、 15,在底 座部13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面上形成有垂直小螺钉孔16、 16。在底座部13 的前面侧形成有垂直翼部17,在垂直翼部17的上部沿左右方向贯穿形成有 水平轴孔18,在垂直翼部17的下部沿左右方向贯穿形成有以水平轴孔18 为中心的弧状转动角度限制孔19。通过使轴承座12的宽槽部14与安装底板1的主体板部2嵌合,在接 合用承接槽15、 15内嵌合安装底板1的接合用突条部4、 4,并从水平翼部 5、 5的小螺钉插入孔6、 6向底座部13的垂直小螺钉孔16、 16拧入小螺钉 20、 20,从而将轴承座12固定到安装底板1上。为了使该嵌合操作变得更 为容易,在接合用突条部4上形成有引导斜面部4a,在接合用承接槽15 中形成有引导斜面部15a。
在托座21与箱本体31的前面侧壁32之间存在着调整板22。在调整 板22的前面侧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水平调整槽23,并形成有沿调整 板22的前后方向贯穿的固接孔24。
托座21形成为朝着前面开口的箱子形状,在背面侧的侧壁25上沿上 下方向并排设置有与调整板22的水平调整槽23啮合的多个水平调整槽26, 托座21的固定位置可沿上下方向进行调节。
在托座21的背面侧的侧壁25上沿前后方向贯穿形成有小螺钉插入孔 27,在上面侧的侧壁28的前端部向上形成有锁定承接部29,下面侧的侧壁 30以朝着前方向下的形态稍倾斜地形成。通过从小螺钉插入孔27和固接孔 24向箱本体31的前面侧壁32的水平小螺钉孔33拧入小螺钉34,将托座 21固定到箱本体31上。
把手本体35在背面上部具有将相互接合而固定在顶盖8上的安装底板 1和轴承座12的装配体包围的上位空洞部36,并在背面下部具有将相互接 合而固定在箱本体31上的调整板22和托座21的装配体包围的下位空洞部 37。在把手本体35上,在上位空洞部36与下位空洞部37之间形成有锁单 元收容部38。在上位空洞部36的左右侧壁的上部形成有水平轴孔39,在 上位空洞部36的左右侧壁的下部形成有上位水平承接孔40,在下位空洞部 37的下部形成有下位水平承接孔41。在把手本体35上,在下位空洞部37 的前面侧形成有握持棒嵌插部42,使左右两侧面开口。
嵌插在轴承座12的转动角度限制孔19内的限制销43的左右端部被插 入固定在上位水平承接孔40内。与托座21的下面侧侧壁30的下表面卡合 的锁定销44的左右端部被插入固定在下位水平承接孔41内。在该锁定销44上套设有由塑料材料形成的套环45。利用插入固定在把手本体35的水 平轴孔39和轴承座12的水平轴孔18内的水平轴46将把手本体35枢轴连 接在轴承座12上,把手本体35在与箱本体31的前面侧壁32成直角的方 向上转动。
盘绕部套设在水平轴46上的弹簧部件48的一个直线端部与轴承座12 的底座部13前面部抵接,另一个直线端部与把手本体35的上位空洞部36 的内底面抵接,把手本体35被该弹簧部件48朝着从箱本体31的前面侧壁 47离开的方向转动施力。把手本体35的转动角度通过限制销43与转动角 度限制孔19的相反侧的内壁面抵接而被限制成一定角度。
收容在把手本体35的锁单元收容部38内、用防脱销47固定的锁单元 49为了锁定把手本体35而使用。在锁单元49的转动体50后端的凸轮轴部51 上嵌合有锁定板52。当业务结束而要将顶盖8锁定于闭锁位置时,若在转动体 50的钥匙孔53内插入钥匙(未图示)并朝规定方向旋转,则被凸轮轴部51 驱动的锁定板52的下端部会与托座21的锁定承接部29卡合,将把手本体35 限制在最接近箱本体36的前面侧壁32的锁定位置上。
中空的握持棒54从长条母材上以适当长度切断,与左右的把手本体 35、 35接合。握持棒54通过嵌插在把手本体35的握持棒嵌插部42中并利 用从握持棒嵌插部42的背面侧壁部55的小螺钉插入孔55向背面壁的小螺 钉孔57拧入的小螺钉58而固定在把手本体35上。
在实施例中左右使用了两个把手本体35,但在箱本体36的横向宽度 尺寸长时,也可并列设置三个以上的把手本体35。顶盖8的背面侧壁利用 水平销轴59与箱本体31的背面侧壁连结。
10
权利要求
1.一种顶盖式设备箱用把手装置,包括固定在顶盖式设备箱的顶盖的前面侧壁上的轴承座;固定在箱本体的前面侧壁上的托座;上端部利用水平轴枢轴支撑在所述轴承座上、通过在与所述设备箱的前面侧壁成直角的方向上转动而使下端部的锁定销与所述托座卡合或脱离的把手本体;以及左右端部被插入固定在左右两个所述把手本体的下端部的握持棒,其特征在于,安装底板夹在所述轴承座与所述顶盖的前面侧壁之间,在所述安装底板的主体板部上沿前后方向贯穿形成有安装孔,在所述主体板部的左右两侧面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有接合用突条部,在所述主体板部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面上形成有比所述接合用突条部更向外侧突出的水平翼部,在所述水平翼部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小螺钉插入孔,在所述轴承座的与所述顶盖的前面侧壁抵接的底座部上沿上下方向贯穿形成有宽槽部,在所述宽槽部的左右两侧的内壁面上沿上下方向贯穿形成有接合用承接槽,在所述底座部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面上形成有垂直小螺钉孔,在所述底座部的上部沿左右方向贯穿形成有供所述水平轴嵌插的水平轴孔,使所述主体板部与所述顶盖的前面侧壁抵接,利用从所述主体板部的所述安装孔向所述顶盖的前面侧壁的水平小螺钉孔拧入的小螺钉将所述安装底板固定到所述顶盖上,使所述宽槽部与所述安装底板的所述主体板部嵌合,在所述接合用承接槽内嵌合所述安装底板的所述接合用突条部,利用从所述水平翼部的所述小螺钉插入孔向所述底座部的所述垂直小螺钉孔拧入的小螺钉将所述轴承座固定到所述安装底板上。
全文摘要
一种顶盖式设备箱用把手装置,可从正面侧简单进行轴承座与顶盖的前面侧壁的固定作业。在安装底板的主体板部的左右两侧面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接合用突条部,形成所述主体板部的下端部的水平翼部。在所述轴承座的底座部沿上下方向形成宽槽部,在宽槽部的左右内壁面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接合用承接槽,在底座部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面上形成垂直小螺钉孔,在底座部的上部沿左右方向形成水平轴孔。使主体板部与顶盖的前面侧壁抵接,用从主体板部的安装孔向顶盖侧的水平小螺钉孔拧入的小螺钉将安装底板固定于顶盖。使宽槽部与主体板部嵌合,在接合用承接槽内嵌合接合用突条部,用从水平翼部的小螺钉插入孔向底座部的垂直小螺钉孔拧入的小螺钉将轴承座固定于安装底板。
文档编号E05B65/00GK101614089SQ20081021321
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9日
发明者村田茂雄 申请人: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