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及使用此离合机构的开合帘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37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及使用此离合机构的开合帘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种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及使用
此离合机构的开合帘电机。
背景技术
管状电机常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将管状电机使用在窗帘特别是开合式窗帘 (即开合帘)中,通过管状电机带动开合帘自动展开与收拢,实现开合帘的自动化使用,即 为用于驱动开合帘的开合帘电机。开合帘的窗帘盒的结构如图l所示,主要包括由管状电 机21驱动带动的小车25,及设置在小车25后方的一组滑轮26 ;窗帘帘布(图中未示出) 的顶边挂在上述的一组滑轮26上,顶边的--个端部固定在小车25上,另--端部则固定在导 轨的另一端;小车25和滑轮26都设置在滑轨27内并可在滑轨27内滑动;滑轨27的一端 设有端档28,以防止小车25滑出滑轨27 ;管状电机21固定在滑轨27的另一端,管状电机 21的动力输出端22(也就是开合帘电机的外输出轴)通过齿轮23连接传动带24,传动带 24带动小车25运动。当管状电机21向一个方向运转的时候,传动带24带动小车25向端 档28方向运动,带动窗帘帘布展开,拉开窗帘。管状电机21向另一个方向运转的时候,传 动带24带动小车25向管状电机21的方向运动,带动窗帘帘布收拢,收起窗帘。 传统的开合帘电机包括管状电机和设置在管状电机外的电机盒,所述的管状电 机,包括有机芯和机壳。机芯设置在机壳内部,机芯的输出轴伸出机壳外部,作为开合帘电 机的外输出轴,外接窗帘的齿轮传送带;通过机芯的运转带动外输出轴正转或者反转,从而 带动窗帘的打开或者闭合。但是当遇到停电或者电源无法供应的情况时无法控制机芯的运 转,由于机芯和窗帘之间通过齿轮传送带机械传动连接,因此无法使开合式窗帘继续动作, 窗帘就被固定在了停电时所作的位置处,用户即使手动操作窗帘,也不能移动窗帘的位置, 必需等到再通电时才能继续通过电机调整窗帘的位置,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为了解决这 个问题,现有的一些开合帘电机内部设置了离合机构,控制机芯的输出轴可以在停电的状 态下与开合帘电机外输出轴的连接与分开。使得在停电时,通过离合机构使机芯的输出轴 与开合帘电机外输出轴脱离开,用户可以手动拉动窗帘。 目前的开合帘电机所采用的离合机构为电磁式离合机构,电磁式离合机构通常包 括有主动板、可由主动板带动转动的从动板,以及为主动板与从动板提供啮合动力和脱离 动力的离合动力构件,离合动力构件是设置在主动板、从动板上的一对电磁铁。电磁式离合 机构的电源连通到电机的电源,当有电时,电磁铁相互吸引,使得机芯的输出轴和开合帘电 机的外输出轴一直保持吸合状态,电机正常作用,电磁式离合机构也会一直通电。当停电 时,电磁铁之间的磁力消失,电磁式离合机构的主动板与从动板之间相互脱离,用户可以通 过手动单独控制窗帘的齿轮传送带,从而实现手动拉动窗帘。 因此,这种开合帘电机在电机运行时,其电磁式离合机构也需要-直保持通电,使 机芯的输出轴和开合帘电机的外输出轴一直保持吸合状态,才能保证开合式窗帘的正常使 用,因此耗电量较大。且由于电磁铁的价格较高,使用电磁体作为主要构件的这种电磁式离合机构的成本也较高。 另外,由于每个电磁式离合机构所能带动的负载是固定的,生产厂家在生产这种 开合帘电机时,其所能带动的负载也是在出厂时就固定了的,用户若想换较重的窗帘,一旦 超出了电磁式离合机构的负载,电磁式离合机构即使在通电状态下,其主动板和从动板之 间也可能不能很好的吸合,其主动板与从动板之间的摩擦力就有可能不能带动窗帘运动, 容易打滑。如果要满足用户的较大负载,就必须加大电磁式离合机构的功率,电磁式离合机 构一直需要较大的电流,非常费电,同时还容易烧坏电机,寿命较短,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耗电量小、比较环
保、使用方便、不容易损坏的离合机构及使用了该离合机构的开合帘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包括主动板、可由主动板带动转动的从动板,以及为 主动板与从动板提供啮合动力和脱离动力,使得主动板和从动板可以保持啮合和脱离两种 状态的离合动力构件,所述从动板与主动板对面设置,从动板的另一面连接开合帘电机的 外输出轴,所述主动板与开合帘电机的机芯机械连接,其中所述离合动力构件是机械式轴 向进退装置。 所述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包括螺杆和与螺杆配合旋转相对轴向运动的螺母构成
的螺杆螺母结构。螺杆螺母结构应用比较广泛,容易操作,而且价格低廉。 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与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动力、带动机械式
轴向进退装置做轴向进退运动的副机芯。由副机芯提供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的动力,使操 作自动化,方便省力。 所述主动板上成对设有以转轴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凸起;所述从动板上也成对设 有以转轴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凸起,所述主动板上的凸起离转轴的距离与所述从动板上的
凸起离转轴的距离相适应,使得从动板上与主动板上啮合时从动板上的凸起与主动板上的 凸起的侧面相抵。主动板和从动板的接触面上设凸起,由于主动板的转动使主动板和从动 板上相应凸起侧面相互对应贴合,在主动板上施加作用力,就可以带动从动板一起转动,防 止离合机构的主动板和从动板之间因负载曾大而打滑。 所述主动板通过中心孔套在机芯的输出轴上,所述的中心孔为非圆孔,机芯的输 出轴为非圆轴,所述的主动板可以在机芯的输出轴--匕滑动;所述的开合帘电机还包括设置 在主动板与机芯的输出轴之间的弹簧。这样的设置使得当主动板与从动板之间的凸起先接 触抵住时,主动板与从动板之间骤然变大的压力因有弹簧的缓冲,不会直接传导到副机芯 的动力输出轴上,引起副机芯提前遇阻停转;而随着机芯带动主动板的转动,主动板与从动 板之间自然会调整至正常啮合状态。 —种使用了上述离合机构的开合帘电机,包括电机盒、设置在电机盒内的机芯及 离合机构;机芯与离合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离合机构包括主动板、可由主动板带动转动 的从动板,以及为主动板与从动板提供啮合动力和脱离动力,使得主动板和从动板可以保 持啮合和脱离两种状态的离合动力构件,所述从动板与主动板对面设置,从动板的另一面 连接开合帘电机的外输出轴,所述主动板与开合帘电机的机芯机械连接,其中所述离合动力构件是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 所述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包括螺杆和与螺杆配合旋转相对轴向运动的螺母构成 的螺杆螺母结构;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与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动力、带动 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做轴向进退运动的副机芯。由副机芯提供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的动 力,操作自动化,方便,省力;螺杆_螺母结构应用比较广泛,容易操作,而且价格低廉。 所述开合帘电机的机芯外设有管状电机机壳,管状电机机壳外的两侧对称的设置 有至少一对滑动凸块;所述电机盒对应于所述滑动凸块的位置处设有可以使凸块在其中沿 机芯的轴向定向滑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主动板、从动板脱离状态时 的距离,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与所述滑动凸块相适应。管状电机机壳和设置在管状电机机壳 内的机芯即构成了设置在电机盒内的管状电机。在管状电机上设置滑动凸土央,有利于离合 机构带动整个开合帘电机在电机盒内上下自由运动,而且不至于周向偏离,使开合帘电机 工作稳定,减少电机盒内的部件与电机盒的摩擦,提高开合帘电机的寿命。 所述开合帘电机还包括控制副机芯在机芯运转时正转使得主动板、从动板相互啮 合;在机芯停转时反转使得主动板、从动板相互脱离的控制装置。设置这一控制装置,可以 实现开合式窗帘的全自动化操作,用户只需要正常的操作窗帘的展开、收拢即可,完全不必 考虑离合机构的操作;而在用户希望手动操作窗帘时,直接手拉窗帘的帘布即可拉动窗帘, 使用非常方便。 所述的开合帘电机还包括用于对开合帘电机的机芯进行限位控制的限位控制装
置、和用于对开合帘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进行转数检测的转数检测装置。所述的转数检测装
置对开合帘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的转数进行计数。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其支持手动拉窗帘
时,也对窗帘拉动的位置进行记录,以便能对此电机的限位进行全方位支持。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是机械式离合机构,其为主动板与从动
板提供啮合动力和脱离动力的离合动力构件是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而不是在开合帘电机
运行时需要一直通电才能保持啮合的电磁式离合机构,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在开合帘电机
运转时不需要一直通电,所以比较省电;另外,由于机械式离合机构的负载与其电流大小没
有直接关系,因此开合帘电机不会出现负载过大而打滑的情况,使用更为方便,既省电又环保。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合式窗帘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从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在主动板下增加了弹簧的实施例的结
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在主动板下增加了弹簧的实施例的弹 簧的局部示意图。 其中:1、机芯;2、副机芯;3、主动板;31、凸起;32、中心孔;4、从动板;41、凸起; 42、中心孔;5、滑动凸块;6、螺母;7、螺杆;8、卡簧,9、弹簧;10、电机盒;21、管状电机;22、动力输出端;23、齿轮;24、传动带;25、小车;26、滑轮;27、滑轨;28、端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合帘电机主要适用于开合式窗帘(可简称为开合帘)。如 图2_图6所示,所述的开合帘电机包括电机盒10、皆设置在电机盒10内的管状电机的机 壳、设置在机壳内的机芯K及与机芯机械连接的离合机构。管状电机机壳和设置在管状电 机机壳内的机芯即构成了设置在电机盒内的管状电机21 。 电机的离合机构主要包括主动板3、可由主动板3带动转动的从动板4,以及为主 动板3与从动板4提供啮合动力和脱离动力的离合动力构件,所述从动板4与主动板3对 面设置,从动板4的另一面连接管状电机21的外输出轴,通过所述离合动力构件提供的供 啮合动力和脱离动力,使得主动板3和从动板4可以保持啮合和脱离两种状态,所述主动板 3与管状电机21的机芯1机械连接。 其中,离合机构的离合动力构件为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其包括螺杆7和与螺杆 7配合旋转相对轴向运动的螺母6构成的螺杆螺母结构,及同样设置在管状电机21的机壳 内的与螺杆螺母结构相连接为主动板3与从动板4提供啮合动力和脱离动力、带动机械式 轴向进退装置做轴向进退运动的副机芯2。副机芯2的相对于其输出轴的另一端与机芯1 的相对于其输出轴的另 一端机械连接。 其中,所述副机芯2的动力输出轴与螺杆7连接,带动螺杆7旋转,螺母6套旋在 螺杆7上,螺母6的两端设有一对凸耳,螺母6通过凸耳固定到电机盒10上。由于螺母6 被固定,当副机芯2带动螺杆7转动时,螺母6受螺杆7的反作用力作用,会反方向推动管 状电机21的机壳、也就是管状电机21的机芯1向上或向下做轴向的进退运动。由副机芯2 提供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的动力,使操作自动化,方便省力。当然,副机芯2也可以设置在 其他位置,只需要能带动螺杆7转动,并将螺杆7与机芯1机械连接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机芯1的输出轴与离合机构的主动板3上中心孔32配合使离 合机构的主动板3套接在在主输出轴上;从图3中可以看出,所述的中心孔32为非圆孔,对 应的,机芯的输出轴也为非圆轴,即主动板套在机芯的输出轴上,仅可以在轴上滑动,却不 能转动。机芯1运行带动离合机构主动板3旋转,主动板3上设有一对以转轴为中心呈中 心对称的凸起31 ;从动板4上也设有--对以转轴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凸起41,主动板3与 从动板4的大小相当,呈圆柱形,所述主动板3上的凸起31离转轴的距离与所述从动板4 上的凸起41离转轴的距离相适应,使得从动板4上的凸起41与主动板3上的凸起31的侧 面相抵,在主动板3与从动板4保存在啮合状态时,凸起31的侧面与凸起41的侧面完全贴 合(所谓贴合,就是两者靠近时可 -同运动,又可以根据受力情况的变化随时脱离);所以 主动板3与从动板4啮合状态时主动板3转动可以带动从动板4 一起转动。主动板3和从 动板4的接触面上设凸起,由于主动板3的转动使主动板3和从动板4上相应凸起侧面相 互对应贴合,在主动板3上施加作用力,就可以带动从动板4 一起转动,防止离合机构的主 动板3和从动板4之间因负载曾大而打滑。 主动板与机芯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弹簧9(如图5及图6所示),这样的设置使得当 主动板与从动板之间的凸起先接触抵住时,主动板与从动板之间骤然变大的压力因有弹簧的缓冲,不会直接传导到副机芯的动力输出轴上,引起副机芯提前遇阻停转;而随着机芯带 动主动板的转动,主动板与从动板之间自然会调整至正常啮合状态。所述的非圆孔和非圆 轴可包括方孔方轴、椭圆孔椭圆轴、扁形孔扁形轴等。 当然,主动板和从动板上的凸起也可以设置为多对,不过在本实施例中,一对凸起 即可负载足够的扭力了,凸起的大小及个数的设置需要保证主动板或从动板上的凸起之间 的空隙可以容纳对面从动板或主动板....匕的凸起,使主动板与从动板....匕的凸起的侧面可以相 抵。 所述主动板及从动板上的凸起的相抵的侧面所在的面过其转轴。这种设计能够保
证旋转的时候,两侧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完全垂直于接触面,受力均匀,保持向心力稳定,
因此,会让离合机构主动板或从动板自动调节同心,降低扭力损失和噪音。 当然,对于小功率的离合电机来说,其所承受的负载不大,所以即使在主动板、从
动板上不设凸起,只靠两者表面的摩擦力也可以使主动板带动从动板一起转动,使离合电
机正常工作,此时就不需要在主动板与机芯的输出轴之间设置弹簧。 离合机构从动板4的圆心设有中心孔42,用于插放固定整个开合帘电机的外输出 轴,外输出轴与离合机构从动板4的中心孔42配合固定。外输出轴穿过从动板4的中心孔 42后穿出电机盒的端盖。其中,在外输出轴上对应于穿出电机壳的端盖的位置处设有环形 凹槽,卡簧8卡入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卡簧8的内径大于外输出轴上环形凹槽的槽底直 径,且小于所述外输出轴的直径;卡簧8的外缘卡合在电机壳的端盖上。这样的设计既能保 证外输出轴沿转轴旋转的自由度,又能防止外输出轴向电机壳轴向滑动,从而避免离合机 构从动板4下滑影响管状电机21工作。外输出轴的端部即是如前所述的开合帘电机的动 力输出端22。 所述管状电机21的机壳的两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对称的滑动凸块5,对应 的,所述的电机盒10的内壁上沿转轴轴向设有一对导向槽,机壳两端的两对滑动凸块5就 嵌在导向槽内沿槽滑动。所述的导向槽贯穿整个电机盒10的首尾,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与所 述滑动凸块5相适应。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电机的离合机构带动整个管状电机21在电机盒 10内....匕F自由运动,而且不至于周向偏离,使管状电机21工作稳定,减少电机盒10内的部 件与管状电机21的机壳间的摩擦,提高管状电机21的寿命。当然,对应于一对滑动凸块5 的导向槽的长度只需大于或等于主动板3、从动板4脱离状态时的距离即可。 所述开合帘电机还包括控制副机芯2在机芯1运转时正转使得主动板3、从动板4 相互啮合;在机芯1停转时反转使得主动板3、从动板4相互脱离的控制装置。设置这一控 制装置,可以实现开合帘的全自动化操作,用户只需要正常的操作窗帘的展开、收拢即可, 完全不必考虑离合机构的操作;而在用户希望手动操作窗帘时,直接手拉窗帘的帘布即可 拉动窗帘,使用非常方便。 在将实施例所述的开合帘电机安装在开合帘上,并连通电源之后,此时,主动板3 与从动板4是保持在脱离状态的。当开合帘电机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将窗帘拉拢的信号时 (如用户可通过遥控器对开合帘发出拉拢及展开的操作命令),机芯1开始运转,同时,开合 帘电机的控制装置控制副机芯2正转,带动螺母6与螺杆7相对旋转,促使螺杆7带动副机 芯2及机芯1整体向上轴向运动,推动机芯1带动主动板3边旋转边向从动板4的方向靠 近,使得主动板3与从动板4通过其上的凸起相互啮合,主动板3带动从动板4同速旋转;从动板4则带动动力输出端22转动输出动力,机芯1带动动力输出轴正常转动,拉拢窗帘; 当开合帘电机的机芯1运转到达预定位置处(窗帘完全拉拢的位置处),或开合帘电机收 到用户发出的停止命令时,机芯1停止运转,同时,开合帘电机的控制装置控制副机芯2反 转使螺母6与螺杆7相对旋转,促使螺杆7做向下的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机芯1和主动板3 向背离从动板4的方向运行,使主动板3与从动板4脱离,完成开合帘的一次拉拢的动作。 反之,当开合帘电机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将窗帘展开的信号时,机芯1开始反向转动,同时, 开合帘电机的控制装置控制副机芯2正转,推动机芯1带动主动板3边旋转边向从动板4 的方向靠近,使得主动板3与从动板4通过其上的凸起相互啮合,主动板3带动从动板4同 速旋转;从动板4则带动动力输出端22转动输出动力,机芯1带动动力输出轴正常转动,展 开窗帘;当开合帘电机的机芯1运转到达预定位置处(窗帘完全展开的位置处),或开合帘 电机收到用户发出的停止命令时,机芯1停止运转,同时,开合帘电机的控制装置控制副机 芯2反转使螺母6与螺杆7相对旋转,带动机芯1和主动板3向背离从动板4的方向运行, 使主动板3与从动板4脱离,完成开合帘的-一次展开的动作。由于在每次动作时,机芯l与 副机芯2都是同时运转的,因此主动板3与从动板4上的两对凸起不会出现两对凸起的顶 面相互对死的情况,即使出现了此情况,也会由于机芯1的转动,自动调整为侧面相抵的状 态。 由于有控制装置的存在,开合帘的每个拉拢或展开的动作结束后,控制装置都将 控制离合结构相互脱离,即控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开合帘的导轨中的小车之间相互脱 离,因此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拉动开合帘的帘布调整、和通过电机电动控制这两种方式实现 开合帘的展开与收拢,使用非常方便。 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开合帘电机的离合结构在开合帘电机运转时不需要一直通
电,较为省电。又由于主动板3与从动板4之间的啮合动力是机械动力而不是电磁力,所以
即使管状电机的输出端的负载加大,主动板3与从动板4之间也不会打滑。用户可以根据
个人的喜好随便换任何质地的窗帘,而不需要考虑窗帘的重量,使用更加随心。 另外,所述的开合帘电机还可以设有限位控制装置及转数检测装置,用于对开合
帘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进行转数检测,以对开合帘电机的限位设置进行支持。管状电机的机
芯受限位控制装置控制,通过对机芯的动力输出轴的转数进行计数,就可以得知管状电机
的限位位置所对应的转数,将此转数记录,因而可以在当限位控制装置在检测到管状电机
的机芯的动力输出轴的转数再达到此预先记录的转数时,即认为此管状电机到达了限位位
置处,控制机芯停转。 所述的转数检测装置可以为设置在从动板内,连同开合帘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一起 转动的径向充磁的磁环及设置从动板旁对磁环转数进行计数的霍尔元件。这样的设置可以 使得不管用户是使用开合帘电机带动窗帘,还是用户手动拉动窗帘,都可以对开合帘电机 的动力输出端进行转数的正常计数,进行限位控制。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如,主动板与从动板上的凸起与凸起配合,可以用凸起与凹槽配合、或两对过 转轴的挡板等;外输出轴上的卡簧也可以用环片代替等等。所述的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不 仅可以采用与主动板连接的副机芯及螺杆螺母结构为主动板和从动板提供啮合动力和脱 离动力,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甚至采用手动的与机芯和主动板连接的升降结构,仅在停电时手动通过升降机构将机芯和主动板降下,控制主动板与从动板脱离,使与从动板-端
连接的开合帘的窗帘可以自由拉动的方式来实现本实用新型也是可以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
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包括主动板、可由主动板带动转动的从动板,以及为主动板与从动板提供啮合动力和脱离动力,使得主动板和从动板可以保持啮合和脱离两种状态的离合动力构件,所述从动板与主动板对面设置,从动板的另一面连接开合帘电机的外输出轴,所述主动板与开合帘电机的机芯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动力构件是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种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轴向进 退装置包括螺杆和与螺杆配合旋转相对轴向运动的螺母构成的螺杆螺母结构。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 还包括与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动力、带动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做轴向进 退运动的副机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板上成对 设有以转轴为中心呈中心对称的凸起;所述从动板上也成对设有以转轴为中心呈中心对称 的凸起,所述主动板上的凸起离转轴的距离与所述从动板上的凸起离转轴的距离相适应, 使得从动板上与主动板上啮合时从动板上的凸起与主动板上的凸起的侧面相抵。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开合帘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板通过中心孔套在机 芯的输出轴上,所述的中心孔为非圆孔,机芯的输出轴为非圆轴,所述的主动板可以在机芯 的输出轴上滑动;所述的开合帘电机还包括设置在主动板与机芯的输出轴之间的弹簧。
6. --种使用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机构的开合帘电机,包括电机盒、设置在电机 盒内的机芯及离合机构;机芯与离合机构机械连接;所述的离合机构包括主动板、可由主 动板带动转动的从动板,以及为主动板与从动板提供啮合动力和脱离动力,使得主动板和 从动板可以保持啮合和脱离两种状态的离合动力构件,所述从动板与主动板对面设置,从 动板的另--面连接开合帘电机的外输出轴,所述主动板与开合帘电机的机芯机械连接,其 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动力构件是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开合帘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包括 螺杆和与螺杆配合旋转相对轴向运动的螺母构成的螺杆螺母结构;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与 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连接,并为其提供动力、带动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做轴向进退运动的 副机芯。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开合帘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帘电机的机芯外设有 管状电机机壳,管状电机机壳外的两侧对称的设置有至少一对滑动凸块;所述电机盒对应 于所述滑动凸块的位置处设有可以使凸块在其中沿机芯的轴向定向滑动的导向槽,所述导 向槽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主动板、从动板脱离状态时的距离,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与所述滑动 凸块相适应。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开合帘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帘电机还包括控 制副机芯在机芯运转时正转使得主动板、从动板相互啮合;在机芯停转时反转使得主动板、 从动板相互脱离的控制装置。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开合帘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合帘电机还包括用于 对开合帘电机的机芯进行限位控制的限位控制装置、和用于对开合帘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进 行转数检测的转数检测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开合帘电机的离合机构及使用此离合机构的开合帘电机,所述的离合机构包括主动板、可由主动板带动转动的从动板,以及为主动板与从动板提供啮合动力和脱离动力,使得主动板和从动板可以保持啮合和脱离两种状态的离合动力构件,所述从动板与主动板对面设置,从动板的另一面连接开合帘电机的外输出轴,所述主动板与开合帘电机的机芯机械连接,其中所述离合动力构件是机械式轴向进退装置。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是机械式离合机构,因此在开合帘电机运转时不需要一直通电,所以比较省电;另外,由于机械式离合机构的负载与其电流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开合帘电机不会出现负载过大而打滑的情况,使用更为方便,既省电又环保。
文档编号E06B9/68GK201466872SQ200920133188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
发明者王金友 申请人:王金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