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82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节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
技术背景[0002]目前,为了方便携带以及存放,很多婴儿家具如婴儿车或婴儿床都设计成可以 折叠的,有的甚至是可以坐卧转换的,而实现这些婴儿车或床可以折叠则需要一种调节 装置来调节,现市场上的这类折叠婴儿车或床的调节装置各式各样,有的是在折叠婴儿 车或床的背靠上设有一条柔韧的条带或皮带及一个扣环,通过拉动条带或皮带来调节背 靠的倾斜角度,调节好后通过扣环扣紧而实现定位,这样的设计虽然简单,但却存在定 位不牢固的危险隐患;有的是将背靠与座垫的连接处设计成轴与轴套连接的关系,从而 使得背靠可以绕座垫转动折叠,又在背靠与座垫之间设有撑杆,在撑杆下端设有锁杆, 在座垫中设有锁钩,通过锁钩钩住锁杆而实现背靠的角度定位,而为了可实现解锁,还 需要另外设有一个解锁操作机构,从而大大增加了该婴儿车或床的结构设计,使得其结 构复杂,而且背靠的角度调整范围不大。现有技术中的婴儿车或床的折叠调节装置或多 或少存在着某些不足的地方。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巧妙、结 构简单、实用性强,调节方便快捷的可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 调节装置,包括背靠杆、座垫杆以及位于背靠杆与座垫杆之间且将两者可转动连接起来 的调控装置,其特点是所述调控装置包括有棘轮机构及控制机构,通过所述控制机构控 制棘轮机构而实现背靠杆与座垫杆相对转动及定位。[0005]其中,棘轮机构包括与控制机构连接的棘角及与棘角相配合的棘轮盘,通过棘 角与棘轮盘相配合而实现背靠杆与座垫杆的角度相对可调。[0006]为了实现多个角度的可调及调整后可牢固定位,上述棘轮盘的边缘设有多个齿 轮位,上述棘角对应设有卡凸,通过卡凸卡接到棘轮盘不同位置的齿轮位中而实现背靠 杆与座垫杆于不同角度定位。[0007]为了使得棘轮机构可方便的控制,上述控制机构包括拉杆及调节滑套,所述拉 杆的前端与上述棘角枢接,所述拉杆的后端与调节滑套套接,通过拉动调节滑套带动拉 杆上提使所述棘角与上述棘轮盘相脱离而实现背靠杆与座垫杆可相对转动调节。[0008]为了防止棘轮机构和控制机构配合时出现走位,上述棘轮机构及控制机构外设 有一安装座,通过所述安装座可棘轮机构和控制机构安装于其中,使两者不容易损坏, 从而提高了整个产品的使用寿命。上述安装座由可相对转动的内外两壳体组成,其中外 壳体的内侧中间凸设有花键,上述棘轮盘中间对应设有形状与花键相同通孔,通过花键 与通孔相套接而实现棘轮盘固定在安装座的外壳体上。上述安装座的内壳体上凸设有带螺孔的凸柱,上述棘角对应位置设有柱孔,所述棘角的柱孔置于凸柱上端并通过螺钉将 两者连接成一体且棘角可相对螺钉转动。[0009]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体的一侧延设有管腔,上述拉杆可沿管腔径向滑动地安装于 所述管腔中且其后端伸出管腔的腔口,上述调节滑套位于所述管腔的上端且与伸出管腔 腔口的拉杆相固接。其中管腔上方设有一个套置于上述调节滑套内的套管,所述套管上 设有槽孔,所述调节滑套对应设有螺孔,通过螺栓穿过螺孔及槽孔将调节滑套与套管相 连接且调节滑套可在槽孔的长度方向滑动。[0010]为了使该装置在使用时方便且牢固可靠,上述背靠杆及座垫杆均设计成U形 管,所述两U形管的端部与上述管腔及套管相固接。[001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婴儿车或床的背靠杆与座垫杆相连处装置棘轮机构及控 制机构的结构,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棘轮机构实现不同角度的定位,从而达到背靠杆或 座垫杆可转动及定位的目的,当背靠杆或座垫杆的夹角为180° 145°时可作为卧床使 用,当夹角为145° 90°时可作为座椅使用,当夹角为0°时则为收合状态,方便存 放,而且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操作起来方便快捷,且调整到角度较多,可满足婴儿的各 种睡姿或坐姿;又由于棘轮机构及控制机构外设有一用于供棘轮机构及控制机构安装的 安装座,将棘轮机构和控制机构更紧密地连接成一体,而且安装座将棘轮机构和控制机 构装置于其中,故可有效避免棘轮机构及控制机构受到碰撞而损坏,从而提高了该调节 装置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其设计 巧妙,造型独特,转换变形方便快捷,其使用范围广,而且安全又有利于婴儿的健康成 长,可广泛应用于婴儿车或床等婴儿用品上。[0012]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棘轮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棘轮装置调整为卧床状态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棘轮装置调整为座椅状态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棘轮装置调整为收合状态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棘轮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棘轮装置应用到婴儿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它包括背靠杆4、座垫 杆5以及位于背靠杆4与座垫杆5之间且将两者可转动连接起来的调控装置,该实施例的 包括调控装置包括有棘轮机1构及控制机构2,通过控制机构2控制棘轮机构1而实现不 同角度的定位,从而达到背靠杆4或座垫杆5可转动及定位的目的,当背靠杆4与座垫杆 5的夹角为180° 145°时可作为卧床使用,当夹角为145° 90°时可作为座椅使用, 当夹角为0°时则为收合状态,方便存放,而且整体结构设计简单,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且调整到角度较多,可满足婴儿的各种睡姿或坐姿。[0020]如图2至图5所示,该实用新型的棘轮机构1包括与控制机构2连接的棘角11及与棘角12相配合的棘轮盘12,通过棘角11与棘轮盘12相配合而实现背靠杆4与座垫 杆5的角度可调。该实施例的棘轮机构1及控制机构2安装于婴儿家具的背靠杆4与座 垫杆5连接处的两侧,该棘轮机构1安装于一个安装座3上,该安装座3由可相对转动的 内壳体32和外壳体31两壳体组成,其中该外壳体31大致呈半圆形腔体,而该内壳体32 由左右两个q形半壳套对接组成,而每个q形半壳套又是由一半为q形、另一半为1型的 半壳体组成。该外壳体31的内侧中间向外凸起一圈圆边313,该圆边313的外径略小于 内壳体32中间的圆孔323,与外壳体31相邻接的内壳体32的那一半q形半壳套的圆孔 323套置在该外壳体31的圆边313上,在圆边313的中间即外壳体31的内侧中间凸设有 一个十字花键312,在十字花键312的四个键身上设有四个螺孔,在十字花键312的四个 角处则设有带螺孔的圆柱,而在位于外侧的q形半壳套的圆孔323处设有一个圆盖36,该 圆盖36的直径比圆孔323的直径稍大,在圆孔323的外围设有可供圆盖36置入的圆形凹 位324,该圆盖36上对应十字花键312上的螺孔的位置设有四个通孔361,将圆盖36放 入q形半壳套的圆形凹位3M中,再将通孔361对准螺孔后利用螺丝6将其固定在外壳体 31上,从而实现内壳体32与外壳体31可转动的连接,在外壳体31的内侧还凸设有一个 小圆柱314,该小圆柱314大致位于圆边313的左上角,在圆边313的右边还设有一道滑 槽315,而与该外壳体31相邻接的内壳体32的那一半q形半壳套外侧同样设有一个小圆 柱和一道滑槽325,不同的是该滑槽325是设置在与外壳体31的小圆柱314的位置,而其 小圆柱则刚好是位于外壳体31的滑槽315中,如此设计则可以限制q形半壳套的移动范 围。该实施例的棘轮盘12的中间设有一个形状与花键321相同的十字通孔122,在十字 通孔122的四个角处设有圆孔,该棘轮盘12安装在与外壳体31相邻接的q形半壳套中, 通过其十字通孔122穿过伸出在q形半壳套中十字花键312上,再用螺丝6穿过棘轮盘12 上的圆孔并拧紧十字花键312四个角处的圆柱中,从而使得该棘轮盘12固定在外壳体31 上,在棘轮盘12上共设有八个轮齿位121,其中有六个轮齿位121设置在棘轮盘12的左 边,另外两个轮齿位设置在棘轮盘12的右边,该实施例的棘角11安装在内壳体32的圆 形端与直线端的交接处,该棘角11刚好可以与棘轮盘12相啮合,该棘角11大致呈三角 形片块,其中与安装座3的内壳体32连接的那一角设有一柱孔112,而内壳体32对应该 柱孔112的位置凸设有一中间开有螺孔的凸柱322,通过螺钉将两者连接成一体,且该棘 角11可以绕该螺钉转动。[0021] 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控制机构包括拉杆21及调节滑套22,所述拉杆21的前 端设有凸轴,而棘角11对应的那角则设有轴孔,将棘角11的轴孔套进该凸轴中而实现该 棘角11又可绕该凸轴转动,而棘角11在该较小的轴孔对着的那条边上设有卡凸111,该 卡凸111刚好可以卡进棘轮盘12的轮齿位121中,由于该棘角11可同时绕两个角转动, 故当拉动拉杆21时,拉杆21会带动棘角11向后退,此时棘角11绕柱孔所在的螺钉转 动,从而使得棘角11向后摆动一段距离,使卡凸111摆出棘轮盘12的轮齿位121,实现 拉杆21与棘角11可一同转动。该实施例内壳体32的一侧延设有管腔33,该拉杆21装 置在该管腔33中,即q形半壳套的直线端中,在管腔33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孔331,而在 拉杆21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槽形孔211,通过螺丝穿过圆孔331与槽形孔211再用螺母旋 紧,从而使得拉杆21与管腔33连成一体且拉杆21可沿管腔33的径向滑动,拉杆21的后 端伸出管腔33的腔口,另外拉杆21也可跟内壳体32 —样绕安装座3的外壳体31的圆边5313转动,在拉杆21的另一端也设有一个圆孔212,而背靠杆4和座垫杆5的端部设有两 个圆孔41 一个槽形孔42,其中槽形孔42为于两圆孔41中间,而背靠杆4和座垫杆5端 部的圆孔41到槽形孔42之间的距离与拉杆21上的槽形孔211到圆孔212之间的距离一 样,其中背靠杆4和座垫杆5端部的圆孔41与内壳体32的管腔33中间的圆孔331对齐 并通过该圆孔331上的螺丝固定,从而使得背靠杆4和座垫杆5与内壳体32同步转动, 在内壳体32的管腔33外端还套设有一个方形套34,所述方形套34的中间也开有一个通 孔,另一端开有螺母槽孔,该方形套34上的通孔也是和背靠杆4和座垫杆5端部的圆孔 41及管腔33中间的圆孔331对齐的,上面所述的螺丝穿过各个孔后通过螺母拧紧,而该 螺母则是嵌装在方形套34的螺母槽孔中,该方形套34的外端部的开口向内收缩并形成一 个向外微凸的圆环边,在方形套34的收缩端口上就是控制机构的调节滑套22,该调节滑 套22为一个横截面为T形的圆筒,该直径较小的端的圆孔刚好可以套在方形套34的圆环 边外,该调节滑套22上设有一个螺孔221,该螺孔221与拉杆21端部的圆孔212及背靠 杆4和座垫杆5的槽形孔42相对齐并通过螺丝与螺母锁接连接,在调节滑套22中又设有 套管35,该套管35也呈横截面为T形的圆筒,不同的是套管35的长度比调节滑套22的 长度长大概一半,且套管35较大端的直径比调节滑套22的孔径大,而套管35较小端的 直径比调节滑套22的孔径小,因此套管35可穿入调节滑套22中,该套管35上开设有一 个圆形孔351和一个槽形孔352,其中的槽形孔352与调节滑套22的螺孔221相对齐并通 过螺丝与螺母锁接连接,且调节滑套22可在槽孔352的长度方向滑动,而圆形孔351与 背靠杆4和座垫杆5的另一个圆孔41相对齐并通过螺丝与螺母锁接连接,从而形成了内 壳体32与方形套34及背靠杆4和座垫杆5相固定,而拉杆21可在内壳体及方形套4中 移动,其移动范围为槽形孔211的槽长度,而调节滑套22则与拉杆21相固定,又可相对 背靠杆4和座垫杆5的槽形孔42移动,而套管35与背靠杆4和座垫杆5相固定,因此当 提拉调节滑套22时,调节滑套22带动拉杆21移动,从而使得棘角11与棘轮盘12相脱 离,从而使得背靠杆4和座垫杆5连同套管35、调节滑套22、方形套34及q形半壳套、 拉杆21和棘角11可一体转动,因此即可实现背靠杆4和座垫杆5可调节角度。[0022]该实施例的背靠杆4安装在棘轮盘12上有六个轮齿位121的那一侧的q形半壳套 内,且六个轮齿位121的位置与棘角11的卡凸111卡接时刚好是使得背靠杆4与地面成 0°、15°、30°、60°、75°与90°这六个角度位置,而座垫杆5安装在棘轮盘12上 有两个轮齿位121的那一侧的q形半壳套内,且两个轮齿位121的位置与棘角11的卡凸 111卡接时刚好是使得座垫杆与地面成0°与90°这两个角度位置,因此可以根据需要, 通过转动背靠杆4处的棘角11,可以将背靠杆4与座垫杆5呈180°或165°或150°放 置,这样的婴儿车或床可以作为卧床使用;也可以将背靠杆4与座垫杆5呈90°或120° 或135°放置,这样的婴儿车或床可以作为座椅使用,使用以上两种功能时,无需转动座 垫处的棘角11,只需要转动背靠杆4的棘角11即可满足上面的角度要求;而当要收合起 该婴儿床时,则需将背靠杆4与座垫杆5的棘角11均转动成90°,此时座垫杆5与背靠 杆4收合在一起,方便携带或存放。[0023]如图6所示,该图为该实施例的调节装置应用到婴儿床上时的使用状态图,该 婴儿床的背靠杆4与座垫杆5均设计成U型管,这两个U型管的端部与管腔33及套管 35相固接,此时的婴儿床处于卧床状态,当需要改变该婴儿床的状态时,只需要双手分6别抓住背靠杆4两侧的调节滑套22,将调节滑套22向上拉起,此时调节滑套22会带动 拉杆21上提,从而使棘轮机构1的棘角11的卡凸111与棘轮盘12上的齿轮位121相分 离,这样就可以转动拉杆21所连着的背靠杆4,当转到所需的位置后,将调节滑套22向 下按压,使棘角11的卡凸111重新与棘轮盘12上对应位置的齿轮位121相啮合,从而使 背靠杆4定位在所要的角度位置,其操作简单方便,即使有婴儿在该婴儿床上也不需将 其抱走再调节,可直接调节且不会对婴儿造成什么影响,而且将整个调节装置安装在背 靠和座垫的两侧,固婴儿躺在上面不会压倒调节装置的零件,既舒服又安全,且有利于 婴儿的健康成长,可广泛应用于婴儿车或床等婴儿用品上。[0024]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 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 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的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包括背靠杆G)、座垫杆(5)以及位于背靠杆 (4)与座垫杆( 之间且将两者可转动连接起来的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装置包 括有棘轮机构(1)及控制机构(2),通过所述控制机构(2)控制棘轮机构(1)而实现背靠 杆(4)与座垫杆( 相对转动及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棘轮机构 ⑴包括与控制机构⑵连接的棘角(11)及与棘角(12)相配合的棘轮盘(12),通过棘角(11)与棘轮盘(1 相配合而实现背靠杆(4)与座垫杆(5)的角度相对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棘轮盘(12)的边缘设有若干个齿轮位(121),上述棘角(11)对应设有卡凸(111),通过卡凸 (111)卡接到棘轮盘(12)不同位置的齿轮位(121)中而实现背靠杆⑷与座垫杆(5)于不 同角度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机构(2)包括拉杆及调节滑套0幻,所述拉杆的前端与上述棘角(11)枢接,所述 拉杆的后端与调节滑套0 套接,通过拉动调节滑套0 带动拉杆上提使所 述棘角(11)与上述棘轮盘(1 相脱离而实现背靠杆(4)与座垫杆( 可相对转动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棘轮机构(1)及控制机构(2)外设有一用于供棘轮机构(1)及控制机构(2)安装的安装座 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座(3)由可相对转动的内外两壳体组成,其中外壳体(31)的内侧中间凸设有花键(312),上 述棘轮盘(1 中间对应设有形状与花键(312)相同通孔(122),通过花键(312)与通孔 (122)相套接而实现棘轮盘(1 固定在安装座(3)的外壳体(3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座(3) 的内壳体(3 上凸设有带螺孔的凸柱(322),上述棘角(11)对应位置设有柱孔(112), 所述棘角(11)的柱孔(11 置于凸柱(322)上端并通过螺钉将两者连接成一体且棘角 (11)可相对螺钉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壳体(32)的一侧延设有管腔(3 ,上述拉杆可沿管腔(3 径向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管腔(33)中且其后端伸出管腔(3 的腔口,上述调节滑套0 位于所述管腔(3 的上端且 与伸出管腔(33)腔口的拉杆相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管腔(33) 上方设有一个套置于上述调节滑套0 内的套管(3 ,所述套管(3 上设有槽孔 (352),所述调节滑套(22)对应设有螺孔(221),通过螺栓穿过螺孔(221)及槽孔(352) 将调节滑套0 与套管(3 相连接且调节滑套0 可在槽孔(352)的长度方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8或9所述的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背靠杆(4)及座垫杆( 均设计成U形管,所述两U形管的端部与上述管腔(3 及套管 (35)相固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婴儿家具的折叠调节装置,包括底架及安装于底架上用于放置座便器且向下凹起的基座,其中底架包括一横管及空套于所述横管两端可相对横管转动的两纵管,基座一端可相对横管翻转地安装于横管上,其另一端可分离地搭装于底架上,通过翻转基座及底架两纵管可实现将基座的下凹部转为向上凸起。本实用新型由于底架与基座采用可相对翻转的组装结构,从而可根据需要改变基座的高度,使其可以放置各种尺寸大小的座便器,而且无需将基座从底架上拆卸下来后再调整,故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此外还可以通过翻转基座来实现将支架收合起来,便于存放,不占用太大的空间,也方便再次使用,可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尺寸的便携式座便器上。
文档编号A47D7/01GK201806339SQ2009202958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蔡东青 申请人:广东奥迪动漫玩具有限公司,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奥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