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及应用有该结构的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31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及应用有该结构的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 涉及一种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通过该结构的可实现通风口大小的调 节,本发明还公开了应用有该结构的窗。
背景技术
在已知的门或窗的设计中,特别在带有框架结构和可开启的玻璃承托窗结构的 天窗中,人们为了在关锁状态下同时达到通风的目的,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种设计实现第一种设计是增设一带有锁定装置通风板,该通风板设于内框上,通过开启或 关闭通风板而达到室内、外的通风及开关窗户的功能。其原理是在外框上部装有与通风 板相连的棘爪装置,其棘爪装置是通过内部弹簧的一系列组合使与制动滑轨相连的通风 板达到二段行程。第二种设计是在相对于开启方式的铰链(垂直或水平),再同时设计安装(水平 或垂直)的铰链,使门或窗在不同位置的铰链驱动下,同时达到门或窗在关闭状态达到 通风或全闭状态的效果。第三种设计相对简单,就是在门或内窗中再组合一个与室内、室外相通的一个 小门或小窗(通风口)在门或窗在关闭状态下,可同时开启或关闭嵌在此门或窗中的通风 口,以达到室内外交流空气(通风)的作用。第一种设计自带锁具功能,所以应用较多,具体还可以参考已公开的设计 DE6903921、EP0458725B1,为了在窗户结构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实现空气流通,设计有一 个可单向绕枢轴的通风板通过锁定装置于窗扇构件相连,当窗扇相对于主窗框处于锁定 位置时,该通风板可以单向绕枢轴打开或关闭气流通道,同时带动与特殊设计的锁定装 置相连的操纵构件,使操纵构件滑动于三种不同的位置。在已知的W02007/009685设计 中,其成本较高,制造工艺复杂,而且此中设计的锁定装置具有明显的缺点此设计中通风板为了与操纵机构,滑动在不同的三个位置,是利用弹簧可 在不同支点位置配合,但是此设计必造成锁定装置内部不同金属部件相互撞击,造 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噪音,当然此锁定装置另有更新设计EP053881157和 DKPA200600968,这样就增加了成本,而且极易老化。用户在此种防噪音保护衬垫老化 失效后,同样会产生大量噪音。此设计因枢轴设置在通风板与内框之间,当盖构件打开处于通风位置时,因盖 构件与滑动操纵机构相连,而盖构件开启角度与滑动距离有关,因此其设计的通风角度 不可能设计过大,同时为了使用方便,其枢轴设置只能设计在通风板下方(当通风板设 于内框顶部时),因此通风板刚好挡住室内外空气交流方向,而使通风受到阻碍,造成室 内外空气交流效果不是很理想,效率降低;另外此设计有一先天的缺点,因其设计与锁系统连接的通风板控制室内外的气 流通道开关。因此极有可能在不破坏室外任何物件的情况下,用细钢丝或其他物件通过 通风通道作用在通风板上而打开窗户,这样就增加了用户被入室行窃的可能性。
当然在其随后的已知设计DK2002/000235、W002/084043、W099/51832、 W099/10610中,新设计部分阻断了室外和通风板(TOPMENBER)。减少这种入室行窃 的可能性。但同时增加了大量的成本,通风的效果也大为降低。在已知 的设计W02009/141447A1中。增加了通风板的自锁功能。但其和 W02002/08043 —样,这个装置必须手动启动,并且这一点极可能很容易被用户忽略。 使用不方便,且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通风量大的通风 板转动连接结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风量大的应用有通风板转动连 接结构的窗。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包 括内框、转动连接组件及通风板,前述的转动连接组件设置于前述的内框上,并与通风 板相连,前述的通风板通过转动连接组件相对内框能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连接 组件包括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的通风板上;固定座,设置前述内框的安装面上;以及铰接组件,设置于前述的固定座上并一端与前述的连接件能转动连接,前述的铰接组件驱动通风板向外转动张开的状态下,能使空气越过通风板远离 内框安装面的一侧进入室内,也能使空气通过靠近内框安装面的另一侧与内框安装面之 间形成的间隙进入室内。作为优选,所述的铰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一端与前述连接件上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前述连接件下端部转动连接;第三连杆,一端转动地设置于前述固定座前端部,另一端与前述的第一连杆的 另一端铰接;以及第四连杆,一端与转动地设置于前述固定座后端部,另一端与前述第二连杆的 另一端铰接,并且,前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与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铰接结构,但以上述的结构为优选。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座可以包括第一盖板及与第一盖板配合为组成一体的第 二盖板,前述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铰接组件设置的空间。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还包括一用于容置所述的铰接组件的壳 体,所述的固定座为一设置于前述壳体内的安装板。所述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处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的第二连杆具有供第 一连杆后端部限位的凹槽。通风状下关闭状态下,内部结构比较紧凑。一种窗,包括外框、内框、转动连接组件及通风板,前述的转动连接组件设置 于前述的内框上,并与通风板相连,前述的通风板通过转动连接组件相对内框能转动,前述的内框相对前述的外框能转动以开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的通风板上;固定座,设置前述 内框的安装面上;以及铰接组件,设置于前述的固定座上并一端连接与前述的连接件连接,前述的铰接组件驱动通风板向外转动张开的状态下,能使空气越过通风板远离 内框安装面的一侧进入室内,也能使空气通过靠近内框安装面的另一侧与内框安装面之 间形成的间隙进入室内。所述内框的安装面上设有一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一端能转动地连接于通风板 上,另一端能与所述外框内侧壁的锁扣件相配合。锁定机构能定位通风板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新的转动连接组件,通风板打开状 态下,空气能从通风板的两侧进入室内,通风量大大提高,室内外空气交流效果较为理 想。整体结构简单,设置方面,易于推广应用。


图1为实施例开窗又通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关窗且通风的结构示意图(去除内框顶部)。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其中一个转动连接组件去除第二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部放大图。图6为实施例关窗又不通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其中一个转动连接组件去除第二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C部放大图。图9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D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4、图6及图7本实施例中的窗主要应用于斜屋顶, 具体包括外框100、内框101、转动连接组件2及通风板1,转动连接组件2设置于内框 101上,并与通风板1相连,通风板1通过转动连接组件2相对内框101能转动,内框101 相对外框100能转动以开启。内框的安装面102上设有一锁定机构104,该锁定机构104 一端能转动地连接于通风板1上,另一端能与外框100内侧壁的锁扣件105相配合。为 便于理解,附图2中的锁扣件105移至锁定机构104上方位置,锁定机构104的具体结构 可参考本申请人已经授权的发明专利ZL200810121411.0。本实施例中的转动连接组件2为两个,对称地布置于锁定机构104两侧。每个 转动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件23、固定座及铰接组件,连接件23设置于通风板1上,固定 座设置内框的安装面102上,固定座包括第一盖板21及与第一盖板21配合为组成一体的 第二盖板22,第一盖板21和第二盖板22之间形成有供铰接组件设置的空间。铰接组件 设置于固定座内并一端与连接件23能转动连接。
如图3、图5和图8所示,铰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la、第二连杆2a、第三连杆3a 及第四连杆4a,第一连杆Ia—端与连接件23上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杆2a—端与连接 件23下端部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a—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盖板21前端部,另一端与第 一连杆Ia的另一端铰接,第四连杆4a —端与转动地设置于第一盖板21后端部,另一端 与第二连杆2a的另一端铰接,并且,第二连杆2a的中部与第三连杆3a的中部铰接。第 一连杆Ia与第二连杆2a处于同一平面内,并且,第二连杆2a具有供第一连杆Ia后端部 限位的凹槽8,不通风状态下,第一连杆Ia后端部限位于第二连杆的凹槽8内,内部结构 比较紧凑,同时也起到定位作用,参考图5和图8所示。 铰接组件驱动通风板1向外转动张开的状态下,能使空气越过通风板1远离内框 安装面102的一侧进入室内(即能使空气通过通风板远离内框安装面的一侧与外框内侧壁 之间的间隙),也能使空气通过靠近内框101安装面的另一侧与内框安装面102之间形成 的间隙进入室内。通风量大大提高。本实施例中的通风板1设于内框101顶部,当然也可以选择设置在内框101侧部 或底部。实施例2,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为一安装板5,该安装板5 设置于壳体内,壳体由第一盖板及与第一盖板配合为组成,其他结构可参照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包括内框、转动连接组件及通风板,前述的转动连接 组件设置于前述的内框上,并与通风板相连,前述的通风板通过转动连接组件相对内框 能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的通风板上;固定座,设置前述内框的安装面上;以及铰接组件,设置于前述的固定座上并一端与前述的连接件能转动连接,前述的铰接组件驱动通风板向外转动张开的状态下,能使空气越过通风板远离内框 安装面的一侧进入室内,也能使空气通过靠近内框安装面的另一侧与内框安装面之间形 成的间隙进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杆,一端与前述连接件上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前述连接件下端部转动连接;第三连杆,一端转动地设置于前述固定座前端部,另一端与前述的第一连杆的另一 端铰接;以及第四连杆,一端与转动地设置于前述固定座后端部,另一端与前述第二连杆的另一 端铰接,并且,前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与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包括第一盖 板及与第一盖板配合为组成一体的第二盖板,前述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形成有供 所述铰接组件设置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还包 括一用于容置所述的铰接组件的壳体,所述的固定座为一设置于前述壳体内的安装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杆与第二连 杆处于同一平面内,并且,所述的第二连杆具有供第一连杆后端部限位的凹槽。
6.—种应用有权利要求1 5中任一一种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的窗,包括外框、内 框、转动连接组件及通风板,前述的转动连接组件设置于前述的内框上,并与通风板相 连,前述的通风板通过转动连接组件相对内框能转动,前述的内框相对前述的外框能转 动以开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的通风板上;固定座,设置前述内框的安装面上;以及铰接组件,设置于前述的固定座上并一端连接与前述的连接件连接,前述的铰接组件驱动通风板向外转动张开的状态下,能使空气越过通风板远离内框 安装面的一侧进入室内,也能使空气通过靠近内框安装面的另一侧与内框安装面之间形 成的间隙进入室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的安装面上设有一锁定机构,该锁 定机构一端能转动地连接于通风板上,另一端能与所述外框内侧壁的锁扣件相配合。
全文摘要
一种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包括内框、转动连接组件及通风板,转动连接组件设置于内框上,并与通风板相连,通风板通过转动连接组件相对内框能转动,转动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固定座及铰接组件,连接件设置于通风板上,固定座设置内框的安装面上,铰接组件设置固定座上并一端与连接件能转动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该通风板转动连接结构的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新的转动连接组件,通风板打开状态下,空气能从通风板的两侧进入室内,通风量大大提高,室内外空气交流效果较为理想。
文档编号E06B7/02GK102022070SQ20101027193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0日
发明者董志君 申请人:董志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