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及折叠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77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及折叠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刚性可折叠容器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箱用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折叠箱用铰链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采用了该铰链装置的折叠箱。
背景技术
台架式集装箱作为集装箱的一种,包括一个载货的底架,以及底架两端的端墙。端 墙可折叠的台架式集装箱,简称折叠箱,满足常规集装箱一样的起吊、堆码和运输。空箱时, 将端墙折叠到底架上,多个折叠箱联挂在一起,构成一个模块,所占空间小,而且码头吊装 次数少,空箱运输、存放及码头吊装等成本低,折叠箱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喜爱。如图1和图2所示,折叠箱包括载货的底架1',设置在底架1'两端的端墙2', 端墙2'通过铰链装置3'铰接到底架1'上;载货时,端墙2'直立,货物放置在底架1' 上,可以同常规集装箱一样运输货物,同时满足运输和堆码的需要;空箱时,端墙2'通过 铰链装置3'向箱内折叠到底架Γ上,折叠后的折叠箱通过标准扭锁联挂起来,几个组成 一个运输模块,具有所占空间小,而且码头吊装次数少,空箱运输、存放及码头吊装操作成 本低等优点。如图3和图4所示,现有技术的铰链装置3'包括内铰链32'、设置于内铰链32' 外侧的外铰链31'、以及将外铰链31'和内铰链32'铰接并固定在一起的前销轴33'和 后销轴34',外铰链31'设置在底架1'的角端并与相应端的底角件11'(参见图1和图 2)焊接在一起,而内铰链32'焊接在端墙2'的角柱21'(参见图1和图2)的底端。拔 出前销轴33',与内铰链32'相连接的端墙2'绕后销轴34'翻转到底架1'上,实现端墙 2'的折叠操作。铰链装置3'还设置有联挂机构,联挂机构包括设置在外铰链31'顶部的 L形角件311',L形角件311'的顶面上设有一缺口,该缺口的宽度与标准起吊件顶孔的宽 度一样,使得折叠箱折叠状态可以满足起吊、堆码和联挂要求;L形角件311'顶部缺口为 内开放结构,以便于容纳其内的内铰链32'由直立状态向箱内翻转。其不足之处在于(1) 由于容纳内铰链的L形角件顶部缺口宽度同标准起吊件顶孔宽度一样,限制了内铰链厚度 的增加,当端墙较重时,内铰链无法满足强度需要;(2)L形角件顶部起吊孔为内开放结构, 相对标准起吊件顶孔封闭结构起吊强度不足,存在安全隐患;(3)目前随着车类货物运输 越来越多,折叠箱端墙不仅要向箱内折叠降低整箱高度,还需要向箱外翻转成一装载坡道 降低装卸成本成为一种趋势,然而L形角件顶部内开放的缺口的设置,使得端墙无法实现 向箱外翻转,不适应未来折叠箱的发展趋势。上面所述的折叠箱应用较广泛,其铰链装置中联挂机构设置在外铰链上,且与内 铰链共用一个缺口位置,目前还有一种使用相对较少的铰链结构,其联挂机构设置在内铰 链上。中国专利申请CN200710026632.5,发明名称一种用于可折叠集装箱的铰链,其提 供了一种铰链装置,包括固定在集装箱底架上的外铰链、与角柱或端臂固定在一起的内铰 链,将内铰链和外铰链枢接在一起的转轴以及锁定销,铰链装置上还设置有联挂机构,其设置在内铰链直立状态的外端面,内铰链折叠状态时,其联挂机构处于铰链装置的顶部,其内 铰链厚度不受联挂机构尺寸限制,可以加厚满足不同集装箱端墙的强度需求,而且联挂缺 口为一与标准起顶角孔相同,不存在起吊连接强度不足的问题,但是其端墙由于结构设计 还是不可以实现双向翻转,无法适应目前车类运输对折叠箱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在满足折叠状态起吊、堆码和联挂需要的同时,其活动铰链厚度还可以不受常规集装箱联 挂机构的限制,以满足不同端墙的强度需要;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 还可以方便地实现折叠箱的端墙向箱体内外两个相反方向翻转折叠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折 叠箱不可以实现双向翻转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箱,其铰链装置在满足折叠状态起吊、堆 码和联挂需要的同时,其活动铰链厚度还可以不受常规集装箱联挂机构的限制,以满足不 同端墙的强度需要;另外,还可以方便地实现折叠箱的端墙向箱体内外两个相反方向翻转 折叠的功能。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包括一将折叠箱底架和端墙进行枢接的铰链机构,所述 铰链机构的外侧设置有联挂机构,所述联挂机构包括一底部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的联挂固 定座及该联挂固定座上方的具有起吊功能的起吊件。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所述联挂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联挂固定座枢接的联 挂件,以及将所述联挂固定座和联挂件枢接的联挂销轴,所述联挂件包括所述起吊件及所 述起吊件下面的支撑板。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所述联挂机构还进一步包括保证处于直立状态的 所述联挂件不向箱内翻转的阻挡机构和不向箱外翻转的支撑。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所述铰链机构包括固定铰链、活动铰链、以及将所 述固定铰链和活动铰链铰接并固定在一起的前销轴和后销轴,所述固定铰链包括相互平行 的第一固定铰链板和第二固定铰链板,所述活动铰链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铰链板和第 二固定铰链板之间。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所述联挂固定座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铰链板、第 二固定铰链板及活动铰链均平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所述联挂件支撑板通 过所述联挂销轴活动枢接于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之间。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所述支撑垂直固接于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 外端部之间,相对于该支撑,所述联挂件支撑板底部的外端还设有一坐落面,当所述联挂件 处于直立状态时,所述坐落面与所述支撑抵触,以防止所述联挂件继续向箱外翻转。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所述阻挡机构包括一阻挡块,所述联挂固定座的 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顶部、与该阻挡块的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缺口,所述联挂件处于直 立状态时,所述阻挡块卡置于所述联挂固定座的缺口内。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所述阻挡块大致呈T形,所述联挂固定座的第一 立板和第二立板顶部的缺口分别与该T形阻挡块的横边两端相对应,所述联挂件的支撑板上对应于该T形阻挡块竖边的一侧匹配固定设置有固定套,所述阻挡块的竖边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一限制该阻挡块从该固定套中抽出的挡板。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所述阻挡机构为所述联挂销轴上设置的棘轮结 构,所述棘轮结构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联挂件、所述棘轮与所述联挂销轴相对固定连接, 所述棘爪通过棘爪销轴枢接于所述联挂装置固定座上,通过所述棘爪对所述棘轮的制动作 用以防止所述连挂件向箱内翻转。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所述联挂固定座顶部与该联挂固定座上方的起吊 件可以直接固接在一起。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位于折叠箱每一端墙两端的所述两折叠箱用铰链 装置中的起吊件的起吊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符合折叠箱ISO吊装标准。在上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所述起吊件为一般集装箱用的顶角件或L形角件 或具有起吊孔的板。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为采用上述 折叠箱用铰链装置的折叠箱。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及折叠箱,通过将联挂机构设置在铰链机构的外 侧,与铰链机构分离设置,使得不仅可以满足常规折叠箱一样的起吊、堆码和联挂需求,而 且由于联挂机构与活动铰链不共用一个缺口,使活动铰链厚度不受联挂机构尺寸限制,可 以设置不同的活动铰链厚度,以满足不同端墙的强度需求;另外,由于联挂机构与端墙固定 相连的活动铰链不在同一个位置,故端墙不受联挂机构的限制,可以更好、更方便的实现端 墙的双向翻转,适应目前折叠箱的发展趋势。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本实用新 型结合以下的附图详细说明其目的、特征及特点。通过附图的说明,将可对实用新型的内容 有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及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图1是现有折叠箱端墙处于直立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现有折叠箱端墙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现有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内铰链处于直立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图4是图3所示现有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内铰链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图5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的折叠箱端墙处于直立状态时的立 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的折叠箱端墙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 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实施例1且当其活动铰链处于直立状态时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铰链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实施例1且当其活动铰链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铰链装置的联挂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的铰链装置中阻挡机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铰链装置中阻挡机构另一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实施例2且当其活动铰链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铰链装置中阻挡机构的端部平面结构视图;图15是图14的A向剖视图;图16是图13所示的铰链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如下现有技术1'底架11'底角件2'端墙21'角柱3'铰链装置31'外铰链311'、312'外铰链板313' L形角件32'内铰链33'前销轴34'后销轴本实用新型1底架11底角件2端墙21角柱3铰链装置31铰链机构311固定铰链3111第一固定铰链板3112第二固定铰链板312活动铰链313前销轴314后销轴32联挂机构321固定座 3211第一立板 3212第二立板 3213第一立板缺口 3214第二立板 缺口3213支撑322联挂件3221起吊件3222支撑板3223支撑板销孔3224支撑板坐落面323联挂销轴33实施例1阻挡机构331阻挡块3311阻挡块横边3312阻挡块竖边3313挡板332固定套34实施例2阻挡机构(棘轮结构)341棘轮342棘爪343棘爪销轴 344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铰接于底架和端墙之间,在实现现有技术折叠状 态起吊、堆码和联挂功能外,同时实现折叠箱的端墙向两个相反方向翻转折叠的功能,本实 用新型的独创之处在于折叠箱铰链装置的结构,折叠箱其它部件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1][0065]图5至图12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3包括铰链机构31和联挂机构32,铰链机构31和联挂机构32分离设置,铰链机构31位于箱体内侧,而联挂机构32位于 铰链机构31的外侧。其中,铰链机构31结构与现有技术的铰链相近似,包括活动铰链312、设置于活动 铰链312 (相当于内铰链)外侧的固定铰链311 (相当于外铰链)、以及将固定铰链311和活 动铰链312铰接并固定的一起的前销轴313和后销轴314。固定铰链311包括相互平行的 第一固定铰链板3111和第二铰链板3112,第一固定铰链板3111位于箱体内侧,第二铰链 板3112位于箱体外侧,活动铰链312位于第一固定铰链板3111和第二固定铰链板3112之 间,与现有技术的铰链结构不同的是,活动铰链312的顶端焊接在端墙2的底部角端位置但 避开角柱21的位置(参见图5、图6所示),而现有技术是活动铰链312的顶端是直接焊接 在端墙2的角柱21的底部(参见图1、图2所示)。当前销轴313和后销轴314同时插入 时将处于直立状态的活动铰链312锁紧,端墙2处于直立状态;拔出前销轴313,活动铰链 312绕后销轴314翻转,实现活动铰链312向箱体内的折叠;拔出后销轴314,活动铰链312 绕前销轴313翻转,实现向箱体外翻转。这样,延伸到与活动铰链312连接的端墙2就可以 通过上述操作实现端墙向箱内方向折叠以降低整箱高度,以及端墙向箱外方向翻转,形成 一装载坡道,降低车类货物的装卸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铰链套在固定铰链的内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还包括 固定铰链套在活动铰链的内部的情况。如图7所示,联挂机构32设置在铰链机构31的外侧,与铰链机构31 (即与固定铰 链311和活动铰链312)分离设置。联挂机构32包括联挂固定座321、联挂件322,以及将 联挂件322枢接到联挂固定座321的联挂销轴323。如图8所示,联挂固定座321包括与第一固定铰链板3111、第二固定铰链板3112 及活动铰链312均平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立板3211和第二立板3212,第一立板3211位于 箱体内侧,第二立板3212位于箱体外侧,在第一立板3211和第二立板3212的外端部之间 还垂直固接有支撑3213。如图10所示,联挂件322包括顶部的起吊件3221,以及固定于起吊件3221的底部 的支撑板3222。支撑板3222底部设有支撑板销孔3223,以通过销轴323可以实现连挂件 322和联挂固定座321之间的枢接。另外,结合图9、图10所示,相对于支撑3213,联挂件支撑板3222还设有一坐落面 3224,当联挂件322处于直立状态时,联挂件支撑板3222上的坐落面3224与支撑3213相 抵触,以防止联挂件322继续向外翻转,保证联挂件322的固定位置。上述的起吊件3221可以是一般集装箱用的顶角件、也可以是背景技术中所说的L 形角件313'、也可以是具有起吊孔的板等。而位于折叠箱每一端墙两端的所述两折叠箱用 铰链装置中的起吊件之间的中心距离符合折叠箱ISO标准,以保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 箱用铰链装置符合集装箱的ISO标准要求。进一步的,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防止处于直立状态的联挂件322继续向箱内方 向翻转,在联挂机构32还设置有阻挡机构33。本实施例中的阻挡机构33是通过一阻挡块331实现。如图11所示,阻挡块331大致呈T形,而联挂固定座321的第一立板3211和第二立板3212与该T形阻挡块331的横边3311两端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缺口 3213和3214,联挂件322的支撑板3222上对应 于阻挡块331竖边331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套332,当联挂件322处于直立状态时,阻挡 块331的竖边3312套设在于固定套332内,而横边3311两端则卡置于联挂固定座321的 缺口 3213和3214中。另外,在阻挡块331的竖边3312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一挡板333,以 限制阻挡块331从固定套332中抽出,以防止阻挡块331的丢失,参照图12。当联挂件322 需要向箱内折叠时,将阻挡块331抬高,横边3311从缺口 3213和3214伸出,由于挡板333 的限制,阻挡块331的竖边3312依然套于固定套332中,当联挂件322在外力作用下向箱 内翻转时,阻挡块331也随联挂件322 —起向箱内翻转。图5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的折叠箱端墙处于直立状态时的立 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的折叠箱端墙处于折叠状态时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折叠箱包括底架1、底架1两端的端墙2,以及将端墙2铰接到 底架1上的铰链装置3,铰链装置3设置在底架1的四角端与端墙2底部的结合处。载货 时,端墙1直立,货物放置在底架1上,可以同常规集装箱一样运输货物,同时满足起吊和堆 码的需要;空箱时,端墙2通过铰链装置3折叠到底架1上,将折叠后的折叠箱联挂起来,几 个组成一个运输模块,具有所占空间小,而且码头吊装次数少,空箱运输、存放及码头吊装 操作成本低等优点。进一步结合图5所示,当端墙2处于直立状态时,联挂件322处于折叠状态,防止 与端墙2的干涉;进一步结合图6所示,端墙2折叠到底架1上后,将联挂件322由折叠状 态竖起,以满足折叠后的起吊、堆码和运输等需要。这样,由于联挂机构32与铰链机构31 的活动铰链312不共用一个缺口,与端墙2相连的活动铰链312厚度不受联挂机构32尺寸 的限制,可以设置不同的活动铰链312厚度,以满足不同端墙2的强度需要,另外,由于联挂 结构32与固定铰链311和活动铰链312分离设置,活动铰链312外翻不受联挂机构32的 限制,可以更方便的实现端墙2的双向翻转需要。进一步的,联挂机构32的起吊件3221可以采用一般标准集装箱的顶角件,由于顶 角件的起吊孔为封闭结构,联挂强度更好,操作安全。[实施例2]图13至图16所示的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实施例2的铰链机构31和联挂机构32与第一种实施例基本相同,只是阻挡机构 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如图14、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阻挡机构为联挂销轴323上设置的棘轮结构 34,棘轮结构34包括棘轮341和棘爪342,其中联挂件322、棘轮341与联挂销轴323通过 一固定螺钉344相对固定连接,棘爪342通过棘爪销轴343枢接于联挂装置固定座321的 立板3211上,控制联挂机构32不向箱内翻转,翻转时,只需要将棘爪342抬起即可实现。在以上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联挂件的枢转方向不仅可以沿纵向折叠还可以横 向折叠,例如,将铰链机构稍向内一下,预留出翻转尺寸即可。[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另一种实施方式,即顶角件3221直接固定设置在联挂固定座321的顶部,相应端墙的部分,只需要远离该位置设置,不干涉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及折叠箱,能够满足折叠状态起吊、堆码和联挂需要,而且活动铰链厚度可以不受常规集装箱联挂机构的限制,以满足不同端墙的强度需 要,且其起吊处连接强度较好,不存在安全隐患。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及折叠箱,端墙向箱外翻转不受联挂机构L 形角件阻挡,端墙不仅可以向内折叠降低整箱高度,而且还可以向外翻转成一坡道,降低车 类货物的装卸成本。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 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包括一将折叠箱底架和端墙进行枢接的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的外侧设置有联挂机构,所述联挂机构包括一底部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的联挂固定座及该联挂固定座上方的具有起吊功能的起吊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挂机构还包括与所 述联挂固定座枢接的联挂件,以及将所述联挂固定座和联挂件枢接的联挂销轴,所述联挂 件包括所述起吊件及所述起吊件下面的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挂机构还进一步包 括保证处于直立状态的所述联挂件不向箱内翻转的阻挡机构和不向箱外翻转的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机构包括固定铰 链、活动铰链、以及将所述固定铰链和活动铰链铰接并固定在一起的前销轴和后销轴,所述 固定铰链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铰链板和第二固定铰链板,所述活动铰链平行设置于所 述第一固定铰链板和第二固定铰链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挂固定座包括与所 述第一固定铰链板、第二固定铰链板及活动铰链均平行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立板与第二立 板,所述联挂件支撑板通过所述联挂销轴活动枢接于所述第一立板、第二立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垂直固接于所述 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外端部之间,相对于该支撑,所述联挂件支撑板底部的外端还设有 一坐落面,当所述联挂件处于直立状态时,所述坐落面与所述支撑抵触,以防止所述联挂件 继续向箱外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包括一阻挡 块,所述联挂固定座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顶部、与该阻挡块的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缺 口,所述联挂件处于直立状态时,所述阻挡块卡置于所述联挂固定座的缺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块大致呈T形,所 述联挂固定座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顶部的缺口分别与该T形阻挡块的横边两端相对应, 所述联挂件的支撑板上对应于该T形阻挡块竖边上匹配固定设置有固定套,所述阻挡块的 竖边的底部还固定设置有一限制该阻挡块从该固定套中抽出的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为所述联挂 销轴上设置的棘轮结构,所述棘轮结构包括棘轮和棘爪,所述联挂件、所述棘轮与所述联挂 销轴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棘爪通过棘爪销轴枢接于所述联挂装置固定座上,通过所述棘爪 对所述棘轮的制动作用以防止所述连挂件向箱内翻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挂固定座顶部与该 联挂固定座上方的起吊件直接固接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折叠箱每 一端墙两端的所述两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中的起吊件的起吊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符合折叠箱 ISO吊装标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件为一般集装 箱用的顶角件或L形角件或具有起吊孔的板。
13.一种折叠箱,包括底架及设置该底架两端的两可折叠的端墙,所述每一端墙的底部 通过两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与该底架的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至10之一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及采用了该铰链装置的折叠箱,所述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包括一将折叠箱底架和端墙进行枢接的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的外侧设置有联挂机构,所述联挂机构包括一底部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的联挂固定座及该联挂固定座上方的具有起吊功能的起吊件。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箱用铰链装置及折叠箱,由于铰链机构和联挂机构分离设置,在满足折叠状态起吊、堆码和联挂需要的同时,其活动铰链厚度还可以不受常规集装箱联挂机构的限制,以满足不同端墙的强度需要,另外,还可方便地实现折叠箱的端墙向箱体内外两个相反方向翻转折叠的功能。
文档编号E05D3/06GK201597950SQ20102013705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8日
发明者孔河清, 李升奇, 毛钏州, 赵建刚 申请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