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卷帘门及其防盗连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41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卷帘门及其防盗连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卷帘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卷帘门及其防盗连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需要,以及大众防盗意识的不断提高,对防盗的可行 性及可靠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银行系统、商铺门面及车库门的安全防盗,更 是需要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防盗系统。在当前的卷帘门行业中,市场中现有的一些防 盗产品,多数是在卷帘门上安装锁杆、挂锁等装置,以便将门体与外 部固定体锁合在一起, 从而达到安全防盗的目的。这些防盗装置的锁体都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下,锁孔位置一目了 然,给卷帘门的防盗来带了很大的隐患,其本身与门体的结合部位,也给了他人很大的可操 作空间,此外,每次的开关锁都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手动操作,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 便。在公告号为201416303的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卷帘门防盗装置,利用电 子控制装置控制电机驱动电机减速机构对防盗锁装置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防盗门的自动 启闭功能,但是这种防盗装置所采用的电子控制装置结构复杂,采用的零部件较多,不易生 产制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安全性高的自动卷帘 门的防盗连锁装置,以解决上述各种问题,或者至少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卷帘门的防盗连锁装置,包括门 框,设置于门框上方的由电机驱动的转轴,与转轴驱动连接的门体,门体包括第一活动门 体,与转轴连接;第二活动门体,位于第一活动门体的末端,与第一活动门体可滑动连接,使 得第二活动门体的上顶梁与第一活动门体的下底梁具有相贴合的第一工作位置和达到预 设间距的第二工作位置;该防盗连锁装置还包括可纵向移动的传动件,其上端位于第一 活动门体的下底梁与第二活动门体的上顶梁之间,下端伸入第二活动门体内;可横向移动 的锁紧部,固定于第二活动门体的内侧,其锁销与门框上的锁孔相配合;直线运动转换机 构,设置在第二活动门体的内侧,分别与传动件和锁紧部驱动连接,用于将传动件的沿竖直 方向的直线运动转换为锁紧部的沿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进一步地,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活动门体上的齿轮;传动件的上端 与第一活动门体的下底梁连接,下端具有与齿轮的第一位置啮合的第一直齿条段;锁紧部 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直齿条段和锁销,第二直齿条段与齿轮的第二位置啮合。进一步地,第二活动门体的内侧还设置有夹持机构,与齿轮配合形成夹持传动件 的夹持空间;进一步地,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活动门体上的齿轮;传动件的上端 从第二活动门体上顶梁的限位孔中穿出,下端具有与齿轮的第一位置啮合的第一直齿条段;锁紧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弹性复位装置、第二直齿条段和锁销,其中,弹性复位装置的 外端与第二活动门体连接,第二直齿条段与齿轮的第二位置啮合;该防盗连锁装置还包括 夹持机构,设置在第二活动门体上,与齿轮配合形成夹持传动件的夹持空间。进一步地,夹持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纵向设置在第二活动门体内侧的销轴,销轴上 套设有转动套。进一步地,第二活动门体内侧设置有控制锁紧部横向移动的导向槽。进一步地,第一活动门体的下部设有滑动凹槽,第二活动门体的上顶梁上固定有 与滑动凹槽相配合的结合部。进一步地,第二活动门体包括具有上顶梁的外壳体和位于外壳体内侧的安装壳 体,齿轮和销轴安装在安装壳体上。进一步地,齿轮为复合齿轮,齿轮的第一位置为复合齿轮的与传动件驱动连接的 第一齿轮,齿轮的第二位置为复合齿轮的与第二直齿条驱动连接的第二齿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卷帘门,该卷帘门配置了上述任 意一种防盗连锁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为门体包括可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动门体和第二活 动门体;可纵向移动的传动件,其上端位于第一活动门体的下底梁与第二活动门体的上顶 梁之间,下端伸入第二活动门体内;可横向移动的锁紧部,固定于第二活动门体的内侧,以 及直线运动转换机构,设置在第二活动门体的内侧,分别与传动件和锁紧部驱动连接。这 样,当门体在自动关闭的过程中,第二活动门体与第一活动门体之间形成间隙,传动件的上 端位于该间隙中,当第二活动门体关闭到位后,第一活动门体在转轴的驱动下继续下移,直 至与第二活动门体的间隙消除,此时传动件在第一活动门体下底梁的推动下往下运动,驱 动直线运动转换机构,进而驱动锁紧部做横向移动,达到自动上锁的目的。当第一活动门体 在转轴作用下往上打开时,传动件的上端回复至第一活动门体与第二活动门体之间的间隙 中,同时锁紧部横向收回至门体内,实现自动解锁的目的。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自动卷帘 门防盗连锁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进而达到了降低成本,操作简单方便,防盗效果 好的效果。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 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防盗连锁装置解锁的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防盗连锁装 置解锁的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防盗连锁装置锁闭的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盗连锁装置的分解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盗连锁装置处于锁闭状态下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盗连锁装置处于解锁状态下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0023]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盗连锁装置处于锁闭状态下的外观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 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卷帘门的防盗连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如图所 示,该防盗连锁装置包括门框1,设置于门框1上的由电机驱动的转轴(图中未示出),与转 轴驱动连接的门体2,其中门体2包括与转轴连接的第一活动门体21 ;位于第一活动门体 21的末端的第二活动门体22,它与第一活动门体21可滑动连接,使得第二活动门体22的 上顶梁与第一活动门体21的下底梁具有相贴合的第一工作位置和形成预设间距的第二工 作位置;该防盗连锁装置还包括可纵向移动的传动件3,其上端位于第一活动门体21的下 底梁与第二活动门体22的上顶梁之间,下端伸入第二活动门体22内;可横向移动的锁紧部 4,固定于第二活动门体22的内侧,其锁销41与门框1上的锁孔相配合;直线运动转换机构 5,设置在第二活动门体22的内侧,分别与传动件3和锁紧部4驱动连接,用于将传动件3 的沿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转换为锁紧部4的沿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防盗连锁装置的直线运动转换机构5包括设置在第二活动门体22 上的齿轮51,齿轮51包括第一位置511和第二位置512 ;传动件3的上端与第一活动门体 21的下底梁固定连接,下端具有与齿轮51的第一位置511啮合的第一直齿条段;锁紧部4 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直齿条段42和锁销41,第二直齿条段与齿轮第二位置512啮合。在本实施例中,卷帘门关闭过程中,当第二活动门体22触地后,保持在相对静止 的位置,而隐蔽安装在第二活动门体22内的防盗锁也保持在相对静止的位置,第一活动门 体21因其与第二活动门体22之间的间隙的存在,在卷帘门自身的重力或者自动卷帘门驱 动装置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压迫传动件3向下运动,传动件3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其 第一直齿条段与齿轮51的第一位置511啮合,从而带动齿轮51转动,相应的,齿轮51的第 二位置512也随之开始转动,带动与第二位置512啮合的锁紧部4上的第二直齿条段向外 运动,进而带动锁紧部4向外运动,使锁销41进入设在门框1中的锁孔,当第一活动门体21 运动到预定距离时,与第二活动门体22的上顶梁接触,从而停止运动,此时,锁销41已经完 成进入锁孔的动作,从而实现了上锁功能。图5示出了该防盗连锁装置处于锁闭状态下的 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活动门体下底梁与第二活动门体上底梁处于相贴合的状态,锁 销完全处于锁孔当中,防盗连锁处于锁闭状态。当卷帘门开启时,在自动卷帘门自身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活动门体21开始 向上运动,由于传动件3与第一活动门体21为固定连接,因此,传动件3随第一活动门体21 一起向上运动,进而带动齿轮51开始顺时针转动,在齿轮51的带动下,锁紧部4上的第二 直齿条段开始向内侧运动,带动锁紧部4向内侧运动,锁销41开始逐渐脱出锁孔,由于锁销 41仍然位于锁孔中,因此,第二活动门体22仍处于锁合状态,保持相对静止。当第一活动门 体21通过下部的滑动凹槽211向上运动到第二活动门体22的上顶梁的结合部221卡合位 置时,锁销41完全脱出锁孔,在第一活动门体21的作用下,开始带动第二活动门体22向上 运动,从而实现开锁过程。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连锁装置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动门体处于与第二活动门体形成预设间距的第 二工作位置,在这种状态下,锁销完全脱出锁孔,防盗连锁处于打开状态。 本实施例中传动件3可以固定在第一活动门体21的下底梁上,可以与第一活动门 体21联动,由于传动件3已经固定设置在第一活动门体21上,所以可以无需夹持机构6对 传动件3进行夹持,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活动门体22内侧加装夹持机构6,与 齿轮51中的第一位置511相配合,形成夹持传动件3的夹持空间,可以避免传动件3进行 啮合运动时向外偏移的问题,使得二者之间的传动效果更好。该夹持机构6可以为至少一 个带传动套62的传动销61,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固作用与更小的摩擦力,降低传动件纵向 运动时的反向作用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啮合传动。为达到较好的隐蔽性效果,传动销61的 安装孔和直线运动转换机构5的安装孔均为盲孔。本实施例的防盗连锁装置的第二活动门体22内侧还可以设置控制锁紧部4横向 移动的横向导向槽44,以防止由于锁紧部4偏位而导致锁销41无法进入锁孔,致使门锁失 效。该导向槽44例如由固定于上活动门体的肋条形成。图2、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卷帘门的防盗连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本 实施例与图1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传动件3的上端为自由端,未与第一活动门体21连 接,在第二活动门体22上顶梁上开设有限位孔222,传动件3的上端从限位孔222穿出,在 第二活动门体22内侧还设有夹持机构6,该夹持机构6可以为至少一个传动销61,与齿轮 相配合,限制传动件3发生除纵向移动外的偏移,优选地,在传动销61上套有传动套62,以 使传动件3与传动销61之间摩擦力更小,同时保持较好的传动效果。同时,本实施例中的 锁紧部4除了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直齿条段42和锁销41之外,还包括一个弹性复位装置43, 该弹性复位装置43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活动门体22上,另一端与第二直齿条段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防盗连锁装置的上锁运动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均是由第一活 动门体21下底梁驱动传动件3做往下的纵向移动,在直线运动转换机构5的作用下,驱动 横向运动的锁紧部4伸出,完成上锁过程。根据本实施例的开锁过程如下所述当自动卷帘门在驱动装置作用下开始向上运 动时,第一活动门体21随驱动转轴向上运动,此时,防盗连锁处于锁合状态,在第一活动门 体21逐渐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在弹性复位装置43的拉力作用下,第二直齿条段开始向左运 动,带动锁销41向左运动,在第二直齿条段的驱动下,齿轮51开始做顺时针转动,与齿轮51 处于啮合状态的传动件3开始向上运动,由于第一活动门体21的压迫作用,所以弹性复位 装置43的向内运动与第一活动门体21的向上运动总是相适应的。当第一活动门体21运 动到与第二活动门体22的结合部221的卡合位置时,在弹性复位装置43的作用下,锁销41 完全脱离锁孔,从而第二活动门体22开始随着第一活动门体21向上运动,实现了门的开启 动作。优选地,弹性复位装置43为弹簧。优选地,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盗连锁装置还可以包括具有上顶梁的外壳 体和位于所述外壳体内侧的安装壳体7,齿轮51、销轴61安装在安装壳体7上,一般情况 下,门体的厚度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对于销轴的安装很是不便。在壳体7的作用下,齿轮 51及销轴61可以有更加稳固的安装部位。此外,为使当门体处于锁合状态时,达到更高的 隐蔽性效果,门体外部相平齐,使第一活动门体21与第二活动门体22的结合部与门的其它 结合部的外观一致。参见图7,防盗连锁的销轴都安装在第二活动门体上,从外面看不出来锁的安装位置,因此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优选地,齿轮51为复合齿轮,复合齿轮的与传动件3啮合的第一齿轮为齿轮51的 第一位置511,复合齿轮的与锁紧部4的第二直齿条啮合的第二齿轮为齿轮51的第二位置 512。优选地,齿轮51可以有与其配合的销轴,销轴安装在第二活动门体22上或者安装 外壳7上。上述的各个实施例的防盗连锁装置均可以安装在第二活动门体22的任一导轨长 度内任一帘片位置,位置灵活可变,进一步提高了防盗性能。为了起到更好的防盗作用,防盗连锁装置可以安装在第二活动门体两侧,数量为 两个。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 一种自动卷帘门,该卷帘门具有上述提到的任意一种 防盗连 锁装置。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自动卷帘门的防盗连锁装置,包括门框(1),设置于所述门框(1)上方的转轴,与所述转轴驱动连接的门体(2),与所述转轴驱动连接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包括第一活动门体(21),所述第一活动门体(21)与所述转轴连接;第二活动门体(22),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位于所述第一活动门体(21)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活动门体(21)可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的上顶梁与所述第一活动门体(21)的下底梁具有相贴合的第一工作位置和达到预设间距的第二工作位置;该防盗连锁装置还包括可纵向移动的传动件(3),其上端位于所述第一活动门体(21)的下底梁与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的上顶梁之间,下端伸入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内;可横向移动的锁紧部(4),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的内侧,其锁销(41)与所述门框(1)上的锁孔相配合;直线运动转换机构(5),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的内侧,分别与所述传动件(3)和所述锁紧部(4)驱动连接,用于将所述传动件(3)的沿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转换为所述锁紧部(4)的沿水平方向的直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运动转换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上的齿轮(51); 所述传动件(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活动门体(21)的下底梁连接,下端具有与所述齿轮 (51)的第一位置(511)啮合的第一直齿条段;所述锁紧部(4)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直齿条段(42)和所述锁销(41),所述第二直齿条段 (42)与所述齿轮(51)的第二位置(512)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的内侧还设置有夹持机构(6),所述夹持机构(6)与所述齿轮 (51)配合形成夹持所述传动件(3)的夹持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运动转换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上的齿轮(51); 所述传动件(3)的上端从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上顶梁的限位孔(222)中穿出,下端 具有与所述齿轮(51)的第一位置(511)啮合的第一直齿条段;所述锁紧部(4)包括依次连接的弹性复位装置(43)、第二直齿条段(42)和所述锁销 (41),其中,所述弹性复位装置(4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连接,所述第二直齿 条段(42)与所述齿轮(51)的第二位置(512)啮合; 该防盗连锁装置还包括夹持机构(6),所述夹持机构(6)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上,与所述齿轮(51) 配合形成夹持所述传动件(3)的夹持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盗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至 少一个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内侧的销轴(61),所述销轴(61)上设有传动套 (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内侧设置 有控制所述锁紧部(4)横向移动的导向槽(4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门体(21)的下端 设有滑动凹槽(211),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的上顶梁上固定有与所述滑动凹槽(211)相 配合的结合部(2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盗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门体(22)包括具有 上顶梁的外壳体和位于所述外壳体内侧的安装壳体(7),所述齿轮(51)和所述销轴(61)安 装在所述安装壳体(7)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防盗连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51)为复合齿 轮,所述的齿轮(51)的第一位置(511)为所述复合齿轮的与所述传动件(3)驱动连接的第 一齿轮,所述的齿轮(51)的第二位置(512)为所述复合齿轮的与所述第二直齿条驱动连接 的第二齿轮。一种自动卷帘门,其特征在于,配置了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盗连锁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卷帘门的防盗连锁装置,包括可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动门体和第二活动门体;可纵向移动的传动件,其上端位于第一活动门体的下底梁与第二活动门体的上顶梁之间,下端伸入第二活动门体内;可横向移动的锁紧部,固定于第二活动门体的内侧;以及直线运动转换机构,设置在第二活动门体的内侧,分别与传动件和锁紧部驱动连接。通过第一活动门体与第二活动门体的相互作用,带动传动机构,完成防盗连锁装置的自动启闭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具有很好的防盗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卷帘门,包括上述的防盗连锁装置。
文档编号E05B65/00GK201763204SQ201020502340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4日
发明者陈为军, 陈继湘 申请人:湖南湘联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