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77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是一种高压气体冲击震源的锁具。
背景技术
工程地震勘探行业的震源种类很多,但是,具有激发能量大、操作方便又适用于城市的小型、轻便单次冲击震源并不多见。常规使用的炸药震源、可控震源、电火花震源、气枪震源和人工震源等,各有利弊。炸药震源激发能量大但不安全,且使用环境受限制;可控震源工作安全但价格昂贵,且不适用建筑物密集城区工作;人工震源使用便利但激发能量小, 且能量输出不稳定;电火花震源和气枪震源也不宜于建筑物密集城区使用。为克服现有冲击震源的不足,需要研制一种非爆炸型、非电磁式新型高压气体冲击震源。而锁具在这种高压气体冲击震源中通过锁住和解锁蓄能释能装置中锤头上端的拉杆,使蓄能释能装置安全、有效地发挥蓄能释能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锁具,用于一种轻便、易携、安全和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激发能量大、频率范围宽、高频成份丰富、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廉的非爆炸型、非电磁式新型高压气体冲击震源的蓄能和释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锁具,包括卡簧、锁套、弹簧、锁芯、弹子、锁杆,其特点是锁芯内置有锁杆,锁芯外套有锁套,锁芯与锁套之间放置弹簧,锁芯上端凹槽内卡有卡簧,锁芯内设有若干个锁芯弹子孔,锁芯弹子孔内放置弹子,锁杆上部开有一个弹子推入的凹槽,锁套内壁上端设有一个弹子从锁杆凹槽退出回归锁芯弹子孔内的增大空间。锁具蓄能时,锁杆移动至锁杆上端的凹槽,与锁芯弹子孔对齐,锁套内壁在弹簧作用下移动至锁芯弹子孔位置将弹子推入锁杆的凹槽中,使锁杆固定在锁芯内,并且使固定在锁杆上的锤头上端拉杆定位。锁具释能时,锁套向下运动至内壁增大空间处的锁芯弹子孔位置,弹子从锁杆凹槽退出回归锁芯弹子孔内,锁杆沿锁芯内壁自由滑落,并使固定在锁杆上的锤头上端的拉杆下落。本发明有益效果锁具在高压气体冲击震源中通过锁住和解锁锤头上端的拉杆, 使蓄能释能装置安全、有效地发挥蓄能释能作用。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剖视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锁具包括卡簧1、锁套2、弹簧3、锁芯4、弹子5、锁杆 6。锁芯4内置有锁杆6,锁芯4外套有锁套2,锁芯4与锁套2之间放置弹簧3,锁芯 4上端凹槽内卡有卡簧1,锁芯4内设有若干个锁芯弹子孔,锁芯弹子孔内放置弹子5,锁杆 6上部开有一个弹子推入的凹槽,锁套2内壁上端设有一个弹子从锁杆凹槽退出回归锁芯弹子孔内的增大空间。需要蓄能时,提供动力的外部动力装置给锁杆6提供向上拉力,锁杆6沿锁芯4内壁导向向上运动,当锁杆6到达指定高度时,锁杆6上端的凹槽与弹子孔对位,同时,弹簧3 使锁套2向上运动,锁套2内壁将锁芯4弹子孔内的弹子5推入锁杆6的凹槽,固定住锁杆 6,也使与之相连的锤头上端的拉杆定位;需要释能时,敲击锁套2,致使锁套2向下运动,弹簧3压缩,使锁套2内壁空间增大,弹子5从锁杆6凹槽退出回归锁芯4弹子孔内,锁杆6 沿锁芯内壁自由滑落,导致与之相连的锤头上端的拉杆下落。以上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构思下的基本说明,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任何等效变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锁具,包括卡簧(1)、锁套(2)、弹簧(3)、锁芯(4)、弹子(5)、锁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4)内置有锁杆(6 ),锁芯(4)外套有锁套(2 ),锁芯(4)与锁套(2 )之间放置弹簧(3),锁芯(4)上端凹槽内卡有卡簧(1),锁芯(4)内设有若干个锁芯弹子孔,锁芯弹子孔内放置弹子(5),锁杆(6)上部开有一个弹子推入的凹槽,锁套(2)内壁上端设有一个弹子从锁杆凹槽退出回归锁芯弹子孔内的增大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蓄能时,锁杆(6)移动至锁杆 (6)上端的凹槽,与锁芯(4)的弹子孔对齐,锁套(2)内壁在弹簧(3)作用下移动至锁芯弹子孔位置将弹子(5)推入锁杆(6)的凹槽中,使锁杆(6)固定在锁芯(4)内,并且使固定在锁杆(6)上的锤头上端拉杆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释能时,锁套(2)向下运动至内壁增大空间处的锁芯弹子孔位置,弹子(5)从锁杆(6)凹槽退出回归锁芯弹子孔内,锁杆 (6)沿锁芯(4)内壁自由滑落,并使固定在锁杆(6)上的锤头上端的拉杆下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包括卡簧、锁套、弹簧、锁芯、弹子、锁杆,锁芯内置有锁杆,锁芯外套有锁套,锁芯与锁套之间放置弹簧,锁芯上端凹槽内卡有卡簧,锁芯内设有若干个锁芯弹子孔,锁芯弹子孔内放置弹子,锁杆上部开有一个弹子推入的凹槽,锁套内壁上端设有一个弹子从锁杆凹槽退出回归锁芯弹子孔内的增大空间。本发明的锁具在高压气体冲击震源中通过锁住和解锁锤头上端的拉杆,使蓄能释能装置安全、有效地发挥蓄能释能作用。
文档编号E05B27/00GK102359317SQ20111025798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日
发明者夏学礼, 孙秀容, 毛健伟, 罗军, 聂碧波, 郭乃根, 陈坚, 马董伟 申请人:上海申丰地质新技术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