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71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多模式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锁组件(10),所述锁组件(10)具有第一锁状态和第二锁状态。锁组件(10)包括:插销组件(30),所述插销组件(30)具有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插销(55);和把手,所述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55),以使所述插销(55)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组件(10)还包括:轮毂,所述轮毂联接到所述把手,用于随所述把手运动;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把手以允许或阻止所述插销(55)运动的构件;和锁元件。所述构件与轮毂接合,以允许或阻止轮毂运动。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所述锁元件与所述构件接合,使得所述构件阻止所述把手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锁状态中,所述锁元件从所述构件脱离,使得所述构件允许所述把手的运动。
【专利说明】多模式锁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锁组件,更具体地,涉及包括两个或三个锁状态的锁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的锁组件通常包括分别附接到门或其它结构的外侧和内侧的外把手和内把手,使得能够通过转动外把手和内把手中的任意一个来缩回锁闩或门闩。有些锁组件包括控制是否能够使用外把手和/或内把手来打开门的三个锁模式或状态。在这些锁组件中,外把手和内把手每个均具有轮毂,所述轮毂响应于相应的把手的旋转而旋转,轮毂的旋转则在适当的锁状态中能够使插销缩回。锁杆能够直接与这些轮毂接合,以取决于锁组件的锁状态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止锁闩的缩回。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锁组件,所述锁组件具有第一锁状态和第二锁状态。所述锁组件包括:插销组件,所述插销组件具有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插销;和把手,所述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所述锁组件还包括:轮毂,所述轮毂联接到所述把手以随所述把手运动;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把手以允许或阻止所述插销运动的构件;和锁元件。所述构件与所述轮毂接合以允许或阻止所述轮毂运动。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与所述构件接合,使得所述构件阻止所述把手运动,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第一锁状态中从所述构件脱离,使得所述构件允许所述把手运动。
[0004]在另一个构造中,所述锁组件具有第一锁状态和第二锁状态,并且所述锁组件包括插销组件、把手和可移动的构件。所述插销组件具有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插销。所述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所述锁组件还包括锁元件,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第一锁状态中从所述构件脱离,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与所述构件接合。所述阻挡元件与所述构件协作,以允许或阻止所述插销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0005]在另一个构造中,所述锁组件具有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死锁状态。所述锁组件包括:插销组件,所述插销组件具有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插销;内把手,所述内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外把手,所述外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所述锁组件还包括: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内把手,以允许或阻止所述内把手运动;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外把手,以允许或阻止所述外把手运动;内锁元件,所述内锁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和外锁元件,所述外锁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当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一构件脱离,且所述外锁元件从所述第二构件脱离,以允许经由所述内把手和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当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阻止经由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当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死锁状态时,所述内锁元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以阻止经由所述内把手缩回所述插销,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阻止经由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
[0006]在另一个构造中,本发明提供一种锁系统,其包括:锁组件,所述锁组件能够在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死锁状态之间变化;和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与所述锁组件通信的网状网络。所述锁组件包括:插销组件,所述插销组件具有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的插销;内把手,所述内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和外把手,所述外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所述锁组件还包括: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内把手,以允许或阻止所述内把手运动;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外把手,以允许或阻止所述外把手运动;内锁元件,所述内锁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和外锁元件,所述外锁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所述锁组件响应于来自所述网状网络的远程信号使得所述内锁元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且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所述锁组件进还响应于来自所述网状网络的另一个远程信号使得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一构件脱离且所述外锁元件从所述第二构件脱离。当所述内锁元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且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阻止经由至少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时,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死锁状态中的一个状态。当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一构件脱离且所述外锁元件从所述第二构件脱离,以允许经由所述内把手或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时,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
[0007]通过考虑详细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实施本发明并且联接到一个结构的锁组件的透视图。
[0009]图2是图1的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包括外锁眼盖、插销组件、内锁眼盖、外把手和内把手。
[0010]图3是包括外锁芯和外驱动构件的外锁眼盖的后视图。
[0011]图4是内锁眼盖的部分的透视图。
[0012]图5是内锁眼盖的后视图,其中示出处于解锁状态的锁组件。
[0013]图6是内锁眼盖的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经由第一接合机构从解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
[0014]图7是内锁眼盖的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经由第一接合机构从锁定状态变化到死锁状态。
[0015]图8是内锁眼盖的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处于死锁状态且经由第一接合机构变化到锁定状态。
[0016]图9是内锁眼盖的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处于锁定状态且经由第一接合机构变化到解锁状态。
[0017]图10是内锁眼盖的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经由第一接合机构变化到解锁状态。
[0018]图11是锁组件的内轮毂和外轮毂的透视图。
[0019]图12是示出当内把手和外把手处于非致动状态时外轮毂与内轮毂接合的截面图。
[0020]图13是示出当内把手和外把手中的一个处于致动状态时外轮毂与内轮毂接合的截面图。
[0021]图14是包括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的内锁眼盖的透视图。
[0022]图15是内锁眼盖的另一个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经由第二接合机构从解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
[0023]图16是内锁眼盖的另一个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经由第二接合机构变化到锁定状态。
[0024]图17是内锁眼盖的另一个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经由第二接合机构变化到死锁状态。
[0025]图18是内锁眼盖的另一个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经由第二接合机构从死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
[0026]图19是内锁眼盖的另一个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经由第二接合机构从锁定状态变化到解锁状态。
[0027]图20是内锁眼盖的另一个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经由第二接合机构变化到解锁状态。
[0028]图21是包括第一接合机构和位于第一接合机构附近的内锁芯的锁组件的部分的透视图。
[0029]图22是包括第一接合机构和内锁芯的锁组件的部分的另一个透视图。
[0030]图23是从邻近内锁眼盖观看的锁组件的部分的透视图。
[0031]图24是包括能够邻近内把手访问的指旋件致动器的内锁眼盖的透视图。
[0032]图25是内锁眼盖的部分的后视图,其中示出处于锁定状态的锁组件响应于内把手的旋转的操作。
[0033]图26是内锁眼盖的部分的另一个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响应于内把手的旋转的操作。
[0034]图27是另一个内锁眼盖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处于解锁状态。
[0035]图28是图27的内锁眼盖的另一个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处于锁定状态。
[0036]图29是图27的内锁眼盖的另一个后视图,其中示出锁组件处于死锁状态。
[0037]图30是用于利用网关装置将诸如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联接到无线电频率(RF)网状网络以允许从移动装置或网络计算机远程监控和控制RF网状网络装置的系统的图。
[0038]图31是包括联网计算机服务器和附加的RF网状网络装置的图30的系统的图。
[0039]图32是不出RF装置、互联网、网络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之间的通/[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在对本发明的任何实施例进行详细解释之前,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将其应用局限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的或在以下附图中示意的结构细节和部件布置。本发明能够具有其它实施例或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或实践。另外,应当理解,本文所用的措辞和术语用于描述的目的,且不应当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文中“包括”、“包含”或“具有”及其变型的使用旨在包括其后列出的物件和其等同物以及额外物件。[0041]图1示出用于与可以被锁定和解锁的一个结构(例如,门、通道面板、便携式锁等)一起使用的锁组件10。在下文中,术语“门”将用来代表所有这样的可锁定的结构,不应被解释为将本发明的应用完全局限于门。图1所示的锁组件10能够经由键盘20以电子方式、使用合适的钥匙25以机械方式在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死锁状态之间变化。如图24所示,锁组件10能够经由指旋件465在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死锁状态之间变化。在某些构造中,锁组件10能够在两个锁状态(例如,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和死锁状态)之间变化。
[0042]图1和图2示出锁组件10包括:设置在门15的孔(未示出)中的插销组件30 ;和大致将插销组件30封闭在门15中的具有外锁眼盖40和内锁眼盖45的锁眼盖组件35。插销组件30包括插销板50和插销55,所述插销55能够相对于插销板50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使得当插销55处于伸出位置时,插销55接合门15的框架(未示出)中的凹穴(例如,舌片一未示出),以将门15保持在关闭位置。插销55能够移动到缩回位置,以允许门15移动到打开位置。这样的插销组件30的布置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
[0043]外锁眼盖40和内锁眼盖45通过紧固件60和紧固件附接部65彼此附接并且与门15保持接合。示出的紧固件60联接到内锁眼盖45,并且紧固件附接部65联接到外锁眼盖
40。在其它构造中,紧固件60能够位于外锁眼盖40和内锁眼盖45其中之一或两者上,而紧固件附接部65位于未联接有紧固件60的另一个锁眼盖40、45的互补部上。
[0044]图1和图2示出锁组件10包括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所述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插销组件30,以使插销55伸出和缩回。如图2所示,外把手75经由板80和卡环85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到外锁眼盖40。如图所示,板80具有椭圆形的形状并随外把手75旋转。虽然未示出,内把手70以类似的方式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到内锁眼盖45。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能够在非致动状态和致动状态之间移动(所述移动例如为枢转或旋转),在所述非致动状态中,相应的把手70、75不移动,而在所述致动状态中,相应的把手70、75正被移动。一般来说,当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处于非致动状态时,插销55处于伸出位置,并且当内把手70或外把手75处于致动状态时,插销55能够朝向缩回位置移动。
[0045]如图4、图11-13和图23所示,锁组件10还包括内轮毂90和外轮毂95。所述内轮毂90具有:从内轮毂90的第一侧向外延伸的第一转轴100 ;从内轮毂90的第二侧向内延伸的突起105 ;和位于内轮毂90的周缘上的第一外周凹部110。内轮毂90经由第一转轴100以可操作方式连接到内把手70,从而内轮毂90与内把手70—起旋转。如图11-13、图25和图26所示,突起105由对置的突起部115限定,并且第一外周凹部110由对置的倾斜表面120限定,所述对置的倾斜表面120限定大于90度的角度,但在此其它的角度是可能的和可以考虑的。倾斜表面120与内轮毂90的周缘在相应的过渡点125处接界。
[0046]外轮毂95具有轴向凹部130、第二外周凹部135和第二转轴140。继续参考图11-13、图25和图26,轴向凹部130由成角度地偏移的接合表面145和在所述接合表面145之间延伸的弯曲表面150限定。如图所示,第二外周凹部135由的对置的倾斜表面160限定,所述对置的倾斜表面160限定大于90度的角度,但在此其它的角度是可能的和可以考虑的。倾斜表面160与内轮毂90的周缘在相应的过渡点165接界。内轮毂90和外轮毂95联接到一起,使得当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都处于非致动状态时,第一外周凹部110的过渡点125与第二外周凹部135的过渡点165对准。
[0047]外轮毂95经由第二转轴140以可操作方式连接到外把手75,从而外轮毂95大体随外把手75 —起旋转。如图2所示,第二转轴140从内锁眼盖45通过插销组件30中的开口 170延伸到外把手75中的孔口 175中。一般来说,第二转轴140在开口 170内与插销组件30接合,以响应于内把手70或外把手75的旋转使插销55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变化。
[0048]突起105具有与轴向凹部130的横截面形状类似的横截面形状。如图12、图13、图25和图26所示,突起105的尺寸被设定成小于轴向凹部130的尺寸,以在内把手70或外把手75被旋转时提供在内轮毂90和外轮毂95之间的初始无效旋转运动。在所示的构造中,内轮毂90被偏压,使得当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处于其相应的非致动状态时,突起部115在接合表面145之间大致居中。在某些构造中,内轮毂90和外轮毂95之间的附接能够颠倒(例如,内轮毂90能够具有轴向凹部130,并且外轮毂95能够具有突起105)。
[0049]参考图12和图13,初始无效旋转运动限定内轮毂90相对于外轮毂95旋转或外轮毂95相对于内轮毂90旋转的角距离D1。在所示构造中,角距离Dl约15度。在其它构造中,由突起105在轴向凹部130中的接合提供的初始无效旋转运动能够包括其它的在内轮毂90和外轮毂95之间的角距离(例如,对应于约10度的无效旋转运动的距离)。
[0050]如图3所示,锁组件10包括把手传感器87,所述把手传感器87经由板80与内把手和外把手75通信。一般来说,把手传感器87基于板80的旋转位置来检测内把手70或外把手75是否处于非致动状态或致动状态。
[0051]参考图4、图23、图25和图26,锁组件10还包括内阻挡元件或填塞构件180、外阻挡元件或填塞构件185、内阻挡构件或滑动构件190和外阻挡构件或滑动构件195。内填塞构件180具有:在第一外周凹部110内与内轮毂90接合的第一部200 ;和与第一部200大致相对并且与内滑动构件190接合的第二部205。内填塞构件180能够响应于内轮毂90的旋转而相对于锁眼盖组件35枢转,从而第一部200能够在内把手70旋转时从第一外周凹部110脱离。
[0052]外填塞构件185由与内填塞构件180相同的形状限定。具体地,外填塞构件185具有:在第二外周凹部135内与外轮毂95接合的第一部210 ;和与第一部210大致相对并且与外滑动构件195接合的第二部215。外填塞构件185能够响应于外轮毂95的旋转而相对于锁眼盖组件35枢转,从而第一部210能够在外把手75旋转时从第二外周凹部135脱离。
[0053]内滑动构件190经由与内填塞构件180接合而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内轮毂90,以允许或阻止内把手70的运动。如图5-10和图15-20所示,内滑动构件190被弹簧217朝右偏压。如图4和图23所示,内滑动构件190包括第一突部220、第一狭槽225和斜切部235。所述第一突部220由内填塞构件的第二部205接合。所述第一狭槽225设置在内滑动构件190的侧部中并且位于内滑动构件190的端部之间。第一狭槽225由从内滑动构件190的侧部(当在图4-10、图15-20和图23中看时的下侧)测量的深度限定,并且所述斜切部235邻近于第一狭槽225的一侧且位于第一狭槽225的所述一侧上。内滑动构件190能够响应于内填塞构件180的运动而移动或滑动。
[0054]外滑动构件195经由与外填塞构件185接合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外轮毂95,以允许或阻止外把手75的运动。如图5-10和图15-20所示,外滑动构件195被作用在滑动销238上的弹簧237朝右偏压。外滑动构件195包括:由外填塞构件185的第二部215接合的第二突部240 ;和设置在外滑动构件195的侧部的第二狭槽245。所述第二狭槽245位于外滑动构件195的端部之间,并且由从内滑动构件190的侧部(当在图4-10和图15-20中看时的下侧)测量的深度限定。如图4所示,例如,第二狭槽250的深度比第一狭槽230的深度浅。外滑动构件195能够响应于外填塞构件185的运动而移动或滑动。
[0055]参考图2-10、图15-20、图23、图25和图26,锁组件10还包括外锁元件或杆255、内锁元件或杆260、连杆265、内驱动构件270、外驱动构件275、内定位件280、外定位件285、内锁芯290和外锁芯295。外锁杆255由细长本体限定,所述细长本体具有:能够在第二狭槽245内与外滑动构件195接合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如图所示,外锁杆255的第一端大体比外锁杆255的其余部分厚(例如,以加强第一端)。外锁杆255包括:沿外锁杆255的细长本体的第一边缘设置的第一传感器凹部300 ;沿细长本体的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设置的两个外定位件凹口或槽口 305 ;和沿所述第二边缘设置并且与所述槽口 305间隔开的第一齿310。第一齿305在外锁杆255的边缘上限定接合部。
[0056]外锁杆255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端附近的第一接合部315 ;和在外锁杆255上纵向定向的销槽320。如图所示,销槽320具有相同的长度。在某些构造中,外锁杆可以包括单个销槽320。外锁杆255能够在第一位置(图4)和第二位置(图5和图6)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外锁杆255从外滑动构件195脱离,在所述第二位置中,外锁杆255在第二狭槽245内与外滑动构件195接合。
[0057]内锁杆260由细长本体限定,所述细长本体具有:能够在第一狭槽225内与内滑动构件190接合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如图所不,内锁杆260的第一端大体比内锁杆260的其余部分薄(例如,以避免干涉第一狭槽225)。内锁杆260包括:沿细长本体的第一边缘设置的第二传感器凹部325 ;和沿第二边缘设置的第二齿335和第三齿340。所述第二齿335和所述第三齿340在内锁杆260的边缘上限定接合部。
[0058]内锁杆260还包括:在细长本体上并从细长本体向外延伸的间隔开的销345 ;和位于第二端附近的第二接合部350。销槽320和销345协作以使内锁杆260与外锁杆255以可滑动的方式接合,并且销345能够在销槽320内移动,从而内锁杆260能够随外锁杆255移动且能够选择性地相对于外锁杆255滑动,以使锁组件10在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死锁状态之间变化。在其它构造中,内锁杆能够包括单个销345,该单个销345与单个销槽320协作,以使内锁杆260与外锁杆255联接。
[0059]内锁杆260能够在第一位置(图5和图10)、第二位置(图6和图9)和第三位置(图7和图8)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对应于解锁状态,在所述解锁状态中,内锁杆260从内滑动构件190脱离。第二位置对应于锁定状态,在所述锁定状态中,内锁杆260邻近斜切部235与内滑动构件190接合。第三位置对应于死锁状态,在所述死锁状态中,内锁杆260在第二狭槽245内与内滑动构件190接合。一般来说,外锁杆255和内锁杆260能够随彼此在相应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内锁杆260还能够相对于外锁杆255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0060]连杆265邻近第二端联接到内锁杆260,并且能够随内锁杆260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如图所示,连杆265是通过销连接到内锁杆260的分离部件。在某些构造中,连杆265能够形成为内锁杆260的一部分,使得内锁杆260和连杆265形成单个部件。关于内锁杆260和连杆265,短语“联接到”旨在意味着或者内锁杆260和连杆265是彼此附接的分离部件,或者内锁杆260和连杆265形成一个单个部件。
[0061]连杆265包括与第一接合部315和第二接合部350间隔开的第三接合部355。在包括形成为单个部件的内锁杆260和连杆265的构造中,第三接合部355能够设置在内锁杆260上。连杆265还具有滑动槽365和多个定位件凹部或槽口 370 (例如,如图5_10所示三个定位件槽口 370)。滑动销375联接到内锁眼盖45并在滑动槽365内与连杆265接合,以促进连杆265随内锁杆260的线性运动。
[0062]内驱动构件270限定在外锁杆255及内锁杆260和连杆265之间的位置处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到内锁眼盖45的第一接合机构。内驱动构件270还位于第一接合部315、第二接合部350和第三接合部355附近,并且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一接合部315、第二接合部350和第三接合部355接合。内驱动构件270包括中央部380,所述中央部380能够相对于内锁眼盖45旋转并且具有位于中央部380的远端附近的驱动构件连接部385。
[0063]内驱动构件270还包括接合构件390、第一凸轮部395和第二凸轮部400。所述接合构件390从中央部380径向向外延伸。参考图4-10、图15-20和图23,接合构件390包括:第一致动器405,所述第一致动器405从接合构件390的本体沿相对于内驱动构件270的纵向轴线的外周方向或旋转方向延伸;以及第二致动器410,所述第二致动器410从接合构件390的本体沿大致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的轴向方向延伸。换言之,第一致动器405在垂直于内驱动构件270的轴向方向的第一平面中延伸,并且第二致动器410在垂直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中延伸。
[0064]第一致动器405能够响应于内驱动构件270从静止位置在第一方向(当在图5_10中看时的顺时针方向)上第一预定量(例如,45度)的旋转而与第一接合部315接合。第一致动器405还能够响应于内驱动构件270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的旋转而与第三接合部355接合。内驱动构件270能够从静止位置在第一方向上旋转约90度和在第二方向上旋转约90度,以使外锁杆255和内锁杆260在相应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和使内锁杆260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0065]如图4-10、图15-20和图23所示,第二致动器410由第一致动器部410a和位于第一致动器部410a附近的第二致动器部410b限定。第一致动器部410a响应于内驱动构件270从静止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第二预定量(例如,90度)的旋转而与第二接合部350对准且能够响应于内驱动构件270从静止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第二预定量(例如,90度)的旋转而与第二接合部350接合。第二致动器部410b能够响应于内驱动构件270在第一方向上第二预定量的旋转而与止动件413接合,以限制内驱动构件270的过度旋转。第二致动器部410b比第一致动器部410a大,并能够加强第一致动器部410a。
[0066]第一凸轮部395从中央部380径向向外延伸且从远端向内定位。第二凸轮部400在接合构件390和第一凸轮部395之间从中央部380径向向外延伸。如图所示,第二凸轮部400形成为第一凸轮部395的一部分,并从第一凸轮部395成角度地偏移约45度。
[0067]如图5所示,当内驱动构件270不与第一接合部315、第二接合部350或第三接合部355接合时,内驱动构件270被定向在静止位置中。在某些构造中,内驱动构件270由弹簧或其它偏压构件(未示出)偏压到静止位置(例如,如图5所示的内驱动构件270的位置)。在其它构造中,内驱动构件270能够经由摩擦配合或其它合适的连接方式而联接到内锁眼
盖40。
[0068]参考图2和图3,外驱动构件275联接到外锁眼盖40且(例如,通过弹簧)被偏压到静止位置。外驱动构件275限定驱动构件孔415和第三凸轮部420,所述第三凸轮部420邻近外驱动构件275的远端从外驱动构件275的中央部径向向外延伸。驱动构件孔415被成形为接纳驱动构件连接部385,从而外驱动构件275的旋转传递到内驱动构件270。如图所示,外驱动构件275被定向在静止位置中。在某些构造中,外驱动构件275由弹簧或其它偏压构件(未示出)偏压到静止位置。在其它构造中,外驱动构件275能够经由摩擦配合或其它合适的连接方式联接到外锁眼盖45。
[0069]外驱动构件275能够在(当在图3中看时的)逆时针方向(对应于当从图1中的左侧看时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约45度,以使内驱动构件270在顺时针方向(当在图5中看时)上旋转约45度。外驱动构件275还能够在(当在图3中看时的)顺时针方向(对应于当从图1中的左侧看时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约90度,以使内驱动构件270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约90度。
[0070]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图3中观看时的外驱动构件275的逆时针旋转对应于当从图1的左侧观看锁组件10时的外驱动构件275在第一方向(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此外,图3中观看时的外驱动构件275的顺时针旋转对应于当从图1的左侧观看锁组件10时的外驱动构件275在第二方向(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在下文中,将如从图1的左侧观看那样描述外驱动构件275和外锁芯295的旋转方向,使得在与内驱动构件270和内锁芯290的旋转方向一致的情况下描述这些部件的旋转方向。
[0071]如图4-10和图15-20所示,内定位件280和外定位件285联接到内锁眼盖45。内定位件280具有第一定位件构件425,所述第一定位件构件425被偏压成与定位件槽口 370中的一个定位件槽口接合,以将内锁杆260和连杆265保持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外定位件285包括罩430和第二定位件构件435,所述第二定位件构件435被从罩430中的盲孔(未不出)向外偏压。第二定位件构件435被偏压成与两个定位件槽口 305中的一个定位件槽口接合,以将外锁杆255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中。
[0072]内锁芯290限定第一致动器机构,所述第一致动器机构联接到内锁眼盖45且能够从内锁眼盖45外侧访问。如图2、图4和图21-23所示,内锁芯290包括第一壳体440和第一栓塞445,所述第一栓塞445限定用于接纳钥匙(例如,钥匙25)的第一钥匙通道450。第一栓塞445能够选择性地在第一壳体440内旋转。第一栓塞445具有第一凸轮455和与第一凸轮455轴向偏移(例如,45度)的第二凸轮460。响应于第一栓塞445的旋转,第一凸轮455和第二凸轮460能够一起旋转,并且第一凸轮455能够与第一凸轮部395接合,第二凸轮460能够与第二凸轮部400接合。
[0073]图24示出能够代替内锁芯290与锁组件10 —起使用的另一个第一致动器机构或指旋件465。如图所示,指旋件465联接到内锁眼盖45且能够从内锁眼盖45外侧访问。该指旋件具有:类似于第一壳体440的本体(未示出);和联接到所述本体且能够响应于指旋件465的旋转而旋转的凸轮(未示出)。所述凸轮类似于第一凸轮455和第二凸轮460,且能够以相同的方式与第一凸轮部395和第二凸轮部400接合。[0074]返回来参考图1-3,外锁芯295限定第二致动器机构,所述第二致动器机构联接到外锁眼盖40且能够从外锁眼盖40外侧访问,并且所述第二致动器机构包括第二壳体470和第二栓塞475,所述第二栓塞475限定用于接纳钥匙(例如,钥匙25)的第二钥匙通道480。第二栓塞475能够选择性地在第二壳体470内旋转,并且第二栓塞475具有第三凸轮485,所述第三凸轮485能够响应于第二栓塞475的旋转而旋转。响应于第二栓塞475的旋转,第三凸轮485能够与外驱动构件275的第三凸轮部420接合,以使第三凸轮部420旋转,第三凸轮部420的旋转传递到内驱动构件270。
[0075]参考图1、图14、图24,电子键盘20联接到外锁眼盖40且能够从外锁眼盖40外侧访问,并且锁组件10还包括联接到外锁眼盖40且能够从外锁眼盖40外侧访问的第一电子按钮490和第二的电子按钮495。如图所示,键盘20具有用于保护键盘20上的键505的盖500。参考图1、图5-10、图15-20、图23和图24,键盘20以及第一电子按钮490和第二电子按钮495限定第三致动器机构,所述第三致动器机构与联接到内锁眼盖45的马达510电通信。第一电子按钮490限定促进经由马达510使锁组件10变化到锁定状态或死锁状态的锁定按钮。第二电子按钮495是促进经由马达510使锁组件10变化到解锁状态的解锁按钮。能够在键盘20上输入代码,以使锁组件10在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死锁状态中的至少两个状态之间变化。
[0076]参考图4-10和图15-20,锁组件10还包括第一齿轮515、第二齿轮520和第三齿轮525。第一齿轮515联接到马达510的驱动轴(未示出),用于随该驱动轴旋转。图中所示的第一齿轮515是螺旋齿轮,但在此其它齿轮是可能的和可以考虑的。第二齿轮520附接到内锁眼盖45,并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到第一齿轮515,用于响应于第一齿轮515而旋转。如图4-10、图15-20和图23所示,第二齿轮520包括:从动部530,所述从动部530联接到第一齿轮515 ;和驱动部535,所述驱动部535比所述从动部530小且联接到第三齿轮525。
[0077]第三齿轮525附接到内锁眼盖45,并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到第二齿轮520。参考图4-10和图15-20,第三齿轮525包括驱动销540和凸轮构件545,所述凸轮构件545从第三齿轮525的第二侧延伸。驱动销540限定第二接合机构,所述第二接合机构从第三齿轮525的一侧延伸,并从第三齿轮525的中心径向偏移。
[0078]驱动销540能够响应于第三齿轮525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旋转而与外锁杆255的第一齿310接合,以将内锁杆260和外锁杆255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驱动销540还能够响应于第三齿轮525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二旋转而与第二齿335接合,以将内锁杆26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并将外锁杆255保持在第二位置。驱动销540还能够响应于第三齿轮525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旋转而与第三齿340接合,以将内锁杆260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驱动销540能够响应于第三齿轮525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旋转而与第二齿335接合,以将内锁杆260和外锁杆255从相应的第二位置移动到对应的第一位置。
[0079]如图4_10、图15-20和图23所不,锁组件10还包括第一传感器550、第二传感器555和第三传感器560,用以检测锁组件10的参数。第一传感器550包括第一传感器臂565,所述第一传感器臂565在第一传感器凹部300内与外锁杆255通信。第二传感器555包括第二传感器臂570,所述第二传感器臂570在第二传感器凹部325内与内锁杆260通信。
[0080]第一传感器550和第二传感器555协作,以基于第一传感器550和第二传感器555中的一个或两个是否起作用来检测锁组件10的状态(例如,解锁状态、锁定状态、死锁状态)。当第一传感器臂565被设置在第一传感器凹部300中而没有被外锁杆255压下或压迫时(例如,当外锁杆255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传感器550不起作用。当第一传感器臂565被外锁杆255压下或以其它方式压迫或作用时(例如,当在外锁杆255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传感器550起作用。当第二传感器臂570设置第二传感器凹部325中而没有被内锁杆260压下或压迫时(例如,当内锁杆26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第二传感器555不起作用。当第二传感器臂570被内锁杆260压下或以其它方式压迫或作用时(例如,当内锁杆260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二传感器555起作用。
[0081]第三传感器560包括第三传感器臂575,所述第三传感器臂575与第三齿轮525的凸轮构件545通信。当第三传感器560起作用时,第三传感器臂575与凸轮构件545相互作用,以确定第三齿轮525的旋转何时应经由马达510来停止,以实现驱动销540的期望定向或位置。当凸轮构件545的椭圆部分或细长部分与第三传感器臂575接合或将第三传感器臂575压下时,第三传感器560起作用。当第三传感器臂575没有受到凸轮构件545作用时,第三传感器560不起作用。一般来说,第一传感器550、第二传感器555和第三传感器560与控制器通信,以基于相应的传感器550、555、560是起作用或不起作用来提供或发送表示锁组件10的参数的信号。
[0082]图27-图29示出用于与锁组件10—起使用的另一个内轮毂580、外轮毂585、内滑动构件590和外滑动构件595。除了如下文描述的之外,内轮毂580、外轮毂585、内滑动构件590和外滑动构件595与关于图1-26描述的相应的内轮毂90、外轮毂95、内滑动构件190和外滑动构件195相同。
[0083]如图27-图29所示,内轮毂580由具有沿内轮毂580的周缘设置的多个齿625的第一齿轮或小齿轮机构600限定。外轮毂585由具有沿外轮毂585的周缘设置的多个齿615的第二齿轮或小齿轮机构610限定。
[0084]内滑动构件590由具有由内轮毂580的多个齿625接合的多个齿625的第一齿条机构620限定,并且内滑动构件590包括第一狭槽630和邻近所述第一狭槽630的斜切部635。第一小齿轮机构600与第一齿条机构620协作,以限定用于内轮毂580的阻挡构件。由于第一小齿轮机构600与第一齿条机构620的接合,内滑动构件590能够响应于内轮毂580的旋转而(当在图27-29中观看时向左和向右)移动。
[0085]外滑动构件595由具有由外轮毂585的多个齿615接合的多个齿645的第二齿条机构640限定。第二小齿轮机构610与第二齿条机构640协作,以限定用于外轮毂585的阻挡构件。外滑动构件595包括第二狭槽650,当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处于不起作用状态时,第二狭槽650与第一狭槽630对准。由于第二小齿轮机构610与第二齿条机构640的接合,外滑动构件595能够响应于外轮毂585的旋转而(当在图27-29中观看时向左和向右)移动。
[0086]内锁杆260能够在第一狭槽630内与内滑动构件590接合,外锁杆255能够在第二狭槽650内与外滑动构件595接合。如图27所示,当锁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内锁杆260的第一端从内滑动构件590脱离,并且外锁杆255的第一端从外滑动构件595脱离。因此,内滑动构件590能够响应于内轮毂580经由内把手70的旋转而移动。类似地,当锁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外滑动构件595能够响应于外轮毂585经由外把手75的旋转而移动。[0087]如图28所示,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内锁杆260的第一端位于斜切部635附近,并且外锁杆255在第二狭槽650内与外滑动构件595接合。因此,外滑动构件595由于外锁杆255与第二狭槽650的接合而基本不能够移动,而内滑动构件590能够响应于内轮毂580经由内把手70的旋转而移动。
[0088]如图29所示,当锁组件10处于死锁状态时,内锁杆260的第一端在第一狭槽630内与内滑动构件590接合,并且外锁杆255在第二狭槽650内与外滑动构件595接合。因此,除了由内轮毂580和外轮毂585之间的初始无效旋转运动提供的“游隙”之外,内滑动构件590和外滑动构件595基本不能够移动。
[0089]在操作中,锁组件10能够经由第一致动器机构(例如,内锁芯290或指旋件465)、第二致动器机构(例如,外锁芯295)和第三致动器机构(例如,键盘20或第一按钮490和第二按钮495)中的一个或多个致动器机构的操作而在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死锁状态中的至少两个状态之间变化。被选择用以使锁组件10在状态之间改变的致动器机构部分地取决于是期望通过门15出去或进入以及锁组件10的当前状态。
[0090]当锁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外锁杆255从第二狭槽245脱离,并且内锁杆260从第一狭槽225脱离。此外,(当在图5和图15中看时)销345被设置在销槽320的底部位置处。因此,当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中的至少一个被移动时,插销55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变化。内把手70的旋转使内轮毂90旋转,内轮毂90的旋转则经由作用在内填塞构件180的第一部200上的第一外周凹部110和倾斜表面120而使内填塞构件180枢转。响应于内填塞构件180枢转出第一外周凹部110的枢转运动,第二部205推动第一突部220,这使内滑动构件190 (在图5-10和15-20中向左)滑动,并允许内轮毂90进一步旋转,从而能够使插销缩回。插销55在内把手70被释放时(即,在内把手70返回到非致动状态之后)返回到伸出位置。具体地,内滑动构件190的偏压与内把手70的旋转协作,以使内填塞构件180的第一部200与第一外周凹部110重新对准,并且插销55返回到伸出位置。
[0091]当锁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外把手75的旋转使外轮毂95旋转,外轮毂95的旋转则经由作用在外填塞构件185的第一部210上的第二外周凹部135和倾斜表面160而使外填塞构件185枢转。响应于内填塞构件180枢转出第二外周凹部135的枢转运动,第二部215推动第二突部240,这使内滑动构件190 (在图5_10和15-20中向左)滑动,并允许外轮毂95进一步旋转,从而能够使插销缩回。插销55在外把手75被释放时(即,在外把手75返回到非致动状态之后)返回到伸出位置。具体地,外滑动构件195的偏压与内把手70的旋转协作,以使外填塞构件185的第一部210与第二外周凹部135重新对准,并且插销55返回到伸出位置。
[0092]如图5、图6、图15和图16所示,能够利用插入到内锁芯290或外锁芯295中的适当的钥匙(例如,钥匙25)、键盘20或第一电子按钮490将锁组件10从解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参考图5和图6,当锁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在第一栓塞445在逆时针方向或第二方向上旋转(例如,大于180度)时,第一凸轮部395被第一凸轮455接合,以使内驱动构件270在顺时针方向(第一方向)上旋转约45度。第一致动器405和第二致动器410随内驱动构件270旋转,但是仅第一致动器405与第一接合部315接合,以将外锁杆255从第一位置推动到第二位置,从而使外锁杆255接合在外滑动构件195的第二狭槽245中。第二定位件构件435从一个定位件槽口 305移位到另一个定位件槽口 305,以将外锁杆255保持在第二位置中。
[0093]由于销槽320和销345的关系,内锁杆260随外锁杆255移动,使得内锁杆260邻近斜切部235与内滑动构件190接合。连杆265也随内锁杆26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第一定位件构件425从一个定位件槽口 370 (图5所示的最上面的槽口 370)移位到另一个定位件槽口 370 (图6所示的中间槽口 370),以将内锁杆260保持在第二位置中。
[0094]锁组件10还能够经由插入到外锁芯295中的适当的钥匙而从解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具体地,当锁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在第二栓塞47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例如,大于180度)时,第三凸轮部420被第三凸轮485接合,以使外驱动构件275顺时针旋转约45度。外驱动构件275的旋转传递到内驱动构件270,内驱动构件270则作用在外锁杆255上,如上文所述。
[0095]可替代地,使用键盘20或第一电子按钮490能够将锁组件10从解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参考图1、图15和图16,在使用第一电子按钮490或适当的代码致动键盘20时,马达510使第一齿轮515旋转。第一齿轮515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520传递到第三齿轮525。驱动销540随第三齿轮525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使得驱动销540接合第一齿310,以将外锁杆255和内锁杆260从相应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对应的第二位置。
[0096]在包括指旋件465的锁组件10的构造中,能够使指旋件465旋转(例如,与第一栓塞455相同的量)以使锁组件10从解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如第一凸轮455和第二凸轮460响应于第一栓塞445的旋转而旋转,指旋件465的凸轮响应于指旋件465的旋转而旋转。因此,指旋件465的凸轮以与关于第一凸轮455和第二凸轮460所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作用在内驱动构件270上。
[0097]参考图5、图15、图25和图26,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外把手75不能够操作用以获得通过门15进出。由于外锁杆255在第二狭槽245内与外滑动构件195接合,所以外滑动构件15基本不能够移动。因为外滑动构件195基本不能够移动,所以外轮毂95基本不能够运动且外把手75仅能够旋转最多对应于在内轮毂90和外轮毂95之间的初始无效旋转运动的角距离D1。角距离Dl仅仅提供了一些“游隙”或外把手75的轻微运动,并且不使外锁杆255从外观滑动构件195脱离。因此,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外把手75不能够用来使插销55从伸出位置变化到缩回位置。
[0098]参考图25和图26,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能够旋转内把手70以使插销55从伸出位置变化到缩回位置,以获得通过门15进出。具体地,内把手70的旋转使内轮毂90旋转,内轮毂90作用在内填塞构件180上,以使内填塞构件180从第一外周凹部110移位。而内填塞构件180推动内滑动构件190。由于内轮毂90和外轮毂95之间的初始无效旋转运动,内轮毂90旋转角距离Dl而不引起外轮毂95的旋转。内轮毂90的旋转和在内填塞构件180上引起的合成运动开始使内滑动构件190相对于外滑动构件195滑动。响应于内滑动构件190移动对应于角距离Dl的距离D2 (图25),斜切部235接合内锁杆260的第一端且使内锁杆260从第一狭槽225移位或使内锁杆260脱离第一狭槽225。由于由销槽320和销345之间的关系所提供的协作运动,使内锁杆260从内滑动构件190脱离使得外锁杆255从外滑动构件195移位或脱离。
[0099]如图26所示,在外锁杆260从第二狭槽245脱离且内锁杆260从第一狭槽225移位之后,能够进一步旋转内把手70以使插销55缩回。具体地,因为外锁杆260不再与外滑动构件15接合,所以允许内把手70的进一步旋转。随着外锁杆260从外滑动构件195脱离,由于突起部115与接合表面145的接合,内把手70的进一步旋转使外轮毂95旋转。响应于外轮毂95的旋转,外填塞构件185从第二外周凹部135脱离,并且外滑动构件195移动距离D2。随着内把手70继续旋转,插销55被缩回。以这种方式,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能够响应于内把手70的致动但不响应于外把手75的致动来提供通过门15进出。
[0100]如图6、图7、图16和图17所示,能够使用内锁芯290、键盘20或第一电子按钮490将锁组件10从锁定状态变化到死锁状态。参考图6和图7,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栓塞445在逆时针方向或第二方向上(例如,大于240度)的旋转使第二凸轮460与第二凸轮部400接合,以使内驱动构件270顺时针(第一方向)旋转另外的约45度。如图所示,第一致动器405和第二致动器410随内驱动构件270旋转,但第二致动器410,具体地第一致动器部410a接合第二接合部350,并由于销345在销槽320内的滑动关系而相对于外锁杆255推动内锁杆260。第一致动器405不作用在第二接合部350上,并且第二致动器部410b接合止动件413,以限制内驱动构件270的进一步旋转。
[0101]以这种方式,使内锁杆26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使得内锁杆260的第一端在第一狭槽225内与内滑动构件190接合。外锁杆255保持在第二位置。连杆265随内锁杆26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并且第一定位件构件425从第二定位件槽口 370移位到第三定位件槽口 370 (当在图7中看时最低的定位件槽口 370),以将内锁杆260保持在第三位置中。第二定位件构件435保持与外锁杆255中的第二定位件槽口 305中接合。
[0102]参考图12和图13,在使用第一电子按钮490或适当的代码致动键盘20时,马达510使第一齿轮515旋转。第一齿轮515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520传递到第三齿轮525。驱动销540随第三齿轮525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使得驱动销540接合第二齿335,以使内锁杆260相对于外锁杆255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三位置。
[0103]在锁组件10的某些构造中,指旋件465能够用于使锁组件10变化到死锁状态。具体地,能够使指旋件465旋转第二个量(例如,另一个旋转)以使凸轮与内驱动构件270重新接合,从而使内锁杆260变化到第三位置。可替代地,指旋件的凸轮能够包括两个类似于内锁芯290上的凸轮455、460的以类似的方式作用在内驱动构件270上的凸轮部。
[0104]如图所示,由于第三凸轮部420相对于外锁芯295上的第三凸轮485的定向,不能够使用外锁芯295将锁组件10从锁定状态变化到死锁状态。在某些构造中,外锁芯295能够包括能够用于使锁组件10变化到死锁状态的另一个凸轮。
[0105]当锁组件10处于死锁状态时,外把手75和内把手70不能够操作以获得通过门15进出。具体地,外滑动构件195由于外锁杆255的第一端在第二狭槽245内与外滑动构件195接合而基本不能够移动。类似地,内滑动构件190由于190内锁杆260的第一端在第一狭槽225内与内滑动构件接合而基本不能够移动。因为内滑动构件190和外滑动构件195基本不能够移动,所以内轮毂90和外轮毂95基本不能够运动,并且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仅能够旋转最多对应于内轮毂90和外轮毂95之间的无效旋转运动的距离D1。由该角距离Dl提供的“游隙”不使外锁杆255从外滑动构件195移位或脱离,并且不使内锁杆260从内滑动构件190脱离。因此,当锁组件10处于死锁状态时,不能够使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旋转以使插销55从伸出位置变化到缩回位置。相反的是,当锁组件10处于死锁状态时,插销55保持在伸出位置而与内把手70或外把手75是否旋转无关。[0106]如图8、图9、图18和图19所示,能够使用内锁芯290、键盘20或第二电子按钮495将锁组件10从死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参考图8和图9,当锁组件10处于死锁状态时,在第一栓塞445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例如,约90度)时,第二凸轮部400被第二凸轮460接合,以使内驱动构件270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约45度。内驱动构件270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该量的旋转使第一致动器405与第三接合部355接合,以使内锁杆260和连杆265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从而将锁组件10从死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第一定位件构件425从最下面的定位件槽口 370 (当在图8和图9中看时)移位到中间的定位件槽口 370 (当在图8和图9中看时),以将内锁杆260保持在第二位置中。由于由销槽320和销345提供的相对运动,当内锁杆260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外锁杆255不移动。
[0107]参考图18和图19,在使用第二电子按钮495或适当的代码致动键盘20时,马达510使第一齿轮515在与用于使锁组件10从解锁状态改变到锁定状态和死锁状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第一齿轮515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520传递到第三齿轮525。驱动销540随第三齿轮52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使得驱动销540接合第三齿340,以使内锁杆260相对于外锁杆255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一定位件构件425从最下面的定位件槽口 370 (当在图18和图19中看时)移位到中间的定位件槽口 370 (当在图18和图19中看时),以将内锁杆260保持在第二位置。由于由销槽320和销345提供的相对运动,当内锁杆260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外锁杆255不移动。
[0108]在某些构造中,能够使用指旋件465将锁组件10从死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一般来说,指旋件465的旋转使凸轮旋转,所述凸轮则接合内驱动构件270。内驱动构件270在第二方向上旋转,使得第一致动器405与第三接合部355接合。内驱动构件270在第二方向上的旋转使连杆265向下移动(当在图8中看时),并且内驱动构件270随连杆265以与上面关于内锁芯290的使用所描述的方式同样的方式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使锁组件从死锁状态变化到锁定状态。
[0109]如图2、图3、图9、图10、图19和图20所示,能够使用内锁芯290、外锁芯295、键盘20或第二电子按钮495将锁组件10从锁定状态变化到解锁状态。参考图9和图10,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在第一栓塞445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例如,180度)时,第一凸轮部395被第一凸轮455接合,以使内驱动构件270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另一个45度,以使第一致动器405与第三接合部355第二次接合,并使外锁杆255随内锁杆260和连杆265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第一定位件构件425从中间的定位件槽口 370 (当图9和图10中看时)移位到最上面的定位件槽口 370 (当图9和图10中看时),以将内锁杆260保持在第一位置中。第二定位件构件435从最上面的定位件槽口 305 (当图9和图10中看时)移位到最下面的定位件槽口 305 (当图9和图10中看时),以将外锁杆255保持在第一位置中。
[0110]参考图2、图3、图9和图10,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在第二栓塞475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第三凸轮部420由第三凸轮485接合,以使外驱动构件27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约45度,这使内驱动构件270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相应的45度。以这种方式,第一致动器405与第三接合部355接合,以使外锁杆255随内锁杆260和连杆265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如上文所述的那样。
[0111]参考图19和图20,在使用第一按钮490或适当的代码致动键盘20时,马达510使第一齿轮515在与用于使锁组件10从解锁状态变化到死锁状态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一齿轮515的旋转经由第二齿轮520传递到第三齿轮525。驱动销540随第三齿轮525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使得驱动销540接合第二齿335,以使内锁杆260随外锁杆255从相应的第二位置移动到对应的第一位置。第一定位件构件425从中间的定位件槽口 370 (当在图19和图20中看时)移位到最上面的定位件槽口 370 (当在图19和图20中看时),以将内锁杆260保持在第一位置中。第二定位件构件435从下面的定位件槽口 370(当在图19和图20中看时)移位到上面的定位件槽口 370 (当在图19和图20中看时),以将外锁杆255保持在第一位直中。
[0112]在某些构造中,锁组件10在锁组件10变化到解锁状态(例如,当在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期望通过门15出去时)之后的预定时间从解锁状态变化回锁定状态。在这些构造中,马达510被操作以使驱动销540与第一齿310重新接合,以使内锁杆255和外锁杆260移动到第二位置,这使锁组件10变化到锁定状态。能够响应于来自把手传感器87的指示内把手70或外把手75处于致动状态的信号暂停马达510的使锁组件10变化回锁定状态的操作。换言之,当内把手70或外把手75处于致动状态时,使锁组件10从解锁状态自动返回到锁定状态的动作将被暂停,直到感测到把手70、75处于非致动状态为止。
[0113]在某些构造中,能够使用指旋件465将锁组件10从锁定状态变化到解锁状态。一般来说,指旋件465的旋转使凸轮旋转,所述凸轮则以与第一凸轮455和第二凸轮460相同的方式接合内驱动构件270,以响应于第一致动器405与第三接合部355的接合使内锁杆260和连杆265从第二位置变化到第一位置。
[0114]控制器基于来自第一传感器550和第二传感器555的信号来确定锁组件10的状态。具体地,当第一传感器550和第二传感器555产生表示各传感器550、555不起作用的信号或将各传感器550、555不起作用的信号传递到控制器时,控制器确定锁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当第一传感器550产生或传送表不第一传感器550起作用的信号,而第二传感器555产生或传送表不第二传感器555不起作用的信号时,控制器确定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当第一传感器550产生或传送表不第一传感器550起作用的信号,且第二传感器555产生或传送表示第二传感器555起作用的信号,控制器确定锁组件10处于死锁状态。
[0115]继续参考图23,第三传感器560产生或向控制器传递表示驱动销540相对于外锁杆255和内锁杆260的定向或位置的信号,以确定何时应经由马达510使第三齿轮525的旋转停止,以实现驱动销540的期望定向或位置。当凸轮构件545接合或压下第三传感器臂575时,第三传感器560产生或向控制器传递表示驱动销540的相应定向的信号。当达到驱动销540的期望定向时,马达510基于由第三传感器560产生的信号而停止第三齿轮525的旋转。
[0116]在某些构造中,控制器能够包括位于锁组件10附近或远处的有线或无线控制系统。例如,图30-32示出控制系统能够包括网络系统710,该网络系统710监视和控制锁组件10和其它家用装置715 (例如,门栓、摄像机、灯、温度控制器、电器等)。所述网络系统710包括能够经由计算机网络730 (例如,互联网(图32))联接到移动装置725的无线电频率(RF)网状网络720 (例如,Z-WAVE、ZigBee等)。RF网状网络网关装置735将RF网状网络720联接到计算机网络730。RF网状网络网关装置735还可以响应于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740发送的命令而产生信号(所述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740发送的命令例如来自移动装置725或另一台网络计算机745,所述命令能够通过无线路由器755或计算机网络730经由网络计算机服务器750 (例如,Web服务器,所述Web服务器利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命令或其它适合经由互联网730利用的协议等与移动装置725或网络计算机745通信)进行传输)。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730能够包括(有线或无线)家庭网络、互联网、广域网、局域网或其它合适的网络。
[0117]如图30所示,控制装置760能够用来直接控制每个装置10、715 (例如,通过按下控制装置760上的按钮765以致动电控制器(未示出)或激活电路,这则可以激活移动装置
10、715)。可替代地,控制装置760可以被编程以基于定时器或基于特定事件的发生(例如,当信号表示外面是黑的时候)来自动运行一个或多个装置10、715。如图所示,控制装置760与网关装置735是分开的。在一些构造中,网关装置735能够连同分离的独立控制装置760作为控制装置760或作为另一个控制装置工作。
[0118]为利用装置10、715形成网状网络720,所述装置10、715由控制装置760或RF网状网络网关装置735通过装置的称为“接入(learning in)”的程序初始化。利用控制装置760或网关装置735进行的装置10、715到网状网络720中的接入使装置10、715与控制装置760或网关装置735同步。在被结合到网络中之前,独立的无线电频率控制装置能够只传输低功率无线电信号,以避免使装置意外连接到处于附近但无关的网络装置。如果未经初始化的装置经常只发送低功率信号,一般必须使控制装置760或网关装置735足够接近未经初始化的装置能够启动与装置的无线通信,从而进行注册(接入)程序。在一些构造中,对于锁组件10,功率水平在“包含(inclusion)”或接入程序过程中减少。在其它构造中,可以利用正常功率的接入或包含。一般来说,低功率包含或接入具有约六英尺的范围,而正常的功率传输在一百英尺的范围中。当然,由于环境和其它因素,这些范围能够在宽范围内变化。
[0119]一旦使得足够紧密地接近以启动无线通信,装置10、715与控制装置760或网关装置735就装置10、715和本地RF网状网络720的身份交换信息。在某些构造中,用户采取步骤以在控制装置760或网关装置735和装置60、62、64、66中的一者或两者上启动接入程序,使得特定的装置不会意外接入到错误的网络中。能够利用装置10、715、控制装置760或网关装置735启动接入程序。在装置10、715已成功添加到网络720或“接入”之后,装置的RF通信信号然后被以高功率水平传输。经接入的装置10、715还拒绝从其它RF网状网络接收到的任何信号。在某些构造中,控制装置760或网关装置735例如通过指示灯(例如LED)闪烁或广播声音指示用户接入已经成功完成。
[0120]在网状网络20 (图1)中,每个被连接的装置10、715作为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能够将信息包发送到网状网络720中的任何其它装置10、715和从网状网络720中的任何其它装置10、715接收信息包。如果特定的信息包没有被寄送到接收其的装置,如有必要并且如果网状网络配置进行了这样做的设定,则装置10、715将包传送到下一个装置10、715。总的来说,装置10、715形成具有冗余和灵活性的稳健无线网络。与只有中央网络集线器能够传送信息包的网络不同,在网状网络720中,网络装置10、715本身提供从控制装置760到网络720中的多个远程装置的多个可选路径。因此,网状网络720中的网络装置10、715能够绕过会阻挡从中央网络集线器直接传输的障碍来传输信号。RF网状网络20中的装置10,715 一般利用无线电频率通信彼此无线通信。然而,(例如,有线,红外线等的)其它通信装置能够用于代替或结合无线电频率通信。还应当指出的是,当与标准无线网络相比较时,由于各部件以较低的功率水平传送RF信号,利用网状网络720能够增加电池寿命。网络中的额外的RF装置10、715能够再次传送信号,使得每个装置只需要短距离传送信号,因此,较低功率的收发器是足够的。
[0121]在一个构造中,RF网状网络装置10、715根据Z-WAVE协议进行通信。作为网状网络720的实施方案的部分,Z-WAVE协议包括用于网络装置之间的命令的路由选择的程序以更正最终目标。Z-WAVE利用在美国在908MHz的频带工作的双向RF系统。Z-WAVE是双向通信协议。只要第三个节点(节点B)能够与节点A和C通信,即使两个节点A和C不在范围内,从节点A到节点C的消息也能够成功发出。如果优选路由不可用,消息发起方将尝试其它路由,直到发现到节点C的路径。因此,Z-WAVE网络与单个单元的无线电频率范围相比能够有更远的跨度。网状网络720中的节点越多,网络变得越稳健。与其它网络相比Z-WAVE还是低功率的,从而使其适合电池供电装置。如果需要,Z-WAVE消息还能够利用稳健的数据加密方法加密。如果需要,还能够利用用于实施RF网状网络的其它协议。
[0122]就锁组件10而言,网状网络信号由锁组件10接收,锁组件10将信号转换成适当的操作(例如,从一个锁状态变化到另一个锁状态)。以这种方式,网络系统710能够用于远程控制到进出点(例如,门15)的进出。利用该系统,无线电频率网状网络收发器以可操作方式邻近门15联接到锁组件10,以经由网状网络720来接收和发送信号。服务器以可操作方式连接到远程监视和操作锁组件10的计算机网络730和远程通信装置(例如,移动装置725、网络计算机745等)。
[0123]除了如下文所描述的之外,关于图27-29描述的包括内轮毂580、外轮毂585、内滑动构件590和外滑动构件595的锁组件10与关于图1-26描述的锁组件10相同地操作。
[0124]当锁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外锁杆255从第二狭槽650脱离,并且内锁杆260从第一狭槽630脱离。因此,当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中的至少一个旋转时,插销55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变化。内把手70的旋转使内轮毂580旋转,内轮毂580则经由第一小齿轮机构600与第一齿条机构620的接合而使内滑动构件590移动。由于内锁杆260从第一狭槽630脱离,内把手70能够进一步旋转以使插销55缩回。插销55在释放内把手70时(B卩,在内把手70返回到非致动状态之后)返回到伸出位置。具体地,内滑动构件590的偏压与内把手70的旋转协作,以使内滑动构件590重新处于中央,使得第一狭槽630与第二狭槽650重新对准。
[0125]当锁组件10处于解锁状态时,外把手75的旋转使外轮毂585旋转,外轮毂585则经由第二小齿轮机构610与第二齿条机构640的接合而使外滑动构件595移动。由于外锁杆255从第二狭槽650脱离,外把手75能够进一步旋转以使插销55缩回。插销55在释放外把手75时(S卩,在外把手75返回到非致动状态之后)返回到伸出位置。具体地,外滑动构件595的偏压与内把手75的旋转协作,以使外滑动构件595重新处于中央,使得第二狭槽650与第一狭槽630重新对准。
[0126]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外把手75不能够操作以获得通过门15进出。由于内轮毂580和外轮毂585之间的无效旋转运动,内轮毂585旋转角距离Dl而不引起外轮毂585的旋转。因为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由于外锁杆255在第二狭槽650内与外滑动构件595接合,所以外滑动构件595仅移动对应于角距离Dl的距离(未示出)。外滑动构件595仅移动微小量意味着外把手75不能够旋转超过角距离Dl。角距离Dl仅提供了一些“游隙”或外把手75的轻微运动。角距离Dl不足以使外锁杆255从外滑动构件595脱离。作为结果,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不能够使用外把手75将插销55从伸出位置变化到缩回位置。
[0127]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能够使内把手70旋转而使插销55缩回并获得通过门15进出。由于内轮毂580和外轮毂585之间的无效旋转运动,内轮毂585旋转角距离DI而不引起外轮毂585的旋转。内轮毂580相对于外轮毂585的旋转使内滑动构件590滑动对应于角距离Dl的距离,使得斜切部635与内锁杆260的第一端接合。在内把手70进一步旋转时,内锁杆260的第一端从第一狭槽630移位,由于销槽320和销345之间的关系,该移位使外锁杆255从外滑动构件595的第二狭槽650移位或脱离。以这种方式,能够响应于内把手70的致动但不响应于外把手75的致动提供当锁组件10处于锁定状态时的通过门15进出。
[0128]当锁组件10处于死锁状态时,外把手75和内把手70不能够操作以获得通过门15进出。具体地,由于内锁杆260的第一端与第一狭槽630接合,所以内滑动构件590基本不能够移动,并且由于外锁杆255的第一端与第二狭槽650接合,所以外滑动构件595基本不能够移动。因为内滑动构件590和外滑动构件595基本不能够移动,所以内轮毂580和外轮毂585基本不能够运动,并且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只能够旋转对应于内轮毂580和外轮毂585之间的无效旋转运动的距离D1。由角距离Dl提供的“游隙”不使外锁杆255从外滑动构件595移位或脱离,并且角距离Dl不使内锁杆260从内滑动构件590移位或脱离。因此,当锁组件10处于死锁状态时,不能够旋转内把手70和外把手75以使插销55完全缩回。相反的是,当锁组件10处于死锁状态时,插销55保持在伸出位置而与是内把手70或外把手75被接合无关。
[0129]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和优势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
【权利要求】
1.一种锁组件,所述锁组件具有第一锁状态和第二锁状态,所述锁组件包括: 插销组件,所述插销组件具有插销,所述插销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所述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 轮毂,所述轮毂联接到所述把手,用于与所述把手一起运动; 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轮毂以允许或阻止所述轮毂和所述把手运动的构件; 锁元件,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与所述构件接合,使得所述构件阻止所述把手运动,并且,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第一锁状态中从所述构件脱离,使得所述构件允许所述把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组件,其中,当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与所述构件接合使得所述构件阻止所述把手运动时,所述构件被保持静止,并且其中,当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第一锁状态中从所述构件脱离使得所述构件允许所述把手运动时,所述构件能够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组件,其中,当所述锁元件从所述构件脱离时,所述轮毂的运动使所述构件移动以允许所述插销缩回,并且其中,当所述锁元件与所述构件接合时,所述构件基本不能够移动,并且通过所述构件致使所述轮毂基本不能够移动,以阻止所述插销缩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轮毂的运动引起所述构件的平移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组件,还包括阻挡元件,所述阻挡元件被定位在所述构件和所述轮毂之间并与所述构件和所述轮毂接合,其中,当所述锁元件从所述构件脱离时,所述阻挡元件能够通过所述轮毂而移动并移动所述构件,以允许所述插销缩回,并且其中,当所述锁元件与所述构件接合时,所述阻挡元件基本不能够通过所述轮毂而移动,以阻止所述插销缩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轮毂包括由所述阻挡元件接合的凹部,并且其中,当所述锁元件从所述构件脱离时,所述阻挡元件能够枢转出所述凹部,以移动所述构件,并且,当所述锁元件与所述构件接合时,所述阻挡元件基本不能够相对于所述凹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组件,其中,当所述阻挡元件基本不能够移动时,所述轮毂被致使基本不能够移动。
8.—种锁组件,所述锁组件具有第一锁状态和第二锁状态,所述锁组件包括: 插销组件,所述插销组件具有插销,所述插销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把手,所述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 可移动的构件; 锁元件,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第一锁状态中从所述构件脱离,并且,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与所述构件接合;和 阻挡元件,所述阻挡元件位于所述把手和所述构件之间,所述阻挡元件与所述构件协作,以允许或阻止所述插销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锁状态中,所述把手能够移动以使所述插销缩回,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所述把手不能够操作以使所述插销缩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把手包括内把手,所述锁组件还包括外把手,其中,在所述第一锁状态中,所述内把手和所述外把手能够枢转以使所述插销缩回,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所述外把手不能够操作以使所述插销缩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所述内把手不能够操作以使所述插销缩回。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锁状态是解锁状态,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锁状态是锁定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构件包括狭槽,并且,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所述锁元件在所述狭槽内与所述构件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构件包括具有第一狭槽的第一构件和具有第二狭槽的第二构件,并且其中,所述锁元件包括: 内锁元件,所述内锁元件具有邻近所述第一构件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狭槽接合的端部;和外锁元件,所述外锁元件具有邻近所述第二构件并且能够与所述第二狭槽接合的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内锁元件联接到所述外锁元件,使得所述内锁元件能够与所述外锁元件一起在对应于所述第一锁状态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所述第二锁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内锁元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锁元件在所述第二位置和对应于第三锁状态的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把手包括内把手,所述锁组件还包括: 外把手,所述外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 内轮毂,所述内轮毂联接到所述内把手,用于与所述内把手一起旋转;和 外轮毂,所述外轮毂联接到所述外把手,用于与所述外把手一起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联接到所述内轮毂,以允许或阻止经由所述内把手缩回所述插销,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构件联接到所述外轮毂,以允许或阻止经由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外轮毂进一步与所述内轮毂接合,使得在所述内轮毂和所述外轮毂之间存在初始无效旋转运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锁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锁状态中,所述内轮毂能够响应于所述内把手的运动而相对于所述外轮毂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构件使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一狭槽脱离,并且所述外锁元件从所述第二狭槽脱离,以响应于所述内把手的进一步运动而允许所述插销缩回。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组件,还包括: 致动器机构,所述致动器机构定位成邻近所述把手,并且所述致动器机构能够与所述锁元件接合,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元件,所述第一位置对应于所述锁元件从所述构件脱离的所述第一锁状态,而所述第二位置对应于所述锁元件与所述构件接合的所述第二锁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机构还能够与所述锁元件接合,以在所述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锁元件,所述第三位置对应于第三锁状态,在所述第三锁状态中,所述锁元件与所述构件接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锁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至少一个定位件被偏压成与所述锁元件接合,以将所述锁元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机构包括锁芯、指旋件和键盘中的至少一个。
24.一种锁组件,所述锁组件具有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死锁状态,所述锁组件包括: 插销组件,所述插销组件具有插销,所述插销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内把手,所述内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 外把手,所述外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 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内把手,以允许或阻止所述内把手运动; 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外把手,以允许或阻止所述外把手运动;` 内锁元件,所述内锁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和 外锁元件,所述外锁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 其中,当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一构件脱离,并且所述外锁元件从所述第二构件脱离,以允许经由所述内把手或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其中,当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阻止经由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并且 其中,当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死锁状态时,所述内锁元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以阻止经由所述内把手缩回所述插销,并且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阻止经由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锁组件,还包括: 内轮毂,所述内轮毂联接到所述内把手,用于与所述内把手一起旋转;和 外轮毂,所述外轮毂联接到所述外把手,用于与所述外把手一起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内轮毂接合,以在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一构件脱离时允许所述内轮毂运动,并且在所述内锁元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时阻止所述内轮毂运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外轮毂接合,以在所述外锁元件从所述第二构件脱离时允许所述外轮毂运动,并且在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时阻止所述外轮毂运动。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外轮毂与所述内轮毂接合,使得在所述内轮毂和所述外轮毂之间存在初始无效旋转运动,并且其中,在所述锁定状态中,所述第一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移动对应于所述初始无效旋转运动的距离,以使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一构件脱离并使所述外锁元件从所述第二构件脱离。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狭槽和定位成邻近所述狭槽的斜切部,并且其中,在所述锁定状态中,所述内锁元件的端部响应于由所述内轮毂引起的所述第一构件的运动而被所述斜切部接合,以使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一构件脱离并使所述外锁元件从所述第二构件脱离。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第一狭槽,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第二狭槽,并且其中,在所述锁定状态中,所述外锁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狭槽接合,使得所述第二构件基本不能够移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锁组件,其中,在所述死锁状态中,所述内锁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狭槽接合,使得所述第一构件基本不能够移动,并且其中,所述外锁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狭槽接合,使得所述第二构件基本不能够移动。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锁组件,其中,当所述内锁元件与所述第一狭槽接合时,所述第一构件阻止所述内轮毂旋转,并且当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狭槽接合时,所述第二构件阻止所述外轮毂旋转。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内锁元件联接到所述外锁元件,其中,所述内锁元件能够与所述外锁元件一起在对应于所述解锁状态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所述锁定状态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其中,所述内锁元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外锁元件在所述第二位置和对应于所述死锁状态的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锁组件,还包括: 致动器机构,所述致动器机构定位成邻近所述内把手和所述外把手中的一个;和 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包括接合构件,所述接合构件能够被所述致动器机构接合,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 之间移动所述外锁元件和所述内锁元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内锁元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致动器机构包括指旋件和锁芯中的一个,所述锁芯具有钥匙致动栓塞。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锁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至少一个定位件被偏压成与所述外锁元件和所述内锁元件中的一个接合,以将对应的锁元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中。
3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锁组件,还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能够响应于信号来操作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和脱离所述内锁元件和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和脱离所述外锁元件。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马达与键盘及远程网络控制系统中的至少一个通信,并且其中,所述马达能够响应于来自所述键盘和所述远程网络控制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的信号来操作以使所述锁组件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死锁状态之间变化。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锁组件,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能够从所述内把手接近并且定位成邻近所述内把手,其中,所述马达能够响应于来自所述按钮的信号来操作。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锁组件, 其中,所述外锁元件包括第一齿,并且所述内锁元件包括第二齿,并且其中,所述锁组件还包括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能够响应于所述马达的操作在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旋转,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所述接合机构能够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齿和所述第二齿接合,以使所述内锁元件移动成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和脱离与所述第一构件的接合,并且使所述外锁元件移动成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和脱离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接合。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锁组件,其中,所述接合机构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旋转成与所述第一齿和所述第二齿中的至少一个接合,以使所述锁组件从所述解锁状态变化,并且其中,所述接合机构能够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旋转成与所述第一齿和所述第二齿中的至少一个接合,以使所述锁组件变化到所述解锁状态。
40.一种锁系统,包括: 锁组件,所述锁组件能够在解锁状态、锁定状态和死锁状态之间变化,所述锁组件包括: 插销组件,所述插销组件具有插销,所述插销能够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内把手,所述内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 外把手,所述外把手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插销,以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插销; 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内把手,以允许或阻止所述内把手运动; 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以可操作方式联接到所述外把手,以允许或阻止所述外把手运动; 内锁元件,所述内锁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 外锁元件,所述外锁元件能够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和 网络系统,所述网络系统包括与所述锁组件通信的网状网络,所述锁组件对来自所述网状网络的远程信号做出响应,使得所述内锁元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并且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所述锁组件还对来自所述网状网络的另一个远程信号做出响应,使得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一构件脱离,并且所述外锁元件从所述第二构件脱离, 其中,当所述内锁元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且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阻止经由至少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时,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死锁状态中的一个状态中,并且 其中,当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一构件脱离且所述外锁元件从所述第二构件脱离以允许经由所述内把手或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时,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解锁状态中。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锁系统,其中,当所述锁组件处于所述死锁状态中时,所述内锁元件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以阻止经由所述内把手缩回所述插销,并且所述外锁元件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以阻止经由所述外把手缩回所述插销。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锁系统,还包括马达,所述马达能够响应于来自所述网状网络的信号来操作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接合和脱离所述内锁元件,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接合和脱离所述外锁元件。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锁系统,其中,所述外锁元件包括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能够经由所述马达的操作而接合,以使所述外锁元件和所述内锁元件从对应于所述解锁状态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对应于所述锁定状态的第二位置。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锁系统,其中,所述内锁元件包括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能够通过所述马达的操作而接合,以使所述内锁元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对应于所述死锁状态的第三位置。`
【文档编号】E05B63/00GK103502549SQ201180070716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
【发明者】刘彪, 郑学文 申请人:西勒奇制锁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