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度限制装置以及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24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度限制装置以及门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度限制装置以及门窗,更详细地说,涉及具备撑杆和全开、半开机构的开度限制装置以及具备该开度限制装置的门窗,其中,撑杆由开口框以及相对于开口框能够开闭移动地设置的窗扇等面材中的一方支撑并能够转动,全开、半开机构装配在开口框以及面材的另一方上。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备设置在建筑物的开口部的开口框和相对于该开口框能够开闭移动地设置的窗扇的合页窗这种门窗中,公知有具备限制窗扇的开启角度的开度限制装置的门窗。该开度限制装置具备装配在窗扇的一侧的纵框上的撑杆,和装配在开口框的另一侧的纵框上的全开、半开机构。撑杆的基端部由一侧的纵框的侧面支撑并能够转动,撑杆的前端部设有销。全开、半开机构具有承接部件和滑动部件。承接部件设在一侧的纵框的侧面上,具有沿着纵框的延伸方向、即上下方向延伸的引导槽。滑动部件设在一侧的纵框的侧面上承接部件的下方区域,能够在接近该承接部件的前出位置和离开该承接部件的退回位置之间移动。该滑动部件在常态下被施力机构施力而位于前出位置,从而封闭着引导槽的开启端,在操作部被推压操作的情况下,或者随着窗扇的关闭移动而被撑杆的销推压的情况下克服施力机构的弹性力而离开承接部件地移动,开启引导槽的开启端。在这种开度限制装置中,在销向引导槽进入的情况下,将打开移动的窗扇的开度限制在预定的大小,另一方面,在销脱离引导槽的情况下,容许打开移动的窗扇成为全开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日本国专利申请特开2010-71043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提出的开度限制装置中,由于构成全开、半开机构的滑动部件在常态下被施力机构施力而位于前出位置,所以要使窗扇成为全开状态需要如下地进行。即,在窗扇成为全闭状态的情况下,需要对操作部进行推压操作,使滑动部件位于退回位置,在维持这种推压操作的状态下,对手柄进行操作,从而使窗扇打开移动。也就是说,需要进行操作部的推压操作和手柄的操作,存在用于使窗扇成为全开状态的操作繁杂的问题。特别是在这种合页窗等的门窗中,一般设有进行窗扇的上锁、开锁的上锁、开锁装置,由于这种上锁、开锁装置的开锁操作也是必需的,所以用于使窗扇成为全开状态的操作的繁杂性更为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情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面材为全开状态的操作容易的开度限制装置以及门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I所涉及的开度限制装置具备撑杆和全开、半开机构,撑杆由开口框以及相对于该开口框能够开闭移动地设置的面材中的一方支撑并能够转动,全开、半开机构装配在上述开口框以及上述面材中的另一方上,上述全开、半开机构具有承接部件和滑动部件,承接部件具有设在上述撑杆上的销能够进入其中的引导槽,滑动部件装配成能够在接近上述引导槽的前出位置与离开该引导槽的退回位置之间移动,常态下被施力机构施力而位于上述前出位置,将上述引导槽的开启端封闭,另一方面,在操作部被操作的情况下,或者随着上述面材的关闭移动而被上述撑杆的销推压的情况下,滑动部件克服上述施力机构的弹性力,离开上述引导槽地移动,开启上述引导槽的开启端,在上述销进入上述引导槽的情况下,将打开移动的面材的开度限制在预先决定的大小,另一方面,在上述销脱离上述引导槽的情况下,容许打开移动的面材成为全开状态,其特征在于,具备卡止部件,在上述面材为全闭状态、上述操作部被操作的情况下与上述滑动部件卡止,将该滑动部件保持在退回位置,之后在上述面材从打开移动至再次成为全闭状态的期间解除与上述滑动部件的卡止状态,容许上述滑动部件位于前出位置。由此,由于卡止部件在面材为全闭状态、操作部被操作的情况下与滑动部件卡止,将该滑动部件保持在退回位置,之后在面材从打开移动至再次成为全闭状态的期间解除与滑动部件的卡止状态,容许该滑动部件位于前出位置,所以在使面材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一旦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使滑动部件位于退回位置,则无需维持操作部的操作。这样一来,不必持续进行操作部的操作即能够使面材为全开状态。之后,若使面材关闭移动,则容易使其为初期的状态。而且,本发明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开度限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I中,上述卡止部件与上述述撑杆一起设在上述面材上,与上述滑动部件的卡止状态通过上述面材的打开移动而被解除。由此,由于卡止部件在面材为全闭状态、操作部被操作的情况下与滑动部件卡止,将该滑动部件保持在退回位置,之后通过面材打开移动而解除与滑动部件的卡止状态,容许该滑动部件位于前出位置,所以在使面材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一旦对操作部进行操作,使滑动部件位于退回位置,则无需维持操作部的操作。这样一来,不必持续进行操作部的操作即能够使面材为全开状态。之后,若使面材关闭移动,则容易使其为初期的状态。而且,本发明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门窗具备开口框以及能够相对于该开口框开闭移动地设置的面材,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技术方案I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开度限制装置。由此,由于门窗具备上述开度限制装置,所以在使面材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一旦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使滑动部件位于退回位置,则无需维持操作部的操作。这样一来,不必持续进行操作部的操作即能够使面材为全开状态。之后,若使面材关闭移动,则容易使其为初期的状态。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使面材为全开状态的操作容易的效果。


图1是表示从室外一侧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度限制装置所适用的门窗、即本实施方式的门窗时的立体图2是将图1中由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中的特征部分摘出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3分别表示图2所示的特征的部分,图3 Ca)是撑杆的立体图,图3 (b)是全开、半开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 (c)是卡止部件的说明 图4表示窗扇成为全闭状态时的开度限制装置,图4 Ca)是表示从室内一侧观察到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 (b)是表示从窗扇一侧观察到的状态的说明 图5从室内一侧表示窗扇成为全闭状态时操作捏手被操作而形成的开度限制装置的动作,图5 (a)是表示操作捏手处于初期位置、滑块位于前出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 (b)是表示操作捏手向下方被按压操作、滑块位于退回位置的状态的说明 图6从左纵框一侧表示通过使处于全闭状态的窗扇打开移动、滑块处于退回位置的状态的开度限制装置的动作,图6 (a)是表示窗扇为全闭状态、滑块位于退回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 (b)是表示使窗扇打开移动时的说明 图7是表示为全开状态的窗扇关闭移动情况下的撑杆和全开、半开机构的动作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
1:操作手柄,10:开口框,11:上框,12:下框,13:纵框,14:纵框(左纵框),20:窗扇(面材),21:上框,22:下框,23:右纵框,24:左纵框,25:板材,30:开度限制装置,40:撑杆,41:撑杆基座,42:基端销,43:撑杆保持器,44:前端销,50:全开、半开机构,51:承接部件,511:引导槽,513:安装部位,52:滑块(滑动部件),52a:室外侧端面,52b:室内侧端面,521:滑槽,522 第I长孔,523 第2长孔,524:卡止爪,534:螺旋弹簧销,541:捏手板,542:背板,543:操作捏手,55:拉伸螺旋弹簧(施力机构),60:卡止部件,61:基部,62:卡止片,621: —端,622:另一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开度限制装置以及门窗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从室外一侧上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度限制装置所适用的门窗、即本实施方式的门窗时的立体图,图2是将图1中由点划线所包围的部分中的特征部分摘出并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在此所例示的门窗是相对于开口框10能够开闭移动地装配一扇窗扇(面材)20的所谓外开窗。开口框10由于设置在建筑物的开口部上,所以呈通过将上框11,下框12以及一对纵框13、14组装成四方框而构成的矩形。窗扇20是通过分别将上框21,下框22以及一对纵框23、24组装成四方框,并且在这些上框21,下框22以及一对纵框23、24之间装配玻璃板等板材25而构成的。这种窗扇20构成为一侧的纵框(以下也称为右纵框)23经由未图示的铰链机构等由上框11以及下框12支撑,另一侧的纵框(以下也称为左纵框)24能够向室外一侧打开移动。在这种门窗中,除了用于通过操作手柄I的操作而将窗扇20相对于开口框10上锁、开锁的锁具装置以及非常时使窗扇20打卡移动的外部开启装置(均未图示)之外,还设有开度限制装置30。在此,锁具装置以及外部开启装置由于是以往公知的装置,因此省略其说明。开度限制装置30具备撑杆40,全开、半开机构50,和卡止部件60。撑杆40如图3(a)所示,是金属制的长条平板状部件,在其中央部分实施了适当弯曲加工。该撑杆40的基端部经由撑杆基座41设在左纵框24的侧面上。更详细地说,撑杆40的基端部经由基端销42安装在撑杆基座41上,能够绕该基端销42的中心轴转动。在撑杆基座41上安装有撑杆保持器43,撑杆保持器43保持撑杆40为规定的状态、即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状态,并且限制该撑杆40从这种状态沿左纵框24的侧面方向向室外一侧转动。在撑杆40的前端部上与和左纵框24对向的面相反一侧的面、即能够与一侧的纵框(以下也称为左纵框)14对向的面上设有前端销44。全开、半开机构50设在左纵框14的侧面上,具备承接部件51以及滑块(滑动部件)52。承接部件51如图3 (b)所示,是通过对金属制平板状部件实施适当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地安装在左纵框14的侧面上。该承接部件51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且下端开启的引导槽511,在形成该引导槽511的部位的上端侧内部,经由树脂弹簧销532安装有朝向下方分支成两股状的树脂弹簧512。这种承接部件51上引导槽51下方一侧的平板状部位成为用于安装滑块52的安装部位513。滑块512由树脂材料构成,如图3 (b)所示,具有滑槽521,第I长孔522以及第2长孔523。滑槽521形成在滑块52的上端部。该滑槽521具有与承接部件51的引导槽511同等大小的宽度,其上端是开启的。而且,滑块52的上端部呈其室外侧端面52a以及室内侧端面52b随着朝向上方而相互接近地逐渐倾斜而成的锥状。第I长孔522形成在比滑槽521更靠下方一侧的区域。该第I长孔522的上下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由于穿入该第I长孔522中的滑销533安装在承接部件51的安装部位513,滑块52设成能够沿着上下方向滑动移动、即能够接近、远离承接部件51的引导槽511地滑动移动。更详细地说,滑块52设成能够在接近引导槽51的前出位置与离开该引导槽511的退回位置之间滑动移动。第2长孔523形成在比滑块52的中央区域稍稍靠下方一侧的部分。该第2长孔523的上下方向成为长度方向,其长度方向上的大小与第I长孔522相等。在该第2长孔523中穿入有安装在承接部件51的安装部位513的螺旋弹簧销534。在这种滑块52上形成第I长孔522的部分与形成第2长孔523的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与背板542 —同安装有弯曲加工后的捏手板541。该捏手板541具有向滑块52上安装的第I安装部541a,和从该第I安装部541a的室内侧端部沿着正面方向延伸的第2安装部541b,通过在该第2安装部541b上安装操作捏手543而构成操作部。而且,通过一端侧551卡止在螺旋弹簧销435上的拉伸螺旋弹簧(施力机构)55的另一端侧552卡止在上述滑块52的下端部52c上,上述滑块52被该螺旋弹簧55施力而始终朝向上方、即接近承接部件51的引导槽511。因此,滑块52在常态下被拉伸螺旋弹簧55施力而位于前出位置,滑槽521的上端开启与引导槽511的下端开启相一致地与该引导槽511连通,封闭引导槽511的开启端。另一方面,在操作捏手543被朝向下方按压操作的情况下,滑块52克服拉伸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而朝向下方、即离开引导槽511地滑动移动。而且,之后会详细描述,但在随着窗扇20的关闭移动,上端部的室外侧端面52a被撑杆40的前端销44推压的情况下,滑块52克服拉伸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而朝向下方滑动移动。
卡止部件60由树脂形成,设在窗扇20的左纵框24的侧面上比撑杆40靠下方的区域。该卡止部件60如图3 (c)所示,具有基部61和卡止片62。基部61是平板状的部件,安装在左纵框24的侧面上。卡止片62呈一端621与基部61的中央区域相连,另一端622随着朝向下方而离开基部61的形态。这种卡止片62是在处于对向关系的滑块52克服拉伸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而滑动移动、位于退回位置的情况下,另一端622卡止在形成于该滑块52的下端部分的卡止爪524上。在具有以上结构的门窗中,开度限制装置30如下地限制窗扇20的打开移动。图4表示窗扇20成为全闭状态时的开度限制装置30,图4 (a)是表示从室内一侧观察到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 (b)是表示从窗扇20 —侧观察到的状态的说明图。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全闭状态”是窗扇20完全封闭了由开口框10形成的开口(窗),并不能够继续关闭移动的状态,“全开状态”是打开移动到容许的打开移动的极限位置,并不能够继续打开移动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窗扇20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滑块52位于前出位置,撑杆40的前端销44进入到与引导槽511连通的滑槽521中。当在这种状态下操作手柄I被操作而开锁后,使窗扇20打开移动时,撑杆40随着该窗扇20的打开移动而绕基端销42的中心轴转动,前端销44从滑槽521进入引导槽511并沿着引导槽511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前端销44与引导槽511的上端缘抵接,撑杆40的移动受到限制。这样一来,窗扇20的打开移动也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门窗(开度限制装置30)中,在撑杆40的前端销44进入引导槽511的情况下,将打开移动的窗扇20的开度限制在预先决定的大小。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当在窗扇20处于全闭状态下操作捏手543朝向下方被推压操作时(图5 (a) —(b)),滑块52克服拉伸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而朝向下方滑动移动。通过该朝向下方的滑动移动,下端部的卡止爪524从上方推压卡止部件60的卡止片62,卡止片62成为接近基部61地弹性变形的姿势。之后,滑动移动的滑块52位于退回位置,从被卡止爪524推压的状态释放的卡止片62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原来的姿势返回,另一端622与卡止爪524卡止。这样一来,滑块52保持在退回位置,撑杆40的前端销44保持在脱离滑槽521,并且脱离了引导槽511的状态。当这样滑块52保持在退回位置的状态下操作手柄I被操作而开锁后,如图6 (a)所示使处于全闭状态的窗扇20打开移动时,则如图6 (b)所示,卡止部件60上的卡止片62的另一端622与滑块52的卡止爪524的卡止状态被解除,滑块52在拉伸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上方滑动移动而位于前出位置,将引导槽511的开启端封闭。但是,由于撑杆40的前端销44已脱离了引导槽511,所以即使窗扇20打开移动,撑杆40也不会转动,窗扇20能够成为全开状态。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的门窗(开度限制装置30)中,在撑杆40的前端销44脱离引导槽511的情况下,容许打开移动的窗扇20成为全开状态。如图7 (a)所示,当使这样成为全开状态的窗扇20关闭移动时,撑杆40的前端销44与已位于退回位置的滑块52的上端部抵接,随着窗扇20的打开移动而从室外一侧推压该上端部。由于滑块52上端部的室外侧端面52a呈锥状,所以滑块52如图7 (b)所示被前端销44推压,克服拉伸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而朝向下方退回移动。并且当窗扇20成为全闭状态时,滑块52如图7 (c)所示,从被前端销44推压的状态释放,在拉伸螺旋弹簧55的弹性力作用下朝向上方前出移动而位于前出位置,使前端销44进入滑槽521。根据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门窗(开度限制装置30),由于卡止部件60在窗扇20为全闭状态下操作捏手543被操作的情况下与滑块52卡止,将该滑块50保持在退回位置,之后窗扇20打开移动,解除与滑块52的卡止状态,容许该滑块52位于前出位置,所以在使窗扇20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一旦对操作捏手543进行操作,使滑块52位于退回位置,则无需维持操作捏手543的操作。并且能够仅通过操作手柄I的操作而容易地使窗扇20为全开状态。之后,若使窗扇20关闭移动,则能够容易使其为初期的状态。因此,能够使窗扇20为全开状态的操作容易。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部件60在窗扇20为全闭状态、操作捏手543被操作的情况下与滑块52卡止,将该滑块52保持在退回位置,之后窗扇20打开移动,解除与滑块52的卡止状态,容许滑块52位于前出位置,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卡止部件在将滑动部件保持在退回位置后,从面材打开移动至再次成为全闭状态的期间解除与滑动部件的卡止状态,容许该滑动部件位于前出位置。即使根据这种结构,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部件60与撑杆40 —起设在窗扇20上,但在本发明中,既可以是卡止部件设在开口框上,也可以是不与撑杆一起设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度限制装置,具备撑杆和全开、半开机构,撑杆由开口框以及相对于该开口框能够开闭移动地设置的面材中的一方支撑并能够转动,全开、半开机构装配在上述开口框以及上述面材中的另一方上, 上述全开、半开机构具有承接部件和滑动部件,承接部件具有设在上述撑杆上的销能够进入其中的引导槽,滑动部件装配成能够在接近上述引导槽的前出位置与离开该引导槽的退回位置之间移动,常态下被施力机构施力而位于上述前出位置,将上述引导槽的开启端封闭,另一方面,在操作部被操作的情况下,或者随着上述面材的关闭移动而被上述撑杆的销推压的情况下,滑动部件克服上述施力机构的弹性力,离开上述引导槽地移动,开启上述引导槽的开启端, 在上述销进入上述引导槽的情况下,将打开移动的面材的开度限制在预先决定的大小,另一方面,在上述销脱离上述引导槽的情况下,容许打开移动的面材成为全开状态, 其特征在于, 具备卡止部件,在上述面材为全闭状态、上述操作部被操作的情况下与上述滑动部件卡止,将该滑动部件保持在退回位置,之后在上述面材从打开移动至再次成为全闭状态的期间解除与上述滑动部件的卡止状态,容许上述滑动部件位于前出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度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止部件与上述撑杆一起设在上述面材上,与上述滑动部件的卡止状态通过上述面材的打开移动而被解除。
3.一种门窗,具备开口框以及能够相对于该开口框开闭移动地设置的面材,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度限制装置。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使面材为全开状态的操作容易的开度限制装置以及门窗。开度限制装置具有由窗扇支撑的撑杆,和装配在开口框上的全开、半开机构,在撑杆的前端销进入构成全开、半开机构的承接部件的引导槽的情况下,将打开移动的窗扇的开度限制在预先决定的大小,在前端销脱离引导槽的情况下,容许打开移动的窗扇成为全开状态,其中具备卡止部件,在窗扇为全闭状态、操作捏手被操作的情况下与滑块卡止,将滑块保持在与引导槽分离的退回位置,之后在窗扇从打开移动至再次成为全闭状态的期间解除与滑块的卡止状态,容许滑块接近引导槽。
文档编号E05C19/08GK103206126SQ2012103630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岩佐一记, 长谷秀树 申请人:Ykk Ap 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