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6384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节省存放空间、使用方便的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
背景技术
在婴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习走路才能从匍匐爬行阶段过渡到行走阶段。为了更为轻松地帮助幼儿学习走路,人们通常采用辅助学步的用具帮助幼儿学习站立和步行。学步车是现在最为常见的一种学步辅助用具,目前学步车的主要结构包括有底盘、上盘以及连接底盘和上盘之间的前脚和后脚等结构,底盘上设置有滚轮,上盘上设置有坐框,使用时,将幼儿放入坐框中,幼儿在摇晃或跳动的过程中双脚会不断地撑碰·地面对学步车产生推动力,底盘的滚轮滚动带动学步车移动,幼儿则随着学步车做推移动作,从而达到练习双脚站立与步行的效果。上述现有的学步车结构,虽可提供给幼儿双脚站立与步行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仍存在有诸多不足,造成现有的学步车在实际应用上,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现将其缺点归纳如下首先,现有大部分学步车的不可折叠,导致学步车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存放和携带都不方便;其次,现有大多数学步车的坐框高度都是固定的,无法调整高低以配合幼儿双腿长度,勉强使用高度不适合的学步车会对幼儿的走姿产生不良影响,而一部分学步车系通过坐框坐布来解决坐框的离地高度问题,但是坐布调节的操作和使用极其不方便,调节后的坐布容易褶皱,从而使得幼儿坐上去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学步车不可折叠导致存放和携带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学步车通过坐布调整高低而导致幼儿坐上去不舒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包括有底盘、上盘以及连接于底盘和上盘之间的一前脚和两后脚,该前脚的上端、两后脚的上端均与上盘枢接,该前脚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上,该两后脚的下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底盘上,且,该前脚的下端与底盘之间以及两后脚的下端与底盘之间均设置有控制前脚和两后脚上升或下降的升降定位机构,该上盘随前脚和两后脚同步上升或下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升降定位机构包括有第一升降定位机构、第二升降定位机构和第三升降定位机构;该第一升降定位机构设置于前脚的下端与底盘之间,该第二升降定位机构设置于一后脚的下端和底盘之间,该第三升降定位机构设置于另一后脚的下端和底盘之间。[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脚具有第一嵌入部,该底盘上设置有供该第一嵌入部嵌入定位的第一容置腔,该第一升降定位机构包括有设置于第一嵌入部外壁面上的第一弹性卡点以及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壁上与该第一弹性卡点相适配的若干第一孔位,该若干第一孔位竖向排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其中一后脚具有第二嵌入部,该底盘上设置有供该第二嵌入部嵌入的第二容置腔,该另一后脚具有第三嵌入部,该底盘上设置有供该第三嵌入部嵌入的第三容置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升降定位机构包括左定位销、右定位销、后定位销、抵推件、按钮以及若干个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壁面上与该左定位销、右定位销和后定位销相配合对插的第二孔位;该左定位销、右定位销、后定位销设置于第二嵌入部上并分别可活动地伸出第二嵌入部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该左定位销和右定位销之间抵推有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促使左定位销和右定位销向外伸出后脚的壁面并与对应的第二孔位对插,该后定位销与第二嵌入部的内壁面之间抵推有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促使后定位销向 外伸出后脚的壁面并与对应的第二孔位对插;该抵推件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嵌入部内,抵推件通过斜面配合促使左定位销、右定位销和后定位销回缩而脱离对应的第二孔位;该按钮抵于抵推件上促使抵推件活动,按钮露出后脚的壁面;针对该左定位销、右定位销、后定位销均分别设置有一排竖向排布的前述第二孔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升降定位机构包括有第二弹性卡点、弹性定位块、定位导槽和若干与第二弹性卡点相适配的第三孔位;该第二弹性卡点和弹性定位块设置于第三嵌入部侧壁面上,该定位导槽和第三孔位设置于第三容置腔壁上,该弹性定位块嵌于该定位导槽中并沿定位导槽上下活动,该若干第三孔位竖向排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弹性卡点和弹性定位块设置于第三嵌入部的内侧壁面上,该第三嵌入部的外侧壁面上同样设置有第二弹性卡点和弹性定位块,针对该第三嵌入部外侧壁壁面上的第二弹性卡点和弹性定位块于第三容置腔的壁面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孔槽,该第三嵌入部外侧壁壁面上的第二弹性卡点和弹性定位块沿对应的孔槽上下活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盘包括有框架以及设置于框架底面的若干滚轮,该框架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两侧杆和一横杆,由该两侧杆和一横杆围构形成一 U型结构,该前脚的下端安装于该横杆的中部,该两后脚的下端分别安装于两侧杆的尾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将前脚的上端、两后脚的上端均与上盘枢接,并配合前脚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上,该两后脚的下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底盘上,以此可实现学步车的折叠功能,取代了传统之不可折叠的方式,学步车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折叠起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存放和携带;同时,配合利用升降定位机构实现上盘的升降功能,取代了传统之不可调整或者通过坐布调整高低的方式,不会影响幼儿乘坐的舒适性,利于市场的推广。二、通过利用前脚和后脚的各嵌入部嵌入对应的容置腔中,并配合利用各弹性卡点或各定位销卡入对应的孔位中,以此实现前脚和后脚的定位或者升降功能,结构简单,操作和使用都很方便。[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I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折叠过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折叠过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折叠过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折叠过程的第四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折叠完成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折叠完成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图9是图8的局部分解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一后脚的局部截面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一后脚安装于底盘上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一后脚上升到最高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另一后脚局部分解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分解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另一后脚与底盘的分解图;图1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另一后脚下降到最低位置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另一后脚上升到最高位置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底盘11、框架111、侧杆112、横杆12、滚轮20、上盘30、前脚31、第一嵌入部40、后脚41、第二嵌入部42、第三嵌入部101、第一容置腔102、第二容置腔103、第三容置腔50、第一升降定位机构51、第一弹性卡点52、第一孔位60、第二升降定位机构61、左定位销62、右定位销63、后定位销64、抵推件65、按钮66、第二孔位67、第一弹簧68、第二弹簧70、第三升降定位机构71、第二弹性卡点72、弹性定位块73、定位导槽74、第三孔位75、孔槽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I至图1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底盘10、上盘20以及连接于底盘10和上盘20之间的一前脚30和两后脚40。其中,该底盘10包括有框架11以及设置于框架11底面的若干滚轮12 ;该框架11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两侧杆111和一横杆112,由该两侧杆111和一横杆112围构形成一U型结构,该前脚30的下端安装于该横杆112的中部,该两后脚40的下端分别安装于两侧杆111的尾端。该前脚30的上端、两后脚40的上端均与上盘20枢接,该前脚30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10上,该两后脚40的下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底盘10上,且,该前脚30的下端 与底盘10之间以及两后脚40的下端与底盘10之间均设置有控制前脚30和两后脚40上升或下降的升降定位机构,该上盘20随前脚30和两后脚40同步上升或下降。具体而说,该升降定位机构包括有第一升降定位机构50、第二升降定位机构60和第三升降定位机构70 ;该第一升降定位机构50设置于前脚30的下端与底盘10之间,该第二升降定位机构60设置于一后脚40的下端和底盘10之间,该第三升降定位机构70设置于另一后脚40的下端和底盘10之间。其中,如图13所示,该前脚30具有第一嵌入部31,该底盘10上设置有供该第一嵌入部31嵌入定位的第一容置腔101,该第一升降定位机构50包括有设置于第一嵌入部31外壁面上的第一弹性卡点51以及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01壁上与该第一弹性卡点51相适配的若干第一孔位52,该若干第一孔位52竖向排布,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孔位52的数量为三个,形成三档升降,第一孔位52的数量不予限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组合状态下,该第一嵌入部31插入该第一容置腔101中定位,并且该第一弹性卡点51与其中一第一孔位52卡合,当需要调整前脚30高度时,只需向内侧按压第一弹性卡点51,使第一弹性卡点51脱离第一孔位52,然后上拉或下压前脚30使第一弹性卡点51与相对应的第一孔位52卡合即可实现前脚30的上升或下降;当需要将前脚30从底盘10拆卸下来时,只需按下第一弹性卡点51使第一弹性卡点51脱离第一孔位52,然后直接将前脚30向上拔出即可。如图8所示,该其中一后脚40具有第二嵌入部41,该底盘10上设置有供该第二嵌入部42嵌入的第二容置腔102,如图15所示,该另一后脚40具有第三嵌入部42,该底盘10上设置有供该第三嵌入部42嵌入的第三容置腔103。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2所示,该第二升降定位机构60包括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后定位销63、抵推件64、按钮65以及若干个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102壁面上与该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和后定位销63相配合对插的第二孔位66 ;该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后定位销63设置于第二嵌入部41上并分别可活动地伸出第二嵌入部41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该左定位销61和右定位销62位于同一轴线上,当后定位销63与对应的第二孔位66脱离时,该后脚40可绕左定位销61和右定位销62的轴向转动折叠,该左定位销61和右定位销62之间抵推有第一弹簧67,该第一弹簧67促使左定位销61和右定位销62向外伸出后脚40的壁面并与对应的第二孔位66对插,该后定位销63与第二嵌入部41的内壁面之间抵推有第二弹簧68,该第二弹簧68促使后定位销63向外伸出后脚40的壁面并与对应的第二孔位66对插;该抵推件64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嵌入部41内,抵推件64通过斜面配合促使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和后定位销63回缩而脱离对应的第二孔位66 ;该按钮65抵于抵推件64上促使抵推件64活动,按钮65露出后脚40的壁面;针对该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后定位销63均分别设置有一排竖向排布的前述第二孔位66 ;当需要调整该后脚40的高度时,只需按压按钮65并通过抵推件64使得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和后定位销63回缩而脱离对应的第二孔位66,然后将后脚40上拉或下压,并松开按钮65使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和后定位销63与对应的第二孔位66对插即可。另外,如图13至图17所示,该第三升降定位机构70包括有第二弹性卡点71、弹性定位块72、定位导槽73和若干与第二弹性卡点71相适配的第三孔位74 ;该第二弹性卡点71和弹性定位块72设置于第三嵌入部42侧壁面上,该定位导槽73和第三孔位74设置于第三容置腔103壁上,该弹性定位块72嵌于该定位导槽73中并沿定位导槽73上下活动, 该若干第三孔位74竖向排布,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孔位74的数量为三个,形成三档升降,第三孔位74的数量不予限制,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以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卡点71和弹性定位块72设置于第三嵌入部42的内侧壁面上,该第三嵌入部42的外侧壁面上同样设置有第二弹性卡点71和弹性定位块72,针对该第三嵌入部42外侧壁壁面上的第二弹性卡点71和弹性定位块72于第三容置腔103的壁面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孔槽75,该第三嵌入部42外侧壁壁面上的第二弹性卡点71和弹性定位块72沿对应的孔槽75上下活动;当需要调整该后脚40的高度时,只需按压该第二弹性卡点71,使得第二弹性卡点71脱离对应的第三孔位74,然后将后脚40上拉或下压,使第二弹性卡点71卡合于另一第三孔位74中即可。详述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折叠时,首先,将前脚30下端与底盘10结合处的第一弹性卡点51按下使得第一弹性卡点51脱离第一孔位52后,将前脚30向上取出,使得前脚30与底盘10脱离而拆卸(如图2所示);接着,将前脚30向上盘20方向折叠(如图3所示);然后,将折叠后的前脚30和上盘20向下折合(如图4所示);接着,按下按钮65使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和定位销63脱离对应的第二孔位66,同时按下第二弹性卡点71使得第二弹性卡点71脱离第三孔位74,以此使得两后脚40可向前转动折叠,该上盘20和前脚30继续向后方折合(如图5所示);接着,使两后脚40折叠到位,即可完成收合(如图6和图7所示)。张开时,反向转动后脚40以及前脚30,并使前脚30的第一弹性卡点51卡合于对应的第一孔位51中定位,使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和定位销63对插于对应的第二孔位66,并使第二弹性卡点71和弹性定位块72分别对应卡于定位导向槽74和对应的第三孔位74中即可,产品的张开状态如图I所示。进行升降操作时,首先,按下第一弹性卡点51,使得第一弹性卡点51脱离第一孔位52,并根据所需调整高度将前脚30上拉或下压,使得第一弹性卡点51卡于合适的第一孔位52中;接着,按下按钮65使得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和定位销63脱离对应的第二孔位66,并根据所需调整高度将后脚40上拉或下压,使得左定位销61、右定位销62和定位销63卡于合适的第二孔位66中;然后,按下第二弹性卡点71使得第二弹性卡点71脱离对应的第三孔位74,并根据所需调整高度将后脚40上拉或下压,使得第二弹性卡点71卡于合适第三孔位74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之上盘20处于最低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之上盘20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各升降定位机构可单独使用或者两两配合使用,不局限于将上述三款升降定位机构分别应用于前脚与底盘之间以及两后脚与底盘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将前脚的上端、两后脚的上端均与上盘枢接,并配合前脚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上,该两后脚的下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底盘上,以此可实现学步车的折叠功能,取代了传统之不可折叠的方式,学步车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折叠起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存放和携带;同时,配合利用升降定位机构实现上盘的升降功能,取代了传统之不可调整或者通过坐布调整高低的方式,不会影响幼儿乘坐的舒适性,利于市场的推广。其次,通过利用前脚和后脚的各嵌入部嵌入对应的容置腔中,并配合利用各弹性卡点或各定位销卡入对应的孔位中,以此实现前脚和后脚的定位或者升降功能,结构简单,操作和使用都很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包括有底盘、上盘以及连接于底盘和上盘之间的一前脚和两后脚,其特征在于该前脚的上端、两后脚的上端均与上盘枢接,该前脚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上,该两后脚的下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底盘上,且,该前脚的下端与底盘之间以及两后脚的下端与底盘之间均设置有控制前脚和两后脚上升或下降的升降定位机构,该上盘随前脚和两后脚同步上升或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定位机构包括有第一升降定位机构、第二升降定位机构和第三升降定位机构;该第一升降定位机构设置于前脚的下端与底盘之间,该第二升降定位机构设置于一后脚的下端和底盘之间,该第三升降定位机构设置于另一后脚的下端和底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具有第一嵌入部,该底盘上设置有供该第一嵌入部嵌入定位的第一容置腔,该第一升降定位机构包括有设置于第一嵌入部外壁面上的第一弹性卡点以及设置于第一容置腔壁上与该第一弹性卡点相适配的若干第一孔位,该若干第一孔位竖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一后脚具有第二嵌入部,该底盘上设置有供该第二嵌入部嵌入的第二容置腔,该另一后脚具有第三嵌入部,该底盘上设置有供该第三嵌入部嵌入的第三容置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定位机构包括左定位销、右定位销、后定位销、抵推件、按钮以及若干个设置于该第二容置腔壁面上与该左定位销、右定位销和后定位销相配合对插的第二孔位;该左定位销、右定位销、后定位销设置于第二嵌入部上并分别可活动地伸出第二嵌入部的左侧壁、右侧壁和后侧壁,该左定位销和右定位销之间抵推有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促使左定位销和右定位销向外伸出后脚的壁面并与对应的第二孔位对插,该后定位销与第二嵌入部的内壁面之间抵推有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促使后定位销向外伸出后脚的壁面并与对应的第二孔位对插;该抵推件可活动地设置于第二嵌入部内,抵推件通过斜面配合促使左定位销、右定位销和后定位销回缩而脱离对应的第二孔位;该按钮抵于抵推件上促使抵推件活动,按钮露出后脚的壁面;针对该左定位销、右定位销、后定位销均分别设置有一排竖向排布的前述第二孔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升降定位机构包括有第二弹性卡点、弹性定位块、定位导槽和若干与第二弹性卡点相适配的第三孔位;该第二弹性卡点和弹性定位块设置于第三嵌入部侧壁面上,该定位导槽和第三孔位设置于第三容置腔壁上,该弹性定位块嵌于该定位导槽中并沿定位导槽上下活动,该若干第三孔位竖向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卡点和弹性定位块设置于第三嵌入部的内侧壁面上,该第三嵌入部的外侧壁面上同样设置有第二弹性卡点和弹性定位块,针对该第三嵌入部外侧壁壁面上的第二弹性卡点和弹性定位块于第三容置腔的壁面上设置有竖向延伸的孔槽,该第三嵌入部外侧壁壁面上的第二弹性卡点和弹性定位块沿对应的孔槽上下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有框架以及设置于框架底面的若干滚轮,该框架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两侧杆和一横杆,由该两侧杆和一横杆围构形成一 U型结构,该前脚的下端安装于该横杆的中部,该两后脚的下端分别安装于两侧 杆的尾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低调节式折叠学步车,包括有底盘、上盘以及连接于底盘和上盘之间的一前脚和两后脚,该前脚的上端、两后脚的上端均与上盘枢接,该前脚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于底盘上,该两后脚的下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底盘上,且,该前脚的下端与底盘之间以及两后脚的下端与底盘之间均设置有控制前脚和两后脚上升或下降的升降定位机构,该上盘随前脚和两后脚同步上升或下降;藉此,可实现学步车的折叠功能,取代了传统之不可折叠的方式,学步车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可折叠起来,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存放和携带;同时,配合利用升降定位机构实现上盘的升降功能,取代了传统之不可调整或者通过坐布调整高低的方式,不会影响幼儿乘坐的舒适性,利于市场的推广。
文档编号A47D13/04GK202681294SQ20122018810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
发明者艾建军, 周法均, 周士宸 申请人:艾建军, 周法均, 周士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