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45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体结构,属于建筑物门扇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金属材料的强度高、耐用性好,现今所使用的防火门、防盗门、平开门和推拉门大多都使用金属材料作门体。通常,金属门体由两层金属门板连接形成。金属门板的连接方式有粘合、点焊、铆接和冲压等。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2300053U公开了一种金属复合板防火防盗门,包括门扇和门框,门扇的前后门板由第一金属门板、第二金属门板和粘接剂层组成,粘接剂层位于第一、二金属门板之间,将第一、二金属门板连为一体。该现有技术中粘合连接的金属门板不牢固,粘合位置容易产生开胶的问题。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2144705U公开了一种防盗安全门的门扇结构,包括内门板、夕卜门板和骨架,所述骨架位于内门板和外门板之间,所述骨架分别与内门板和外门板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内设有供填充物填充的空腔,所述内门板的两侧与所述外门板的两侧铆接。该现有技术采用铆接连接方式的工艺成本高,操作繁琐,还会使金属门板表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外观不整洁,影响门板的使用和美观。类似地,采用点焊和冲压连接方式也存在相同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连接方式所产生的问题,有采用燕尾槽对门板进行连接的,燕尾槽是一种公知的扣合结构,这种结构在金属门中的应用见中国专利文献CN2546603Y,其中公开了一种门框、门板整体成型的防盗门,包括门框、门体、门轴、保温材料、磁性密封条和锁具,其中门体由内门面板和外门面板组成,内门面板、外门面板是用整块钢板整体拉伸、冲压成型后,通过翻边槽口相对扣压在一起形成盒形门体。上述技术采用燕尾槽扣合结构将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以活动方式连接在一起,便于拆卸,简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成本,适用于连接任意厚度的门板,而且门板表面不会因连接而发生变形,也解决了铆接方式操作繁琐的问题。但是,上述技术中采用的扣合连接存在一个问题,其在受到垂直于门体的外力的状态下,就有可能使扣接在一起的第一、二门板(或内外门板)分开,造成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相分离,这大大降低了这种门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扣接在一起的第一、二门板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分开,使组装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连接不牢固,容易分离;进而提出一种连接牢固的门体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体结构,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门板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门板弯折形成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边缘朝向门体中心弯折形成第一弯折壁;所述第二门板的对应边缘朝向所述第一门板弯折形成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边缘朝向所述门体中心弯折形成第二弯折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构成所述门体的四个侧面;所述第一弯折壁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中的一个或两个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另一弯折壁的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轴线与对应的所述侧面相交;并且,在该另一弯折壁上对应所述拱形结构处成型有适于所述拱形结构穿过的通孔,所述拱形结构与该另一弯折壁的所述通孔形成连接孔;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通过对应所述侧面上设置的通道穿过所述连接孔设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相连接。所述连接孔垂直于对应的所述侧面设置。所述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均平行于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一侧壁垂直于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于所述第二门板。对应于所述门体的每个侧面,设置有多个同轴的所述连接孔,该多个所述连接孔形成连接孔组,所述连接孔组垂直于所述门体的侧面。对应于所述门体的每个侧面,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孔组。多个所述连接孔组沿所述第一门板的四个边缘均匀设置。所述连接孔组由所述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所述拱形结构和通孔形成。所述通道为设置在对应所述侧面上的插孔。在所述侧面上设置所述插孔处成型有嵌槽。所述通道为所述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间留有的间隙。沿所述第一门板的每个边缘,所述连接部件相互连接并形成梳状结构。在所述连接部件靠近所述门体中心的一端上设置有防脱构件。所述防脱构件为可变形的钩形或三角形。还包括第二拱形结构,所述第二拱形结构成型于所述通孔处并朝向所属的门板,所述第二拱形结构适于与穿过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体结构,包括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所述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门板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门板弯折形成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边缘朝向门体中心弯折形成第一弯折壁;所述第二门板的对应边缘朝向所述第一门板弯折形成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的边缘朝向所述门体中心弯折形成第二弯折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构成所述门体的四个侧面;所述第一弯折壁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中的一个或两个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另一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的轴线与对应的侧面相交;并且,在该另一弯折壁上对应所述第一拱形结构处成型有适于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拱形结构与该另一弯折壁的所述通孔形成连接孔;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通过对应所述侧面上设置的通道穿过所述连接孔设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相连接。组装时,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相对放置,然后将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的边缘向相对应的另一门板方向弯折形成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再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边缘朝门体中心弯折,形成隐藏于门体内部的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露在门体外部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形成门体的四个侧面;对应于门体的每一个侧面,将所述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之一或全部壁面上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穿过在另一弯折壁上对应于所述拱形结构的位置处的通孔,第一拱形结构和通孔形成连接孔;然后使用连接部件通过对应所述侧面上的通道再穿过连接孔将两弯折壁牢固连接起来,从而使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能够牢固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组装的门板连接不牢固、容易分离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体结构,所述连接孔垂直于对应的所述侧面设置。所述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均平行于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一侧壁垂直于所述第一门板,所述第二侧壁垂直于所述第二门板。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共同组成垂直于两门板的门体侧面,并且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平行于两门板,连接孔垂直于门体侧面,这样连接部件可以方便地通过门体侧面的通道直接插入连接孔中,以固定连接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体结构,对应于所述门体的每个侧面,设置有多个同轴的所述连接孔,该多个所述连接孔形成连接孔组,所述连接孔组垂直于所述门体的侧面。所述连接孔组由所述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所述拱形结构和通孔形成。沿门体边缘各点设置的连接部件同时穿过连接孔组中的多个连接孔,能够使门体边缘各点的连接更为牢固、紧密,从而防止了两门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分离的问题。(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体结构,对应于所述门体的每个侧面,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孔组。多个所述连接孔组沿所述第一门板的四个边缘均匀设置。沿所述第一门板的每个边缘,所述连接部件相互连接并形成梳状结构。通过均匀分布在门体边缘各点处的多个连接孔组与连接部件的连接,能够将第一门板与第二门板紧密固定;又由于沿门板的边缘,连接部件相互连接呈梳状,因此,两门板间的空隙能够被梳状的连接部件所填充,门体结构的密封性良好,门体内的填充材料不容易泄露出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扣合门板间存在间隙,填充材料容易沿着间隙向外泄露的问题。(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体结构,在所述连接部件靠近所述门体中心的一端上设置有防脱构件。所述防脱构件为可变形的钩形或三角形。防脱构件可以防止已插入连接孔中的连接部件与连接孔脱离,从而能够保证门板连接的稳定性。(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体结构,还包括第二拱形结构,所述第二拱形结构成型于所述通孔处并朝向所属的门板,所述第二拱形结构适于与穿过所述通孔的所述第一拱形结构相适配。第一拱形结构与通孔处成型的第二拱形结构相适配设置,所述连接孔由所述第一拱形结构与成型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形成;所述连接孔组由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成型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所形成。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门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孔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拆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孔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组装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孔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A-A剖视图;[0037]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孔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上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所述门体结构的拆卸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孔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上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所述门体结构的组装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孔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上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所述门体结构B-B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嵌槽和密封部件、连接孔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组装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嵌槽和密封部件、连接孔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C-C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嵌槽和密封部件、连接孔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上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组装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嵌槽和密封部件、连接孔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上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D-D剖视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嵌槽和密封部件、连接孔组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组装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嵌槽和密封部件、连接孔组由第二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和第一弯折壁上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组装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孔设置于两侧壁上、连接孔组由第一、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拆卸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孔设置于两侧壁上、连接孔组由第一、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组装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孔设置于两侧壁上、连接孔组由第一、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E-E剖视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孔设置于两侧壁上、连接孔组由第一、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拆卸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孔设置于两侧壁上、连接孔组由第一、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组装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插孔设置于两侧壁上、连接孔组由第一、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F-F剖视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两弯折壁间有间隙、连接孔组由第一、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组装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两弯折壁间有间隙、连接孔组由第一、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G-G剖视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两弯折壁间有间隙、连接孔组由第一、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组装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两弯折壁间有间隙、连接孔组由第一、二弯折壁上交替设置的第一拱形结构和带有第二拱形结构的通孔组成的门体结构的H-H剖视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部件相互连接且带有防脱构件的门体结构示意图;[0057]其中附图标记为:1-连接点,2-第一门板,3-第二门板,4-第一侧壁,5-第二侧壁,6-第一弯折壁,7-第二弯折壁,8-第一拱形结构,9-通孔,10-连接部件,11-连接孔,12-嵌槽,13-密封部件,14-插孔,15-间隙,16-防脱构件,17-第二拱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体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所述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的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所述第一门板2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门板3弯折形成第一侧壁4,所述第一侧壁4与第一门板2所成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板2的四个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门板3弯折形成垂直于所述第一门板2的第一侧壁4 ;所述第一侧壁4的边缘朝向门体中心弯折形成第一弯折壁6,所述第一弯折壁6与所述第一门板2所成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壁6平行于所述第一门板2 ;所述第二门板3的对应边缘朝向所述第一门板2弯折形成第二侧壁5,所述第二侧壁5与第二门板3所成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门板3的四个边缘朝向所述第一门板2弯折形成垂直于所述第二门板3的第二侧壁5 ;所述第二侧壁5的边缘朝向所述门体中心弯折形成第二弯折壁7,所述第二弯折壁7与所述第二门板3所成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弯折壁7平行于所述第二门板3 ;所述第一侧壁4和第二侧壁5共同构成所述门体的四个侧面;所述第一弯折壁6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壁7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壁6平行于所述第二弯折壁7 ;在所述第一弯折壁6和第二弯折壁7中的一个或两个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另一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8 ;并且,在该另一弯折壁上对应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处成型有适于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穿过的通孔9,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与该另一弯折壁的所述通孔9形成连接孔11 ;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所述门体侧面的每个连接点1,所述第二弯折壁7上设置有一个朝向第一弯折壁6的第一拱形结构8,在第一弯折壁6上对应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处成型有相应数量的适于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穿过的通孔9,所述连接孔11垂直于对应的所述侧面设置;连接部件10,所述连接部件10通过对应所述侧面上设置的通道穿过所述连接孔11设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弯折壁6和第二弯折壁7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件10的长度和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所述通道的形状和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为设置在对应所述侧面上的插孔14,所述连接部件10为螺栓或销栓。在以上基础上,作为可代替的实施方式,如图5-7所示,还包括第二拱形结构17,所述第二拱形结构17成型于所述通孔9处并朝向该通孔9所属的门板,所述第二拱形结构17适于与穿过所述通孔9的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所述门体侧面的每个连接点1,所述第二弯折壁7上设置有一个朝向第一弯折壁6的第一拱形结构8,在第一弯折壁6上对应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的所述通孔9处成型有相应数量的适于与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相适配的第二拱形结构17,所述第二拱形结构17朝向所述第一门板2,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和第二拱形结构17形成的连接孔11垂直于对应的所述侧面。在此基础上,作为可变化的实施方式,如图8-11所示,在所述侧面上设置所述插孔14处成型有嵌槽12,所述嵌槽12内可以设置密封部件13,以便于用密封部件13遮蔽住插孔14,从而保持门体外表的美观。在上述基础上,为了将第一门板2与第二门板3连接紧密,作为可变化的实施方式,对应于所述门体的每个侧面,设置有多个同轴的所述连接孔11,该多个所述连接孔11形成连接孔组,所述连接孔组垂直于所述门体的侧面;所述连接孔组中连接孔11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在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门体侧面的每个连接点I处均设置有一个连接孔组,所述连接孔组由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壁7上的两个第一拱形结构8和在所述第一弯折壁6上对应于第一拱形结构8处成型的两个通孔9形成;或者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组由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折壁7上的两个第一拱形结构8和在所述第一弯折壁6上对应于第一拱形结构8处的两个通孔9形成,每个所述通孔9处成型有一个朝向所述第一门板2的第二拱形结构17,所述第二拱形结构17与第一拱形结构8相适配。在上述基础上,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如图14-19所示,所述连接孔组由所述第一弯折壁6和第二弯折壁7上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和通孔9形成,所述通道为设置于相应侧壁上的插孔14,所述插孔14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4上,剩余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5上;其中,在如图17-1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通孔9处成型有第二拱形结构17,所述第二拱形结构17朝向该通孔9所述的门板并且与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相适配。在前述基础上,作为又一实施方式,如图20-23所示,所述通道还可以为所述第一弯折壁6和第二弯折壁7间留有的间隙15,所述间隙15处设置有密封部件13以遮蔽住连接部件10和间隙15,保持门体的美观;所述连接部件10通过间隙15穿过连接孔组将两门板相连接;组成连接孔组的多个连接孔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在以上设置的基础上,为了增加连接点I的数量,以牢固连接两门板,对应于所述门体的每个侧面,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孔组,多个连接孔组可以选择沿第一门板2的边缘规则设置,其规则根据两门板的实际连接需要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连接孔组沿所述第一门板2的四个边缘均匀设置。为了便于门体的组装,同时使门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进一步地,沿所述第一门板2的每个边缘,所述连接部件10相互连接并形成梳状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防止连接部件10脱离出连接孔11,作为可变化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连接部件10靠近所述门体中心的一端上设置有防脱构件16 ;所述防脱构件16为可变形的钩形或三角形,见图24。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未超出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任何形式和细节的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门体结构,包括 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所述第一门板(2)和第二门板(3)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门板(2)的边缘朝向所述第二门板(3)弯折形成第一侧壁(4),所述第一侧壁(4)的边缘朝向门体中心弯折形成第一弯折壁(6); 所述第二门板(3)的对应边缘朝向所述第一门板(2)弯折形成第二侧壁(5),所述第二侧壁(5)的边缘朝向所述门体中心弯折形成第二弯折壁(7); 所述第一侧壁(4)和第二侧壁(5)构成所述门体的四个侧面; 所述第一弯折壁(6)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壁(7)设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弯折壁(6)和第二弯折壁(7)中的一个或两个壁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另一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8),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的轴线与对应的所述侧面相交;并且,在该另一弯折壁上对应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处成型有适于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穿过的通孔(9),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与该另一弯折壁的所述通孔(9)形成连接孔(11); 连接部件(10),所述连接部件(10)通过对应所述侧面上设置的通道穿过所述连接孔(11)设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弯折壁(6 )和第二弯折壁(7 )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1)垂直于对应的所述侧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壁(6)和第二弯折壁(7 )均平行于所述第一门板(2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4)垂直于所述第一门板(2 ),所述第二侧壁(5 )垂直于所述第二门板(3 )。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门体的每个侧面,设置有多个同轴的所述连接孔(11),该多个所述连接孔(11)形成连接孔组,所述连接孔组垂直于所述门体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门体的每个侧面,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孔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孔组沿所述第一门板(2)的四个边缘均匀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组由所述第一弯折壁(6)和第二弯折壁(7)上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和通孔(9)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或7或8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设置在对应所述侧面上的插孔(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面上设置所述插孔(14)处成型有嵌槽(12)。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所述第一弯折壁(6)和第二弯折壁(7)间留有的间隙(15)。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或7或8或10或11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门板(2)的每个边缘,所述连接部件(10)相互连接并形成梳状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件(10)靠近所述门体中心的一端上设置有防脱构件(1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构件(16)为可变形的钩形或三角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或7或8或10或11或13或14所述的门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拱形结构(17),所述第二拱形结构(17)成型于所述通孔(9)处并朝向所属的门板,所述第二拱形结构(17)适于与穿过所述通孔(9)的所述第一拱形结构(8)相适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门体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门板和第二门板,其四个边缘均向另一门板弯折分别形成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边缘朝向门体中心弯折分别形成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第一弯折壁靠近所述第二弯折壁设置。其特点在于,对应于门体的每个侧面,在第一弯折壁和第二弯折壁之一或全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另一弯折壁的第一拱形结构;并且,在该另一弯折壁上对应拱形结构处成型有适于拱形结构穿过的通孔;连接部件通过侧面上的通道穿过第一拱形结构与通孔所形成的连接孔设置。所述通孔处成型有与第一拱形结构相适配的第二拱形结构。该门体结构可作为防盗门、防火门和安全门等使用。
文档编号E06B3/70GK202926122SQ20122061084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9日
发明者王斌坚 申请人:能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