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7338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门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该装置尽可能地简化作为内侧杆(10)的连动杆的组装结构。其包括:可卡扣和解脱撞针的闩锁机构、保持该闩锁机构的撞针卡扣的锁定机构、以及壳体,该壳体由设置该闩锁机构和锁定机构的第1外壳(21)、以及第2外壳(2)构成,该装置具有作为连动杆的内侧杆(30),该内侧杆(30)用于与设置于车门上的操作部件的操作连动,解除上述闩锁机构的闩锁,在上述内侧杆(30)从第2外壳(22)的窗孔(22a)插入的状态,该第2外壳(22)安装于第1外壳(21)上,使上述内侧杆(30)的旋转轴(30a)轴支于第1外壳(21)的支承轴(21b)上。
【专利说明】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锁装置,该车辆用锁装置包括能卡扣和解脱撞针的闩锁机构、以及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能在保持该闩锁机构的撞针卡扣的锁定状态和解除该卡扣的非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特别是,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尽可能地简化用以连动闩锁机构的卡扣和解除的连动杆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关于车辆用锁装置,已公知有多种类型,其中,该车辆用锁装置包括可卡扣门关闭状态的闩锁机构以及伴随外部操作保持该卡扣的锁定机构。
[0003]该车辆用锁装置一般通过第I外壳和第2外壳形成壳体,该第I外壳具有闩锁机构和锁定机构,该第2外壳按照覆盖该第I外壳的开口侧的方式安装。
[0004]由此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解除闩锁机构的闩锁卡扣的各连动杆被部分地伸出到外壳之外,经由缆线将这些连动杆与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连接,同样地,将进行闩锁和解除闩锁的连动杆部分地伸出到壳体之外,该连动杆经由缆线与车内的锁钮连接。
[0005]如果给出一个例子,则如图13所示,关于与内侧把手的操作连动,解除闩锁的连动杆(内侧杆),即内侧杆10,基本大半部分从外壳内部伸出到第2外壳11的外表面,在其连接部IOa上连接缆线12,该缆线12与内侧把手连接。
[0006]于是,伴随内侧把手的操作,内侧杆10旋转,解除闩锁机构的闩锁卡扣。
[0007]对于像这样设置的内侧杆10,由于在支承于第I外壳的支承轴上的状态下将第2外壳11安装于第I外壳上,故在第2外壳11中开设安装孔Ila,该安装孔Ila使内侧杆10部分地露出。
[0008]S卩,内侧杆10呈曲柄形状,在安装第2外壳11时,位于内侧杆10的上位部分的连接部IOa侧的基本大半部分内置于该安装孔Ila中,然后,内侧杆10使第2外壳11的面部分Ilb滑动的同时进行旋转。
[0009]此外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覆盖上述内侧杆10的露出部分和安装孔Ila的上方区域的盖部设置于第2外壳11上,另外在该盖部上,设置位于安装孔Ila的上方位置的止动件,内侧杆10与该止动件接触,由此限制旋转范围,内侧杆10在平时使面部分Ilb滑动。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25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4]在上述内侧杆10的安装结构中,由于安装孔Ila以较大程度开口,内侧杆10在旋转时有时会钩挂于该安装孔Ila的缘部,另外内侧杆10有时会落入安装孔Ila中,故必须在盖部上设置止动件,限制内侧杆10的旋转范围。[0015]另外,在将第2外壳11安装于第I外壳上的场合,按照适合于安装孔Ila的方式将内侧杆10定位,另外在安装盖部的场合,有必要按照不与该止动件接触的方式通过手将内侧杆10按压到旋转的位置等的操作,组装性不一定良好。
[0016]此外,由于在第2外壳中开设开口大的安装孔11a,故水、灰尘会从该安装孔I Ia进入,这是不好的。
[0017]本发明是针对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尽可能地简化作为内侧杆10的连动杆的组装结构。
[0018]解决课题用的技术方案
[001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第I发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能卡扣和解脱撞针;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可在保持上述闩锁机构的撞针卡扣的锁定状态和使该卡扣解除的非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壳体,该壳体由第I外壳和第2外壳构成,该第I外壳上设置上述円锁机构和锁定机构,该第2外壳覆盖该第I外壳的开口侧,其特征在于,该门锁装置具有连动杆,在上述锁定机构的非锁定切换的状态,该连动杆用于与操作部件的操作连动,解除上述闩锁机构的撞针的卡扣,在上述第2外壳中开设有窗孔,在从上述窗孔插入上述连动杆的状态,该第2外壳安装于第I外壳上,上述连动杆的旋转轴轴支于第I外壳的支承轴上。
[0020]第2发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其涉及第I发明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动杆为呈长条状形成的曲柄状的板状体,该板状体的一侧作为设置有上述闩锁机构的动作部的下位板部,另一侧作为设置连接部的上位板部,该连接部与上述操作部件连接,在上述连动杆的一侧设置筒状的旋转轴,在上述第2外壳中,在上述窗孔附近的外壳内表面开设轴孔,将从一侧插入上述窗孔中的上述连动杆的旋转轴以可旋转的方式嵌合于第2外壳的上述轴孔中,在该状态,将第2外壳安装于第I外壳上,第I外壳的支承轴穿过上述连动杆的旋转轴,轴支连动杆。
[0021]第3发明提供第2发明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2外壳的外表面,设置用于确定上述连动杆的旋转初始位置的止动件。
[0022]发明的效果
[0023]按照第I发明的门锁装置,由于可在将连动杆的一侧从第2外壳外表面侧由该窗孔插入后,在将连动杆的另一侧安装于第2外壳的外表面上的同时安装第2外壳,故与在预先将连动杆轴支于第I外壳的支承轴上的状态而安装于第2外壳上的场合相比较,连动杆的组装性提闻。
[0024]此外,由于供连动杆插入的第2外壳的窗孔可形成较小的开口孔,故可极大地防止水、灰尘的侵入。
[0025]按照第2发明的门锁装置,由于通过从窗孔而插入连动杆,将其旋转轴与第2外壳的轴孔嵌合,将连动杆临时保持于第2外壳上,故如果第2外壳安装于第I外壳上,则第I外壳的支承轴可穿过连动杆的筒状的旋转轴进行连动杆的安装。
[0026]其结果是,连动杆的组装性进一步提高。
[0027]按照第3发明,由于止动件设置于第2外壳上,限制连动杆的旋转范围,故可在使连动杆与止动件接触的同时,通过取下第2外壳,确定连动杆的旋转初始位置。【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以分解方式表示门锁装置的第I外壳、第2外壳、盖部的分解立体图;
[0029]图2为取下安全板,表示闩锁机构的叉形件和爪形件的结构图;
[0030]图3为取下第2外壳,表不第I外壳的内部结构的结构图;
[0031]图4为用于说明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与非锁定状态的切换状态的与图2相同的结构图;
[0032]图5为将第2外壳安装于第I外壳上而形成的壳体的结构图;
[0033]图6为表不外表面侧的第2外壳的主视图;
[0034]图7为沿图6中的A-A线的放大部分剖视图;
[0035]图8为沿图6中的B-B线的放大部分剖视图;
[0036]图9为设置于上述门锁装置中的作为连动杆的内侧杆的放大主视图;
[0037]图10为将部分剖开而表示的上述内侧杆的放大侧视图;
[0038]图11表不将内侧杆插入第2外壳的窗孔中的一个过程的部分不意图;
[0039]图12表不将内侧杆的旋转轴嵌合于第2外壳的轴孔中,将内侧杆临时保持于第2外壳上的状态的部分示意图;
[0040]图13表示过去的门锁装置中的内侧杆的组装结构的部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2]在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中,根据图1所示的分解图可知,在第I外壳21上固定第2外壳22而形成壳体,在该壳体内部收纳有锁定机构,并且具有副壳21A(图2),该副壳21A安装于形成于该壳体侧面上的图中未示出的闩锁机构盖部21c上,并接纳有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盖部21c从第I外壳21沿垂直方向(图1中的右侧面里侧)形成。
[0043]包括闩锁机构和锁定机构。
[00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部23固定于第2外壳22的外表面(图1中的右侧表面)上,该盖部23用于覆盖开设于第2外壳22上的窗孔22a和内侧杆30。
[0045]此外,在图1中,图示的内侧杆30、安全操纵杆(child lever) 31、内侧连动杆32以外的闩锁机构部件、锁定机构部件省略。
[0046]闩锁机构盖部21c形成于上述第I外壳21的侧面上,在安装于该闩锁机构盖部21c上的副壳21A的内部,如图2所示轴支有卡扣设置于车上的撞针(图示省略)的闩锁机构的叉形件24和爪形件25。
[0047]叉形件24和爪形件25在图示的位置处于将车门打开的状态(可打开门的状态)。
[0048]另外,叉形件24在门打开位置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弹簧沿顺时针方向偏置,爪形件25在图示的状态,按照可与叉形件24卡合而沿逆时针方向,通过弹簧25c而偏置。
[0049]由此,如果关闭车门,则从撞针插入部26侵入的撞针突入撞针保持槽24a中,由此,叉形件24抵抗弹簧的偏置力,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爪形件25的卡扣支承部25b与叉形件24接触,沿顺时针方向摆动,通过弹簧25c的偏置力而往复运动,与叉形件24的卡扣部24b卡合,将其旋转位置卡扣,由此,撞针处于卡扣状态(闩锁状态)。
[0050]另外,在撞针的卡扣状态,爪形件25的动作连动部25a与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的操作连动而按动,故解除爪形件25的卡扣支承部25b对叉形件24的卡扣部24b的卡扣,故通过打开车门,叉形件24通过弹簧的偏置力在图示的位置往复运动,之后,处于闩锁解除状态,打开撞针,可开门。
[0051]此外,如图所示,在副壳21A的底面形成开口部21a,该开口部21a用于使爪形件25的动作连动部25a向第I外壳内部突出,与构成后述的锁定机构的连杆27连动。
[0052]由第I外壳21和第2外壳22构成的壳体内部为图3所示的结构。
[0053]再有,图3表不从第I外壳21上取下第2外壳22的状态。
[0054]S卩,设置有在上下方向移动的连杆27,构成该连杆27的一部分的按动部27a按动爪形件25的动作连动部25a,由此,像上述那样,爪形件25解除叉形件24的卡扣,处于闩锁解除状态。
[0055]上述连杆27将与外侧把手连动的外侧杆28的一端部作为支承轴部29,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可在上下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可以该支承轴部29为支点而摆动。
[0056]因此,连杆27伴随外侧杆28的动作而向上移动,解除闩锁,此外,对应于内侧杆30的动作,同样地进行闩锁解除。
[0057]另外,外侧杆28在与图3的纸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经由缆线与外侧把手连接。
[0058]内侧杆30的旋转轴30a以可旋转的方式轴支于第I外壳21的支承轴部21b (参照图1),在另一端部的连接部30b上连接缆线,经由该缆线与内侧把手连接。
[0059]S卩,对应于内侧把手的操作,内侧杆30旋转。
[0060]另外,内侧杆30的一端部构成动作部30c,该动作部30c可与安全操纵杆31接触。
[0061]即,在安全操纵杆31位于图示位置时,由于伴随内侧杆30的旋转的动作部30c,按动安全操纵杆31的一端部,故经由通过销而与安全操纵杆31连接的内侧连动杆32,使连杆27沿向上方向移动,解除闩锁。
[0062]此外,内侧连动杆32通过与内侧杆30的旋转轴30a同轴地支承的杆,借助其前端的立起部32a将连杆27上推。
[0063]还有,如果对操作部31a进行操作,使安全操纵杆31从图示状态而移动(在图3中,沿斜下方向移动),则内侧杆30的动作部30c与安全操纵杆31处于非接触状态,与内侧杆30的旋转无关,内侧连动杆32处于非动作状态。
[0064]S卩,如果移动安全操纵杆31,与内侧把手的操作无关,保持闩锁状态。
[0065]像上述那样,通过叉形件24和爪形件25构成卡扣撞针的闩锁机构。
[0066]另一方面,连杆27与锁定板33连动而旋转,处于锁定或非锁定状态。
[0067]S卩,在锁定板33中的一个臂33a上设置的衬套34突入连杆27的长孔27b中而连动,由此,伴随锁定板33的旋转使连杆27旋转,旋转到作为锁定解除的图示的非锁定位置、与从该位置而左转的锁定位置。
[0068]如果连杆27与锁定板33连动,像图4所示的虚线那样旋转,由于其推动部27a与爪形件25的动作连动部25a离开,故即使在连杆27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推动部27a仍不会推动动作连动部25a。
[0069]于是,在连杆27如图4的虚线那样旋转而位于锁定位置时,与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的操作无关,保持闩锁卡扣。[0070]上述锁定板33的另一臂33b与旋钮杆35连接。
[0071]S卩,旋钮杆35中的支承轴部35a可轴支于第I外壳21上而旋转,旋钮杆35 —端部的销突入到开设于锁定板33的另一臂33b的缺口槽中而连接。
[0072]另外,该旋钮杆35的另一端部经由缆线与车内的锁钮连接,随锁钮的操作使锁定板33旋转,使连杆27旋转于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
[0073]另外,该旋钮杆35为可对应于摇控器的远程操作、集中门锁定功能,进行电动驱动的结构。
[0074]即,通过电动机36的驱动,与蜗杆37连动,使蜗轮38旋转,通过设置于该蜗轮38上的凸轮部38a使旋钮杆35旋转。
[0075]另一方面,锁定板33为与该旋钮杆35的动作连动,旋转到锁定位置和非锁定位置的结构。
[0076]于是,由锁定板33、连杆27、旋钮杆35、外侧杆28、内侧杆30、内侧连动杆32、安全操纵杆31和电动机驱动的蜗轮38等构成锁定机构。
[0077]另外,在不必要求儿童安全锁定机构(child lock)的场合,将内侧杆30和内侧连动杆32成一体地构成,不必设置安全操纵杆31。
[0078]图5表不安装于第I外壳21上的第2外壳22的外表面。
[0079]如该图所示,内侧杆30按照下述的方式组装,该方式为:设置动作部30c的一侧向壳体内伸出,设置连接部30b的另一侧从窗孔22a向第2外壳22的外表面伸出。
[0080]另外,在像这样组装的内侧杆30的连接部30b上,在第2外壳22的外表面方向处连接缆线39,经由该缆线39连接内侧把手。
[0081]因此,伴随操作内侧把手,内侧杆30在导向部22b上滑动的同时进行旋转,解除闩锁,该导向部22b构成设置于第2外壳22的外表面上的圆弧突条部。
[0082]还有,在第2外壳22的外表面上设置止动件22c,该止动件22c确定内侧杆30的旋转初始位置。
[0083]再有,在第2外壳22的外表面上安装有盖部23 (参照图1),该盖部23按照覆盖窗孔22a、内侧杆30的连接部30b等的方式形成。
[0084]开设于第2外壳22中的上述窗孔22a用于将内侧杆30从第2外壳22的外表面侧插入壳体内部,组装该内侧杆30。
[0085]图6为从外表面观察的第2外壳22的外表面图,图7为沿图6中的A-A线的放大的部分剖视图,图8为沿图6中的B-B线的放大的部分剖视图。
[0086]根据图7、图8可知,在第2外壳22的内表面侧设置有轴孔22d,该轴孔22d呈凹状形成于窗孔22a的附近的位置。
[0087]另外,在该轴孔22d处设置有沿孔缘而突出的筒状部22e。
[0088]图9为上述部位的内侧杆30的放大主视图,图10为将一部分剖开而表示的内侧杆30的放大侧视图。
[0089]根据这些附图可知,该内侧杆30由下述的曲柄状的板体而形成,在该曲柄状的板体中,具有动作部30c的一侧为下位板部30d,具有连接部30b的另一侧为上位板部30u,在下位板部30d设置有筒状的旋转轴30a。
[0090]像上述那样构成的内侧杆30如图11所示,从第2外壳22的外表面插入窗孔22a中,如图12所示,临时保持于第2外壳22上。
[0091]S卩,从内侧杆30的动作部30c侧插入窗孔22a中,其旋转轴30a按照嵌合于第2外壳22的轴孔22d中的方式插入。
[0092]因此,内侧杆30的下位板部30d与轴孔22d的筒状部22e接触,上位板部30u与第2外壳22的外表面的导向部22b接触。
[0093]如上所述,临时保持于第2外壳22上的内侧杆30使上位板部30u旋转,直至与止动件22c接触,保持内侧杆30与止动件22c接触的状态,将第2外壳22组装于第I外壳21上。
[0094]另外,此时,设置于第I外壳21上的支承轴21b (参照图1)通过内侧杆30的旋转轴30a的内部,而突入于轴孔22d中。
[0095]像这样组装的内侧杆30可以支承轴21b作为支承轴而旋转。
[0096]然后,在第2外壳22的外方,缆线39连接于内侧杆30的连接部30b。
[0097]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方式,首先将内侧杆30保持于第2外壳22上,然后,将第2外壳22组装于第I外壳21上,由此,内侧杆30的组装得到简化。
[0098]此外,由于内侧杆30按照长度方向为插入方向的方式插入第2外壳22的窗孔22a中,故窗孔22a可作为使开口直径为最小的孔部而形成。
[0099]比如,可作为稍大于下述宽度的开口直径的窗孔22a而形成,该宽度为:与内侧杆30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板宽度、内外面侧的杆宽度。
[0100]其结果是,尽可能地防止从窗孔22a浸入的水、灰尘。
[0101]此外,由于将内侧杆30临时保持于第2外壳22上,可使内侧杆30与止动件22c接触而组装,故可在组装内侧杆30的同时确定其旋转初始位置。
[0102]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0103]可用于汽车等车辆的门锁装置。
[0104]标号的说明:
[0105]标号21表不第I外壳;
[0106]标号21b表不支承轴;
[0107]标号22表不第2外壳;
[0108]标号22a表不窗孔;
[0109]标号22c表示止动件;
[0110]标号22d表不轴孔;
[0111]标号23表示盖部;
[0112]标号27表不连杆;
[0113]标号30表不内侧杆;
[0114]标号30a表不旋转轴;
[0115]标号30b表示连接部;
[0116]标号30c表不动作部;
[0117]标号31表示安全操纵杆;
[0118]标号32表不内侧连动杆;
[0119]标号33表示锁定杆; [0120] 标号35表不旋钮杆。
【权利要求】
1.一种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涉及车辆用门锁装置,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 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能卡扣和解脱撞针; 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能在保持上述闩锁机构的撞针卡扣的锁定状态和使该卡扣解除的非锁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壳体,该壳体由第I外壳和第2外壳构成,该第I外壳上设置上述円锁机构和锁定机构,该第2外壳覆盖该第I外壳的开口侧,其特征在于, 该门锁装置具有连动杆,在上述锁定机构为非锁定的状态,该连动杆用于与设置于车门上的操作部件的操作连动,解除上述闩锁机构的撞针的卡扣, 在上述第2外壳中开设有窗孔,在从上述窗孔插入上述连动杆的状态,该第2外壳安装于第I外壳上,上述连动杆的旋转轴轴支于第I外壳的支承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下述结构, 上述连动杆为呈长条状形成的曲柄状的板状体,该板状体的一侧作为设置有上述闩锁机构的动作部的下位板部,另一侧作为设置有连接部的上位板部,该连接部与上述操作部件连接, 在上述连动杆的一侧设置筒状的旋转轴,在上述第2外壳中,在上述窗孔附近的外壳内表面开设轴孔, 将从一侧插入上述窗孔中的上述连动杆的旋转轴以可旋转的方式嵌合于第2外壳的上述轴孔中,在该状态,将第2外壳安装于第I外壳上, 第I外壳的支承轴穿过上述连动杆的旋转轴,轴支连动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2外壳的外表面,设置用于确定上述连动杆的旋转初始位置的止动件。
【文档编号】E05B85/20GK103510771SQ201310261579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8日
【发明者】山形干雄, 赤木伸哉 申请人:株式会社有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