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013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
背景技术
施工(客货)升降机卸料平台,是位于施工(客货)升降机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通道,当施工(客货)升降机将施工人员或者建筑物料提升至某楼层时,施工人员及其运送的建筑物料将从施工(客货)升降机进入到打开的卸料平台的防护门内,然后应当随手关闭该层的卸料平台防护门,以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普通使用的防护门有平开式和推拉式两种,也可以使用电子联锁安全门。无论哪一种防护门,都必须安装在一坚固的支架上。由此看来,支架安装的牢固程度,决定着施工的安全与否,决定着施工人员以及接近该施工场所的所有人员的安危。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架,多采用钢管搭扣联结,如公告日为2012年7月4日、专利号为ZL201120317680.1、名称为“一种建筑脚手架”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脚手架,包括两个脚手架管与各自对应的管夹,其特征在于:两个脚手架管外侧分别套入一个管夹,每个管夹的固定端表面分别设置三个固定孔,两个管夹通过螺栓将对应的固定孔进行连接;所述脚手架管内腔通过加强筋分割为若干个贯通的腔室。使用前述技术构筑的防护门,虽然其安装比较简单,但其存在的缺陷是:其正门框、侧门框的管与管之间连接空间大,不易安装防护网,对施工现场封闭不严密;其与建筑物连接也不牢固。装卸施工时,易对进出卸料平台上的人员造成威胁,也容易对下面的施工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易于安装防护网、与建筑物连接牢固的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包括左扇门、右扇门,以及主门框、侧门框,所述主门框包括上门框、下门框,以及左门框、右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框、上门框、下门框、左门框、右门框均由方钢管构成,所述方钢管之间由平直连接装置进行连接;所述平直连接装置包括待接的方钢管,将所述待接的方钢管平口对接,在对接的方钢管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一扣板,所述扣板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方钢管的外形相适配,所述方钢管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扣板两侧边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设有螺栓。优选的,在对接的两方钢管腔内插设有一加强板,在所述加强板上套设一对接管,所述对接管置于两方钢管之间。优选的,在所述左门框、右门框上的平直连接装置中,在所述扣板的凹槽背面,设置一门轴;所述左扇门、右扇门分别安装在左门框、右门框上的门轴上。优选的,在所述上门框、下门框中部,各设置有一加固梁,所述加固梁与所述上门框、下门框垂直;所述加固梁与所述上门框、下门框直接设置有T型连接装置。优选的,所述T型连接装置包括:在所述平直连接装置中,在直立的所述扣板上、所述凹槽的背面,设置一第一水平承托板,所述第一水平承托板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垂直;在所述第一水平承托板上、其与所述扣板连接的一端,垂直设置一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平行;在所述第一水平承托板上、与所述挡板具有一定间隔处,对称设置两第一定位直角板,所述第一定位直角板的一直角边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平行,另一直角边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垂直;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垂直的两直角边平行且具有一定间隔。优选的,所述左门框、右门框分别与侧门框垂直连接;在所述左门框、右门框与侧门框的连接处,设置有直角型连接装置。优选的,所述直角型连接装置包括:在所述平直连接装置中,在直立的所述扣板上、所述凹槽的背面,设置一第二水平承托板,所述第二水平承托板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垂直;在所述第二水平承托板上、其与所述扣板连接的一端,垂直设置一横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平行;在所述第二水平承托板上、与所述横向挡板具有一定间隔处,设置一第二定位直角板,所述第二定位直角板的一直角边与所述横向挡板平行;在所述第二水平承托板上、与所述第二定位直角板的另一直角边平行且具有一定间隔处,设置一纵向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正门框、侧门框均采用方钢管作为主次梁,方钢管中间的连接采用的平直连接、直角型连接和T型连接装置,均占用空间小;在方钢管上可方便地设置钢板网对周围封闭,地面铺满脚手板,每层都形成一个独立安全的作业空间,能充分保证出入施工升降机的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以及装卸施工材料时对周边作业人员的危害;方钢管使用扣板进行连接,再配以对接管,就可以根据层高的不同进行现场调节,而且加入了加强板,做到了安全可靠,整齐划一,长宽可调,层高可调,拆装方便,可周转使用,无损耗,仓储面积小,易于维护,使用寿命长,产品零件可互换使用。上门框、下门框中部设置的加固梁,可以使得整个防护门与建筑物连接牢固。

图1是图21中A处放大图两方钢管平直连接立体结构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主视图;图4是图1的侧视图;图5是图21中A处放大图一两方钢管平直连接且带有对接管和加强板的立体结构图;图6是图5的侧向剖视图;图7是图5的俯视图;图8是图5的主视图;图9是图21中A处放大图一两方钢管平直连接且带有门轴的立体结构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9的主视图;图12是图9的侧视图;[0024]图13是图21中C处放大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的侧视图;图15是图13的俯视图;图16是图21中C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21中B处放大的主视图;图18是图17的侧视图;图19是图17的俯视图;图20是图21中B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al、左扇门;a2、右扇门;bl、上门框;b2、下门框;b3、左门框;b4、右门框;C、侧门框;d、加固梁;1、方钢管;2、对接管;3、加强板;4、扣板;41、凹槽;42、通孔;5、螺栓;6、门轴;d、加固梁;7、第一水平承托板;8、挡板;9、第一定位直角板;10、第二水平承托板;11、横向挡板;12、第二定位直角板;13、纵向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图1中,只表示了两个楼层的防护门机构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其中,左门框b3、右门框b4的A处上部、下部,均使用的是“两方钢管平直连接且带有门轴的立体结构”,以便于安装左扇门al、右扇门a2 ;层与层之间的A处,使用的是“两方钢管平直连接且带有对接管和加强板的立体结构”,以便于根据不同的层高,使用长度合适的对接管2和加强板3,使得防护门更符合实际施工需要;而在左门框b3、右门框b4及中间门框上,如果使用的方钢管I不够长,则需使用“两方钢管平直连接结构”加长,反之,无需使用该连接装置。在左门框b3、右门框b4与侧门框连接处的各个角部即B处,均使用“直角型连接装置”;在加固梁d与上门框bl、下门框b2以及中门框的连接处及C处,均使用“T型连接
盤晋”
目-o如图1至21所示,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包括左扇门al、右扇门a2,以及主门框、侧门框C,主门框包括上门框bl、下门框b2、左门框b3、右门框b4;侧门框C、上门框bl、下门框b2、左门框b3、右门框b4均由方钢管I构成,方钢管I之间由平直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将待接的方钢管I平口对接,在对接的方钢管I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扣板4,扣板4中部设置有凹槽41,凹槽41与方钢管I的外形相适配,方钢管I置于凹槽41内;扣板4两侧边设置有通孔42,通孔42内穿设有螺栓5 ;参见图21、1、2、3、4。在对接的两方钢管I腔内插设有加强板3,在加强板3上套设对接管2,对接管2置于两方钢管I之间;参见图21、5、6、7、8。在左门框b3、右门框b4上的平直连接装置中,在扣板4的凹槽41背面,设置门轴6 ;所述左扇门al、右扇门a2分别安装在左门框b3、右门框b4上的门轴6上。参见图21、9、10、11、12。在上门框bl、下门框b2中部,各设置有加固梁d,加固梁d与上门框bl、下门框b2垂直;力_梁(1与上门框bl、下门框b之间,分别设置有T型连接装置:在平直连接装置中,在直立的扣板4上、凹槽41的背面,设置第一水平承托板7,第一水平承托板7与凹槽41的背面垂直;在第一水平承托板7上、其与扣板4连接的一端,垂直设置挡板8,挡板8与凹槽41的背面平行;在第一水平承托板7上、与挡板8具有一定间隔处,对称设置两第一定位直角板9,第一定位直角板9的一直角边与凹槽41的背面平行,另一直角边与凹槽41的背面垂直;与凹槽41的背面垂直的两直角边平行且具有一定间隔。参见图21、13、14、15、16。左门框b3、右门框b4分别与侧门框c垂直连接;在左门框b3、右门框b4与侧门框c的连接处,设置有直角型连接装置:在平直连接装置中,在直立的扣板4上、凹槽41的背面,设置第二水平承托板10,第二水平承托板10与凹槽41的背面垂直;在第二水平承托板
10上、其与扣板4连接的一端,垂直设置横向挡板11,横向挡板11与凹槽41的背面平行;在第二水平承托板10上、与横向挡板11具有一定间隔处,设置第二定位直角板12,第二定位直角板12的一直角边与横向挡板11平行;在第二水平承托板10上、与第二定位直角板12的另一直角边平行且具有一定间隔处,设置纵向挡板13。参见图20、17、18、19、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包括左扇门、右扇门,以及主门框、侧门框,所述主门框包括上门框、下门框,以及左门框、右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门框、上门框、下门框、左门框、右门框均由方钢管构成,所述方钢管之间由平直连接装置进行连接; 所述平直连接装置包括待接的方钢管,将所述待接的方钢管平口对接,在对接的方钢管的相对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一扣板,所述扣板中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方钢管的外形相适配,所述方钢管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扣板两侧边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穿设有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在对接的两方钢管腔内插设有一加强板,在所述加强板上套设一对接管,所述对接管置于两方钢管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门框、右门框上的平直连接装置中,在所述扣板的凹槽背面,设置一门轴;所述左扇门、右扇门分别安装在左门框、右门框上的门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门框、下门框中部,各设置有一加固梁,所述加固梁与所述上门框、下门框垂直;所述加固梁与所述上门框、下门框直接设置有T型连接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连接装置包括:在所述平直连接装置中,在直立的所述扣板上、所述凹槽的背面,设置一第一水平承托板,所述第一水平承托板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垂直; 在所述第一水平承托板上、其与所述扣板连接的一端,垂直设置一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平行;在所述第一水平承托板上、与所述挡板具有一定间隔处,对称设置两第一定位直角板,所述第一定位直角板的一直角边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平行,另一直角边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垂直;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垂直的两直角边平行且具有一定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门框、右门框分别与侧门框垂直连接;在所述左门框、右门框与侧门框的连接处,设置有直角型连接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型连接装置包括:在所述平直连接装置中,在直立的所述扣板上、所述凹槽的背面,设置一第二水平承托板,所述第二水平承托板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垂直; 在所述第二水平承托板上、其与所述扣板连接的一端,垂直设置一横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与所述凹槽的背面平行;在所述第二水平承托板上、与所述横向挡板具有一定间隔处,设置一第二定位直角板,所述第二定位直角板的一直角边与所述横向挡板平行;在所述第二水平承托板上、与所述第二定位直角板的另一直角边平行且具有一定间隔处,设置纵向挡板。
专利摘要一种施工升降机卸料平台防护门,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左扇门、右扇门、主门框、侧门框,均由方钢管构成;方钢管之间由平直连接、T型连接装置和直角型连接装置进行连接;其优点是其正门框、侧门框均采用方钢管作为主次梁,方钢管中间的连接占用空间小;在方钢管上可方便地设置钢板网对周围封闭,地面铺满脚手板,每层都形成一个独立安全的作业空间,能充分保证出入施工升降机的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以及装卸施工材料时对周边作业人员的危害;方钢管使用扣板进行连接,再配以对接管,就可以根据层高的不同进行现场调节,而且加入了加强板,做到了安全可靠;其拆装方便,仓储面积小,产品零件可互换使用。整个防护门与建筑物连接牢固。
文档编号E06B1/52GK203066752SQ20132004971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5日
发明者张克军 申请人:张克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