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难硐室防护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难硐室防护门,通过设置传动系统,提高了传动效率,密闭系统设置铣槽,在铣槽有密封带与门框连接,提高了防护密闭门的密闭性,本实用新型装配后具有耐冲击、结构紧凑、效率高、重量轻、传动比范围大、操作灵活,并适合于各类救生设备,较好的解决了现有救生舱防护门存在的使用效果不佳,密闭性不强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性能卓越,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一种避难硐室防护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用救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难硐室防护门。
【背景技术】
[0002]2010年3月1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在煤矿、非煤矿山领域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检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六大系统”。2010年8月24日、8月3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监局相继下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 146号)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煤监[2010] 152号),对建设完善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特别是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做出了强制性要求。20 I I年I月2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监局印发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国家对于在煤矿和非煤矿山领域强制配备“六大系统”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为大力研制推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和市场需求。
[0003]目前,国外的矿用救生舱和避难硐室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少数采矿业发达国家,其产品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钢制救生舱,容纳规格从8人至32人不等,产品尺寸根据井下实际情况专门设定;第二类是软体充气式救生舱;第三类是过渡站;第四类是井下永久性避难硐室。国外救生舱产品根据其矿井生产条件和应急救援能力,考虑更多的是产品的维生作用,主要提供生命必须的物质配备,如氧气、水、食物等,而对于抗爆、抗高温的防护功能,其设计标准相对较低,有的甚至没有空气循环和空气调节系统,维生时间最高标准设计为64小时(如美国),抗爆标准为0.1 M P a。从中国现有矿井的生产条件和应急救援能力来看,0.1MPa的抗爆标准在大多数矿难中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64小时的维生时间太短。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矿难,必然造成矿井原有电力及通风设施的损坏,无法为救生舱提供持续支持。这就需要根据国内矿井生产条件,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应急救援避险设施。
[0004]矿用救生舱是煤矿井下瓦斯、煤尘爆炸、瓦斯突出、塌方、冒顶等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生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地质条件的矿井。主要用于发生矿难时为井下遇险人员提供紧急避难场所。在矿难发生时,对外能够抵御爆炸冲击、高温烟气、冒顶坍塌,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为避险矿工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为矿工赢得较长的待救时间,同时可以通过舱内的通讯设备引导外界救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利用一种避难硐室防护门,旨在解决现有救生舱防护门存在的使用效果不佳,密闭性不强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难硐室防护门,所述避难硐室防护门包括:
[0007]传动系统,用于动力的传输;
[0008]锁紧系统,与所述传动系统连接,用于提供锁紧装置;
[0009]密闭系统,与所述锁紧系统连接,用于对门体和门框进行密闭。
[0010]进一步、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轴;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传动轴设置在所述避难硐室防护门的门体,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比为1: 3。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传动轴采用45#优质中碳钢,并做调质处理。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为圆柱齿轮。
[0014]进一步、所述锁紧系统还包括:锁紧杆和第一法兰;
[0015]所述锁紧杆通过第一法兰固定在所述避难硐室防护门的门体。
[0016]进一步、所述密闭系统还包括:门体、门框、铣槽。
[0017]进一步、所述铣槽上设置密封带。
[0018]进一步、所述门体、门框、法兰采用Q345压力容器专用钢。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避难硐室防护门,通过设置传动系统,提高了传动效率,密闭系统设置铣槽,在铣槽有密封带与门框连接,提高了防护密闭门的密闭性,本实用新型装配后具有耐冲击、结构紧凑、效率高、重量轻、传动比范围大、操作灵活,并适合于各类救生设备,较好的解决了现有救生舱防护门存在的使用效果不佳,密闭性不强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性能卓越,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避难硐室防护门的结构框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动系统和密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传动系统;11、弟一齿轮;12、弟二齿轮;13、传动轴;2、锁紧系统;21、锁紧杆;22、第一法兰;3、密闭系统;31、铣槽;4、门体;5、门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避难硐室防护门,该避难硐室防护门包括:
[0026]传动系统,用于动力的传输;
[0027]锁紧系统,与传动系统连接,用于提供锁紧装置;
[0028]密闭系统,与锁紧系统连接,用于对门体和门框进行密闭。
[0029]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传动轴设置在避难硐室防护门的门体,传动轴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连接第一齿轮。
[0030]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比为1: 3。
[0031]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传动轴采用45#优质中碳钢,并做调质处理。
[003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为圆柱齿轮。
[0033]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锁紧系统还包括:锁紧杆和第一法兰;锁紧杆通过第一法兰固定在避难硐室防护门的门体。
[0034]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密闭系统还包括:门体、门框、铣槽。
[003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铣槽上设置密封带。
[0036]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优化方案,门体、门框、法兰采用Q345压力容器专用钢。
[003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避难硐室防护门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避难硐室防护门主要由传动系统1、第一齿轮I 1、第二齿轮12、传动轴13、锁紧系统2、锁紧杆21、第一法兰22、密闭系统3、统槽31、门体4、门框5组成;传动系统I用于动力的传输,锁紧系统2与传动系统I连接,用于提供锁紧装置,密闭系统3,与锁紧系统2连接,用于对门体4和门框5进行密闭;传动系统I采用圆柱齿轮传动,传动效果平稳,传动比精确,工作可靠、效率高、寿命长,使用的功率、速度和尺寸范围大,传动轴13固定在门体4上,连接两个第二齿轮12,传动系统齿轮技术要求如下:防护密闭门第一齿轮11技术要求:避难硐室防护门第一齿轮11:模数:m=2,齿数z = 42,压力角a = 20,变位系数X = 0,齿顶高直径da = 88,齿根高直径df = 79,调质200-250HB,未注倒角均为1X45° ;避难硐室防护门第二齿轮12:模数m= 2,齿数z= 126,压力角a = 20,变位系数X = 0,齿顶高直径da = 256,齿根高直径df = 247,调质200-250HB,未注倒角均为1X45° ;防护密闭门: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传动比为I: 3,传动效率高,功能损失小;锁紧系统2采用锁紧杆21与门体4第一法兰22刚性接触,并且根据门体4结构不同设计相应数量的锁紧杆21,做到力矩均匀。密闭系统3是在门体4法兰上铣槽31,并安装橡胶密封带,在门体4锁紧时,使密封带与门框5法兰紧密接触,隔绝外界气体进入,已达到密封效果。门体4、门框5、法兰采用Q345压力容器专用钢;齿轮、传动轴14均采用45#优质中碳钢,并做调质处理。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避难硐室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硐室防护门包括: 传动系统,用于动力的传输; 锁紧系统,与所述传动系统连接,用于提供锁紧装置; 密闭系统,与所述锁紧系统连接,用于对门体和门框进行密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难硐室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轴; 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传动轴设置在所述避难硐室防护门的门体,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难硐室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传动比为1: 3。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难硐室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难硐室防护门采用45#优质中碳钢制成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传动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难硐室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为圆柱齿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难硐室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系统还包括:锁紧杆和第一法兰; 所述锁紧杆通过第一法兰固定在所述避难硐室防护门的门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难硐室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系统还包括:门体、门框、铣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难硐室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铣槽上设置密封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难硐室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门框、法兰采用Q345压力容器专用钢。
【文档编号】E06B5/10GK203383694SQ201320131266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4日
【发明者】李宝东, 穆新, 王震 申请人:辽宁渤海防腐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