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70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和交通运载工具用的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具有透明基底一玻璃或其它可用于替代玻璃功能的透明窗用材料。在透明基底上,即玻璃1的表面制备有电致变色和低辐射绝热功能多层;在玻璃2上制备有高辐射镀膜层。把玻璃1,玻璃2和间隔组合在一起密封就构成本复合玻璃。它具有透明、低辐射、绝热、节能、变色和抗霜雾等功能。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和交通运载工具用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特别是指由玻璃1,玻璃2和间隔框组合在一起的玻璃叠层;在玻璃I上制备有透明的导电薄膜材料层、电致变色复合材料层和低辐射绝热功能材料多层,在玻璃2上制备有高辐射镀膜材料层。
[0002]【背景技术】目前大部分建筑窗玻璃采用的是普通玻璃或中空玻璃(两片玻璃之间夹放框架并密封),其对建筑节能和舒适虽有一定作用,但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较流行的技术方法-即在普通单片玻璃上贴膜或镀膜,也能较好地达到一定的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的目的。近年来在国际上热门的产品还有低辐射镀膜单片玻璃(简称LowE玻璃)、颜色玻璃和一类新发展的未来玻璃产品-电致变色玻璃。它们在节能效率、舒适和美观性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000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0420083199.0号公开了一种低辐射镀膜玻璃,它复合有五个膜层:金属氧化物膜层、金属或合金阻挡层、金属银、金属或合金阻挡层、金属氧化物膜层。该复合玻璃结构使用太多的贵金属和合金,成本高、透过率低;它没有真空间隔层结构,绝热效果就很差。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02291440.4号公开了 一种中空玻璃,它由多片玻璃和一个框架构成,框架设置在其中两片玻璃之间,并通过密封材料丁基密封胶粘接和密封;玻璃采用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复合层,其间用PVB胶片粘合,其中一片玻璃上用钛金箔粘附。该复合玻璃结构没使用低辐射镀膜材料,没有真空间隔层结构,所以它绝热和抗辐射效果就较差。上述二个专利都没有使玻璃变色,也没有利用附着于玻璃基板上的高辐射和低辐射2种功能薄膜配合来提高玻璃窗在冬夏二季都高效节能的功效。
[0004]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和交通运载工具用玻璃,它具有透明、低辐射、绝热、节能、变色和抗霜雾等功能。
[0005]本发明/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具有透明基底一玻璃或其它可用于替代玻璃功能的透明窗用材料,如聚碳酸酯(PC)材料等。特别是指在玻璃I和玻璃2之间制备了真空间隔层。在玻璃I上制备有电致变色功能多层(它的膜系由透明导电层、变色层、离子导电层、离子贮藏层及透明导电层组成)和低辐射绝热功能层;在每个导电膜表面并且处于窗框旁边位置制备有接触金属电极;在玻璃2上制备有高辐射镀膜层。把二块玻璃的镀膜层一侧相对间隔摆放密封而形成本复合玻璃结构体。
[0006]在本发明/实用新型中,上述各种功能薄膜层可以直接采用贴膜、涂刷膜、喷射膜或其它种物理及化学方式的镀膜。这些透明功能薄膜在产品的构造中是有厚度和位置要求的;这种透明的电致变色功能多层在自然光线的环境下是视觉几乎不可见的,在处于通电状态下,它可以实现反复可逆的从透明到深兰色(或其它颜色)状态的变化。在透明基底上的二种导电功能膜表面并且处于窗框周围附近位置制备的接触电极的个数分别是2个或2个以上,接触电极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线条形状或其它任意形状。
[0007]本发明/实用新型有如下一些有益的效果:该产品中的玻璃I上面的多层膜具有很低的表面辐射率,它对远红外热辐射的反射率很高,具有阻隔热辐射的作用。在冬季,窗的镀膜玻璃I位于室内一侧,把室内散热片及室内物体散发的远红外线,几乎完全反射回室内,保证室内热量不向室外散失,变色薄膜处于透明状态,允许阳光进入室内;本实用新型中的玻璃2位于室外的一侧,通过辐射的形式把吸收的日照光能量以一定的波长发射到玻璃I上,从而可以使该窗玻璃具有储蓄太阳能并节约取暖费用。反之,经过复合玻璃窗框架的翻转机构,使同一个镀膜复合玻璃窗转向180度后,该发明/实用新型中的玻璃I位于室外一侧,则可以在夏季应用;它可阻止室外阳光、地面、建筑物发出的热辐射进入室内,节约空调费用,而且它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还可以随意调节。该实用新型在3-5伏直流电压驱动下可以实现反复可逆的从透明到深兰色(或其它颜色)状态的变化。直流电压仅仅在调节颜色的一瞬间(0.1-2秒钟)使用,所以几乎不消耗任何能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车辆和建筑用中空玻璃窗的预留厚度的空间和尺度标准相吻合,它的复合膜也可起镜面作用,在白天室外看不到室内的人与物,而室内却可以看到室外的景象。它可代替窗帘,减少了窗帘拉开和合拢时所造成的不协调现象。该实用新型窗玻璃的颜色变化可使建筑物的外观人为改观,从而提升建筑物的品质。本实用新型也具有抗霜雾等功能,在其上安装了光电传感器后还可以实现由自然光的强弱来自动控制变色开关,所以可称之为智能窗(smartwindows)。
[0008]本本发明/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3个实施例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0009]【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和镀膜多层的横截面示意图(也是图2的A-A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玻璃安装后的正视图。
[001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透明基底是普通平面玻璃(I)和玻璃(2);在玻璃(I)的表面设置有第I个透明的导电薄膜材料层(3);在透明导电薄膜层(3)的表面靠近窗框(4)的边框向外侧2-3厘米以内区域设置二个线条形接触电极(5);然后在透明导电薄膜层(3)的上面[除二个接触电极(5)所在的区域外]再依次设置变色层(6)、离子导电层(7)、离子贮藏层⑶及第2个透明导电层(9);导电薄膜层(3)和(9)的厚度为0.8微米;变色层(6)和离子贮藏层(8)的厚度分别是1.0微米;离子导电层(7)的厚度是1.0微米;在透明导电薄膜层(9)的上面靠近窗框(4)的边框向外侧0.4-1.4厘米以内区域再设置二个线条形接触电极(10);接触金属电极(5)和(10)的厚度是0.5毫米;在透明导电薄膜层(9)的上面[除二个接触电极(10)所在的区域外]设置低辐射绝热功能层
[11];在玻璃(2)的表面制备有高辐射镀膜层(12);薄膜(11)和(12)的厚度分别是I微米;把二块玻璃的镀膜层一侧相对摆放,相距10毫米的间隔框(13)密封而构成复合玻璃;二块玻璃之间四周设置有密封胶和密封框(14)。
[0011]实施例二: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示意图1和图2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数码标示。
[0012]本实施例的透明基底是普通曲面玻璃⑴和玻璃⑵;在玻璃⑴的表面设置有第I个透明的导电薄膜材料层(3);在透明导电薄膜层(3)的表面靠近窗框(4)的边框向外侧2-3厘米以内区域设置二个线条形接触电极(5);然后在透明导电薄膜层(3)的上面[除二个接触电极(5)所在的区域外]再依次设置变色层(6)、离子导电层(7)及第2个透明导电层(9);导电薄膜层(3)和(9)的厚度分别为0.8微米;变色层(6)和离子贮藏层
(8)的厚度分别是0.6微米;离子导电层(7)的厚度是1.2微米;在透明导电薄膜层(9)的上面靠近窗框(4)的边框向外侧0.4-1.4厘米以内区域再设置二个线条形接触电极(10);接触金属电极(5)和(10)的厚度是0.3毫米;在透明导电薄膜层(9)的上面[除二个接触电极(10)所在的区域外]设置低辐射绝热功能层(11);在玻璃(2)的上表面制备有高辐射镀膜层(12);薄膜(11)和(12)的厚度分别是0.8微米;把二块玻璃的镀膜层一侧相对摆放,与相距8毫米间隔框(13)密封而构成复合玻璃;二块玻璃之间四周设置有密封胶和密封框(14)。
[0013]实施例三:可以参照实施例一的示意图1和图2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数码标示。
[0014]本实施例的透明基底是普通平面聚碳酸酯(PC)材料⑴和⑵;在⑴的表面设置有第I个透明的导电薄膜材料层(3);在透明导电薄膜层(3)的表面靠近窗框(4)的边框向外侧2-3厘米以内区域设置二个线条形接触电极(5);然后在透明导电薄膜层(3)的上面[除二个接触电极(5)所在的区域外]再依次设置变色层(6)及第2个透明导电层(9);导电薄膜层(3)和(9)的厚度分别为0.5微米;变色层(6)的厚度是0.9微米;在透明导电薄膜层(9)的上面靠近窗框(4)的边框向外侧0.4-1.4厘米以内区域再设置二个线条形接触电极(10);接触金属电极(5)和(10)的厚度是0.2毫米;在透明导电薄膜层(9)的上面[除二个接触电极(10)所在的区域外]设置低辐射绝热功能层(11);在(2)的上表面制备有高辐射镀膜层(12);薄膜(11)和(12)的厚度分别是1.2微米;把二块PC的镀膜层一侧相对摆放,与相距12毫米的间隔框(13)密封而构成本复合玻璃;二块PC材料(I)和
(2)之间四周设置有密封胶和密封框(14)。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其特征是:具有透明基底⑴和⑵;在基底⑴的表面设置有第I个透明的导电薄膜材料层(3);在透明导电薄膜层(3)的上面靠近窗框(4)的边框外侧设置二个接触电极(5);然后在透明导电薄膜层(3)的上面再依次设置变色层(6)、离子导电层(7)、离子贮藏层⑶及第2个透明导电层(9);在透明导电薄膜层(9)的上面靠近窗框(4)的边框外侧再设置二个接触电极(10);在透明导电薄膜层(9)的上面设置低辐射绝热功能层(11);在基底(2)的表面制备有高辐射镀膜层(12) ;二块透明基底的镀膜层相向摆放,与间隔框(13) —起构成本复合玻璃体;二块透明基底之间四周设置有密封胶和密封框(1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其特征是在透明基底(I)上设置的二种透明导电薄膜(3)和(9)是有厚度和位置要求的;它们的厚度是在0.2微米到2微米范围内;导电薄膜⑶的位置是可以覆盖整个透明基底⑴的表面积;导电薄膜(9)的位置是可以覆盖整个变色层(6)之上的面积。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其特征是接触电极(5)和(10)分别设置在透明导电薄膜层(3)和(9)的表面靠近窗框(4)的边框向外侧0.1-3厘米以内区域的任何位置;在每一个透明导电薄膜上的接触电极的个数是2个或10个以内;它们的形状是线条状或由一个矩形(或梯形、或椭圆)图形或多个相联的矩形(或梯形、或椭圆)图形组成;它们的厚度是在I毫米范围内;并且接触电极(10)不能覆盖和接连接电极(5)。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其特征是变色层(6)、离子导电层(7)、离子贮藏层(8)及低辐射绝热功能层(11)是有厚度和位置要求的;它们的厚度是在0.1微米到3微米范围内;在透明导电薄膜层(3)之上的变色层(6)的位置不能直接覆盖和接连接触电极(5)所占据的区域;离子导电层(7)、离子贮藏层(8)、第2个透明导电层(9)及低辐射绝热功能层(11)的位置只能依次覆盖变色层(6)所占据的区域,但是低辐射绝热功能层(11)的位置不能直接覆盖和接连接触电极(10)所占据的区域。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其特征是在基底(2)的表面所制备的高辐射镀膜层(12)是有厚度和位置要求的;它的厚度是在0.1微米到2微米范围内;它的位置是可以覆盖透明基底(2)的整个或部分表面积。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结构玻璃体,其特征是二块透明基底(I)和(2)的镀膜层一侧相对摆放,与间隔框(13) —起构成相距5-15毫米的复合玻璃;它们的形状可以是平面或是曲面;二块透明基底的材料可以是玻璃或者是其它可用于替代玻璃功能的透明窗用材料。
【文档编号】E06B3/66GK203559734SQ201320120362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5日
【发明者】崔海宁, 陈显明, 郭汇淼, 李晓霞 申请人:肇庆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