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插芯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69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智能插芯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智能插芯锁,包括智能钥匙、锁芯、锁胆、拨动块、控制电路、和转动手柄,所述锁芯的弹子孔内装有机械弹子,锁胆上设有钥匙孔;所述控制电路安装在锁芯矩形面的沉槽内,该控制电路包含有读码模块、检测模块、储存模块和电池,所述检测模块与读码模块末端各连接有一个电极模块,该电极模块的末端通过绝缘软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采用机械闭锁和电子闭锁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插芯锁的防盗性能。
【专利说明】智能插芯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电子锁,特别是一种带有电子锁芯的普通家用防盗门上的智能插芯锁。
【【背景技术】】
[0002]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家庭的安全依靠一把好锁来保障。目前市面上的家庭防盗锁具分为机械式结构和电子锁结构,其中机械结构是通过机械钥匙插入锁芯,弹子自动到位后,可以扭转来进行开锁或上锁。属于比较常见的锁具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人破解,防盗性能很差。而电子锁结构主要是通过电路来实现对锁具闭锁,主要有指纹锁、密码锁,IC卡锁、磁卡锁、射频卡锁等种类。目前市面上的电子锁防盗等级很高,通常不容易被人破解。但电子锁生产比较复杂,成本很高,市面的电子锁价格相对较高,从上千元到上万元价格不等,普通工薪阶层很难消费得起,同时,市场上的电子锁由于构造与传统机械锁不同,导致现场安装替换已有的机械锁时需要专业装锁人员重新打孔,安装操作非常不便。
[0003]另外,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电子锁,它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在使用的方便性,管理的智能性是普通机械锁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在一些行业广泛应用,如酒店智能门卡锁,小区智能门锁管理系统等,整个锁主要包括智能钥匙、锁芯、锁胆、电子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等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锁体预先存储好智能钥匙信息,当钥匙插入锁体时,锁体电路系统进行工作,通过读取智能钥匙信息与锁体预存信息进行比较,信息相同时,锁体认为是合法钥匙,电子闭锁系统进行解锁;当信息不一致时,锁体认为是非法钥匙,电子系统对锁体进行电子闭锁,钥匙无法开锁,从而达到非法钥匙防盗功能。目前这种电子锁系统,通常都要对整个锁体进行改造,施工难度较高,而且不能支持所有型号的防盗门锁,只能对某些相同型号和尺寸的锁进行改造,因此,局限性很大,没有大面积推广的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传统防盗门锁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的智能插芯锁。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智能插芯锁,包括智能钥匙1、锁芯2、锁胆3、拨动块4、控制电路5、和转动手柄6,其中,所述锁芯2为一葫芦形长条状零件,上端为一圆柱形,内有一圆形通孔21,圆柱面上开有弹子孔22,下端为一矩形,矩形面上有一个沉槽23,所述锁芯2中间开有一通槽24 ;所述锁胆3安装在锁芯2的圆形通孔21内,且位于锁芯2的一端;所述拨动块4安装在锁芯2中间通槽24内,所述转动手柄6安装在锁芯2通孔21的另外一端;所述锁芯2的弹子孔22内装有机械弹子,锁胆3上设有钥匙孔31 ;所述控制电路5安装在锁芯矩形面的沉槽23内,该控制电路5包含有读码模块51、检测模块52、储存模块53、和电池56,所述检测模块52与读码模块51末端各连接有一个电极组件100,该电极组件100的末端通过绝缘软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
[0005]所述控制电路5还包括螺线管或电机54,所述控制电路5通过螺线管或电机54闭锁拨动块4,将所述锁芯闭锁。
[0006]所述智能钥匙I内设有ID码片11,通过人工设置,所述控制电路5通过注册或注销所述智能钥匙1,控制所述智能钥匙的有效性。
[0007]安装在锁芯2内的锁胆3端与转动手柄6端可以大小不一致。
[0008]所述螺线管或电机54安装在转动手柄6 —侧。
[0009]所述电池56安装在转动手柄6内,该电池为可拆卸结构。
[0010]所述控制电路5还包括蜂鸣器55,用于当非注册钥匙插入钥匙孔31时,蜂鸣器55鸣叫报警,同时所述控制电路5将所述拨动块4闭锁。
[0011]所述存储模块采用EEPROM电路,对注册的钥匙信息进行存储,防止掉电丢失。
[0012]所述控制电路上设有CPU,通过CPU来控制螺线管或电机的弹出,从而控制拨动块的转动。
[0013]所述电极模块100由绝缘套101、电极102、弹簧103三部分组成。
[0014]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当智能钥匙I插入钥匙孔31时,检测模块52检测到有钥匙插入,控制电路启动读码模块51对ID码片11进行读码识别,与存储模块53中的码值进行比对,当信息相同时,允许智能钥匙I正常开锁,当信息不同时,控制电路5上的螺线管或电机54铁芯弹出到拨动块4内,防止拨动块4转动,锁胆3无法转动,从而达到闭锁插芯锁锁体的目的。
[0015]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闭锁和机械闭锁相结合的闭锁方案,当电池56中的电量不足时,控制电路5停止工作,电子闭锁失效,智能锁芯自动成为普通机械锁芯。当重新更换电池后,控制电路重新启动,电子锁的功能重新恢复,注册过的钥匙才能开锁。所述转动手柄6端不设钥匙插孔,可直`接转动手柄开锁或闭锁。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锁芯、锁胆、拨动块、控制电路、和电池都集成在锁芯内,锁芯钥匙插入端尺寸与现有机械锁相同,可以应用于相同型号的锁芯替换。另外一端尺寸增大,便于控制电路集成到锁芯中。锁芯生产工艺采用传统锁芯生产工艺。锁芯有弹子孔一端需要钥匙插入开锁或闭锁,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锁芯可以提供对外通讯接口,能够将钥匙及开锁信息提供给报警系统。由报警系统通过短信或电话的方式发送给房屋主人或智能小区保安系统。
[001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提高,本锁芯可以提供以太网通讯接口,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锁具信息,可以通过以太网对锁具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智能宾馆、酒店的锁具管理系统,做到真正的物联网。
[00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采用机械闭锁和电子闭锁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插芯锁的防盗性能。应用智能插芯锁锁芯,能够直接替换现有相同尺寸的机械插芯锁锁芯,而无须更换现有插芯锁的锁体以及面板,安装使用方便。控制电路采用低功耗芯片和器件,延缓了电池的更换周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的总装图;
[0020]图2: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的总装图剖视图;
[0021]图3: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的锁芯构造示意图;[0022]图4: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的锁胆构造示意图;
[0023]图5: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的转动手柄的构造示意图;
[0024]图6: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的拨动块构造示意图;
[0025]图7: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的电极模块构造示意图;
[0026]图8: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的控制电路构造示意图;
[0027]图9:本实用新型智能插芯锁的智能钥匙构造示意图;
[0028]图10:本实用新型钥匙检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29]图11:本实用新型存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0030]图12: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控制螺线管或电机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0031]图中,I一智能钥匙;2—锁芯;3—锁胆;4一拨动块;5—控制电路;6—转动把手;11—ID码片;12—电极;13—电极;21—圆形通孔;22—弹子孔;23—沉槽;24—通槽;25—台阶孔;31—弹子孔;32—通孔;33—凹槽;34—通孔;41 一方形凹槽;42—通孔;61—腰型体;62—盲孔;51—读 码模块;52—检测模块;53—存储模块;54—螺线管或电机;55—蜂鸣器;56—电池;100—电极模块;101—绝缘套;102—电极;10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3]如图1到图9所示,一种智能插芯锁,包括智能钥匙1、锁芯2、锁胆3、拨动块4、控制电路5、转动手柄6。所述锁芯2为一葫芦形构造,上面为圆环形,内有一圆形通孔21,圆环面下为一矩形体,矩形体下面开有一排与圆形通孔21垂直的弹子孔22,矩形体一个侧面上有一个沉槽23,矩形体底面有一个圆形台阶孔25,锁芯2中间开有一通槽24 ;所述锁胆3安装在锁芯2的圆形通孔21内,且位于锁芯2的一端;所述拨动块4安装在锁芯2中间通槽24内,所述转动手柄6安装在锁芯2通孔21的另外一端;所述控制电路5安装在锁芯矩形面的沉槽23内;所述锁芯2的弹子孔22内装有机械弹子,锁胆3上设有钥匙孔31。所述控制电路5包含有读码模块51、检测模块52、储存模块53、螺线管或电机54、蜂鸣器55、电池56。所述检测模块52与读码模块51末端各连接有一个电极组件100。在智能钥匙I插入钥匙孔31时,检测模块52检测到有钥匙插入,控制电路启动读码模块51对ID码片11进行读码识别,与存储模块53中的码值进行比对,当信息相同时,允许智能钥匙I正常开锁,当信息不同时,控制电路5上的螺线管或电机54铁芯弹出到拨动块4内,防止拨动块4转动,锁胆3无法转动,从而达到闭锁插芯锁锁体的目的。
[0034]如图3所示,所述锁芯2为一葫芦形构造,上面为圆环形,内有一圆形通孔21,圆环面下为一矩形体,矩形体下面开有一排与圆形通孔21垂直的弹子孔22,矩形体一个侧面上有一个沉槽23,矩形体底面有一个圆形台阶孔25,锁芯2中间开有一通槽24 ;
[0035]如图4所示,锁胆3是一个外形同目前机械锁的锁胆,底部具有一排圆形通孔31,与锁芯上的弹子孔22配合,锁胆上侧有一个与锁胆轴向垂直的通孔32 ;在锁胆3的表面平行于锁胆轴向的方向上有两个凹槽33,两个凹槽末端各有一个通孔34,所述电极模块100安装在上述三个通孔中;
[0036]如图5所示,拨动块4上端是一个圆形,内有两个方形通槽41 ;下端是一个长方体,长方体上有一个圆形通孔42 ;[0037]如图6所本,转动手柄6 —端为腰型体61,另外一端为圆柱,圆柱内有一个圆形盲孔62 ;所述电池56安装在该圆形盲孔61中。
[0038]如图1所示,电极模块100由绝缘套101、电极102、弹簧103三部分组成,电极末端通过绝缘软线与控制电路相连;
[0039]如图8所示,控制电路5上焊接有MCU、存储模块53、读码模块51、检测模块52,并通过绝缘软线与电极模块100、螺线管或电机54、蜂鸣器55相连;
[0040]如图9所示,智能钥匙上带有码值可读写的ID码片11,解锁端正面和侧面各有一个电极12和13 ;该电极与锁胆上的通孔34向对应。
[0041]其中,锁胆3安装在锁芯2 —端的通孔21中,锁芯2另外一端通孔安装有转动手柄6,电池56安装在转动手柄6的盲孔62中;所述拨动块4安装在锁芯2中间的通槽24中;所述螺线管或电机54安装在锁芯2的台阶孔25中;所述控制电路5安装在锁芯2的凹槽23中。
[0042]其中,电极模块100通过绝缘软线与控制电路5上的存储模块53、读码模块51、检测模块52连接。
[004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开锁时,将智能钥匙I插入该智能插芯锁锁芯的钥匙孔31中,智能钥匙I首先碰触到与检测模块52相连的电极模块100,从而启动控制电路5,控制电路5上与读码模块51相连的电极模块100与智能钥匙I上的电极12、13接触,读取智能钥匙I上芯片11的码值,并将钥匙码值传递到存储模块53中,与存储在存储模块53中的码值进行比较,用于确定钥匙的合法性,如合法,钥匙可以旋转,锁胆3带动拨动块4 一起旋转,从而将锁具打开,如不合法,安装在锁芯上的螺线管或电机54铁芯伸出并插入到拨动块4下面的圆形通孔42中,钥匙旋转时,由于无法带动拨动块4转动,从而无法打开锁具。
[0044]如图10所示,为钥匙检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当钥匙插入锁体内时,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钥匙的插入,从而启动读码电路,对钥匙信息进行读取。
[0045]如图11所示,为存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采用EEPROM电路,对注册的钥匙信息进行存储,防止掉电丢失。
[0046]如图12所示,为控制电路控制螺线管或电机部分的电路示意图,通过CP U来控制螺线管或电机的弹出,从而控制拨动块的转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插芯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钥匙(I)、锁芯(2)、锁胆(3)、拨动块(4)、控制电路(5)、和转动手柄(6),其中,所述锁芯(2)为一葫芦形长条状零件,上端为一圆柱形,内有一圆形通孔(21),圆柱面上开有弹子孔(22),下端为一矩形,矩形面上有一个沉槽(23),所述锁芯(2)中间开有一通槽(24);所述锁胆(3)安装在锁芯(2)的圆形通孔(21)内,且位于锁芯(2)的一端;所述拨动块(4)安装在锁芯(2)中间通槽(24)内,所述转动手柄(6)安装在锁芯(2)通孔(21)的另外一端;所述锁芯(2)的弹子孔(22)内装有机械弹子,锁胆(3)上设有钥匙孔(31);所述控制电路(5)安装在锁芯矩形面的沉槽(23)内,该控制电路(5 )包含有读码模块(51)、检测模块(52 )、储存模块(53 )、和电池(56 ),所述检测模块(52)与读码模块(51)末端各连接有一个电极模块(100),该电极模块(100)的末端通过绝缘软线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5)还包括螺线管或电机(54),所述控制电路(5)通过螺线管或电机(54)闭锁拨动块(4),将所述锁芯闭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钥匙(I)内设有ID码片(11),通过人工设置,所述控制电路(5 )通过注册或注销所述智能钥匙(I)),控制所述智能钥匙的有效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芯锁,其特征在于:安装在锁芯(2)内的锁胆(3)端与转动手柄(6)端大小不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或电机(54)安装在转动手柄(6)—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56)安装在转动手柄(6 )内,该电池为可拆卸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5)还包括蜂鸣器(55),用于当非注册钥匙插入钥匙孔(31)时,蜂鸣器(55)鸣叫报警,同时所述控制电路(5)将所述拨动块(4)闭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采用EEPROM电路,对注册的钥匙信息进行存储,防止掉电丢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上设有CPU,通过CPU来控制螺线管或电机的弹出,从而控制拨动块的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模块(100)由绝缘套(101)、电极(102)、弹簧(103)三部分组成。
【文档编号】E05B49/00GK203603619SQ201320686716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李小林 申请人:李小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