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桌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29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桌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桌椅,涉及教学用具【技术领域】;它包括底座和椅架,椅架上连有基座,椅架上设有一椅背,基座上设有一椅面,椅面安装在两平行四边形机构上,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一连架杆、两连杆以及两固定轴,两个连杆分别转动连接在连架杆的两端,连杆的末端上具有六棱柱形孔,连杆通过六棱柱形孔分别套在固定轴,固定轴固定在基座上,固定轴上设有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末端固定着一第二凸轮,且第二凸轮上带有可与连杆末端的六棱柱形孔相适配的六棱柱套筒,固定轴上还套置有一第一凸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椅面可进行上下调节,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要对椅子高度进行调整,桌面设计为可滑动的上下两层,使用者可根据不同需要对桌面宽度进行调整。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桌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使用的课桌椅,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桌椅。
【【背景技术】】
[0002]桌椅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工具。人因工程学指出长期使用一套与自身尺寸不相适应的桌椅会使人肌肉松弛,行动变得迟缓,而如果使用一套与自身尺寸相适应的课桌椅,则会减少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采用固定式课桌椅。固定式课桌椅有着管理方便,美观等优点。但固定式设计也使其不能很好的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要,如:由于考虑到学生的进出情况,传统的固定式课桌椅的设计都会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利于行人进出。但是这段空间使得学生身体靠在靠背上的时候根本不能进行书写,而当身体前倾进行书写的时候,又会使身体失去靠背的支撑,极易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节椅子的使用高度、可调节椅背的旋转角度、以及可调节桌面宽度的新型桌椅。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椅架,所述椅架上连有与椅架一体成型的基座,椅架上设有一椅背,所述基座上设有一椅面,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椅面安装在两平行四边形机构上,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一连杆、两连架杆以及两固定轴,所述椅面下方固定着椅面固定杆,该椅面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连架杆上;所述两个连杆分别转动连接在连架杆的两端,连杆的末端上具有六棱柱形孔,连杆通过六棱柱形孔分别套在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在基座上,固定轴上设有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末端固定着一第二凸轮,且第二凸轮上带有可与连杆末端的六棱柱形孔相适配的六棱柱套筒,所述固定轴上还套置有一第一凸轮;所述基座上转动连接着一手动摇杆,该手动摇杆的末端转动连接在上述的连架杆上,所述手动摇杆通过牵引线连接在上述的第一凸轮上,可带动第一凸轮转动,从而挤压第二凸轮带动六棱柱套筒运动。
[0005]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椅背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由背板、弹簧、凸起固定板以及弧状凸起构成,所述背板固定在椅背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背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凸起固定板上,所述弧状凸起固定在凸起固定板上,所述椅架内具有与弧状凸起相适配的多个凹槽,椅背上下移动时,弧状凸起则卡入相应的凹槽内。
[0006]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椅背上设有角度调节装置,该角度调节装置由椅背固定轴、带方形槽的转动块、扭簧以及扭簧固定轴构成,所述椅背固定轴安装在椅背两侧,椅背固定轴的顶端伸入转动块的方形槽中,所述转动块固定在扭簧固定轴的末端,所述扭簧设置在扭簧固定轴上。
[0007]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两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连架杆上还分别设有一扶手,该扶手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架杆上。
[0008]在上述的结构中,所述两椅架的顶端上还固定安装有两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导轨,导轨内设有两层桌面,上层桌面可沿导轨滑动,使上层桌面的内侧与下层桌面的外侧相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主要着眼于改进高等院校传统课桌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的优点:1、为适应因身高不同对椅子高度的不同需要,本实用新型中椅面可进行上下调节,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要对椅子高度进行调整,最大可调高度为IOOmm ;2、为解决由于椅子和桌面空隙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可能书写疲劳,本实用新型的桌面设计为可滑动的上下两层,使用者可根据不同需要对桌面宽度进行调整,进而保证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靠背来缓解身体疲劳;3、为满足学习和休息时对靠对角度的不同需要,本作品中椅子靠背部分设计为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旋转,该人性化的设计满足了使用者靠在椅子上休息和学习时的不同需要,并且椅背设计成与人脊柱正常生理弧线相适应的曲线,使用者靠在椅背上休息时更为舒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1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平行四边形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度调节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调节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6]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新型桌椅,该新型桌椅主要着眼于改进高等院校传统的课桌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图1所示,它包括底座10和固定在底座10上的椅架20,底座10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椅架20上连有与椅架20 —体成型的基座201,该基座201垂直于椅架20,椅架20上设有一椅背30,上述的基座201上设有一椅面40,人们则可坐在椅面40上,同时可靠在所述的椅背30上。
[0017]进一步的,上述的椅面40安装在两平行四边形机构50上,结合图3所示,为平行四边形机构50的立体示意图,该平行四边形机构50包括一连架杆501、两连杆502以及两固定轴503,结合图2,椅面40下方固定着椅面固定杆401,该椅面固定杆40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平行四边形机构50的连架杆501上;两个连杆502分别转动连接在连架杆501的两端,连杆502的末端上具有六棱柱形孔,连杆502通过六棱柱形孔分别套在固定轴503,固定轴503固定在基座201上,固定轴503上设有一压缩弹簧504,该压缩弹簧504末端固定着一第二凸轮505,且第二凸轮505上带有可与连杆502末端的六棱柱形孔相适配的六棱柱套筒506,所述固定轴503上还套置有一第一凸轮507 ;继续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基座201上转动连接着一手动摇杆60,该手动摇杆60的末端转动连接在上述的连架杆501上,手动摇杆60通过牵引线连接在上述的第一凸轮507上,可带动第一凸轮507转动,参照图3所不,当第一凸轮507转动后,第二凸轮505与第一凸轮507相卩齿合,因此,挤压第二凸轮505,第二凸轮505则挤压压缩弹簧504,六棱柱套筒506则外移,平行四边形机构50发生转动,从而调节椅面40的高度。当椅面40调节到合适高度后,停止摇动手动摇杆60,第一凸轮507对第二凸轮505的作用力消失,六棱柱套筒506在压缩弹簧504的作用力下回到初始位置,与的连杆502的六棱柱形孔吻合,固定平行四边形机构50,即固定椅面40的高度。参照图2所示,为了加强椅面40的强度,椅面40的下方设有一加强杆402,且加强杆402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的连架杆501上,加强杆402上固定着两加强托板403,加强托板403顶贴在上述椅面40的下底面上。
[0018]参照图1并结合图4所示,椅背30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301,该高度调节装置301由背板302、弹簧303、凸起固定板304以及弧状凸起305构成,所述背板302固定在椅背30上,弹簧303的一端固定在背板302上,另一端固定在凸起固定板304上,所述弧状凸起305固定在凸起固定板304上,上述的椅架20内具有与弧状凸起305相适配的多个凹槽,因此,当有外力使椅背30上下移动时,弧状凸起305在凹槽中有上下移动的趋势,凸起固定板304挤压弹簧303,弹簧303收缩,椅背30则可上下移动,移动到合适高度时,弧状凸起305卡入相应的凹槽内,实现椅背30的固定。
[0019]参照图1并结合图5所示,椅背30上设有角度调节装置,该角度调节装置由椅背固定轴306、带方形槽的转动块307、扭簧308以及扭簧固定轴309构成,椅背固定轴309安装在椅背30两侧,椅背固定轴309的顶端伸入转动块307的方形槽中,转动块307固定在扭簧固定轴309的末端,扭簧308设置在扭簧固定轴309上,因此,当椅背30受到挤压时,椅背30受力使得椅背固定轴306在转动块307的方形槽内滑动,带动转动块307旋转,挤压扭簧308,压力消失后,椅背30在扭簧308的回复力下恢复原状,实现对椅背30旋转的控制。
[0020]作为最佳的实施例,在两椅架20的顶端上还固定安装有两支撑块60,支撑块70上设有导轨,导轨内设有两层桌面80,上层桌面可沿导轨滑动,使上层桌面的内侧与下层桌面的外侧相接,上层桌面下落与下层桌面相平,可使桌面增大至原来的2倍。
[0021]结合图1和图2,两平行四边形机构50的连架杆501上还分别设有一扶手90,该扶手90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架杆501上,结合图6所示,支撑扶手90的螺栓901上套有六棱柱形套筒902,六棱柱形套筒902的一端开有凹槽903,另一端与螺栓901有弹簧904连接。使用者扳动扶手90,弹簧904弹力不变,到达合适位置,椅面厚度卡进凹槽903,弹簧904弹力增大,从而使扶手90处于合适位置并控制扶手90位置不变。
[0022]通过查阅国家标准GB/T14774-1993得到椅子各部分尺寸如下:椅座高度尺寸的调节范围为350-460mm,座深为360_390mm,推荐值为380mm,座宽常为500mm以上,扶手高度为230±20mm,合适的桌椅高度=1/3座高-(20—30)mm,初中以上桌子高度为760mm,课桌椅书写面板宽300mm,厚度>=18mm,课桌椅座板长430*宽430*厚12mm,靠背板高480*宽430*厚12mm,课桌椅椅腿30*80臟,壁厚>=1.8mm,托管30*90臟,壁厚>=1.8mm。依据该标准和教室实际考察,作为较佳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新型桌椅的尺寸定义如下:椅座高:400mm,座深380mm,座宽500mm,桌子高度760mm,板宽上下层均为300mm,厚度18mm,椅面尺寸为430*430*12,靠背尺寸为480*430*12。
[0023]本实用新型以手动摇杆60为主动件,通过连杆502带动平行四边形机构50来调节椅面40高度,高度调节范围控制在O — IOOmm之间,以联轴器工作原理为出发点,设计出六棱柱形销连接联轴器,联接固定件螺杆和平行四边形机构50,从而固定椅面40。扶手90和椅面40应在整个调节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因此,将扶手90安装在平行四边形机构50的两连架杆501上,为节省工件、方便出入和教室打扫,将扶手做可折叠设计,扶手90和连架杆501之间以转动副连接,转动副中加装弹簧及开有小凹槽的压片,在连架杆501上加工和该小凹槽对应的凸起,在弹簧的压力下,通过凹槽和凸起的挤压固定扶手。
[0024]椅背30通过高度调节装置301固定在椅架20上,该高度调节装置301设计为空心圆管,在圆管两端分别安装弹簧303和弧状凸起305,并在椅架20上以2.5cm为间距加工和该弧状凸起305相应的凹槽,调节椅背30高度时,通过人施加的外力来挤压弹簧303,使椅背30上下调节,调节完成后,撤除外力,在弹簧303的压力下,弧状凸起305和椅架20上的凹槽因相互挤压而存在静摩擦,椅背30在静摩擦的作用下静止。
[0025]上下层设计方案以简单的方法极大方便了学生的自由书写,以人因工程学为依据,以实现学生自由书写为目标,使用上下层设计桌面,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需要和周围环境自主调节桌面宽度,从而实现最大化的自我舒适感。
[0026]本实用新型以创造舒适学习条件,通过自主创新,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机械知识设计了该新型座椅,以灵巧的创意,贴心的设计为广大学生打造舒适学习环境,具有无可比拟的实用性。
[0027]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桌椅,它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椅架,所述椅架上连有与椅架一体成型的基座,椅架上设有一椅背,所述基座上设有一椅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椅面安装在两平行四边形机构上,所述平行四边形机构包括一连架杆、两连杆以及两固定轴,所述椅面下方固定着椅面固定杆,该椅面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连架杆上; 所述两个连杆分别转动连接在连架杆的两端,连杆的末端上具有六棱柱形孔,连杆通过六棱柱形孔分别套在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在基座上,固定轴上设有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末端固定着一第二凸轮,且第二凸轮上带有可与连杆末端的六棱柱形孔相适配的六棱柱套筒,所述固定轴上还套置有一第一凸轮; 所述基座上转动连接着一手动摇杆,该手动摇杆的末端转动连接在上述的连架杆上,所述手动摇杆通过牵引线连接在上述的第一凸轮上,可带动第一凸轮转动,从而挤压第二凸轮带动六棱柱套筒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由背板、弹簧、凸起固定板以及弧状凸起构成,所述背板固定在椅背上,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背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凸起固定板上,所述弧状凸起固定在凸起固定板上,所述椅架内具有与弧状凸起相适配的多个凹槽,椅背上下移动时,弧状凸起则卡入相应的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背上设有角度调节装置,该角度调节装置由椅背固定轴、带方形槽的转动块、扭簧以及扭簧固定轴构成,所述椅背固定轴安装在椅背两侧,椅背固定轴的顶端伸入转动块的方形槽中,所述转动块固定在扭簧固定轴的末端,所述扭簧设置在扭簧固定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连架杆上还分别设有一扶手,该扶手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架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椅架的顶端上还固定安装有两支撑块,支撑块上设有导轨,导轨内设有两层桌面,上层桌面可沿导轨滑动,使上层桌面的内侧与下层桌面的外侧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桌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面下方设有一加强杆,且加强杆的两端固定在所述的连架杆上,加强杆上固定着两加强托板,所述加强托板顶贴在上述椅面的下底面。
【文档编号】A47B39/02GK203692895SQ20132088529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蔚琳静, 石国丽, 于航, 闫莉, 李冰晨 申请人:蔚琳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