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81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电力通信抢修中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具体是一种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包括至少两部竹制攀爬梯单体,该竹制攀爬梯单体由横梁攀爬杆和对称设置在横梁攀爬杆两端的两根主支撑柱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制攀爬梯单体之间通过插接机构固定为一体;在靠近主支撑柱的端部柱体竖向上设置有横向安装通槽和纵向安装通孔,该横向安装通槽位于主支撑柱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纵向安装通孔位于主支撑柱的纵向方向上;所述插接机构又包括两块弧形连接块,该弧形连接块的内腔为弧形安装腔。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提高了攀爬安全性、降低了搬运难度、提高了运输安全性、便于装卸和降低了能耗。
【专利说明】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电力通信抢修中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尤其是一种提高攀爬安全性、降低搬运难度、提高运输安全性、便于装卸和降低能耗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用连接块。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城镇电力通信抢修用攀爬梯一般采用对称设置的两根主支撑柱,两根主支撑柱之间通过若干根横梁攀爬杆连接为一体,使用时,人们通过横梁攀爬杆一步一步往上爬,实现从低处位置向高处位置的转移。该结构的竹制攀爬梯一般高度在8米左右,有的甚至更短。因为过长就不能够存放在室内以及在室内无法搬运。
[0003]然而,在实际城镇电力通信抢修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长的攀爬梯来实现对较高位置【该处较高位置是指超出单部竹制攀爬梯的高度】的电线或通信电缆进行抢修或维护。工人通常的做法就是将两部攀爬梯的主支撑柱重叠,然后通过绳子或钢丝进行捆绑固定形成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实现竹制攀爬梯的加长】。该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人抢修过程中对超出攀爬梯本身高度的需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因为绳子的柔韧性导致两部攀爬梯从捆绑处脱离,造成安全事故,并且在捆绑过程中,为保证捆绑的牢固性,人们往往是将绳子打死结,使用完毕后用刀具割断绳子,实现两部攀爬梯的分离,刀具割断的绳子无法再次利用,浪费资源;采用钢丝捆绑的攀爬梯牢固性要比绳子捆绑的强,但是在捆绑和分离的时候相当耗时,即两部攀爬梯的装卸难度大。当需要从一抢修点搬运至另外的抢修点时,由于钢丝捆绑的攀爬梯装卸难度大,一般都是将捆绑后的长攀爬梯直接搬运,在搬运过程由于长攀爬梯很容易被其它市政设施阻挡,搬运困难;当从一抢修点搬运至较长距离的另外的抢修点时,工人一般直接将捆绑后的长攀爬梯直接搬运上小货车,让攀爬梯伸出车厢,这给在道路上行驶的其它车辆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城镇电力通信抢修用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存在的问题是:攀爬安全性低、搬运难度大、运输安全性低、装卸困难和能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攀爬安全性、降低搬运难度、便于装卸和降低能耗的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包括至少两部竹制攀爬梯单体,该竹制攀爬梯单体由横梁攀爬杆和对称设置在横梁攀爬杆两端的两根主支撑柱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制攀爬梯单体之间通过插接机构固定为一体;
[0007]在靠近主支撑柱的端部柱体竖向上设置有横向安装通槽和纵向安装通孔,该横向安装通槽位于主支撑柱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纵向安装通孔位于主支撑柱的纵向方向上;
[0008]所述插接机构又包括两块弧形连接块,该弧形连接块的内腔为弧形安装腔;
[0009]所述弧形连接块的外壁上均布有两条凹槽,该两条凹槽从弧形连接块的顶部贯通至弧形连接块的底部,所述两条凹槽为纵向安装槽,该两条纵向安装槽之间的夹角为180° ;所述纵向安装槽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纵向安装孔,纵向固定双头螺栓穿过纵向安装孔和纵向安装通孔将弧形连接块与相邻两部竹制攀爬梯单体纵向固定为一体;
[0010]在靠近纵向安装槽的弧形连接块外壁顶部固定有L状支撑架,在L状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悬挂双头螺栓穿过靠近纵向安装槽处的两块L状支撑架上的安装孔后悬挂在横梁攀爬杆上,该横梁攀爬杆为相邻两部竹制攀爬梯单体中位于上方位置的竹制攀爬梯单体上最底位置处的横梁攀爬杆;
[0011]两块弧形连接块分别是弧形连接块I和弧形连接块II ;在两条纵向安装槽之间的弧形连接块I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沉台安装孔I,该两个沉台安装孔I的轴线与弧形连接块I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I为锐角,所述两个沉台安装孔I位于弧形连接块I的中部;
[0012]在两条纵向安装槽之间的弧形连接块II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沉台安装孔II,该两个沉台安装孔II的轴线与弧形连接块II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II为锐角,且夹角II与夹角I相等,所述两个沉台安装孔II位于弧形连接块II的中部;
[0013]两根横向固定双头螺栓穿过沉台安装孔1、横向安装通槽和沉台安装孔II将两块弧形连接块连接为一体,两根横向固定双头螺栓与弧形连接块I和弧形连接块II形成斜拉支撑面。
[0014]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而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将相对较短的攀爬梯运送至使用场地再进行组装,便于运输,装卸简单快速;采用上述结构的攀爬梯稳固性强,攀爬梯的纵向和横向均被牢固的固定,使得相邻两部攀爬梯在连接处的任一方向的受力均衡,提高了攀爬安全性,所述连接筒拆卸后可再次利用降低了能耗;较短的攀爬梯提高了运输安全性和降低了搬运难度;L状支撑架的设置使得竹制攀爬梯端头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破裂后不会立刻断裂,给工人提供移动到地面争取一定时间,进一步提高使用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空橡胶套I和中空橡胶套II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图中:1、弧形连接块;2、弧形安装腔;3、纵向安装槽;4、纵向安装孔;5、纵向固定双头螺栓;6、L状支撑架;7、安装孔;8、悬挂双头螺栓;9、横向固定双头螺栓;10、弧形连接块I ;11、弧形连接块II ;12、沉台安装孔I ;13、沉台安装孔II ;14、中空橡胶套II ;15、竹制攀爬梯单体;16、横梁攀爬杆;17、主支撑柱;18、插接机构;19、横向安装通槽;20、纵向安装通孔;21、中空橡胶套I ;α、夹角I ;β、夹角II。。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参见附图1至3,图中的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包括至少两部竹制攀爬梯单体15,该竹制攀爬梯单体15由横梁攀爬杆16和对称设置在横梁攀爬杆16两端的两根主支撑柱1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制攀爬梯单体15之间通过插接机构18固定为一体;
[0023]在靠近主支撑柱17的端部柱体竖向上设置有横向安装通槽19和纵向安装通孔20,该横向安装通槽19位于主支撑柱17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纵向安装通孔20位于主支撑柱17的纵向方向上;
[0024]所述插接机构18又包括两块弧形连接块1,该弧形连接块I的内腔为弧形安装腔2 ;
[0025]所述弧形连接块I的外壁上均布有两条凹槽,该两条凹槽从弧形连接块I的顶部贯通至弧形连接块I的底部,所述两条凹槽为纵向安装槽3,该两条纵向安装槽3之间的夹角为180° ;所述纵向安装槽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纵向安装孔4,纵向固定双头螺栓5穿过纵向安装孔4和纵向安装通孔20将弧形连接块I与相邻两部竹制攀爬梯单体15纵向固定为一体;
[0026]在靠近纵向安装槽3的弧形连接块I外壁顶部固定有L状支撑架6,在L状支撑架6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7,悬挂双头螺栓8穿过靠近纵向安装槽3处的两块L状支撑架6上的安装孔7后悬挂在横梁攀爬杆16上,该横梁攀爬杆16为相邻两部竹制攀爬梯单体15中位于上方位置的竹制攀爬梯单体15上最底位置处的横梁攀爬杆16 ;
[0027]两块弧形连接块I分别是弧形连接块I 10和弧形连接块II 11 ;在两条纵向安装槽3之间的弧形连接块I 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沉台安装孔I 12,该两个沉台安装孔I 12的轴线与弧形连接块I 10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I α为锐角,所述两个沉台安装孔
I12位于弧形连接块I 10的中部;
[0028]在两条纵向安装槽3之间的弧形连接块II 1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沉台安装孔
II13,该两个沉台安装孔II 13的轴线与弧形连接块II 11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II β为锐角,且夹角II β与夹角I α相等,所述两个沉台安装孔II 13位于弧形连接块II 11的中部;
[0029]两根横向固定双头螺栓9穿过沉台安装孔I 12、横向安装通槽19和沉台安装孔II 13将两块弧形连接块I连接为一体,两根横向固定双头螺栓9与弧形连接块I 10和弧形连接块II11形成斜拉支撑面。由于所述结构,可以快速的将相对较短的多部攀爬梯快速的搭接成一部使用现场需求高度的攀爬梯;也可以将搭接后的较长的攀爬梯拆卸成原来高度的多部攀爬梯,便于运输,提高了运输安全性,也降低了搬运难度。
[0030]为进一步提高攀爬安全性,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横向固定双头螺栓9 一端的锁紧螺母与沉台安装孔II 13的沉台之间设置有塑胶弹性垫片,横向固定双头螺栓9另一端的锁紧螺母与沉台安装孔I 12的沉台之间设置有塑胶弹性垫片。所述纵向固定双头螺栓5的锁紧螺母与纵向安装槽3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塑胶弹性垫片。所述悬挂双头螺栓8的锁紧螺母与L状支撑架6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塑胶弹性垫片。该实施例使得相邻两部竹制攀爬梯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0031]为提高整体美观性和避免对工人装卸时造成机械伤害,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L状支撑架6的顶部具有弧形部。
[0032]参见附图4,为保证攀爬梯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横向安装通槽19中设置有中空橡胶套I 21,所述横向固定双头螺栓7穿过该中空橡胶套I 21 ;
[0033]所述纵向安装通孔20中设置有中空橡胶套II 22,所述纵向固定双头螺栓8穿过该中空橡胶套II 22。
[0034]上述所有实施例中连接块的各部件均可以采用金属、合金材料或硬质PVC材料制成,最佳选择是硬质PVC材料。
[0035]显然,上述所有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畴。
[0036]综上所述,由于上述结构,提高了攀爬安全性、降低了搬运难度、提高了运输安全性、便于装卸和降低了能耗。
【权利要求】
1.一种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包括至少两部竹制攀爬梯单体(15),该竹制攀爬梯单体(15)由横梁攀爬杆(16)和对称设置在横梁攀爬杆(16)两端的两根主支撑柱(17)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制攀爬梯单体(15)之间通过插接机构(18)固定为一体; 在靠近主支撑柱(17)的端部柱体竖向上设置有横向安装通槽(19)和纵向安装通孔(20),该横向安装通槽(19)位于主支撑柱(17)的横向方向上,所述纵向安装通孔(20)位于主支撑柱(17)的纵向方向上; 所述插接机构(18 )又包括两块弧形连接块(I),该弧形连接块(I)的内腔为弧形安装腔⑵; 所述弧形连接块(I)的外壁上均布有两条凹槽,该两条凹槽从弧形连接块(I)的顶部贯通至弧形连接块(I)的底部,所述两条凹槽为纵向安装槽(3 ),该两条纵向安装槽(3 )之间的夹角为180° ;所述纵向安装槽(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纵向安装孔(4),纵向固定双头螺栓(5)穿过纵向安装孔(4)和纵向安装通孔(20)将弧形连接块(I)与相邻两部竹制攀爬梯单体(15)纵向固定为一体; 在靠近纵向安装槽(3 )的弧形连接块(I)外壁顶部固定有L状支撑架(6 ),在L状支撑架(6)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孔(7),悬挂双头螺栓(8)穿过靠近纵向安装槽(3)处的两块L状支撑架(6)上的安装孔(7)后悬挂在横梁攀爬杆(16)上,该横梁攀爬杆(16)为相邻两部竹制攀爬梯单体(15)中位于上方位置的竹制攀爬梯单体(15)上最底位置处的横梁攀爬杆(16); 两块弧形连接块(I)分别是弧形连接块I (10)和弧形连接块II (11);在两条纵向安装槽(3)之间的弧形连接块I (10)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沉台安装孔I (12),该两个沉台安装孔I (12)的轴线与弧形连接块I (10)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1(a)为锐角,所述两个沉台安装孔I (12)位于弧形连接块I (10)的中部; 在两条纵向安装槽(3)之间的弧形连接块II (1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沉台安装孔II (13),该两个沉台安装孔II (13)的轴线与弧形连接块II (11)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II(β )为锐角,且夹角II ( β )与夹角1(a)相等,所述两个沉台安装孔II (13)位于弧形连接块II (11)的中部; 两根横向固定双头螺栓(9)穿过沉台安装孔I (12)、横向安装通槽(19)和沉台安装孔II (13)将两块弧形连接块(I)连接为一体,两根横向固定双头螺栓(9)与弧形连接块I(10)和弧形连接块II (11)形成斜拉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其特征是:所述横向固定双头螺栓(9) 一端的锁紧螺母与沉台安装孔II (13)的沉台之间设置有塑胶弹性垫片,横向固定双头螺栓(9)另一端的锁紧螺母与沉台安装孔I (12)的沉台之间设置有塑胶弹性垫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其特征是:所述纵向固定双头螺栓(5)的锁紧螺母与纵向安装槽(3)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塑胶弹性垫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其特征是:所述悬挂双头螺栓(8)的锁紧螺母与L状支撑架(6)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塑胶弹性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其特征是:所述L状支撑架(6)的顶部具有弧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连接机构搭接式竹制攀爬梯,其特征是:所述横向安装通槽(19)中设置有中空橡胶套I (21),所述横向固定双头螺栓(7)穿过该中空橡胶套I(21); 所述纵向安装通孔(20)中设置有中空橡胶套II (14),所述纵向固定双头螺栓(8)穿过该中空橡胶套II (14)。
【文档编号】E06C1/10GK204024444SQ201420437709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5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重庆金佛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