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62758发布日期:2019-02-15 19:5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在保温过程中,煲内空气与外界空气自由流动,带走了锅内热量和水蒸汽,导致锅底食物与上层食物温差增大,尤其是米饭等食物表面容易发黄等,影响了用户体验。由于空气中的细菌落在食物上,导致食物中细菌数量不断增加,加速食物出现发酸变质的现象,减少了食物的保质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保温方法,可使食物保质时间加长,用户体验更优。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所述烹饪器具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内限定出用于盛放食物的容纳腔;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设在所述锅体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容纳腔,所述上盖组件内设有连通所述容纳腔与外界的蒸汽通道;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设在所述上盖组件上以导通或截止所述蒸汽通道;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口通过抽气管道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以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内的气体向外抽出;所述保温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烹饪器具进入保温阶段后,所述开关组件截止所述蒸汽通道,所述气泵启动以对所述容纳腔抽气使得所述容纳腔进入真空状态,所述气泵运行第一时间后停止运行,所述气泵停止运行第二时间后启动,如此重复直至满足退出条件,以通过所述气泵启动或停止使得所述容纳腔内的气压维持在设定范围内;当满足退出条件时,所述气泵停止抽气,所述开关组件导通所述蒸汽通道退出真空状态,其中退出条件为真空状态持续预定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由于食物在保温阶段通过气泵及开关组件使得容纳腔处于负压状态,隔绝了外界空气与锅内气体的连通,减少了烹饪器具在保温阶段热量与水分的散失,减少外界空气中细菌进入锅内,抑制了锅内细菌的滋生,延长了食物的保质时间。这种通过时间来控制气泵的运行及停止的控制方式,简单、直接,烹饪器具无需再设置气压测量仪器,降低了成本。

具体地,所述预定时间的取值范围为6-48小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进入保温阶段后,所述容纳腔内温度小于等于T时,所述气泵启动以对所述容纳腔抽气使得所述容纳腔进入真空状态。

具体地,当所述气泵启动以对所述容纳腔抽气时,烹饪器具的加热件对所述锅体进行加热;当所述容纳腔内温度大于T时,所述加热件停止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泵多次运行时间均不同,所述气泵多次停止运行时间均不同。

优选地,通过所述气泵启动或停止使得所述容纳腔内的气压维持60Kpa至75Kpa。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串联在所述抽气管道上以导通或截止所述抽气管道。由此,可避免气泵失效时不断抽气导致的开盖困难等问题,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也保障了食物的正常烹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通道具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泄压孔、连通外界的出口以及位于所述泄压孔和所述出口之间的通气口,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压球,所述压球设在所述通气口处以常封堵所述通气口;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上盖组件内,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压球配合以驱动所述压球打开所述通气口。

具体地,所述驱动件为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具有阀杆,所述阀杆在抵接所述压球以使所述压球打开所述通气口的打开位置和脱离所述压球以使所述压球关闭所述通气口的关闭位置之间可移动。通过电磁阀驱动压球动作,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控制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阀座和阀帽,所述阀座设在所述蒸汽通道内且位于所述泄压孔处,所述通气口形成在所述阀座的上表面上,所述阀帽外罩在所述阀座上以与所述阀座限定出活动空间,所述阀帽上设有连通所述活动空间及所述出口的阀帽孔,所述压球设在所述阀座上。由此,阀座与阀帽的设置限制了压球的活动范围,避免压球脱离通气口处过远导致无法封堵通气口,提高了压球动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组件内限定出与所述蒸汽通道相间隔的驱动腔,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驱动腔内,所述驱动腔与所述蒸汽通道之间通过弹性壁间隔开,所述驱动件通过抵压所述弹性壁以通过弹性壁的弹性形变驱动所述压球打开所述通气口。由此,避免蒸汽流入驱动件内导致对驱动件的干涉,而且可避免驱动腔内含有水汽后不易清洗且容易滋生细菌等情况。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进入真空状态的控制过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剖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

烹饪器具100、

锅体1、容纳腔V、

上盖组件2、盖板22、蒸汽通道P1、泄压孔a、抽气孔b、通气口c、阀座23、阀座的上表面S、阀帽24、活动空间P2、阀帽孔d、驱动腔P3、弹性壁25、

内锅3、开关组件6、压球62、驱动件61、阀杆611、

气泵4、气泵的进气口f、抽气管道41、第一电磁阀8、密封圈9、

第一时间t1、第二时间t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该烹饪器具100可为电饭煲等。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上盖组件2、开关组件6和气泵4。锅体1内限定出用于盛放食物的容纳腔V,上盖组件2设在锅体1上以打开或关闭容纳腔V,上盖组件2内设有连通容纳腔V与外界的蒸汽通道P1,开关组件6设在上盖组件2上以导通或截止蒸汽通道P1。

参照1,气泵4的进气口f通过抽气管道41与容纳腔V连通以用于将容纳腔V内的气体向外抽出。也就是说,当开关组件6截止蒸汽通道P1时,容纳腔V构成封闭腔室,气泵4可将容纳腔V内的气体抽出,以使容纳腔V气压降低甚至形成负压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真空状态。这种能够产生真空低压的烹饪器具100,可隔绝外界空气吹在锅内食物上,减少甚至避免食物中细菌的不断增长,从而延长了食物保质时间,改善食物口感。

利用气泵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如图3所示,保温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烹饪器具100进入保温阶段后,开关组件6截止蒸汽通道P1,气泵4启动以对容纳腔V抽气使得容纳腔V进入真空状态。

气泵4首次启动后,气泵4运行第一时间t1后停止运行,气泵4停止运行第二时间t2后启动,如此重复直至满足退出条件,以通过气泵4启动或停止使得容纳腔V内的气压维持在设定范围内;

当满足退出条件时,气泵4停止抽气,开关组件6导通蒸汽通道P1退出真空状态,其中退出条件为真空状态持续预定时间。

优选地,通过气泵4启动或停止使得容纳腔V内的气压维持60Kpa至75Kpa,即上述设定范围为60Kpa至75Kpa。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腔V内维持的气压不能过高,如果过高,则达不到保鲜的效果;容纳腔V气压也不能过低,如果太低,会使得上层的米饭变得干硬,同时也较费电,例如烹饪器具100的加热件及气泵4的耗电量会小幅上升。因此,将容纳腔V内气压维持60Kpa至75Kpa,既能减低电耗,也能保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保温控制方法,由于食物在保温阶段通过气泵4及开关组件6使得容纳腔V处于负压状态,隔绝了外界空气与锅内气体的连通,减少了烹饪器具100在保温阶段热量与水分的散失,减少外界空气中细菌进入锅内,抑制了锅内细菌的滋生。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经研究和实验验证后发现,当容纳腔V的规格、烹饪器具100内加热件及气泵4的工作参数、及待保温的食物量确定后,气泵4将容纳腔V内的气压由常压抽气到设定范围的时间基本相同。每次气泵4停止运行第二时间t2后,气泵4再次运行时将容纳腔V内的气压抽气到设定范围的时间也可确定。因此,厂家在生产烹饪器具100时,对应不同容量的容纳腔V,可预先设定气泵4每次运行的第一时间t1及每次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t2的时间值。这种通过时间来控制气泵4的运行及停止的控制方式,简单、直接,烹饪器具100无需再设置气压测量仪器,降低了成本。

当开关组件6导通蒸汽通道P1后,烹饪器具100处于常压保温状态。

具体地,预定时间的取值范围为6-48小时,也就是说,当烹饪器100进入保温阶段后的预定时间6-48小时内,烹饪器具100处于真空保温状态,当烹饪器100保温超过上述预定时间后,烹饪器具100处于常压保温状态。这里,食物煮熟2天后容易变质,没必要再进行真空保温,因此上述预定时间不大于48小时。当然,上述预定时间可根据用户实际需要选择,这里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进入保温阶段后,容纳腔V内温度小于等于T时,气泵4启动以对容纳腔V抽气使得容纳腔V进入真空状态。也就是说,当烹饪器具100由加热阶段跳转到保温阶段,烹饪器具100先常压保温以降低温度,等锅内温度降低至T时,才开始进入真空保温状态。

具体地,当气泵4启动以对容纳腔V抽气时,烹饪器具100的加热件对锅体1进行加热;当容纳腔V内温度大于T时,加热件停止加热。

也就是说,在容纳腔V内温度低于T度的时候,气泵4在抽气的同时立即对锅体1进行加热,从而减少或者避免上层的烹饪物(如米饭)由于抽气而导致变得干冷。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气泵4多次运行时间均不同。也就是说,气泵4每次运行的第一时间t1的长短不同。

例如,在第一次运行时,由于气泵4需要将处于常压状态的容纳腔V抽气到负压状态,所以第一次运行时的第一时间t1较之后再运行时的第一时间t1要长。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气泵4多次停止运行时间均不同。也就是说,气泵4每次停止运行的第二时间t2的长短不同。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气泵4多次运行时间可相同,气泵4多次停止运行时间也可相同,这里不作限定。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气泵4多次运行时间不同,气泵4多次停止运行时间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包括:第一电磁阀8,第一电磁阀8串联在抽气管道41上以导通或截止抽气管道41。其中,当气泵4工作抽气时,第一电磁阀8导通抽气管道41,当气泵4停止抽气时,第一电磁阀8可截止抽气管道41。

第一电磁阀8的设置可在气泵4失效时发挥保护作用。当气泵4失效时第一电磁阀8截止抽气管道41,避免气泵4失效时不断抽气导致气泵4损坏等情况,也避免气泵4失效后锅内气压过低导致无法正常开盖等问题。而且如果气泵4在烹饪器具100烹饪时失效,气泵4不断抽气导致锅内气压过低,水的沸点过低,锅内水份会过早蒸发,导致食物不易熟透等问题,影响食物口感。因此,第一电磁阀8的设置也保障了气泵4在失效时烹饪器具100的正常使用。

通过在气泵4的抽气管道41上串联第一电磁阀8以导通或截止抽气管道41,可避免气泵41失效时不断抽气导致的开盖困难等问题,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也保障了食物的正常烹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内锅3和密封圈9,内锅3设在容纳腔V内,内锅3的顶部敞开,密封圈9设在上盖组件2的朝向锅体1的表面上,当上盖组件2扣合在内锅3上时,密封圈9将内锅3与上盖组件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其中,上盖组件2包括盖板22,当上盖组件2扣合在内锅3上时,盖板22扣在内锅3的顶部。泄压孔a设在盖板22上,盖板22上还设有抽气孔b,抽气管道41与抽气孔b连通。

具体地,如图4所示,气泵4设在上盖组件2内,且气泵4的进气口f通过抽气管道41与抽气孔b相连。由此,气泵4装配方便,气泵4与距离抽气孔b距离较短,减小了抽气管道41的长度。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电磁阀8也设在上盖组件2内,方便了第一电磁阀8导通或截止抽气管道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蒸汽通道P1具有泄压孔a、出口(图未示出)及通气口c,其中,泄压孔a连通容纳腔V,出口连通外界,通气口c位于泄压孔a和出口之间,也就是说,通气口c导通时,蒸汽通道P1导通容纳腔V和外界空气,通气口c封堵时,蒸汽通道P1无法导通容纳腔V和外界空气。另外,开关组件6包括压球62和驱动件61,压球62设在通气口c处以常封堵通气口c,驱动件61设在上盖组件2内,驱动件61与压球62配合以驱动压球62打开通气口c。

其中,压球62可受重力、弹性力等作用具有常朝向通气口c移动的趋势,因此压球62可常封堵通气口c。当锅内气压较高时,锅内气体可冲入蒸汽通道P1,当气体压力可克服压球62的上述重力、弹性力时,压球62被锅体气体推动而远离通气口c。也就是说,当驱动件61脱离压球62时,如果锅内气压小于预定值,则压球62封堵通气口c,如果锅内气压大于预定值,则压球62打开通气口c,从而实现锅体气压不超过上述预定值的目的,锅内气压保持微压状态。其中,上述预定值由压球62的上述重力、弹性力的大小等因素决定。这里,“常”指的是,压球62在受重力、弹性力等作用力下,具有常朝向某一方向移动的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驱动件61为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具有阀杆611,在第二电磁阀的驱动下,第二电磁阀的阀杆611在上盖组件2内可移动,其中阀杆611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阀杆611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当阀杆611位于打开位置时,阀杆611抵接在压球62上以使压球62打开通气口c,而当阀杆611位于关闭位置时,阀杆611脱离压球62,压球62脱离阀杆611后回到通气口c处以关闭通气口c。其中,通过第二电磁阀驱动压球62动作,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控制方便。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上盖组件2还包括阀座23和阀帽24,阀座23设在蒸汽通道P1内且位于泄压口a处,通气口c形成在阀座23的上表面S上,阀帽24外罩在阀座23上以与阀座23限定出活动空间P2,阀帽24上设有连通活动空间P2及出口的阀帽孔d,压球62设在阀座23上。阀座23与阀帽24的设置,限制了压球62的活动范围,避免压球62脱离通气口c处过远导致无法封堵通气口c,提高了压球62动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阀座23的上表面S的环绕通气口c的部分为向下凹陷的曲面。这样,压球62可在脱离阀杆611的推动后,自动回落至通气口c处以封堵通气口c,这种设置使用零件少,结构简单可靠。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上盖组件2还可包括弹簧(图未示出),弹簧抵接在压球62和活动空间P2的侧壁上,弹簧构造成常推动压球62朝向封堵通气口c的位置移动。

有利地,阀杆611沿压球62的径向移动。由此,阀杆611不易偏离压球62,保证阀杆611可抵接在压球62上以推动压球62打开通气口c。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盖组件2内限定出与蒸汽通道P1相间隔的驱动腔P3,驱动件61设在驱动腔P3内,驱动腔P3与蒸汽通道P1之间通过弹性壁25间隔开,驱动件61通过抵压弹性壁25,以通过弹性壁25的弹性形变驱动压球62打开通气口c。也就是说,驱动件61设在上盖组件2内的与蒸汽通道P1不连通的区域内,该区域即为驱动腔P3。也可以说,上盖组件2内蒸汽通道P1与驱动腔P3通过弹性壁25间隔开。

这样,蒸汽通道P1内的蒸汽不易流入驱动件61内而对驱动件61造成干涉,尤其当驱动件61为电器件时,间隔的驱动腔P3的设置可避免蒸汽流入驱动腔P3导致漏电。而且这样设置也可避免驱动腔P3内含有水汽后不易清洗且容易滋生细菌等情况。

下面参考图3和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保温过程,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为电饭煲。

该电饭煲进入保温阶段以后,当容纳腔V内温度小于等于73度时,第二电磁阀吸合,第二电磁阀的阀杆611脱离压球62,压球62把通气口c堵死,气泵4开始抽气,容纳腔V进入真空状态。

此时气泵4开始工作,对容纳腔V进行抽气直至容纳腔V内部气压下降至60KPa时,气泵4停止工作。经过第二时间t2后,容纳腔V内部气压上升至75KPa后,气泵4重新开始工作,并把容纳腔V内部气压抽至60KPa,此后容纳腔V内部气压通过重复上述动作一直维持在60~75KPa。

当真空保温状态维持了12小时后,气泵4停止工作,第二电磁阀的阀杆611推开压球62,电饭煲结束真空保温阶段。

真空保温阶段结束后,电饭煲进入常压保温阶段。此时气泵4停止工作,第二电磁阀的阀杆611把压球62推开,电饭煲内部空气与外部保持相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保温方法,通过时间控制气泵4的工作时间及停止时间,从而较容易地实现烹饪器具100内气压不超过预定范围。通过设置气泵4及第一电磁阀8,从而实现安全抽气,避免出现锅内气压过低等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