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的饮料制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120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配备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的饮料制备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可流动饮料配料制备饮料的机器,该机器包括用于储存所述可流动配料的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



背景技术:

用饮料制备机来制备热饮或冷饮是已知的。在传统的饮料机中,将储存在粉剂可再填充罐中的定量水溶性饮料粉剂和从水源供应的定量热水或冷水在专用于混合的腔室中或在杯子中混合得到饮料或食品。

WO2009/000836描述了一种具有可通过特定粉剂筒再填充的粉剂可再填充罐的机器。该机器能进行容易且正确的再填充:在将粉剂从再填充罐转移到待填充的罐期间没有明显的粉剂损失。这种机器已经以商标Barista商业化。用户手册提示使用者在再填充操作期间从机器中移除再填充罐。此建议的目的在于避免在使用者在再填充期间出错(例如在罐中的所有粉剂被转移之前就将粉剂筒从粉剂再填充罐中移除)的情况下饮料配料粉剂掉落在机器内部。此建议还提示使用者在从机器中移除所述罐时检查罐的清洁情况。由于用来制成罐的材料的透明度,使用者可注意到清洁是必需的。

尽管用户手册提供了建议,但已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并未在再填充操作期间将罐从机器中移除。因此,发生了上述问题,从而导致需将机器返回到售后服务。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使用者还一直都希望减小机器的尺寸,以减少在厨房中的占地面积或高度。然而,即使机器再小,粉剂再填充罐的容积也不应减小,因为它必须保持可通过当前现有筒(其具有至少500mL的散装配料容积)再填充。

本发明的目标是提出一种饮料制备机,该饮料制备机要求使用者将罐从机器中移除以便进行再填充。

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出一种具有减小尺寸的饮料制备机。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散装饮料配料制备饮料的机器,该机器包括:

-用于储存散装饮料配料的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所述容器具有被限定在敞开底壁、顶壁与侧壁之间的储存容积,并且所述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包括用于用散装饮料配料对容器进行再填充的开口以及用于封闭用于对容器进行再填充的开口的可移除盖,

-用于将储存的散装饮料配料进行定量给料的定量给料单元,所述定量给料单元与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的敞开底部协同操作,

其中该机器包括接纳区域,所述接纳区域用于以可移除方式接纳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和定位在容器底部的定量给料单元的组件,并且

其中用于用散装饮料配料对容器进行再填充的开口定位在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的侧壁的一个第一部分上。

本发明的机器使用散装饮料配料制备饮料。散装饮料配料可以是粉剂、丸剂或颗粒,一般是团聚粉末的丸剂或颗粒剂。饮料配料优选为可溶性饮料配料,如速溶咖啡、速溶茶、奶粉、巧克力粉。

机器通过使饮料配料与稀释剂(优选为水)接触来制备饮料。饮料配料和稀释剂可通过诸如以下任何装置实现接触:射流头、混合碗、搅打器碗、冲煮室。

所述机器包括用于储存散装饮料配料的容器。该容器用于输送单独剂量的散装配料,并且旨在产品被定量给料之前储存该产品;这就是它被定义为多剂量容器的原因。

该容器的储存空间被限定在敞开底壁、顶壁与侧壁之间。底壁是敞开的,以便将饮料配料输送到定位在储存容器底部的定量给料单元。由于重力作用,饮料配料掉落到定量给料单元中。该容器可以是任何形式。该容器包括用于用散装饮料配料对容器进行再填充的开口,并且根据本发明,所述再填充开口定位在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的侧壁的一个第一部分上。由于再填充开口在容器的侧壁上的位置,使用者无法在容器定位于机器内部的同时对容器进行再填充。首先是因为再填充开口不在容器的顶部,而且散装配料无法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容器中。其次是因为容器定位在机器的接纳区域中,所述接纳区域阻止对再填充开口的触及。

该再填充开口可具有任何形式:圆形、椭圆形、正方形等等。优选地,它对应于用于对再填充多剂量容器进行再填充的筒出口的形式,例如以避免用错误的产品进行错误的再填充。所述再填充开口的更简单且容易的形式是圆形。

一般来讲,容器包括可移除盖,该可移除盖用于封闭用于对容器进行再填充的开口。此盖密封地封闭容器,使得当容器根据它在机器中的操作位置取向,也就是再填充开口在侧壁中取向时,散装材料不会从该再填充开口中逸出。根据优选实施方案,容器由透明材料制成。因此,使用者能够在视觉上检查容器中的散装材料的水平。

根据优选实施方案,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中与侧壁的第一部分相对的侧壁的一个第二部分具有的形状使得当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从机器中移除时,容器可支放在平坦的水平表面上,其中用于对容器进行再填充的开口面向上。由于这种构造,便于使用者将容器设置在机器外部的平坦水平工作表面上,其中容器的第一部分上的再填充开口面向上。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侧壁的所述第二部分与平坦表面具有至少两个接触点,以便在再填充操作期间为容器提供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在相同平面中取向的至少两个平坦部分。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中与侧壁的第一部分相对的侧壁第二部分是平面。当放置在平坦表面上时,该平面充当容器的平坦底部。

根据优选实施方案,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包括至少一个,优选两个,支腿,所述支腿从侧壁的第二部分的表面沿基本上平行于容器的底部与顶部之间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在容器的再填充期间,支腿提高了容器在平坦表面上的稳定性。

优选地,每个支腿的端部包括可以支放在平坦表面上的平坦部分。

优选地,支腿从侧壁壁的第二部分沿罐的底部的方向延伸。有利的是,当将罐引入机器的接纳区域中时,首先引入这些支腿。任选地,支腿可引导使用者的移动。优选地,接纳区域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壳体,容器的至少一个,优选两个,支腿分别接合在所述壳体中。

根据容器的优选实施方案:

-容器的侧壁的第二部分与平坦表面具有至少一个,优选两个,接触

点,并且

-容器包括两个支腿,并且

所述两个接触点和支腿相对于彼此定位,以便在容器的再填充期间提供稳定性。

优选地,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包括磁体或金属件,所述磁体或金属件被定位成以便与饮料制备机的接纳区域内部相应的金属件或磁体协同操作。磁体和金属件充当传感器,所述传感器感测机器内部的容器的存在或不存在。该传感器连接到机器的处理控制单元,使得如果容器不定位在机器的内部,则用于将粉剂从容器中进行定量给料的电机无法被启动。这旨在避免使用者的手指被机器弄伤。

当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包括从侧壁的第二部分延伸的至少一个,优选两个,支腿时,磁体或金属件定位在所述支腿的端部。所述磁体或金属件优选插入到用于制成容器的材料的内部。

所述机器包括用于将储存的散装饮料配料定量给料的定量给料单元。定量给料单元与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的敞开底部协同操作。定量给料单元协同操作,使得它同时封闭容器的敞开底部,并且使得它能够将储存在容器中的散装材料定量给料。一般来讲,定量给料单元通过可移除的连接构件(如定量给料单元和容器中的螺纹或协作狭槽和销)而附接到容器的敞开底部。因此,容器和定量给料单元可以当容器和定量给料单元在机器内部操作或用于再填充时连接到彼此,或者它们可彼此分离以便例如清洁每个元件时。当这两个元件附接在一起时,它们形成可被接纳在机器的接纳区域中的组件。优选地,该接纳区域呈现的形状符合组件的外部形状。

一般来讲,定量给料单元是包括具有预定义容积的腔室的容积定量给料单元,一定剂量的散装配料通过该腔室引入并且随后向下分配到机器的另一部分。该单元可以是桶、滑动室、旋转穿孔盘。优选地,定量给料单元包括:

-固定主体,其至少包括具有单个穿孔的盘,

-旋转顶部盘,其设置在固定主体的顶部上并且具有取用穿孔,

-旋转底部盘,其设置在固定主体的底部上并且具有排出穿孔,

-旋转轴杆,其将底部盘与顶部盘连接,

其中在装置的备用位置,计量穿孔是空的并且被封闭以不受潮湿。这种定量给料单元在WO 2009/144239中有所描述。

根据优选实施方案,机器包括具有再填充开口的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所述再填充开口具有用于与散装饮料配料筒协同操作的接合部,所述筒包括:

.器皿,其具有封闭端和敞开端,

.料斗,其置于器皿的内部并且沿器皿的敞开端的方向朝排放出口渐缩,该排放出口的横截面小于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的再填充开口的横截面。

优选地,筒包括用于封闭料斗和器皿的可撕裂膜。诸如上述的此类筒在WO 2009/000810、WO 2009/130313或WO 2009/130315中有所描述。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再填充开口与筒之间的接合部包括:

-若干肋,其从再填充开口的内壁延伸到再填充开口的中心,

-由肋支承的圆锥,所述圆锥的顶部以再填充开口的中心为中心并且圆锥的表面沿再填充开口的内壁的方向向下延伸到基座,以及

-位于圆锥的基座与再填充开口的内壁之间的狭槽。

圆锥足够倾斜以使得圆锥的顶部能够刺穿筒的可撕裂膜,并且使得散装饮料配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圆锥的表面向下流到狭槽。同时,圆锥不是太过倾斜,以便在再填充开口的上方不会呈现出过大的高度。一般来讲,圆锥顶部处的角度具有约110°的值。

一般来讲,机器包括稀释剂供应系统。稀释剂供应系统可包括稀释剂储存罐、稀释剂泵以及稀释剂加热和/或冷却装置。

优选地,机器包括混合室,以便将从储存容器定量给料的一定剂量的饮料配料与稀释剂混合。混合室优选是用于由饮料配料和稀释剂制备饮料的溶解室。一般来讲,溶解室包括用于接纳饮料配料剂量的敞开顶部、至少一个稀释剂入口以及底部的饮料出口。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溶解室包括被构造成将射流形式的稀释剂引入到溶解室内部的至少一个稀释剂入口。溶解室优选地被构造成使得在溶解室中形成液体涡流并且让稀释剂射流冲击涡流。这种溶解室在WO 2008/071613中有所描述。根据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溶解室包括布置在溶解室中的两个不同高度处的进水口。优选地,较高入口靠近顶部。通过较高入口引入的稀释剂通常用于在饮料制备之后冲洗溶解室,或者用于制备大份的饮料。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溶解室包括碗和搅打器。搅打器由马达致动来混合粉剂与稀释剂并且通常会使它们的混合物产生泡沫。

通常,溶解室布置在容器粉剂出口的下方,粉剂可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容器中掉落,输送到溶解室中。

一般来讲,溶解室的顶部是敞口的,因此粉剂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流到溶解室内部。“敞口”是指溶解室的顶部没有被覆盖,例如,没有被盖子覆盖。

稀释剂入口连接到稀释剂供应系统。稀释剂一般是水。稀释剂供应系统一般包括稀释剂储存罐、泵、稀释剂加热器和/或稀释剂冷却器以及用于把需要的稀释剂输送到溶解室中的阀门。

然而,也可使用当前已知用于使饮料配料与稀释剂接触的任何类型的装置,诸如向饮用杯中输送稀释剂射流的射流头。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将散装饮料配料与稀释剂混合来制备饮料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诸如上述的机器,以及

-散装饮料配料的筒,所述筒包括:

.器皿,其具有封闭端和敞开端,

.料斗,其置于器皿的内部并且沿器皿的敞开端的方向朝排放出口渐缩,该排放出口的横截面小于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的再填充开口的横截面。

优选地,用于储存可流动饮料配料的筒包括封闭料斗和器皿的可撕裂膜。通过形成会使得能够实现膜撕裂的通过膜的小孔,可获得这种可撕裂功能。因此,膜可具有撕裂线。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诸如上述的机器进行再填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至少下列步骤:

-将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和与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的敞开底部协同操作的定量给料单元的组件移除,

-将再填充开口的可移除盖移除,

-通过再填充开口对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进行再填充,

-将再填充开口的可移除盖放回,

-将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和定量给料单元的组件重新引入机器中。

根据最后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散装饮料配料的筒,所述筒包括:

.器皿,其具有封闭端和敞开端,

.料斗,其置于器皿的内部并且沿器皿的敞开端的方向朝排放出口渐缩,该排放出口的横截面小于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的再填充开口的横截面,

以对诸如上述的机器的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进行再填充。

在本申请中,术语“底部”、“顶部”、“横向”和“水平”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特征的位置关系。这些术语应被理解为是指当引入饮料制备机中以用于制备饮料时处于正常取向的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例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

附图说明

结合以下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a至图1c是根据本发明的饮料制备机的视图,

-图2对应于图1,其中盖被移除,

-图3a和图3b是机器的定位在机器内部的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的两个透视图,

-图3c是单独的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的透视图,

-图4是已从中移除容器的机器的俯视图,

-图5是从机器中移除并且支放在平坦表面上的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的视图,

-图6示出了已从中移除可移除盖的图5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

-图7a示出了图5容器的可移除盖,

-图7b是从图6组件中提取的接合部的俯视图,

-图7c是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的俯视图,诸如图5中所定位,

-图7d是根据图6的横截面A-A的横截面图,

-图8示出了用于对容器进行再填充的筒的分解图,

-图9和图10是示出在再填充操作期间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与筒之间的交互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备饮料的机器。机器包括用于定位饮料杯的滴盘11、用于选择和定制饮料的用户界面12、以及隐藏用于制备饮料的散装饮料配料的容器的盖13。

在图2中,所述盖13和用户界面面板12已被移除,以示出用于储存散装饮料配料的该多剂量储存容器2。优选地,至少容器的顶壁201是透明的,优选整个容器是透明的,使得使用者可控制容器中的饮料配料的水平。如图1所示,甚至当盖13闭合时,容器的顶壁201仍保持可见。优选地,容器具有位于顶壁201中的凹口201a、201b,使得使用者可容易通过将他/她的手指放在凹口中并拉动容器2来抓住和移除。图2示出了与容器的底部202协同操作的定量给料单元3。定量给料单元3和容器2借助于对应的连接构件诸如螺纹或销和狭槽而附接在一起。这两个元件形成一个组件,使得当使用者从机器中移除容器2时,将容器2和定量给料单元3的整个组件移除。定量给料单元3封闭容器2的敞开底部。

图1b示出了其中盖13被敞开的机器。盖的中心具有孔130。所述孔130可具有与容器的顶壁201的至少一部分协同操作的形状。通过孔130和罐的透明顶壁201,使用者可以在不打开盖13的情况下控制储存在罐中的配料的水平。图1c示出其中盖13被打开并且容器2已被移除的机器。该图示出接纳区域11,容器2和定量给料单元3的组件可以定位在该接纳区域中。在接纳区域11的表面处,出现轴杆4,该轴杆被设计成与定量给料单元3协同操作并且用于致动所述单元。接纳区域11具有孔40,该孔被设计成与定量给料单元3协同操作并且输送由定量给料单元定量给料的配料。接纳区域11的这些方面在WO 2009/144239中有所描述。

图3a和图3b示出了与机器的其余部分隔开的容器2和定量给料单元3的组件,但其诸如定位在机器内部,其中顶壁201向上、底壁202向下并且侧壁203介于其间。图3a是诸如图1和图2的正视图,并且图3b是后视图。定量给料单元3可以与容器2分离,如图3c所示。图3c示出了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的敞开底部202。容器具有从容器的侧壁203的表面沿罐的底部的方向延伸的两个支腿25、26。这些支腿旨在当容器从机器中移除时将容器定位在平坦表面上,如稍后将阐述。这些支腿也旨在帮助使用者将容器正确定位在接纳区域11中。

图4对应于其中已移除容器和定量给料单元的组件的图2机器。该机器具有区域11,用于接纳容器和定量给料单元的组件。接纳区域11具有两个壳体250、260,容器2的支腿25、26可分别接合在所述壳体中。接纳区域11还具有壳体220,用于定位容器2的盖22。优选地,支腿25、26中的一个包括插入到用于制成支腿的材料(通常是塑料)中的磁体或金属件,并且对应的壳体250、260相应地包括金属件或磁体以便当使用者将组件放置在机器中时在支腿与其壳体之间形成接触,并且充当检测接纳区域内部容器的存在情况的传感器。

图5示出了从机器中移除并且放置在平坦表面S上的容器和定量给料单元的组件。在此位置,容器2准备好用于再填充。如图3a和图3b所示,容器2的侧壁203具有:

-一个第一部分23,该第一部分具有开口22,用于对容器进行再填充,以及

-与第一部分23相对的一个第二部分24,该第二部分的形状使得当可再填充多剂量储存容器从机器中移除时,容器可支放在平坦的水平表面S上,其中用于对容器进行再填充的开口面向上。第二部分24具有用于接触平坦表面S的两个平坦部24a、24b。当组件放置在表面S上时,这些平坦部24a、24b限定对应于平坦表面S的平面P。

两个支腿25、26从第二部分24沿罐的底部的方向延伸。它们基本上位于平坦部24a、24b限定的平面P内。由于侧壁的第二部分24的形状和支腿25、26的存在,组件可稳定地定位在平坦表面上,其中再填充开口21向上定位。

图6示出了容器和定量给料单元的组件,其中已经移除了覆盖再填充开口21的盖22。此盖示出于图7a中。盖与容器之间的连接包括至少一个简单舌状物27,所述舌状物从开口21的侧壁径向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在盖22的对应狭缝27a中滑动。可使用任何其他连接构件,诸如螺纹、搭扣构件等等。

图6示出了用于将饮料配料筒连接到容器并且对容器进行再填充的接合部5。具有图6所示特定接合部5的用于对容器2进行再填充的筒的类型在图8中示出。图8示出了包括器皿102的筒101,所述器皿在此是具有封闭端103和敞开端104的刚性圆柱。所述筒包括料斗105,该料斗定位在器皿容积的内部并且靠近器皿102的敞开端104。所述料斗在整个器皿区段上延伸,并且朝面向器皿的敞开端104的排放出口106渐缩。排放出口106包括耦接到料斗端部的圆柱,以便将粉剂引导到容器接合部。膜同时封闭器皿敞开端。料斗附接到具有与器皿102的内壁相同的形式的圆形裙边或外侧凸缘112。此裙边贴合在器皿102的内壁,并且有助于将料斗定位在器皿中。此裙边具有邻接器皿敞开端边缘并且避免料斗沿着器皿壁滑动的停止边缘111。由于料斗放置在器皿容积的内部,并且排放出口面向器皿敞开端,所以凹槽113沿着料斗排放出口的整个周边在料斗渐缩壁与器皿壁之间延伸。可撕裂膜107固定在器皿102的敞开端104的上方和料斗排放出口106的上方,从而同时封闭器皿敞开端和料斗渐缩端。最后,保护帽108可放置在可撕裂膜107的上方,以便在容器用于卸载内容物之前防止膜撕裂。保护帽108可由刚性或柔软塑料制成,或者根据优选模式,保护帽108可以是以可移除方式粘在可撕裂膜上的柔软的柔性膜,并且使用者可用手将其分离,例如借助拉带。

图7b是从图6所示的组件中提取的接合部5的俯视图,并且图7c是图6组件的俯视图,接合部5与这种筒101协同操作。接合部5包括由五个肋51支承的圆锥52。肋51从再填充开口的内壁21b延伸到再填充开口21a的中心。圆锥的顶部52a以再填充开口的中心21a为中心,并且圆锥的表面沿再填充开口的内壁21b的方向向下延伸到其基座52b。圆锥52的较大横截面比开口21的横截面小,使得圆锥和开口在圆锥的基座与再填充开口的内壁之间限定狭槽53,在再填充期间,散装饮料配料可流过所述狭槽。

圆锥足够倾斜以使得圆锥的顶部52a能够刺穿筒的可撕裂膜,并且使得散装饮料配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圆锥的表面向下流到狭槽53。同时,圆锥不是太过倾斜,以便在再填充开口21的上方不会呈现出过大的高度。一般来讲,圆锥顶部处的角度具有约110°的值。图7d是根据AA的图6组件的横截面图。

本发明涉及由容器2和用于对容器进行再填充的筒101构成的系统,如图9和图10所示。为了在筒与容器之间形成协作,筒的排放出口106的横截面大于圆锥的基座52b的横截面,并且小于再填充开口21的横截面。因此,筒的排放出口能够在狭槽53中滑动。

当筒101抵靠接合部5时,首先圆锥的中心52a将可撕裂膜107撕裂(保护帽108已从中移除)。随后当容器的侧壁的端部102a环绕开口21时,料斗的排放出口106在狭槽53中滑动。因此,膜被开口的壁51b撕裂并且折叠远离料斗的排放出口106(图10中未示出筒的已撕裂膜)。当筒101完全接合在接合部中时,散装配料沿着料斗105a的内部倾斜壁滑动,随后滑到肋51之间的空间中,并且最后滑到容器的空间中。如图10所示,一旦筒完全接合在再填充开口的内部,肋的下部51b便支承出口106的边缘,使得留出空间S让配料能够从圆锥的表面向下流到狭槽53并且在肋51之间流动。由肋的下部51b提供的支承帮助使用者感知到,为了通过空间S将散装配料从筒中向下最佳转移到容器,他/她必须推动筒抵靠容器的接合部。

1 饮料机

11 滴盘

12 用户界面

13 盖

130 盖孔

2 多剂量可再填充容器

21 再填充开口

21a 再填充开口的中心

21b 再填充开口的内壁

22 盖

201 容器顶壁

202 容器敞开底部

203 容器侧壁

220 壳体

23 容器侧壁中的第一部分

24 容器侧壁中的第二部分

24a、24b 平坦部

25、26 支腿

250、260 用于支腿的壳体

27 舌状物

27a 狭缝

3 定量给料单元

4 轴杆

40 孔

5 接合部

51 肋

51a 肋的下部

52 圆锥

52a 圆锥的顶部

52b 圆锥的基座

53 狭槽

101 筒

102 器皿

102a 器皿侧壁的端部

103 封闭端

104 敞开端

105 料斗

105a 料斗内部倾斜壁

106 排放出口

107 可撕裂膜

108 保护帽

111 停止边缘

112 裙边

113 凹槽

与具有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的类似现有技术机器相比,本发明的机器的优点在于具有更小的高度。

本发明的机器具有只在可再填充多剂量容器从机器中移除时才能够进行再填充的优点。当容器位于机器内部时,使用者无法对机器进行再填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