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温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689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温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喝水用杯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温杯。



背景技术:

水杯是生活用品,每人都会用到。现有技术的保温水杯存在如下缺陷:1.杯子倒入热水后,在盖上杯盖的情况下,保温效果很好的水杯大约需要20多个小时才能降温至可以饮用的常温状态,保温效果一般的杯子,也得四五个小时以后才能饮用。为了尽快降温,只能打开杯盖散发热量,但有时又存在不卫生的情况。2.当杯子水能饮用时,整个杯子里的水都降至常温,这时就不保温了。尤其是冬季喝水,杯子里的水降到常温后如果喝不完,剩余的水只能是倒掉或再补充热水。

在人们坐车、外出旅游时,带着保温杯能随时喝上温水,是一个常规需求。这就要求保温杯不仅仅是要保温效果好,还能根据个人情况随时喝上凉水或温水。这种需求很普遍,但遗憾的是市场上并没有这种能自由调节水温的保温杯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温杯,既能保温,又能方便地随时喝到温水或凉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双温杯,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杯体自上至下分为温水区、隔离区、热水区,在隔离区内设置竖向的水管,水管的上端与温水区连通、下端与热水区连通,水管联接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能控制水管的通断。

优选的,水管有两根,所述的控制阀能控制这两根水管同时通断。在隔离区内设置温度探头,所述的温度探头分为上探头和下探头,上探头与温水区相联接,下探头与热水区相连接。隔离区的杯体外壁上设置显示屏,温度探头检测到的温度能在显示屏上显示。

优选的热水区的高度大于温水区高度。热水区的杯体外壁上设置保温层。

热水区采用双层杯体,双层杯体之间形成空腔。

优选的,水管由弹性材料制成,控制阀中设置按钮、推拉环和弹簧,推拉环包绕水管后与按钮相联,弹簧的一端与推拉环相联、另一端固定。

优选的,控制阀中包括推拉板、卡装座、推拉杆、弹簧和转轴手柄,在隔离区的杯体中安装推拉板,水管的另一侧固定卡装座,沿卡装座外周绕装弹簧,弹簧的两端均连接在推拉板上,推拉板上连接推拉杆,推拉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转动手柄上,转轴手柄铰接在杯体的侧壁上。

优选的,水管为分体式结构,其间装配推拉片,推拉片上联接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推拉片上开设两个通孔,两通孔的大小和间距与水管相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杯体自上至下分为温水区、隔离区、热水区,在隔离区内设置竖向的水管,水管的上端与温水区连通、下端与热水区连通,水管联接控制阀。温水区的水温远低于热水区的,保证了可以随时喝温水区内的水,而热水区的水一直则处在保温状态,达到了既能保温,又能方便地随时喝到温水或凉水的效果。

2、由于水管有两根,将杯子倒置或杯口向下倾斜,热水区内的热水就会从其中的一根管子进入温水区,而另一根管子作为气路使热水区和温水区的气压保持平衡,保证了水能顺利进入温水区。

3、由于在隔离区内设置温度检测探头,所述的温度检测探头分为上探头和下探头,上探头与温水区相联接,下探头与热水区相连接,隔离区的杯体外壁上设置显示屏。这样可以非常方便的看到温水区和热水区的水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的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水管;2、按钮;3、温水区;4、隔离区;5、温度探头;6、显示屏;7、热水区;8、夹层腔;9、杯体;10、水管;11、推拉环;12、弹簧;13、推拉板;14、推拉杆;15、转动手柄;16、推拉片;17、卡装座;1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杯体自上至下分为温水区3、隔离区4、热水区7,热水区7的高度大于温水区3的高度,如此则热水区的体积大于温水区。在隔离区4内设置两根竖向的水管1和水管10,水管均由弹性材料制成。水管的上端与温水区连通、下端与热水区连通,水管联接控制阀,所述的控制阀能控制水管的通断。在隔离区4内设置温度探头5,所述的温度探头分为上探头和下探头,上探头与温水区相联接,下探头与热水区相连接。隔离区4的杯体外壁上设置显示屏6。热水区采用双层杯体,双层杯体之间形成夹层腔8。

本实施例中,控制阀中设置按钮2、推拉环11和弹簧12,推拉环11包绕水管后与按钮2相联,弹簧12的一端与推拉环相联、另一端固定。

以下简述本发明的使用过程:

正常状态下,受弹簧12的弹力作用,推拉环11会卡住水管1和水管10,由于水管由弹性材料制成,因而水管会被推拉环紧紧卡住收缩而不通。向杯子内倒水前先按动按钮2,推拉环11脱离水管1和水管10,水管弹性变形恢复至畅通状态。向杯子内倒水,热水从温水区3向下经过水管1和水管10进入热水区7。松开按钮2后,受弹簧12的弹力作用,推拉环11复位卡住水管,水管不通,温水区内的水不会漏入热水区。

由于热水区由双层杯体构成因而保温效果好,温水区内不做保温处理因而温度低于热水区。由于温水区内盛水少散热快,所以温水区内的热水稍过一会儿就会凉下来可以饮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隔离区位于冷水区和热水区之间,隔离区起到了隔热的作用,因而热水区的高温不会传导至温水区,如此温水区降温更快。

温水区内无水或需要补充热水时,拧紧杯盖,按动按钮2,推拉环11脱离水管,水管弹性变形恢复至畅通状态,将杯子倒置或杯口朝下倾斜,热水区内的水通过水管10流入温水区,在此过程中,水管1内通气,使得热水区和温水区的气压维系平衡。然后松开按钮2,推拉环11复位卡住水管,水管不通。温水区内补充了热水,如此不断重复进行,既能在短时间内喝到常温水,又能使杯子里保持有热水。

本发明中设置两根水管的作用是:向温水区倒水时,有一根管子通水,另一根管子通气成为可能。否则,假如只有一根细水管,则没有气路,由于热水区7和温水区3内气压不平衡,热水无法流入温水区。当然,如果水管足够粗,则杯口向下倾斜倒水时,水管的下部通水,水管的上部空间可以通气,也是可行的。

本发明在隔离区4内设置温度探头5,所述的温度检测探头分为上探头和下探头,上探头与温水区相联接,下探头与热水区相连接。隔离区4的杯体外壁上设置显示屏6。温度探头检测到的温度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如此,上探头测量的是温水区的水温,下探头测量的是热水区的水温,并将水温传至显示屏,一目了然。

本发明在隔离区内还可以设置芯片,芯片内集成音乐、时间、以及具备各类提醒的数据信息,甚至还可以设置无线信号传输模块,跟移动互联APP相连,实现智能化。由于隔离区温度低,因此放入这些电子元件后也不会影响其寿命。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控制阀的结构形式。如图5所示,在隔离区的杯体中安装推拉板13,水管1和水管10的另一侧固定卡装座17,为了增强卡装座17与推拉板13的卡合效果,在卡装座上设置凹槽,在推拉板13上设置能配装在凹槽内的凸块,沿卡装座17外周绕装弹簧,弹簧的两端均连接在推拉板13上,推拉板13上连接推拉杆14,推拉杆14的另一端铰接在转动手柄15上,转轴手柄15铰接在杯体的侧壁上。

正常状态下,推拉板13被弹簧拉动紧紧挤压住水管1和水管10,使其不通。需要温水区内无水或需要补充热水时,向靠近杯体的方向按压转动手柄15的下端,其上端向外转动,通过推拉杆14带动推拉板13向外移动,使推拉板不再挤压水管1和水管10,水管由被阻断状态转为开通状态。松开转动手柄15的下端,推拉杆14失去对推拉板13的拉动作用,推拉杆13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被拉回,恢复水管1和水管10的挤压,使水管再次被阻断。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控制阀的结构。如图6、7所示,水管1和水管10为分体式结构,其间装配推拉片16,推拉片16上联接弹簧18,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推拉片16上开设两个通孔,两通孔的大小和间距与水管1和水管10相对应。向右按动推拉片16,其上的通孔与水管1和水管10上的孔相冲齐,水路畅通。松开推拉片16后,在弹簧18的弹力下,推拉片复位,其上的通孔与水管1和水管10上的孔错开,水路关闭。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再赘述。

当然,控制阀的结构还有很多种,现有技术的好多控制阀都可以使用,甚至还可以采用电磁阀控制水管的通断,在杯体外壁上加一个膜开关,就可控制电磁阀的通路与断路。这些技术多如牛毛不再一一赘述,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替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组合、变更或改型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