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告设计智能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4551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智能广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广告设计智能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广告设计是指对实施例象、文字、色彩、版面、实施例形等表达广告的元素,结合广告媒体的使用特征,从而实现表达广告目的和意实施例,所进行平面艺术创意的一种设计活动或过程。工作人员在进行广告设计时需要伏案进行工作,导致坐姿不正确,容易导致脊椎受伤,甚至落下职业病。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设计平台,使工作人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设备的位置,从而舒适地进行设计,不仅能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还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告设计智能服务系统,以便更好地针对广告进行设计,改善了广告设计效果,便于根据需要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广告设计智能服务系统,包括底座板,底座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支撑机构和右支撑机构,左支撑机构左侧和右支撑机构右侧分别连接有左座椅支架和右座椅支架,左座椅支架和右座椅支架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座椅和右座椅,左支撑机构和右支撑机构上部设有下横板,下横板上部中间位置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部连接有伸缩支撑机构,伸缩支撑机构上部连接有上横板,上横板下部连接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下部均连接有展示腔;下横板左右两侧均设有铰链柱,铰链柱上均铰链连接有设计板,升降机构左右两侧均设有收卷辊轮,设计板上部均连接有连接绳,连接绳上部均与收卷辊轮相连接;底座板上部右侧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上部连接有主动齿轮,下横板下部中间位置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中间位置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底座板上部左侧设有储存腔。

进一步地,底座板上部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部设有轴承,旋转轴穿过轴承设置。

进一步地,左支撑机构和右支撑机构上部分别设有左滚珠和右滚珠。

进一步地,底座板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滚轮。

该系统中,工作人员坐在左座椅或右座椅上,利用设计板进行广告设计。利用收卷辊轮对连接绳进行放卷或收卷,可以调节设计板的角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节,从而舒适地进行设计。储存腔内储存有样品,工作人员将样品取出后放置在展示腔内进行展示。工作人员对样品进行观看可以获得灵感,从而更好地完成广告设计。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伸缩支撑机构带动上横板上下移动,将展示腔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使工作人员能更好地观看样品。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旋转轴在从动齿轮的作用下带动下横板转动,从而带动设计板转动,使设计板上设计的作品得到旋转展示。左滚珠和右滚珠对下横板进行支撑,使下横板能平稳地转动。利用滚轮移动系统,使系统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使用。

该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发明系统能有效地进行广告设计,方便调节设计板角度,也方便储存展示样品,改善设计视角,根据需要使用,从而实现智能化调节设计广告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广告设计智能服务系统,包括底座板,底座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支撑机构和右支撑机构,左支撑机构左侧和右支撑机构右侧分别连接有左座椅支架和右座椅支架,左座椅支架和右座椅支架上部分别连接有左座椅和右座椅,左支撑机构和右支撑机构上部设有下横板,下横板上部中间位置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部连接有伸缩支撑机构,伸缩支撑机构上部连接有上横板,上横板下部连接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下部均连接有展示腔;下横板左右两侧均设有铰链柱,铰链柱上均铰链连接有设计板,升降机构左右两侧均设有收卷辊轮,设计板上部均连接有连接绳,连接绳上部均与收卷辊轮相连接;底座板上部右侧设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上部连接有主动齿轮,下横板下部中间位置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中间位置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底座板上部左侧设有储存腔。底座板上部中间位置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部设有轴承,旋转轴穿过轴承设置。左支撑机构和右支撑机构上部分别设有左滚珠和右滚珠。底座板下部左右两侧均设有滚轮。

该系统在具体实施时,工作人员坐在左座椅或右座椅上,利用设计板进行广告设计。利用收卷辊轮对连接绳进行放卷或收卷,可以调节设计板的角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节,从而舒适地进行设计。储存腔内储存有样品,工作人员将样品取出后放置在展示腔内进行展示。工作人员对样品进行观看可以获得灵感,从而更好地完成广告设计。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伸缩支撑机构带动上横板上下移动,将展示腔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使工作人员能更好地观看样品。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旋转轴在从动齿轮的作用下带动下横板转动,从而带动设计板转动,使设计板上设计的作品得到旋转展示。左滚珠和右滚珠对下横板进行支撑,使下横板能平稳地转动。利用滚轮移动系统,使系统可以在不同地点进行使用。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