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多功能安全防护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417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多功能安全防护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多功能安全防护门,属于安防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防护门是一种用于放置重物冲击、破坏的门体结构,一般采用高强度钢材制成。现有技术中,公安、安全、部队所管辖的看守所用于在押人员起居用房通往管理通道、室外活动场的门,该门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抵抗非正常手段的开启,因而此类门也大多采用防护门制成。但是,现有的防护门大多采用一侧滑动,另一侧固定的开启方式,此种方法存在开闭速度较慢以及运行噪音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多功能安全防护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强度多功能安全防护门,包括“C”形上侧架体、防护门和下侧架体,所述上侧架体底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滑动轨道,所述防护门的数目为两个、且上侧固定设置有可沿滑动轨道滑动的滑动机构,所述上侧架体内部设置有牵引滑动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转动时上、下两层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环形齿条的上、下两层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架和下连接架,所述上连接架和下连接架分别与相应的防护门上的滑动机构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按照传动顺序依次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环形齿条啮合连接于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侧架体内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条形背板,所述驱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应侧面的条形背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环形齿条内侧包括均匀间隔分布的凹陷部,所述相邻凹陷部之间形成凸出部;所述上连接架上侧具有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端部具有“T”形嵌合槽,所述折弯部上嵌合槽划分形成上侧和下侧,所述上连接架卡合环形齿条上后,上连接架的嵌合槽与环形齿条的凸出部嵌合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环形齿条的凸出部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上连接架的下侧内表面开设有与定位槽配合的定位凸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到防护门上“L”形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两侧边缘连接有“C”形固定套,所述滚轮约束在固定套与连接块之间,所述上连接架固定连接到滑动机构的连接块侧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套上背离述滚轮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增强块,所述增强块固定连接到连接块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单个防护门上滑动机构的数目为两个,所述上侧架体上滑动轨道中段设置有第一限位感应器,所述滑动轨道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限位感应器,所述上连接架和下连接架分别连接到靠近第一限位感应器的滑动机构上,所述第一限位感应器和第二限位感应器对滑动机构的固定套相互对应并对固定套的靠近距离进行感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防护门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所述下侧架体上设置有约束行走轮横向运动的行走轨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侧架体侧面盖和有驱动机构的上盖。

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采用齿条传动,利用环形齿条在转动过程中上、下两层转向相反,分别与连接架连接,从而带动相应的防护门做打开或关闭运动,由于两扇门同为滑动结构,其打开方式更为灵活,开启速度更快,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和显著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强度多功能安全防护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高强度多功能安全防护门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隐藏上盖和下侧架体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环形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上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滑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多功能安全防护门,包括“C”形上侧架体20、防护门30和下侧架体40,所述上侧架体20底部设置有向上凸起的滑动轨道23,所述防护门30的数目为两个、且上侧固定设置有可沿滑动轨道23滑动的滑动机构70,所述上侧架体20内部设置有牵引滑动机构70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环形齿条53,所述环形齿条53转动时上、下两层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环形齿条53的上、下两层分别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架60和下连接架61,所述上连接架60和下连接架61分别与相应的防护门30上的滑动机构70固定连接。该技术方案中驱动机构采用齿条传动,利用环形齿条在转动过程中上、下两层转向相反,分别与连接架连接,从而带动相应的防护门做打开或关闭运动,由于两扇门同为滑动结构,其打开方式更为灵活,开启速度更快。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按照传动顺序依次包括驱动电机50、驱动轮51和从动轮52,所述环形齿条53啮合连接于驱动轮51和从动轮52之间。该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体结构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侧架体20内侧固定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安装板21,所述安装板21上设置有条形背板22,所述驱动轮51和从动轮52分别固定设置在对应侧面的条形背板22上。该优选方案中,安装板21为上侧架体20内部预留出的安装位置,使用时先将驱动轮51和从动轮52安装到条形背板22上,再将条形背板22与安装板21进行固定,根据需要选择条形背板22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对不同规格的环形齿条53的适用性。

更进一步的,如图4、图5所示,所述环形齿条53内侧包括均匀间隔分布的凹陷部531,所述相邻凹陷部531之间形成凸出部532;所述上连接架60上侧具有折弯部601,所述折弯部601端部具有“T”形嵌合槽604,所述折弯部601上嵌合槽604划分形成上侧602和下侧603,所述上连接架60卡合环形齿条53上后,上连接架60的嵌合槽604与环形齿条53的凸出部532嵌合配合。该优选方案中,环形齿条53与上连接架60通过凸出部532与嵌合槽604的嵌合连接,实现环形齿条53转动过程中与上连接架60的相对固定。

上述环形齿条53与上连接架60在嵌合安装时,先将上连接架60上折弯部601的嵌合槽604对准环形齿条53的凸出部532,而后将折弯部601沿嵌合槽604插入到环形齿条53上,此时折弯部601的上侧602和下侧603分别贴合到环形齿条53的上下两边沿,实现嵌合固定。但是,实际使用时发现,伴随着环形齿条53的长时间使用,其与上连接架60间的嵌合固定有脱落的趋势,因此可以在环形齿条53的凸出部532上开设定位槽533,并在对应的上连接架60的下侧603内表面开设与定位槽533配合的定位凸出605,通过定位槽533与定位凸出605的卡合配合,提高环形齿条53与上连接架60在嵌合安装时的横向约束力,防止上连接架60脱落。

以上方案中,下连接架61的结构设计可参照上连接架60,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下连接架61的嵌合槽604开设方向与上连接架60相反。

更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所述滑动机构70包括滚轮73,所述滚轮73侧面设置有固定连接到防护门30上“L”形连接块71,所述连接块71两侧边缘连接有“C”形固定套72,所述滚轮73约束在固定套72与连接块71之间,所述上连接架60固定连接到滑动机构70的连接块71侧面上。该优选方案中同一个滑动机构70内的滚轮7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滚轮73可以采用聚甲醛材质,从而减轻防护门自重,减少摩擦阻力,同时能够防止驱动机构漏电并传递到防护门30上,安全性更好。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72上背离述滚轮73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增强块74,所述增强块74固定连接到连接块71上。传统的防护门若采用类似的上导向、下承重的设计方式,通常依靠滑动机构的“L”形连接块71连接到防护门30上,这会对连接块71将造成较大的负担,长时间使用,连接块71有老化变形的趋势,为此,该优选方案中通过增强块74的设计,使滑动机构70内连接块71在运动时的受力平衡,从而提高滑动机构70使用寿命,在采用该设计时,需要在上侧架体20的滑动轨道23旁侧开设出避让增强块74的条形配合槽,该条形配合槽图中未示出,其可根据增强块74的运行轨迹做适应性设计。

更进一步的,所述单个防护门30上滑动机构70的数目为两个,所述上侧架体20上滑动轨道23中段设置有第一限位感应器80,所述滑动轨道23一侧边缘设置有第二限位感应器81,所述上连接架60和下连接架61分别连接到靠近第一限位感应器80的滑动机构70上,所述第一限位感应器80和第二限位感应器81对滑动机构70的固定套72相互对应并对固定套72的靠近距离进行感应。该优选方案中,第一限位感应器80和第二限位感应器81能够对防护门30的打开和关闭进行距离感应,并将距离信号反馈到上侧架体20内的控制器中(该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具体位置将其设计到靠近驱动电机50的位置),通过控制器进行判断后控制驱动电机50的转动运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防护门30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31,所述下侧架体40上设置有约束行走轮31横向运动的行走轨道41,该行走轮31在设计时需要采用承重效果好的结构,以适应自重较大的上侧架体20和防护门30,行走轨道41与行走轮31配合,对行走轮31的滚动进行约束。

上述方案中,为了提高上侧架体20内部结构的防护效果,可以在上侧架体20侧面盖和驱动机构的上盖10。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