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粉筷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4283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餐具的制作方法,特别是一种面粉筷子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外卖成为了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各种外卖服务的流行,也让许多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享受到了食物送上门的方便和快捷。然而,许多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让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中国每年消耗大约450亿双一次性筷子,为此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木,平均每天就要砍伐100多亩的林地。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不断减少,这也导致雾霾等污染物无法被大气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同时,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硫化物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存在重大影响。

印度有一家公司发明了用高粱粉制作的一次性勺子,在使用完之后可以直接食用,获得了巨大成功。但用同样的方法却无法制作出具有实用性的筷子,因为筷子比勺子更细,更易折断。用同样的做法制作出的一次性筷子容易被折断,不具有真正的实用价值。因此,制作出强度高,不易折断的一次性筷子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专利200610010841.6中介绍了一种用土豆粉制作成筷子的方法,但实践证明,用该方法制成的筷子极易折断,而且在烘干过程中非常容易开裂、弯曲变形,几乎无法实用。土豆粉本身具有较大的脆性、缺乏韧性和刚性。当用该方法制成的筷子拿在手中夹菜时,稍一用力就会被折断。而且无论该方法中的原料配比如何调整,也改变不了其容易折断的特性。原因就是土豆粉、面粉或其他淀粉类原料在水分被烘干之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就会被减弱,无法保持其刚性。

为了克服这种缺点,中国专利201510433339.5介绍了另一种一次性筷子的制作方法,加入杂草,增加筷子的刚性和韧性。杂草的构成是植物纤维,植物纤维能起到增加筷子刚性和韧性的作用。这样制作出来的筷子的确不易折断,强度增加了很多。但这种方法同样并不具有实用性。首先,杂草的加入使筷子无法食用。其次,杂草无法做到真正消毒,有些杂草甚至含有有毒成分,在常规生产工艺中也很难将其完全剔除出去,这样就形成了二次污染。因此这种方法制成的筷子实际上也是不实用的。

所以,想要做成一种真正可食用,坚硬且不易折断,还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一次性筷子,并非易事。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有上述技术方案或很多同类发明,但至今可食用的一次性筷子没有被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粉筷子的制作方法。这种方法制成的筷子餐后可以被食用。同时又达到很强的强度和硬度,不易折断,并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原料为面粉、红薯粉、糯米粉,配比约为50∶30∶20,制作方法如下:

1)将沸水慢慢倒入面粉,同时不停搅拌,直至呈半透明粘稠固态;

2)逐步加入红薯粉、糯米粉,同时继续不停搅拌;

3)将搅拌完成的原料压制成筷子形状,并放入高压锅内,用100~200度高温蒸10~15分钟至透明状,使原料分子糊化;

4)将高温蒸好的筷子用细绳绑在棍子上定型,在常温下风干3~5天;

5)在风干的筷子上均匀涂抹食用油、鸡蛋汁或其他保护层;

6)将筷子放入烤炉,150~200度高温烘烤约3分钟;

7)将筷子在常温下风干1~2天;

8)将筷子消毒、密封保存。

原料为面粉、红薯粉、糯米粉,配比约为80∶10∶10,并包含以下步骤:

1)将沸水慢慢倒入面粉,同时不停搅拌均匀;

2)逐步加入红薯粉、糯米粉,同时继续不停搅拌;

3)将搅拌完成的原料压制成筷子形状,并放入高压锅内,用100~200度高温蒸10~15分钟至透明状,使原料分子糊化;

4)在筷子上均匀涂抹食用油或其他保护层;

5)将筷子放入烤炉,150~200度高温烘烤约3分钟;

6)将筷子在常温下风干1~2天;

7)将筷子消毒、密封保存。

原料为面粉,并包含以下步骤:

1)将沸水慢慢倒入面粉,同时不停搅拌均匀;

2)将搅拌完成的原料压制成筷子形状,并放入高压锅内,用100~200度高温蒸10~15分钟至透明状,使原料分子糊化;

3)将筷子放入烤炉,150~200度高温烘烤约3分钟;

4)将筷子在常温下风干1~2天;

5)加入其它食品添加剂;

6)将筷子消毒、密封保存。

原料为面粉和糖,并包含以下步骤:

1)将糖高温融化为糖浆,并倒入模具制成较细较短的筷子内核。

2)将糖浆制成的筷子内核放入冰箱冷却。

3)将沸水慢慢倒入面粉,同时不停搅拌均匀,制成面粉糊。

4)将面粉糊包裹在糖浆筷子内核的外层,并放入模具,形成筷子形状。

5)将筷子放入高压锅内,用100~200度高温蒸10~15分钟至透明状,使原料分子糊化;

6)将高温蒸好的筷子用细绳绑在棍子上,在常温下风干3~5天;

7)在风干的筷子上均匀涂抹食用油或其他保护层;

8)将筷子放入烤炉,150~200度高温烘烤约3分钟;

9)将筷子在常温下风干1~2天;

10)将筷子消毒、密封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筷子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将高筋小麦粉(或其他面粉)中慢慢倒入100摄氏度的沸水,同时不停搅拌。之所以要加入沸水,是因为高温有助于将面粉分子形成张力更强的化学键,有助于提升硬度和刚性。接下去,按照50%小麦粉、30%红薯粉、20%糯米粉的比例,加入红薯粉和糯米粉,并调匀。红薯粉和糯米粉有助于提升筷子的粘性和硬度。但过量的红薯粉和糯米粉容易导致筷子变形。

当把配料调匀之后,即可将原料压制成筷子形状。可以用相应的模具进行机器压制。最后把压制好的胚料放入高压锅中蒸10~15分钟。这一步很重要,因为其他技术方案直接采用烘烤的方式,但当面粉中的水分蒸发了之后,淀粉分子又恢复之前松散的结构,导致很松脆、容易折断。而用高温蒸的方式,可以让淀粉分子产生一种“糊化”作用,变成一种半透明状胶体。淀粉粒晶体结构消失,粘度急剧上升,形成一种新的非晶体结构。这也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张力。而这种结构在水分子蒸发后,仍然能保持很强的刚性。

用高压锅可以将水温沸点提高,进而达到提高温度的效果。温度越高,糊化效果越好,制成的筷子也就越坚固。当然,用普通蒸煮也可以达到一定的糊化效果,但筷子的刚性和硬度会大打折扣,有可能会达不到需要的硬度。

在蒸煮之后,将筷子的半成品放到常温或低温下风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筷子固定形状,可以通过捆绑在一些其他物体上,保持筷子的笔直和形状。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在于避免水分过快蒸发会导致筷子开裂,变形。而风干可以让水分慢慢蒸发,保持筷子原本的形状,对筷子的硬度也有提升。

在风干之后,筷子还不能直接使用。因为这时的筷子虽然很有韧性,但比较软。热水一泡就会变形。因此需要进一步烘烤。在烘烤之前,可以涂上一层食用油、鸡蛋汁或者其他保护层,保证筷子的外壳比较光滑,也能缓解开裂,并且避免受潮。同时还可以提升口感。如果涂上一层糖,则可以进一步增加硬度,避免回潮。

之后就放在烤炉中烘烤,蒸干所有水分。此时的筷子也会变得非常坚硬。

最后,为了避免热胀冷缩和回潮,把筷子继续风干,有助于在室温下保存更长的时间。

在以上实施例的步骤最前、中间或最后,还可以加入不同的适量食品添加剂,比如明胶、麦芽糖精等,可以进一步提升筷子的硬度。也可以加入不同口味的可食用香精、色素,做成草莓味、烤肉味、甜味、成味等不同口味的筷子,或者是红色、绿色、彩色的筷子。也可以加入其它辅助性原料,比如鸡蛋、巧克力、维生素、核桃仁等可食用原料。

由于筷子的硬度和刚性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在对筷子的硬度要求不那么高的情况下,以上步骤可以交换顺序或省略其中的一步或多步。同时,小麦粉、红薯粉和糯米粉的比例也可以调整,甚至减少其中一种或多种原料,或者增加其他种类的原料。

实施例2

主要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小麦粉、红薯粉和糯米粉的比例是80∶10∶10;在实施例1的蒸熟步骤之后,不进行风干;冷却到常温后放入另一个模具固定形状,直接进行烘烤。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制作周期缩短,时间减少。

实施例3

主要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原料全部用小麦粉。与实施例1的另一个区别是,不涂抹保护层。虽然硬度会有所下降,但可以降低成本。

实施例4

先用高温将糖融化为糖浆,将糖浆倒入模具,制作比较细的筷子形状的内核。然后将糖浆制成的筷子内核放入冰箱冷却。将沸水倒入面粉中,搅拌均匀。然后将面粉糊包裹在糖浆筷子内核的外层,放入模具定型,形成由糖浆内核、面粉外壳组成的筷子。之后的步骤与实施例1类似,将筷子放入高压锅蒸10~15分钟,风干,涂上保护层,在放入烤炉烘烤。

如图1所示,101是用糖浆制成的筷子内核,102是用面粉包裹的筷子外层。

使用糖浆作为筷子内核的目的在于,糖浆冷却之后非常坚硬,同时也有很强的韧性。糖分子结构较小,容易形成更加紧密和牢固的晶体结构。同时糖不易被水软化。因此即使外层的面粉层被折断,或者被水软化,内层的糖浆内核仍然非常坚硬,能起到类似钢筋混凝土的作用。但糖浆必须配合外层的面粉,否则一方面过粗的糖会容易开裂,而且也比较容易粘手。另外暴露在空气中的糖容易变质。

使用这种方法制作成的筷子,会比实施例1的筷子更加坚固,可以承受超过2000g的重量,而且在80度的热水中浸泡超过50分钟仍不会变形软化。当然,糖的成本会更高一些。

技术优势

用本发明制成的一次性筷子,相比传统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1)强度高、韧性高。根据实际测试,一根筷子最高可承受1000克重量的压力,夹菜时无论如何用力,也基本不会被折断。而其他用淀粉类原料制作筷子的技术方案,最高可承受不到200克的压力,也极易被折断。这主要是因为本发明的制作工艺将面粉分子糊化,增加了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张力,同时在去除水分时也避免了传统烘烤所带来的开裂变形。

2)耐热、耐潮。把筷子放在80度的热水中浸泡30分钟不会变形,40分钟后逐步变软。但这已经足够达到普通人一顿饭的时间。而且当筷子变软之后,容易被咬碎,易食。

3)形状稳定统一。传统技术方案所制成的筷子很容易变形,而本发明的筷子不开裂、不变形,通过工业化生产,很容易达到真正筷子的品质。

4)原料绿色环保,容易储存,无二次污染。类似用杂草等其他原料做成的一次性筷子,很容易在消毒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但本发明的原料天然,容易保存。

5)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据估算,用木材做成的一次性筷子成本在0.07元一双。而用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筷子,成本在0.15~0.18元。大规模批量生产后成本可以控制在0.1元以内。虽然成本比一次性筷子略高,但基本持平。这样也比之前的技术方案更易推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