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479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

背景技术:
煲汤设备一般供餐饮企业煲汤使用。现有技术中,煲汤一般采用燃气加热的方式,采用加热陶瓷汤锅来加热食物,其缺点是陶瓷汤锅表面温度很高,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向环境中散发热量,且不易掌握好火候,影响汤锅内食物的品质,另一方面燃烧会排放大量的燃烧废气,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污染环境。对于传统的用陶瓷锅具来加热食物的场合下,除了用燃气等明火来加热或者红外加热的方式外,普通的电磁汤灶就束手无策了,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陶瓷材质锅具不能在电磁汤灶上加热的一个盲区,创新的使用了导磁片来将汤锅内部的食物来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比传统灶具使用安全、环保卫生、省时节能的电磁感应式煲汤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包括外壳、陶瓷汤锅、导磁片、微晶玻璃,微晶玻璃下面装有电磁线圈盘,在外壳的内部装有底板,底板上装有电磁加热机芯和散热风机,所述机芯向所述电磁线圈盘提供交变电流。所述微晶玻璃放置有陶瓷汤锅,所述陶瓷汤锅采用高分子材料制造而成,锅内底部放置有圆形导磁片。所述锅内导磁片,表面面距离微晶玻璃上表面6-8毫米。所述微晶玻璃下面安装电磁感应线圈盘。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盘下方的底板上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加热机芯通讯连接。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电磁加热机芯,所述机芯向电磁感应线圈盘提供频率高于18000赫兹的交变电流,电磁线圈盘产生交变磁场,磁力线穿过陶瓷汤锅内的导磁片,使导磁片内部产生涡流发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采用电磁加热比传统的燃气加热热效率提高45%以上,比红外加热效率提高30%以上,节能效果明显。2)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采用电磁加热,无明火,无废气排放,无污染噪音,无废热排放,使厨房工作环境大为改善。3)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将电磁线圈盘放置与微晶玻璃下方,陶瓷汤锅本身并不发热,与被加热的导磁片不接触,是完全隔离的,不漏电、不老化,汤锅本身表不发热温度低,使用十分安全。4)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采用电磁加热,加热速度迅速,温度控制准确,加热时间自由设定,比传统的设备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陶瓷汤锅和内部导磁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陶瓷汤锅,2微晶玻璃,3外壳,4线圈盘,5机芯,6风扇,7导磁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包括外壳、陶瓷汤锅、微晶玻璃,微晶玻璃下面装有电磁线圈盘,在外壳的底板板上装有电磁加热机芯和散热风机,所述机芯向所述电磁线圈盘提供交变电流。在外壳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加热机芯通讯连接。在微晶玻璃上方放置陶瓷汤锅,所述汤锅采用陶瓷烧制而成,内部放有导磁片,锅底厚度在3-6毫米,锅底内导磁片表面距离微晶玻璃上表面6-8毫米。在微晶玻璃下面安装电磁感应线圈盘。在电磁感应线圈盘下方的底板上安装有散热风机和加热机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式双眼煲汤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当把导磁片放到陶瓷汤锅底部,再把食物放到陶瓷汤锅内,锅内加入适量的水,陶瓷汤锅放到微晶玻璃面板上,导磁片距离电磁线圈盘有微晶玻璃和陶瓷汤锅的隔离,在外壳内部的地板上有加热机芯和电磁线圈盘一起提供高于18000赫兹的交变电流,因此,按下开关,加热机芯工作,电磁线圈盘产生交变磁场,磁力线穿透导磁片,导磁片由导磁物质制造,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感应出很强的感应涡流,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实现对食物的加热。以上公开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前提下,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的变化和替换,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